很多喜欢历史的小伙伴对于那些统治者的固定印象就是能力比较强,同时每天都需要处理政务,这也是享受权力的同时需要关注的问题,但其实在历史中存在着很多个性十足的,他们行为简直可以用奇葩来形容,因为为人处世没有一国之君的风度,甚至要比常人的爱好还突出,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五位历史中的奇葩皇帝。
第一位就是高纬,他是北齐的皇帝,这个朝代在历史中的记载,似乎没有一个皇帝和常人相同,而高纬也有着自己让人难以理解的嗜好。

他虽然从小就是皇子,不喜欢学习,这和其他皇子的成长不同。
而他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一些动物颁布功名,这样的爱好也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同时似乎是厌倦了皇帝的快活生活,他竟然选择在宫中建立起了一座贫民库,自己在里面假扮乞丐,实在让人难以琢磨,这样的做法到底有着什么意义。
还有一位就是,他是南朝的皇帝,他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口吃,而他在平时最喜欢的事情竟然是抓老鼠,这样的爱好确实很难引发共鸣,因此老鼠并不是一个可爱的动物。
他在成为皇帝之后,行为也并没有好转,不仅不愿意和臣子接触,同时还经常不理朝政,他喜欢出宫门闲逛,其他皇帝都是为了臣子民众着想,他倒好在出宫之后的行动简直像是强盗。

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皇后太难伺候,从小的皇后,在被慕容熙娶了之后,更是变得肆无忌惮。
不仅在吃东西上十分挑剔,专门喜欢吃一些不是季节的东西,当时的种植技术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因此她容易就会发火,后果是让慕容熙杀掉找不到的士兵。
而慕容熙对于这位皇后是极致宠爱,在一次行军作战当中,眼看着已经快要拿下,就是想让自己的皇后看一眼这种难以看到的异域的风光,因此下令停止进攻,后果就是给对方缓冲的空间,最终也是被迫打了败仗,瞬间的好局势被对面反攻,最终也是让慕容熙吃到了败仗,无奈只能够回城,这样的荒唐实在是让人无奈。
也是一位比较出名的昏君,他可以说在很多认知方面都存在着缺陷,就比如说在看到青蛙叫的时候,并没有认为这是一种常态,而是问随从的臣子,这些青蛙叫的时候是为谁叫的。
这样的奇葩思想确实让人难以理解,还有就是听到百姓没有饭吃的消息时,竟然问为什么他们不喝肉粥。

