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人性的两面性:慈禧太后与珍妃之间的是是非非

时间:2025-02-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撇开大的是非,不失两大特色:一是才情,诗书画皆能,书画有一定的功力,耳熟能详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即出自慈禧为其母的祝寿诗;二是歹毒,对政敌自不必说,即便对侄子帝的嫔妃也痛下杀手。

其实,无论是才情还是歹毒,对慈禧来说都有放大的一面:慈禧的书画,有不少为缪嘉蕙、屈兆麟代笔;被慈禧处死,实则咎由自取。

慈禧与珍妃之间的矛盾 慈禧为帝生母,同治帝逝后无子,选择了慈禧的侄子,同时也是其亲妹的儿子载湉继位,是为。

真正隆重举行“大婚”之典的,帝王中只有、、同治、光绪四个,可见慈禧对光绪帝的器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光绪帝有三位后妃:隆裕皇后是慈禧弟弟的女儿,“姐妹花”、珍妃是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都是慈禧选定的,原无亲疏之分。

隆裕皇后与珍妃交恶,很好理解。

进一步论就原由,隆裕皇后与慈禧有亲缘关系,慈禧与光绪帝也有亲缘关系,认为慈禧因为隆裕皇后而恶光绪帝与珍妃,很难解释,何况慈禧是个“政治家”,“婆婆”计较“儿媳”之间的问题就太简单了。

慈禧给予珍妃的警告 珍妃让慈禧生厌,首先在其个性。

珍妃与其姐瑾妃,自幼随伯父长善在广州长大。

长善为两位侄女选的老师,就是后来的榜眼文廷式,也是后来“帝党”的重要人物。

珍妃早年的生活环境,相对开放,不是隆裕皇后的传统型。

同时,珍妃性格外向,几乎。

珍妃不仅对西洋玩意好奇,还经常着西洋时装宫中招摇,违反宫禁。

有一次,竟着龙袍去唱戏。

凡此种种,在当时的环境中,这都不是个人爱好与兴趣的事,而是严重违反礼制的行为。

对珍妃的不轨,慈禧只给予训戒。

后来珍妃让一个小宦官开照相馆,慈禧把这个小宦官当场杖毙。

责任在珍妃,慈禧拿奴才开刀,是在给珍妃发警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珍妃在奴才的印象中,却比慈禧好,因为珍妃经常给他们赏赐。

珍妃的正常收入并不高,后妃年俸分为九等,除皇特殊外,待遇都比较低:皇后银1000两,皇贵妃银800两,贵妃银600两,妃银300两,嫔银200两,贵人银100两,常在银50两,答应银30两。

珍妃年俸最高时,亦不过300两银子。

花钱大方,收入不足,珍妃便卖官。

珍妃卖官 胡思敬《国闻备乘》记载:“鲁伯阳进四万金于珍妃,珍妃言于德宗,遂简放上海道。

江督刘坤一知其事,伯阳莅任不一月,即劾罢之。

”珍妃卖官给鲁伯阳,挣了一笔大钱,对方出了问题,自己也被人赃俱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光绪二十年(1894年),珍妃又将四川盐法道的官帽卖给卖给了玉铭。

光绪帝召见玉铭时,发现这个人居然是个文盲!珍妃卖官,涉及其堂兄志琮,以及宫中多人,这种内外勾结,都是历朝历代的大忌。

珍妃做事,实在太离谱。

较之于生活上的违反礼制,珍妃显然是在干政了。

这个时候,慈禧如果将珍妃杀了,完全是在执行祖宗之法。

但是,慈禧震怒之余,是将太监高万枝处死,太监永禄、宣五、王长泰、聂德平等数十人毙杖或充军,有关宫女驱逐出宫。

对珍妃“褫衣廷杖”,降为贵人,等于是“行政降级”处理,有大事化小的一面,但让珍妃就此感激慈禧,那是不太可能的。

紧张的婆媳关系 慈禧与珍妃之间这种紧张的“婆媳关系”,显然来自珍妃严重违反礼制与祖宗之法。

另一个重要因素,即所谓“帝党”“后党”之间的政治斗争。

而“帝党”中的骨干成员,文廷式是珍妃的老师,志琮是珍妃的堂兄,关系错综复杂。

慈禧与珍妃之间由“婆媳”演变为政敌,珍妃之死便在情理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紫禁城,珍妃死亡。

