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这两位三国猛将功绩不可小觑,为什么一直被世人遗忘?

时间:2025-03-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现在一提到蜀国名将,大家想起的可能就了,然而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名将不被人所熟知,上次我们提到了叹惜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本期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另外二位厉害的名将,李恢、马忠(非东吴马忠)。

在中,川蜀的耀眼将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有落凤的大将张任、蜀汉的谋主,向献计而大破的雷铜和吴兰,神级论客邓芝(也能带兵打仗),可挡的,的辅翼张翼(中有着治理南中的功绩,不愧是子房之后),还有许多许多,在此不加叙述。

而这些人当中,有的在三国志中大放光彩,却在三国演义中默默无名,出场时充其量只在出师表上稍有提及。

下面开始讲蜀汉另外二位厉害的名将。

一、守卫南疆的庲降都督-李恢 在三国演义中惟一的功绩是说服投刘,但在三国志中,他可是平定南中的大功臣,在平定南中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并于战后积极调配南中物资,支撑着蜀汉的财政。

死后,高定、雍闿和朱褒分别在越巂郡、建宁和牂牁动乱,蜀汉南方一时岌岌可危。

在北有曹魏大兵压境、东有荆州军威胁,南有三郡叛乱的困难形势下,采取了“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于同年10月派邓芝到东吴进行修好,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

公元225年春,蜀汉军队休整、补充完备,诸葛亮亲自披挂,踏上南征之旅。

,共有三路大军。

西路军由诸葛亮自己率领攻击越巂的高定,之后进击益州郡。

东路军由门下督马忠率领,其战役目标为直取最东面的牂柯郡朱褒。

而李恢率领的中路军最为关键,是一支奇兵,由平夷县翻山越岭、长途奔袭迂回到益州郡,以期实现与诸葛亮的胜利会师,对雍闿叛军形成最后的战略合围。

李恢军在攻入益州郡一带时,雍闿已被高定部将所杀,由孟获取而代之。

李恢孤军深入,孟获迅速集结各部落军队,把李恢的部队包围在昆明一带。

当时李恢的部队只有孟获的三分之一,又没有诸葛亮军的消息,于是李恢用计麻痹孟获: “官军的粮食吃完了,打算撤退。

我们中间有些人久离家乡,如今得到机会回来,不想再返回北方,想与你们共同谋划大事,所以才坦诚相告。

” 孟获相信了他的话,所以放松了守备。

李恢乘机出击,一举击溃孟获蛮军,追赶残部南至盘江、东到牂牁,终与诸葛亮胜利会师。

治理南疆,在整个平南之战中,李恢军功最大,蜀廷封李恢为汉兴亭侯(汉兴在今贵州兴义附近)。

建兴三年秋初,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郡治到味县(今曲靖)。

李恢统辖南中七郡,又直接掌握南中的中心地区建宁郡。

诸葛亮把治理南中的重任都交给李恢以后,才于是年冬回师成都,诸葛亮对其之信任及其能力可见一斑。

李恢在蜀汉南疆镇守十年,东征西讨,扑灭叛乱,并将各地豪强迁往成都,还移永昌汉民数千落于建宁、云南两郡之间,以发展生产,大量征收耕牛、战马、金银、皮革,用来补充诸葛亮伐魏的军资。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于是,率军北驻汉中,开始与曹魏争衡。

这种形式的形成,与李恢完成了安定南中的战略任务是分不开的。

在以后的近四十年间,马忠沿袭了李恢治理南方的方案,蜀汉南方相对平静,也是李恢卓越政治之延续。

二、第四任庲降都督-马忠 章武二年,刘备在东征孙吴的战争中兵败猇亭,巴西郡太守阎芝征发各县士兵来补充军队的损失,派遣马忠统领士兵前往送达。

当时刘备已经撤退回到永安,见到马忠并与他交谈一番后,对尚书令说道: “我虽然失去了黄权(当时黄权投降了曹魏),但又得到了狐笃,这是世上不缺乏贤才啊!” 刘备看人的眼光可是很准的(参见),而马忠也的确不负所望,成为了蜀汉的中流砥柱。

