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迎佛骨”为什么被贬潮州?真正的原因不是“佛骨”?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韩愈是之一,他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一般认为,是因为韩愈劝谏迎佛骨导致被贬,但是,在迎佛骨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
我们先看一下迎佛骨事件的前因后果。
当时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塔里供奉着一根佛的指骨。
这根佛骨每三十年显一次灵,瞻仰的人能够求得平安和。
晚年的唐宪宗非常信佛,为求风调雨顺,他派人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
佛骨先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
皇帝都这么虔诚,手下的王公大臣也都来凑热闹,老百姓更是跟着,有钱的捐钱,没钱的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疤,以表示对佛的虔诚,有些狂热之人甚至为此废业破产。
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历来不信佛,对皇帝引发的近乎全民狂欢的行为非常反感。
为此,他写下《论佛骨表》并上奏给皇帝。
唐宪宗看完韩愈的奏章后非常生气,非要要用极刑处死韩愈。
官员上书劝谏,这在封建王朝是常事,而唐宪宗在唐朝历史上也不是非常昏庸的皇帝,他为何就对韩愈的奏章恼火到要对他处以极刑的程度呢? 韩愈在奏章中举了前代信佛皇帝的例子: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但汉明帝才做了18年皇帝,之后的宋、齐、梁、陈、魏,都很信佛,但都短命。
只有在位48年,但最后被逼得饿死台城。

如果佛祖有灵,为什么不救他们呢?由此可见,佛不足信。
韩愈举这些例子大概是为了说明佛不可信,但唐宪宗看到的却是,因为信佛,这些皇帝都短命。
他很生气,韩愈这不是在诅咒他短命吗? 用唐宪宗自己的话说,“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
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
”(《韩愈传》)哪个皇帝不愿长生不老?韩愈触动了唐宪宗的底线,唐宪宗不生气才怪! 一封劝谏信惹来杀身之祸,连皇亲国戚都认为太重了。
很多人为韩愈说情,唐宪宗忍着满腔怒火,把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这就有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
韩愈用诗表达自己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到潮州后,韩愈又上书为自己辩白。
唐宪宗的怒火大概已经消了不少,他对大臣说,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我是讨厌他太轻率了。
在唐朝历史上,唐宪宗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此时大概想起了韩愈还算是个不错的官员,直言上书是为了大唐的江山和将来。
除了谏迎佛骨事件,韩愈还做了一件让后人竖大拇指,称其为牛人的事,就是他以只身说服叛军。
年间,王廷凑兵变,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为朝廷特派员,前往镇州。
很多人都为他担忧。

颜真卿深入叛军有去无回,人们担心韩愈也步会颜真卿的后尘。
就连也有些担心,嘱咐韩愈多加小心。
韩愈在《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的诗中写道:“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
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
”韩语心里没有害怕,他反而担心去晚了会有战事,会连累百姓。
这才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形象。
到镇州后,韩愈对士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实例告诉他们,叛乱没有好结果,不要惹祸上身。
他还恩威并施,告诉士兵,朝廷相信你们不会叛乱。
对叛军将领王庭凑,韩愈义正辞严进行警告:朝廷让你当节度使,是觉得你有才,现在你连自己的手下都管不住,这不是让皇帝失望,让天下人笑话吗? 几句话,镇州的叛乱解决了。
我们对韩愈较深刻的认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作为文学家之外的故事也很动人。
单这两件事,韩愈被称为唐朝牛人就不为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成笑柄?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做?