末代皇帝溥仪之父载沣认为,珍妃是为避免受辱而主动跳井殉节,《》采有了这种说法。

但诸多回忆录性质的文字,认为是慈禧下令将珍妃处死。

慈禧与珍妃间的恩怨,就此结束。

在清宫戏中,常见的艺术场面,都是极力渲染珍妃的“美”,慈禧的“恶”,而观众宁肯也不肯思索。

可见,一个恶贯满盈的人,要找回自己的公信力有多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生肖羊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属羊人 属羊人在大众眼中还是比较积极正能量的,他们乐于助人,总是主动伸手去帮助别人,所以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若是说这些都是属羊人故意给自己打造的形象,相信很多人都是难以置信的。属羊人的本性并不是那种喜欢无条件付出的人,相反他们十分的冷酷无情,若是周边没有人的话,他们压根不会去帮助别人,只有等到需要刷人品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所付出和行动。

诸葛亮在蜀国唯一不敢惹的一个人

在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完美程度。 但是,诸葛亮不是一个真正执法如山的执法者,因为所谓无恶不惩,那只是对于普通人罢了,而一旦遇到硬茬,诸葛亮是绝对不敢去碰的,非但不敢碰硬,反而还要不遗余力的为这个硬茬辩护。诸葛亮遇到的这个人就是!网络配图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部下,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大将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和。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刘备攻占益州后,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按照诸葛亮的说法,那就是法正的功劳大,对于功劳大的人,是可以让他随心所欲的犯法杀人的。在这个时候,所谓无恶不惩,不过是一句空话。更何况法正还是制定蜀国法律的人呢? 公元214年,法正与诸葛亮、伊籍、、等五个人共同制订了《蜀科》。之所以法正敢于以身试法,诸葛亮之所以百般庇护,只不过在他们看来,法律仅仅是为他们服务的工具而已,怎么可能去制裁自己人呢? 对于这件事情,孙盛曾经这样评价说:“夫威福自下,亡家害国之道,刑纵于宠,毁政乱理之源,安可以功臣而极其陵肆,嬖幸而籍其国柄者哉?故颠吉页虽勤,不免违命之刑,杨干虽亲,犹加乱刑之戮,夫岂不爱,王宪故也。诸之言,于是乎失政刑矣。”可以说孙盛对于诸葛亮的批评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也是完全正确的。网络配图 那么可能会有人说诸葛亮挥泪斩可是事实吧,小编说那不过是诸葛亮在作秀罢了,处罚不处罚要完全看要被处罚的人是谁,也就是说诸葛亮大丞相不过是看人下菜碟罢了。小编这么说可能伤害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诸葛丞相由衷的崇敬之情,因为诸葛亮无疑是中国五千年来忠君报国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但是小编很抱歉,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无情。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处罚法正呢?小编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法正功劳太大、地位太高,智谋过人,诸葛亮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从公元208年法正与张松定计到公元214年刘备攻取益州,法正辅佐刘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刘备集团实力大增,因为刘备名义上占领荆州七个郡,实际上除了曹操战领的一部分外,只有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属于刘备,后来还迫于形势将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又归还东吴孙权,而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十个郡后,地盘和兵员都迅速扩大。在这六年中,法正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刘备在夺取成都后,封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员兼北京市委书记而且还兼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而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地位不比法正高,功劳没有法正大。217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网络配图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219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明年(220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评曰: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由此可见法正智谋深远,胆识过人,可以与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郭嘉相媲美,诸葛亮自叹不如,其实根本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处罚法正,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根本不是法正的对手。网络配图 第二、法正是原益州刘璋部下投靠刘备的领军人物,代表原来益州旧有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在刘备刚刚夺取益州立足未稳的情况下,需要团结以法正为代表的李严、刘巴、黄权、吴懿、孟达等新近归降的旧势力,为刘备集团效力,以共同对付曹操和孙权,刘备之所以接受法正的建议娶吴懿的女儿为夫人(后被封为皇后),就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搞好统一战线。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就连刘备也不敢轻易对法正下手,诸葛亮又怎么敢与法正为敌呢? 第三、法正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三国志载:“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老板对法正非常的信任倚重感激,诸葛亮不过是给刘备打工的而已,老板不发话,诸葛亮自然也不愿意与法正为敌,自讨没趣。 综合以上因素,小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不敢惹法正实在是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不能不敢不愿处罚法正,因为法律也罢、军事也罢、战争也罢,都必须服务于联吴抗曹、夺取天下、兴复汉室的政治大局。诸葛亮首先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他的做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网络配图 其实诸葛亮不是不想收拾法正,只是力量不足,形势不允许,时机不成熟罢了!以法正飞扬跋扈、睚眦必报的性格和,刘备最终不可能托孤给他,甚至在其生前必然会除掉法正,因为他必须为扶不起的性格懦弱的扫除一切障碍。只是法正在220年就死去了,享年45岁,第二年221年刘备才称帝,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机会与法正争夺蜀汉的最高统治权,否则还真是尚未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