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曹魏。

夏秋相交之际,阴雨,粮食的运输接续不上,中都护李严于是派马忠和督军成藩来到诸葛亮军中说明情况,让诸葛亮退军。

马忠留在军中,帮助诸葛亮管理军中的事务。

同年八月,北伐大军撤还,马忠又统军前去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

羌人于山间扼要处设置石门,并于石门上作床积放石头用以攻击,欲借此抵抗汉军的进攻。

马忠以牙门将张嶷为先锋进讨,张嶷巧用使者恫吓羌人,羌人部分头目惊惧而降,余众逃窜山谷,大军趁机进攻,彻底讨平作乱的羌人。

建兴十一年,由于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夷族首领刘冑于是作乱造反,诸葛亮以马忠代张翼为庲降都督,统军平叛。

马忠不负使命,击杀刘冑,平定叛乱。

蜀汉朝廷加封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并封为博阳亭侯。

讨平刘冑后不久,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又起兵作乱,马忠令张嶷前往讨伐,招降其众两千余人,送往汉中用以充实蜀汉的北伐军队。

越巂郡自从建兴三年诸葛亮讨平高定叛乱之后,叟夷部落数次作乱,先后杀死太守龚禄、焦璜,从此以后越巂太守都不敢去郡里上任,只敢驻扎离越巂郡郡治邛都八百里的安上县,故越巂郡徒有其名。

马忠在越巂太守张嶷的辅助下,恩威并济,剿平乱夷,迁回郡治,修缮城郭,控制盐资源,并重新贯通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恢复亭驿通信,使越巂郡重现旧时的秩序。

因此功劳马忠被加封为安南将军,并进封彭乡侯。

延熙十二年,马忠在任上去世,其子马修继承爵位。

马忠为人宽容有度量,只知诙谐大笑,脸上从不流露出愤怒的神情,但处事时能够当机立断,恩威并立,因此蛮夷们都十分敬畏和爱戴他。

马忠逝世后,治下百姓亲自来到马忠灵堂前流泪哭泣以尽哀思,并设立庙宇来纪念他。

在三国演义中,马忠虽然在南征孟获时和张嶷被夫人打败受俘,但在几次北伐中拥有大败孙礼,大破,大败,射杀魏将张郃(膝盖中箭了)等等的功绩。

也算是对正史的马忠有所交代。

这二大名将由于三国演义的原因,一直被世人遗忘,但是,他们的功绩同样不可小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新论:三姓家奴吕布并非忘恩负义之人

