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已经联络了裴寂、刘文静等人,对于起兵很有把握。
他认为现在有许多避乱的人来到太原(李渊当时坐镇太原),“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
再加上李渊的府兵数万,一下子就能够以十多万人起义,“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新唐书.列传》) 李世民去见父亲,摆出这个情况,提议可以起事了。
李渊先是装做不同意,“欲执世民送官”,但后来还是决定了,同意了。
这时李渊本来在为隋炀帝镇压盗贼(造反的人),对付突厥犯边。
李渊本来是很会打仗的,他的箭法也极好,但是这个局面中,他一次次“兵出无功”,隋炀帝遣使者要他回江都,可能要怪责他了。
李世民说:“事急矣,可起事!”网络配图 终于起事。
几个月后,就打到了隋帝的长乐宫,“克京城”。
这时李渊还不自称,不马上赶走隋帝,隋帝只好封他为唐王,三个儿子便成为唐国世子,李世民为秦国公,元吉为齐国公。
再过几个月,终于“隋帝逊于位”,把皇帝玺绂奉给李渊,李渊做个样子,“三让乃受”。
这样,既是武力起事,又是和平转移,省事得多。
几年间,平定了最强的对手薛仁杲、李密、、、周、刘黑闼等等。
李世民的功劳最大,所以最后是由他继承李渊的帝位。
短短时间内从隋帝那里承袭到了皇帝位,然后平定天下,打的也只是局部性的战争。
认真说来,唐朝的开国皇帝应是李渊,但如果说是李世民也可以。
因为整个夺取天下的过程,李世民都参与了,甚至是主动的推进者。
年纪轻轻的李世民,怎么能够有这样开阔的视野、胸襟、主张?这与他的出身关系很密切,很直接。
李世民的出身,使他从小就浸在从高层看世事的气氛中。
网络配图 有个书生给李渊看相,说李渊的相,在相法,是贵人也。
这时李世民才四岁,书生见到了这个四岁的孩子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不知道四岁的李世民那时懂不懂“济世安民”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就是从小已经习惯听到什么济世,什么安民的议论。
高层的视野不会都是济世安民,高层也会只看到自己的权力,追求自己的享受,隋炀帝就是这样,但高层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必须留意如何济世安民,这是高层视野中光明的一面。
李世民的出身,使他很自然地具有了这么一些特点:第一,从小就注意和了解大局,从大局看问题;第二,熟知上层社会的结构;第三,熟悉及掌握人事脉络。
因此,他能够那么有主张,行动起来那么有步骤(这方面,李渊有经验,把握住方向)。
网络配图 更可贵的是,李世民从这个角度,很注意应该如何才能济世安民,他不能走隋朝灭亡的道路,所以开辟出了“”那样的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世民好色,性功能也很强大,这一点,可以从他生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的战绩上略见一斑。
《旧唐书》所载“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恒山王承乾、濮王泰,生吴王恪、愔,阴妃生庶人祐,燕妃生越王贞、江王嚣,生纪王慎,杨妃生赵王福,生曹王明”中的杨氏,就是李元吉的妻子,曹王(李)明即李世民与杨氏生的儿子。
李世民的原配长,从秦王妃到太子妃,后来成为。
“玄武门兵变”前,秦王妃和齐王妃杨氏互为妯娌,关系和睦,交往密切,杨氏也曾劝李元吉不要与李世民为敌,但李元吉不听。
杨氏长得很漂亮,如吕抚《纲鉴通俗演义》说她“光彩发越,娇啼宛转,百倍撩人”,蔡东藩《唐史演义》说她“娇啼宛转,楚楚可怜……秀色可餐……令人魂销魄荡”。
李元吉死后,杨氏请死,李世民顺势将其收纳。
因为这层关系,李世民对死去的死对头李元吉网开一面。
贞观二年(628年),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
至于杨氏在后宫是什么状态,史载不详,但所载杨氏“有宠于上”是肯定的。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立即把心偏向了杨氏。
《新唐书》载,“帝宠之,欲立为后”,想立这个名义上的弟媳为新皇后。
《新唐书》载,魏征谏言“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载,魏征谏言“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记载虽稍有出入,但魏征的意思很明显,说陛下您是一代明君,自比尧舜,何必因为一个“辰嬴”而束缚和牵累自己呢?很显然,魏征把杨氏比作了辰嬴。
说起辰嬴,这里有个典故,《春秋左传》载,辰嬴是美女,秦国人,先嫁晋怀公,后嫁给晋怀公伯父,生公子乐。
晋文公死后,有人提议立辰嬴的儿子公子乐,赵盾坚决反对,说“辰嬴贱,班在九人,且为二嬖,淫也”。
魏征把杨氏比作辰嬴,显然是对杨氏看不起,认为他先嫁李元吉,后嫁李世民,“既贱且淫”。
再者,杨氏一旦生下皇子,亦为嫡出,李世民必深爱之,将来出现太子之争,那么如今的太子将何去何从?李世民深谙历史,也知晓辰嬴的典故,听了魏征的话后,“乃止”。
李世民之所以提出要立弟媳杨氏为皇后,应该说是他早有这种冲动,且可能事先许诺过杨氏。
魏征一句话,就让精明的李世民打消了立杨氏为皇后的念头。
出于对杨氏的愧疚,贞观十六年(642年),李世民又追封李元吉为巢王。
后来,杨氏为李世民生下幼子(十四子)李明,但在后宫中没有任何名号,史称巢王妃。
不过,自魏征谏言后,李世民至死没再立皇后。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左右,杨氏去世。
李世民晚年最宠爱的女人是徐慧,她虽然倍受宠爱,但同样也没能当上皇后。
说起来,李世民还是一个对长孙皇后有感情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