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宜城人,蜀汉名臣。
兄弟五人,俱有才名。
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说:“五常,白眉最良。
”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
他与的关系很好,这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 诸葛亮随入蜀,马良给诸葛亮写说,雒城(今四川广汉县)已攻下,吾兄应大展宏图,乘胜前进。
据此,人们推测,他与诸葛亮或结为兄弟,或者有亲戚关系。
诸葛亮年长,故他称亮为兄,(马良于诸葛亮的关系说引于《——裴松之注》)。
马良奉命出使东吴,他请诸葛亮给写引荐信,诸葛亮要他自己起草,亮签名。
最后两句是希望孙权“降心存纳,以慰将命”。
孙权见信后,敬待了他。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派他到武陵(今湖南省西南一带)联结“蛮夷”助蜀伐吴,功成,深受刘备器重。
后在中,刘备兵败,马良亦遇害。
马良兄弟五人少时并有才名,乡里有谚语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 1.大事记 马良在刘备占据荆州时期出仕,任从事一职。
刘备入川、诸葛亮西援后,马良留镇荆州,升左将军掾。
后马良出使东吴,得孙权敬待。
刘备登基后封马良为侍中。
刘备东征时期,马良奉命招纳五溪蛮夷,蛮夷全部顺从蜀汉。
夷陵大战中,马良遇害,年仅三十六岁。
刘备后拜马良之子马秉为骑都尉。
2.生平 马良家中兄弟五人,皆有才能、名气。
刘备占领荆州之后,征辟他为从事。
211年,刘备入益州帮助,后来双方决裂,于214年,诸葛亮等也率军入益州去,于是马良与同守荆州。
雒城攻破后,马良曾书信给诸葛亮:「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
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虽非钟期,敢不击节!」信中更尊诸葛亮为兄。
后来刘备任命马良为左将军掾。
不久出使东吴,马良写信道:「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
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
」孙权对他十分尊敬。
221年,刘备称帝,任命马良为侍中。
同年,刘备出兵攻打东吴,马良奉命到武陵招降五溪蛮夷,结果全部蛮夷接受蜀汉官印及封号归顺,一切都在马良掌握之中。
可惜,刘备在夷陵之战被打败,马良也遇害身亡。
3.家庭 兄弟——,马良之弟。
同为蜀汉谋士,后因败仗而被诸葛亮斩首。
子——马秉,马良之子。
官至骑都尉。
4.评论 三国志评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履清尚之节,马良贞实,称为令士,陈震忠恪,老而益笃,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
」 乡中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马季常、卫文经、韩士元、张处仁、殷孔林、习文祥:「季常良实,文经勤类,士元言规,处仁闻计,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兰芳。
」 《三国志——蜀书九庞催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
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
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
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
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虽非锺期,敢不击节!”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后遣使吴,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于孙将军。
”亮曰:“君试自为文。
”良即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
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原降心存纳,以慰将命。
”权敬待之。
皆受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
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会先主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
先主拜良子秉为骑都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