的一生就这样轰轰烈烈而又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帷幕,多少有些令人惋惜。当年虎牢关独战刘关张的大英雄,竟然死得如此不清不白、毫无意义,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其实,纵观吕布的人生经历,也并非全然如流传和大家想象的那样——无信无义,冷血无情。至少在其内心深处,也是很想做个好人的。只不过头脑简单,不善伪装,加之情势所迫,,才将吕布推上了道德的审判台。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多数时候的吕布还是有其可爱之处的。其他的不说,单从以下几件事上就足以看出吕布并不是天性邪恶。吕布(网络配图) 当年,乱政,天下英雄皆欲杀之而后快。但碍于吕布勇猛,十八路诸侯也无可奈何。后来,司徒定下“美人计”,以此挑拨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才将董卓成功诛杀。按一般的说法,董卓被诛是因为吕布见美貌,才在的激情下对董卓痛下杀手的。 其实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道理,却也不全尽然。爱慕貂蝉只是吕布的正常反应,生理需要,并不足以让其陡起杀机,倒戈相向。更可靠、也最可能的就是,此时的吕布动了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应该就是王允的那一番半真半假的话:“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留名,万古不朽;将军若扶董卓,乃反臣也,史官下笔,骂名万代。” 人生来都是有些正义感的,吕布也不例外。或许,正是王允的这一席话,才让吕布有了“青史留名,万古不朽”的期盼。换句话说,是“做忠臣”的信念,才让吕布坚定地站在了王允的一边。试想,假如没有吕布的“回头”,怎么可能有王允的呢。可惜的是,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功劳,最终却强加到了王允一人身上,而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吕布不仅从此没有了立足之地,反倒留下了为人不忠、为人不义的千古骂名。吕布(网络配图) 诛杀国贼,吕布功不可没。而吕布的另一举动同样表现得可圈可点,难能可贵,那就是两军交战,从不祸及家人,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很“爷们”。却说当年,吕布被打败,眼看走投无路,就前去投奔。初时,刘备倒没什么,不料关、张两兄弟却对吕布一百个瞧不起,一千个看不惯。尤其是,面对众人,几次扯剑要杀吕布,搞得吕布很没面子,最后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了,只好苦苦哀求:“翼德何故只要杀我?”这还不算,后来张飞独守徐州,因为曹豹是吕布的女婿,就将曹豹打了个皮开肉绽。惹得曹豹怀恨在心,星夜送信,与吕布里应外合,夺了徐州。 刘备兄弟三人没有了立身之地,只好回过头来投奔吕布。按说吕布一再受辱,内心定然不忿,哪里还会再有收留刘备的道理。谁知吕布不仅不记前仇,反而欣然接纳。这还不算,“恐疑惑,先令人送老小还玄德。”对此,即便是甘、糜二位夫人也道吕布的好处:“吕布令兵一百把定宅门,诸人不敢即入。吕布(网络配图)常使侍妾送物,未尝有缺。”做一次好人不难,屡屡做好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后来倒是刘备,又与曹操联手攻击吕布,结果被吕布杀得大败。与前次一样,当说刘备老小俱在城中、请将军照顾的时候,吕布说:“吾与玄德旧曾拜义,安肯害及妻子乎?汝可引一家老小,复去徐州安置。”以德报怨,吕布之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从这些角度上来看,吕布其实也没错,毕竟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景帝考验周亚夫:这么大一块肉还不满足?

考察是识别和衡量人才是否勘当重任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我国早在就确定了刺史六条,用以监督和考察百官的政绩与行为,并把它立为百代不易的良法,可见,对人才的考察由来已久。网络配图 【周亚夫简介】可是汉景帝的股肱重臣【补充: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沛(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死于狱中。】,他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以后又官至丞相,为汉景帝献言献策,也算是了。可是汉景帝在选择辅佐少主的辅政大臣的时候,还是把他抛弃了,原因何在呢? 在古代的时候,每个年老之后,皇位的继承问题就空前复杂起来,碰到每个皇帝都会费一番心血,汉景帝就碰到了这个问题,当时太子才刚刚成年需要辅政大臣的辅佐,汉景帝为此试探了一次周亚夫。网络配图 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大块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给他准备筷子,周亚夫看了,很不高兴,就回头向主管筵席的官员要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给你这么大一块肉你还不满足吗?还要筷子,真是讲究啊。周亚夫一听,赶紧摘下帽子,向皇帝跑下谢罪,汉景帝说。 起来吧,既然丞相不习惯这样吃,那就算了,今天的宴席就到此了。周亚夫听了,就向皇帝告退,快步出了宫门。汉景帝目送他离开,并说,看他的样子,实在不是辅佐少子的大臣啊!网络配图 汉景帝试探周亚夫的方法可以说是很巧妙,辅佐少主的大臣,一定要稳重平和,任劳任怨,不能有什么骄气,因为少主的年轻气盛,万一有什么做得过分的地方,只有具有长者风范的人,才能包容这些过失,一心一意的忠贞尽责。从周亚夫的表现来看,连老皇帝对他不礼貌的举动,他都不能忍受,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以后又怎么能包容少主的过失呢?赏赐他的肉,虽然不方便食用,但在汉景帝看来,他也应该,把它吃下去,这表现了一个臣子安守本分的品德,他要筷子的举动,在汉景帝看来就是非分的做法,到辅佐少主的时候,会不会有更多非分的要求呢?这是汉景帝不能不防的,所以汉景帝果断的放弃了周亚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