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灵泄心(?-前545年),,名泄心,是周简王之子,中国东周第11王,在位27年。
灵王有二子,太子晋,次子王子贵。

《列仙传》中记载:周灵王的长子太子晋天性聪明,善吹笙,立他为太子,不幸早逝。
公元前545年十一月的某天夜里,周灵王梦见太子骑着白鹤来迎接他。
传位于次子王子贵,癸巳日,病死。
在周灵王二十一年出生于鲁。
在位期间的大臣有王叔陈生、伯舆、单靖公。
死后,姬贵即位,是为周景王。
人物生平 周灵王在位期间,周王朝国势日益衰败,周天子威信日益低落的时代。
各诸侯国通过战争扩张势力,大诸侯国无视周君。
强国伐弱国,连年战争,民生疾苦。
灵王崩后,其子姬贵继承王位。
帝王故事:弭兵会盟洛阳抗洪 周简王姬夷自然死亡,其子姬泄心继承王位,是为周灵王。

周灵王继位时,周天子的权威进一步衰落,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弭兵会盟”。
此次会盟前,北方的和南方的一直在为谁是天下霸主而争战。
不管是晋军南下还是楚军北上,都要在中原小国的领土上开战,不管谁胜谁败,倒霉的总是这些小国。
公元前546年,中原小国由做代表,调停两个超级大国。
此时晋楚内部也遇到了问题,楚国的旁边兴起了一个新的对手,一时间都没有力量投入争霸战争,于是同意接受调停。
宋国派出大夫向戌出面主持会议,会议地点就设在宋国的都城商丘。
除晋、楚两国及调停国宋国之外,参加会议的还有鲁、卫、陈、郑、许、蔡、曹等七个中原国家,各小国一致要求立即结束争霸大战。
经过讨价还价,与会各国达成协议:立即停止对外战争;晋楚两国同为霸主,平分霸权;如果有谁破坏协议,则其他各方可共同讨伐。
此次会盟没有请周天子主持,甚至连通知都没有,将洛阳城里的周灵王当成了局外人。
霸主一向是由周天子任命的,可是此次会盟由诸侯认定了。
此后,诸侯更加不关注周天子了。
诸侯各忙各的事儿,不来巴结周灵王,周灵王也落得个清闲。