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成笑柄?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李世民发动,誓要除掉大哥,这场夺嫡之争似乎早已注定不可避免。不过对于李渊来说,李建成才是他钦定的太子人选,如今李世民为何李渊却不降罪李世民呢?实际上当时李渊也已经了,毕竟李世民的背后还有一众功臣支持,如果李渊强行加罪于李世民,可能自己还会承担风险。李世民为了安抚李渊直接“跪而吮上乳”,已经给足了李渊面子,李渊主动禅位才是明智之举。 一场阴谋与献血交织的宫廷之变,改写了一个王朝的命运。发生于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对于整个大唐命运的影响之大,无出其右,当然,这并不一定是个坏事,大唐王朝因此迎来了一代圣君李世民。 关于这段历史,在《》中曾有详细记载,在写到李渊与李世民父子捐弃前嫌时,有这样一句十分有意思的话:“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这句话在现代人的眼里,会觉得唐太宗有几分滑稽可笑,如果用直白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李世民跪在地上吸吮父亲李渊的乳头。 尽管他们二人是父子,但是,作为成熟的政治人物,作为成年人,做出这种举动还被载入史册,仍然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笑柄。那么,李世民到底为何要这么样做呢?他的这种举动,是史学家的编排,还是真有此事? 对于李世民的这一举动,《资治通鉴今注》中曾作出过解释:今人认为这是一种表现父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姿态。然而回归常理,其实李世民“吮上乳”这一举动应该是针对母亲才对,他之所以会对父亲做出这一举动的真谛,其实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含义。 李世民之所以做出这一举动,确实是为了表现出他在幼儿之时与父亲的无间之态,然而他之所以会这么做,其实是因为李渊早些年的时候,确确实实有过哺乳婴儿的举动,所以李世民才想用这种方式来唤起父子二人之间的亲密记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男人在那个时候哺乳婴儿简直是不可思议,然而,这其实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俗。因为在唐朝年间,很多周边的少数民族,有着“产翁乳子”的这一习俗。 唐代房千里所写的《异物志》中曾有记载:“獠妇生子即出,夫惫卧,如乳妇。”,除了这一本史书中有记载以外,的《黔记》,也记载了这一独特的习俗。学者将这种风俗称之为“产翁遗俗”。 这种风俗其实就是当时产翁在妻子生完孩子坐月子期间,就像产妇那样做出哺乳婴儿的举动,不过只是象征性的给孩子哺乳。之所以会有这种风俗,其实就是为了增强父亲和子女之间的亲密联系。 这种通过父乳的哺育来促进父子之间情感的观念,其实是由当时少数民族的风俗演化而来,前文中有提到过,最早出现这一举动的是“獠人”,他们是当时的少数民族。等到这种风俗传到中原地区的时候,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异,它不需要像古文中最早记载的那样卧床喂乳,只需要做出这种举动即可。 从这种风俗再回归到李世民吸吮父乳,其实他就是想要唤起父亲李渊哺乳儿时幼子时的情景,从而让父子俩捐弃前嫌;当李世民这样做以后,作为儿子的他更会表达出一种对父亲的崇拜之情,从而打动父亲。 当然,作为利益至上的政治人物,父子亲情其实是十分单薄的,否则也不可能发生杀兄弑弟囚父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这种举动,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他这样做,是向天下人证明他并非背叛父亲,更不是无视父子亲情人伦。 同时,也正是李世民“跪而吮上乳”的行为,成为许多人认为李唐家族并非汉人出身的重要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梅花妆”出于上官婉儿之手?为遮疤痕想不到竟风靡一时!
“梅花妆”出于之手?为遮疤痕想不到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无论在哪个年代,女性都是特别爱美的。她们对妆容特别有研究,不同朝代的妆容是不同的。就比如当时就比较流行梅花妆,至于梅花妆来源于哪儿?这我们就要细细说来。梅花妆看起来特别的有精神。因为他是在眉心点痣了一些东西。远处一看,显得特别漂亮。当时在唐朝特别流行这个妆容。它其实是来自于上官婉儿。她是唐朝特别有贡献精神的女政治家。不管是哪个女性都是特别在意自己的容貌,爱美是女人的天性。 图:唐朝梅花妆 上官婉儿在很小的时候都特别有天分,才华出众,深受的喜爱,武则天因此也出题考过她,结果是武则天更加喜爱,便将她留在了自己身边,赐予她很多权力,逐渐的变得手握大权,因为有了很大的能力,自己也变得野心勃勃。武则天十分重用她,也经常在重要会议的时候带上她,让她在一旁记录,但是有一次,在议论国家大事的时候,上官婉儿受别人指示偷偷的躲在桌子下面偷听,但是事情败露,被皇帝逮个正着。 图:上官婉儿画像 又因为是武则天的亲信,自然就怪罪到武则天头上,武则天当然会惩罚上官婉儿。武则天十分气愤,随手抓起一把剪刀便朝上官婉儿丢去,正中她的眉心,鲜血直流,武则天命令上官婉儿不能动,上官婉儿因为疼痛,不禁叫了出来,武则天又觉得她是难遇的才女,就饶了她一命,让她一直留在身边。但是眉心留下了很严重的疤痕,上官婉儿想了想就在眉心刺了一朵梅花,这样就可以遮盖疤痕,谁知,竟然一时间风靡社会,很多人开始模仿,认为这是十分美丽的。于是就这样在不经意的举动,掀起了一阵狂热的梅花妆。 图:梅花妆样式 小编想说最近又流行起来梅花妆,我们追剧的时候就会发现,在饰演古装剧的时候,唐朝的梅花妆很是流行,而且我们能清楚的看见整个妆容特别有灵性,远远看上去是让人的。当初上官婉儿的无意之举,一时间竟成了当下的流行之作,当然这也离不开上官婉儿当时的影响力,她在宫中的地位也是赫赫有名的,因此她的举动会影响到当时的皇宫贵族,尤其是女性的追捧。但是又不得不承认梅花妆真的很好看。 图:上官婉儿梅花妆剧照 小编想说真的是流行起来一件东西是在一夜之间,果然很迅速,什么样的人能带来什么样的感染力,就如上官婉儿,明明是一道刻骨铭心的伤痕,因为遮盖疤痕刺伤的梅花,怎么也料想不到成了唐朝最主要的妆容代表作,至今也流传着,现代人再拍写真,古装写真的时候,都会应景的画上美美的梅花妆,由此可见流行事物是不分年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