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朝廷与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战争进入第二年。
宪宗一心想要结束,恢复大唐的盛世辉煌,淮西镇是他削藩的第一步。

然而战争开始至今一直进展不顺利,宪宗头疼不已。
同样是这一年,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也开始蠢蠢欲动。
朝廷对淮西用兵让他预感到宪宗的胃口绝对不止是淮西,而是所有割据的藩镇,于是李师道也开始暗自准备对抗朝廷。
他一方面秘密派人烧毁了朝廷设在河阴的钱粮仓库,一方面又的向朝廷表示忠心,支持朝廷讨伐淮西的行动。
朝廷这一边,军事行动的挫折让大臣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双方在朝堂上争执不下。
宪宗很恼火,他希望把战争进行到底,幸亏两名宰相武元衡和裴度支持宪宗皇帝,为削藩事宜积极筹划,宪宗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网络配图 而这一年,大诗人白居易44岁,在长安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从他担任左拾遗以来,就一直为朝廷献言献策。
他曾经为两淮百请免赋税,还曾因宪宗委派宦官出征而据理力争。
因为白居易直言正谏,他在朝堂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也为他招来了不少政敌。
这一年,看似平静的长安城,到处都是暗流涌动,波云诡谲之下,所有的矛盾都在一次暗杀行动后爆发了。
7月的一个清晨,天还没亮,长安城内靖安坊东门,宰相武元衡收拾停当准备上朝。
随从们牵来了他骑乘的马匹,武元衡在随从的搀扶下骑了上去。
一行人刚刚出门,突然,暗中埋伏的一伙匪徒向他们射来一排暗箭。

武元衡的随从们当时就在惊叫中四散奔逃,只留下马上不知所措的武元衡。
匪徒,拉着武元衡的坐骑走了十来步,就一把将他从马上拽了下来,紧接着手起刀落,宰相身首异处,头颅被匪徒带走了。
杀了武元衡之后,这群人直奔通化坊,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另一位宰相裴度。
同样的行动迅捷,一名匪徒上去一刀就砍中了裴度的脑袋,裴度当场躺在路旁的水沟里,血流不止。
幸亏此时,随从王义一把抱住了一个匪徒,并且大呼救命,匪徒情急之下砍断了王义的一支胳膊,仓皇逃遁。
而裴度只是受了重伤,但是保住了性命。
事后,匪徒还在官府衙门留下字条示威,上面写着“毋急捕我,我先杀汝。
” 事发之后,举国骇然,兵部侍郎许孟容就说: 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路隅而盗不获者,此朝廷之辱也! ,敦促朝廷尽快追查凶手。
于是长安城内顿时陷入一片肃杀,朝廷四处追捕凶手。
历经波折,最终查明,这些凶手的幕后主谋就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他生怕宪宗把削藩的战火烧到他头上,于是使用恐怖手段刺杀两位主战的宰相,希望震慑住朝中其他主战的官员,逼宪宗罢兵。
后来宪宗坚持用兵,李师道兵败身死,这是后话,但是这次刺杀导致了另一个诡异的结果。
就在武元衡被刺得消息传到朝廷的时候,白居易第一个站出来,向宪宗上疏,请求皇帝立刻下旨,限期将刺客缉拿归案,为朝廷雪耻。
网络配图 按说这是非常正当的建议,然而非常蹊跷的是,朝廷对白居易这封奏章的反应不是立即抓紧行动。
当时另外两位宰相张弘靖和韦贯之在朝堂上公开指责白居易的提议是超越职权的行为,白居易身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并非谏官,对朝廷大事是为了搏出位。
紧接着,又有人指责白居易是个、不拘礼教的人,就在他母亲因为赏花而不慎落水淹死之后,白居易居然还写了《赏花》和《新井》这样的诗篇,指责白居易是个。