曹丕其实也是一位在不少方面都很奇葩的皇帝,在一位臣子去世的时候,他因为知道这位臣子喜欢听驴叫,因此就在葬礼上要求其他大臣学驴叫,这样来寄托哀思,不得不说如此思考在常人心中确实是难以理解的。
但是曹丕也算是一位很有才能的皇帝,他在葡萄酒的研究方面也十分出色,有不俗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夏桀:放逐饿死的帝王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暴君!
他是历史上著名暴君!百姓盼着早点灭亡的,虽然文武双全,却!最后结果是被放逐饿死的皇帝。夏又名癸(guǐ)、履癸,生卒年不详,给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桀是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前1653—前1600)。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引见给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姓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夏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后来,商汤在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长达近500年的朝结束。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高俨: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权臣
权臣,指有权势之臣,专指掌权而专横的大臣。在历史上,权臣层出不穷,如、、、、、、等,大名鼎鼎。一般来说,权臣在官场历练多年,具有很强的政治手段,经验丰富,年龄较长。时期,曾出现过一个权臣,名叫高俨,他十几岁时就专横朝野,后来政变夺权失败,死时也只有十四岁(按:虚岁),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权臣。 高俨(558年—571年),字仁威,北齐武成帝第三子,的弟弟,生母为。高俨自小非常聪慧,个性狡黠,很得父亲宠爱。清河四年(565年)四月,高湛禅位,太子高纬即位,是为后主。高湛表面上虽退居二线,成为享清福的太上,但实际上“名号虽殊,政犹己出”(《北齐书·后主本纪》),“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武成帝本纪》),依然死死地掌控者北齐的大权,高纬实则傀儡。在这种背景下,高俨开始高调步入政坛。 高俨九岁初封东平王,随后一路拜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迁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为手握军政大权、代父行职的风云人物,处理政务时的老成决断让一干王公大臣莫不畏惧,而此时的他,也不过十一二岁,竟成了北齐的权臣。有父亲给他撑腰,高俨小小年纪就气焰嚣张,一是摆谱,“俨恒在宫中,坐含光殿以视事,诸父皆拜焉”;二是僭越,“俨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所须悉官给。……后主先得新奇,属官及工匠必获罪。”即便这样无礼,“太上、胡后犹以为不足”(《北齐书·高俨传》)。 高俨性格刚强,举一个例子,他经常患喉疾,医生给扎针时,他“张目不瞬”,眉头不皱,眼睛不眨,很有些男子汉气概。当时,高纬已经做了好几年皇帝,但高俨瞧不起这个皇帝哥哥,高俨也经常对父亲说高纬懦弱,将来不能指挥左右。高湛认为高俨“当有所成”,甚至一度“以后主为劣,有废立意”(《北齐书·高俨传》),想废掉高纬,另立高俨为皇帝。后在群臣的劝谏下,高湛才作罢。 有父亲罩着、宠着,高俨是的一号人物,连高纬都得靠边站。高湛一死,高俨也就失去了靠山。天统四年(568年)十二月,高湛驾崩,这对高俨来说如同晴天霹雳。高纬亲政后,对高俨还算不错,改封高俨为琅邪王,并继续加封其官职,次年高俨十二岁就做到了大司马。其实,高俨如果就此打住,或安心辅佐,或急流勇退,或许都会有一个好的归宿,但他偏偏是个不甘寂寞的主。 武平元年(570年),发生了一件事,让高俨陷入了困境。当时,高俨见大臣、骆提婆等人奢侈恣肆,大兴宅第,十分不满,凶狠狠地教训了他们。二人私底下议论,琅邪王高俨眼光闪动,能看穿人的腑脏,刚才只不过是同他打了一下交道,就紧张得浑身冒汗,在天子面前奏事还不至于这样。这件事发生后,二人“由是忌之”(《北齐书·高俨传》),对高俨开始忌恨起来。高俨虽然身份高贵,但他招惹了小人,而且是皇帝身边的小人,他们能放过他吗? 果然,厄运来了。武平二年(571年),高纬下令让高俨住进北宫,要求他五日一朝,不久又让高俨任太子太保,余职全部解除,但还兼中丞,督察京师,意在“移俨于外,然后夺其兵权”。高纬此举,显然是和士开的主意。了解实情后,高俨对侍中冯子琮说要杀死和士开,而冯子琮也想废掉后主而立高俨为帝。随即,高俨指使人弹劾和士开,并通过欺骗的手段得到了高纬的同意,并矫诏蒙骗过了领军厍狄伏连。第二天,高俨就派人将和士开捆送给了御史。接着,高俨又指派冯永洛在御史台杀死了和士开。 和士开是当朝重臣,高纬宠臣,这么地死了,高纬必定追究,后果很严重。与其等死,不如一搏,参与杀戮的党徒们逼迫高俨把斗争进行到底。高俨也想取代高纬,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率领京畿三千多军士屯驻到了高玮处所外的千秋门。高纬大惊,先是派人去召见高俨,后又向求救,均不奏效。最后,高纬总算找来了这颗救星。斛律光认为“小儿辈弄兵,与交手即乱”,没什么可害怕的,劝高纬亲自出马,便可化解危机。果然,高纬一露面,高俨部众“骇散”(《北齐书·高俨传》),政变宣告失败。 高俨小小年纪就敢诛杀大臣,发起政变,显示出了非凡的能力和魄力,这让高纬本对高俨更加忌惮。然而,高俨毕竟太年轻了,他就像一个被宠坏了自视甚高的幼稚小孩子,一旦挫折了就一下子溃不成军。自此以后,高俨天天躲在太后宫内。众人以“琅邪王聪明雄勇,当今无敌,观其相表,殆非人臣”为由,皆劝高纬杀掉高俨,以绝后患。高纬犹豫不决,直到九月下旬才决定下手。“是夜四更,帝召俨,俨疑之。……俨出至永巷,刘桃枝反接其手。……桃枝以袂塞其口,反袍蒙头负出,至,鼻血满面,立杀之”(《北齐书·高俨传》),高俨时年十四岁。他的四个遗腹子,生下几个月后皆被处死。一代权臣不仅弄丢了自家性命,还弄了个断子绝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