只是心情可以淡定,天灾却不能无视。
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河洛大地连续阴雨,谷水、洛水都越过警戒线,洪水决堤,一时间河洛地区成了泽国,而且大有吞没王城之势。
周灵王准备动用一切力量,将洪水堵在城外。
太子姬晋却认为,水之所以形成洪峰,是因为河道淤塞,河水无处可泄,宜疏不宜堵。
灵王觉得太子说的办法有道理,但又不是很有把握。
太子见灵王犹豫,就多说了一句:“水宜汇不宜堵,国事不也是如此吗?” 没想到灵王多心了,认为太子有篡班夺权之嫌,于是拒绝了太子的建议,命令全城总动员筑垒堵城,总算把王城保住了。
可是,采取硬堵的办法,河道不仅没得到疏通,反而淤塞得更严重了,冲过堤岸的洪水无处可退,成为积水,原来的良田都成了大沼泽。
周灵王开始后悔没听儿子的建议,可惜为时已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周武王姬发发动的牧野之战的性质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有一场十分著名的战役,那就是由周武王发动的牧野之战,也被称为“”。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当时正值商末,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解救天下百姓,于是就有了牧野之战。那么,牧野之战的性质是怎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的为帝辛。商纣王帝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暴虐成性,喜好女色,将商朝的朝政搞得一团糟。商纣王又是一名十分喜欢打仗的君主,他先是对西北的部落发动了战争,然后又扫平了东南夷,虽然这两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但商朝的国库却空虚了。后来,商纣王宠信妖妃妲己,,兴建了许多亭台楼阁,供自己和妲己两人享乐。等到后来,商纣王帝辛听信奸佞小人的话,大肆残杀朝中大臣,要是有大臣不顺着他,他就将其处以极刑。商朝重臣、箕子等人都被商纣王杀害,商纣王的这一行为加剧了商朝的灭亡。 公元前1046年,周国这一小国逐渐发展,终于有能力跟商朝一决雌雄了。两方人马在牧野进行决战。在姬发和丞相姜尚的精心安排下,终于打败了商朝的军队,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牧野之战时我国历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它终止了统治国家长达六百多年的商王朝,直接导致了西周这一全新王朝的成立。虽然,在接下去也有其他类似性质的战役发生,但却再也没有牧野之战这么成功的战役了。牧野之战也成为后世百姓推翻暴政的代表性战役,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牧野之战的结果 据史料的记载,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发动了对商王朝的战争,史称牧野之战,亦称“武王伐纣”。这一场战役的成败决定着两方最后的命运,那么牧野之战的最终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生活非常的困苦。当时商朝的皇帝是商纣王帝辛,帝辛是商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王朝,开始走向了没落。商纣王帝辛为人英勇善战,有着极高的天赋,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明君的,但帝辛为人凶残,根本不是一个明君,这加速了商王朝的覆灭。 而与商纣王帝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西伯侯,西伯侯姬昌一直爱民如子,不忍天下百姓受苦,于是他一面假意向商朝效忠,一面又暗中发展周国的实力,为推翻商王朝做准备。西伯侯姬昌于公元前1050年病逝,其子姬发继位。经过多年的准备,姬发联合其他国家准备一起攻打商朝的国都朝歌。姬发接连获得胜利,最终两方在牧野展开决战。 姬发先派丞相姜尚率领数百士兵前去迎战,震慑商朝的军队,然后姬发自己再率领士兵冲进敌军,打破敌军的阵型。由于当时商王朝国库空虚,士兵的人数也不够多,于是商纣王就用奴隶来充数。那些奴隶见到周国的军队如此英勇,纷纷弃械投降。就这样,姬发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商纣王帝辛见大势已去,于鹿台自焚而亡。 牧野之战时间 根据史料的记载,牧野之战推翻了商王朝的暴政,结束了商王朝长达六百多年的统治。在牧野之战后,姬发成为了西周的开国皇帝,建立了西周这一全新的政权。那么,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又是在哪一年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国的姬发联合众多小国组成了一支反抗商王朝的联军,联军与商王朝的军队在牧野进行决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牧野之战决定着决战双方未来的命运。根据时间的推算,公元前1046年正是商朝末年,当时的皇帝为商纣王帝辛,是商王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历史上的商纣王帝辛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君主,本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的他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喜欢女色。当时有大臣为了讨好帝辛,献了一名美女给他。那名女子便是妲己,妲己有着一张的脸,长得十分的美丽,帝辛十分宠爱她。商纣王帝辛不顾国库空虚,大兴土木,建造了无数的宫殿楼台,供自己和妲己享乐。 越到后期,商纣王越是暴虐。因不喜朝中大臣对他的劝谏,商纣王残杀了许多大臣,造成了后来无人可用的局面。商纣王的种种行为,终于引起了民愤。因不满商纣王的暴政,周国联合其他小国组建了一支多达四万人的联军,对商纣王进行讨伐。联军在姬发和其丞相姜尚的带领下,一路获得胜利,两方最终在牧野进行了决战。 在丞相姜尚的精心布置下,周国所率领的联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周平王姬宜臼简介 东周建立者,东周第一代帝王
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年―前720年),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公元前770年―前720年在位。 人物简介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经犬戎侵袭,十分残破。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在西申(今陕西宝鸡)即位,是为平王。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依仗晋、郑、虢等诸侯的力量,勉强支持残局。但是周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愈演愈烈,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春秋时期。平王死后,因其太子洩父早死,立平王之孙林为太子,是为周桓王。 周洛邑,传了23代王,至赧王亡,史称「东周,虽长达500多年,但王权旁落,虚有其名,实权全在势力强大的诸侯手上,不过,即使周天子再不像西周时名实相符,却仍算是共主,得到有权势的大诸侯表面尊重.在这500多年的东周,根据政局变化,又细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 人物经历 平王姬宜臼,周幽王在位时,原被立为太子。幽王宠爱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 有一天,宜臼在花园里玩耍,幽王将笼子里的猛虎放出,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宜臼便从容离去。他知道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与母亲申后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幽王以后退走了。卫、晋、秦、郑、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于西元前770年在西申(今陕西宝鸡)即位。不久,因为镐京已遭战争破坏,宜臼在秦国护送下,东迁至洛邑,在晋、郑等诸侯国夹辅下,勉强支撑残局。东迁后的,史称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的开端。 在宜臼即位的同时,诸侯虢公翰拥立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天子,称携王,出现了两周并列的局面。十余年后,支持宜臼的晋文侯攻杀了携王,周王朝又重新统一。宜臼东迁时,因为秦襄公护送有功,就提升他为诸侯,并答应说:“戎人攻占了镐京和岐山地区(今陕西凤翔县一带),你去攻击他们吧,打到哪里,那里就归秦所有。”不久,岐山以西地区为秦所攻占,秦国从此开始发展起来。由于大片故土丧失,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王朝大大衰落了。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我国历入了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 宜臼在位期间,因外祖父申侯拥立自己有功,便赐予申侯以封地,并派自己畿内的百姓去戍守。这使百姓离乡背井,十分怨恨。姬宜臼一度委任郑庄公寤生为朝廷卿士。后由于郑国实力雄厚,姬宜臼对郑庄公怀有戒心,不愿朝政为郑庄公所操纵,又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来上任的机会,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闻知,马上赶到洛阳,对姬宜臼施加压力。姬宜臼再三赔礼,郑庄公不依。姬宜臼只好提出让太子姬狐去郑国作人质。不过这太有损天子的体面,群臣又提出了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忽也来洛邑作人质,而周太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史称“周郑交质”。从这一史实可知;姬宜臼东迁后,周王室已势力衰微,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 前720年,姬宜臼病死。姬宜臼死后的谥号为平王。 后世评价 周平王于周幽王去世后,在东都雒邑建立东周,为一复国君主。但由于周平王即位时,有许多诸侯反对他,当时传闻他和母亲申后因被其父周幽王废掉后一直怀恨在心,故意联合诸侯国缯和外族犬戎入宫杀害幽王和褒姒,然后即位为天子。故此,所有诸侯都不再听从天子,而造成东周时代的开始。 周平王时,周的国力已衰,军力不振,经济困难,大片土地已分封给诸侯国,尤其是宗周一带的故土都给了秦国,周王直接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了。周王室的土地仅仅方圆几百里,东至荥阳,西至潼关,南至汝水,北至沁水南岸。相反,诸侯国的地盘却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强,他们之间互相兼并,掠夺土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