这当然是,《赏花》和《新井》早在白母去世之前已经写就,然而朝廷却因此下令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刺史。
这还不算完,朝廷刚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弹劾白居易,认为他的行为举止根本不适合作为一个郡的长官,于是朝廷追加处罚,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一连串的组合拳让白居易根本无法招架,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封要求朝廷缉拿凶手的正常朝奏居然给自己惹来这么大的祸事。
这其实就是宰相张弘靖和韦贯之在背后搞鬼。
因为武元衡当时主张削藩,而当时他与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矛盾是公开化的,因此武元衡遇害之初,朝廷上下一致认为是王承宗主谋。
张弘靖和韦贯之认为,此时朝廷正在与吴元济作战,不适合再跟王承宗翻脸。
而白居易主张大张旗鼓捉拿凶犯,跟这两位宰相主张背道而驰,因此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
网络配图 另外,白居易在任左拾遗那几年,对另外两位宰相王锷和吐突承璀都提出过弹劾,他们两位更是恨不得将白居易清理出朝廷。
于是在几位宰相和其爪牙的联合追击下,白居易最终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从此,不再过问朝廷大事。
从此开始醉心于佛学,流连于山水,终日与美女和美酒相伴,开始充分享受生活,名篇《琵琶行》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写就的。
当年那个敢言直谏的白居易不见了,中国历史上又多了一个风流文人。
就像《新唐书》所说:“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宣皇帝司马懿只在卤城之战中正面输给诸葛亮一次 为什么此后就“畏蜀如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直是用“龟缩战术”挡住了。但实际上司马懿最初是想与诸葛亮正面交战,但是在卤城之战中被打出了“畏蜀如虎”的阴影,所以此后才龟缩不出的。 不过让感到奇怪的是,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司马懿只在卤城之战中正面输给诸葛亮一次,为什么此后就“畏蜀如虎”,宁可受奇耻大辱再也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交战呢? 司马懿最擅长的战法是示敌以弱,声东击西,抓住破绽,急速绝杀;平定孟达、公孙渊、王凌乃至“高平陵之变”都是如此。在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也是示敌以弱,寻找诸葛亮的破绽。 司马懿发现围攻祁山的诸葛亮主力暴露出了破绽,司马懿便留下郭淮、费耀率少数人马防守大本营上邽并吸引蜀汉军,自己则率主力快速救援祁山的曹魏军,准备打诸葛亮个出其不意。 但司马懿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部署早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于是诸葛亮用“示敌以弱,声东击西”的战法成功地骗过了司马懿,突袭上邽并取走了曹魏的大部分军粮,是为“上邽割麦”。 上邽割麦后,司马懿便失去了战场主动权。为了诱使司马懿主力赶来与之交战,诸葛亮主动放弃上邽回撤。上当的司马懿果然放弃继续进攻祁山的蜀汉偏师,率主力与诸葛亮在卤城相遇。 在卤城的正面交战中,诸葛亮大败兵力和兵种都占据优势的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但由于补给不力,获胜的诸葛亮被迫退兵并在撤退时干掉了曹魏大将。 纵观整个卤城之战,司马懿几乎处处都输了诸葛亮一筹。在战场指挥上,诸葛亮用司马懿最擅长的战法击败了司马懿。在军队战斗力上,兵力和兵种都处劣势的蜀汉军正面击败了曹魏军。 综合来讲,通过卤城之战,司马懿意识到无论是战场指挥能力还是军队战斗力,自己都不如诸葛亮,而且短期没有改进的可能。此后司马懿便“畏蜀如虎”,只用龟缩战术对付诸葛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窝阔台是如何一次毁掉四千名少女的?他做了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怪人,一句话竟让城中女人一夜消失,并不惜毁了四千名少女。 窝阔台是的第三个儿子,大哥术赤是领养而来,所以名义上窝阔台是第二子,他上有哥哥察合台,下有弟弟托雷,不管按汉人规矩还是按蒙古法则窝阔台都是无法继承汗位的。蒙古的继承规则是以小为大,理应托雷是汗王;以汉人嫡长子继位的传统,察合台应该继承汗位,但结果却是窝阔台脱颖而出,这其中的原因令人怀疑,因为窝阔台的性格之怪堪与他出色的政治才能一比。 怎么怪呢?举个例子,有一次窝阔台审犯人,定了三个人的死罪,临走之际却听闻一个妇人嚎啕大哭,于是他上前询问,那妇人说:“您下令要杀的三个人,一个是我丈夫,一个是我儿子,一个是我兄弟,随着您的号令下达,我的生活也绝望了。” 窝阔台玩起了把式,他对妇人说:“既然如此,给你一个机会,这三人中你选择一人我可饶他不死。” 妇人回答道:“丈夫死了可以再嫁,儿子死了可以再生,但兄弟只有一个,我愿意保护我的兄弟免于死罪!” 窝阔台于是把那名妇人的兄弟放了,其他两人被处死。这个选择题其实选什么都是难过,窝阔台此举相当于让妇人变相地杀死了两人。而对于被赦免的那个人,窝阔台表现出了很大的怜悯之心,说他怪就怪在这里,两个人的生死他产生了同情,但对于一个繁华都市的百姓,窝阔台却可以下令屠城,将一个生气的城市变成了死寂之城! 据统计,从跟随成吉思汗征战南北至他去世,窝阔台的刀下之鬼超过两千万人!其中以花拉子模城的灭亡最惨。花拉子模城是中世纪西北地区有名的繁华都市,农业和科技都很发达,至今都不难发现那时铸造的货币。由于沙漠地理的特殊条件,城市建立比较困难,而窝阔台一下子就将这座数百年都城施以灭顶之灾,此后再无花拉子模。 窝阔台上台后,灭金朝,侵高丽,东至欧洲,战绩辉煌,而他则在胜利中沉湎酒色,广纳美女。每每大汗纳妾的消息传出后,城中百跟着了魔一样,疯狂地将待字闺中的女儿嫁出去,最多的一次竟有四千名少女同时出嫁! 百姓为了尽快摆脱被选入入朝名单,连彩礼都不要,直接把女儿送到亲家去。这一次窝阔台还没有正式下令搜集美女,只是顺带提了一句,但就这一句被泄露了出去,直接导致了城中骚乱,一夜之间,城中一个合适的女人都找不到了。 窝阔台听说后疯狂发飙:不想被为我占有我便不要,但也轮不到你们随意胡闹!于是窝阔台就将这时期出嫁的女子全部召回,城中七岁以上的未嫁的或召回的四千名少女全部赏赐给蒙古士兵,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下令蒙古士兵侮辱这些少女。 窝阔台只是蒙古帝国的第二任大汗,就如此放任胡闹,其原因就在于权力太过集中,没有制约,马背上的国家企图用养马之道换算治国之道,可惜失败了。的大元帝国快速崛起又快速陨落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