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三国蜀汉重臣马良简介:吴蜀夷陵之战中遇害身亡

时间:2025-03-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马良(公元187—222年),字季常。

襄樊宜城人,蜀汉名臣。

兄弟五人,俱有才名。

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说:“五常,白眉最良。

”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

他与的关系很好,这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 诸葛亮随入蜀,马良给诸葛亮写说,雒城(今四川广汉县)已攻下,吾兄应大展宏图,乘胜前进。

据此,人们推测,他与诸葛亮或结为兄弟,或者有亲戚关系。

诸葛亮年长,故他称亮为兄,(马良于诸葛亮的关系说引于《——裴松之注》)。

马良奉命出使东吴,他请诸葛亮给写引荐信,诸葛亮要他自己起草,亮签名。

最后两句是希望孙权“降心存纳,以慰将命”。

孙权见信后,敬待了他。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派他到武陵(今湖南省西南一带)联结“蛮夷”助蜀伐吴,功成,深受刘备器重。

后在中,刘备兵败,马良亦遇害。

马良兄弟五人少时并有才名,乡里有谚语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 1.大事记 马良在刘备占据荆州时期出仕,任从事一职。

刘备入川、诸葛亮西援后,马良留镇荆州,升左将军掾。

后马良出使东吴,得孙权敬待。

刘备登基后封马良为侍中。

刘备东征时期,马良奉命招纳五溪蛮夷,蛮夷全部顺从蜀汉。

夷陵大战中,马良遇害,年仅三十六岁。

刘备后拜马良之子马秉为骑都尉。

2.生平 马良家中兄弟五人,皆有才能、名气。

刘备占领荆州之后,征辟他为从事。

211年,刘备入益州帮助,后来双方决裂,于214年,诸葛亮等也率军入益州去,于是马良与同守荆州。

雒城攻破后,马良曾书信给诸葛亮:「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

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虽非钟期,敢不击节!」信中更尊诸葛亮为兄。

后来刘备任命马良为左将军掾。

不久出使东吴,马良写信道:「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

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

」孙权对他十分尊敬。

221年,刘备称帝,任命马良为侍中。

同年,刘备出兵攻打东吴,马良奉命到武陵招降五溪蛮夷,结果全部蛮夷接受蜀汉官印及封号归顺,一切都在马良掌握之中。

可惜,刘备在夷陵之战被打败,马良也遇害身亡。

3.家庭 兄弟——,马良之弟。

同为蜀汉谋士,后因败仗而被诸葛亮斩首。

子——马秉,马良之子。

官至骑都尉。

4.评论 三国志评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履清尚之节,马良贞实,称为令士,陈震忠恪,老而益笃,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

」 乡中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马季常、卫文经、韩士元、张处仁、殷孔林、习文祥:「季常良实,文经勤类,士元言规,处仁闻计,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兰芳。

」 《三国志——蜀书九庞催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

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

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

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

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虽非锺期,敢不击节!”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后遣使吴,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于孙将军。

”亮曰:“君试自为文。

”良即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

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原降心存纳,以慰将命。

”权敬待之。

皆受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

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会先主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

先主拜良子秉为骑都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密三国:三姓家奴吕布杀上司丁原背后的真相

导读:有些人不喜欢,他背叛了两义父是不忠,杀了两干爹是不孝,总之,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吕布为什么要杀上司丁原?它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网络配图 《》、《志》均说:“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史料上首先介绍的是吕布的“骁武”,也就是说吕布以“骁武”着称,当初是以自己的“骁武”投奔并州的,接下来介绍的是刺史丁原却给了他一个“主簿”的职位,如此骁勇的武将,却做了一个文官,这意味着什么?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越是文凭高、能力强,越是受到各方力量的排挤,比如,同事会给你白眼,讽刺挖苦你,上司会认为你想出风头,一旦你超过上司,那么他的地位就会不保,所以他会处处给你小鞋穿,安排给你并不擅长的工作,如此你就会产生怨恨,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吕布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投奔到刺史丁原帐下,本以为平生所学能够得到施展,自己的抱负能够得以实现,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领导只给了他一个“主簿”的差事。主簿是什么?是辅佐主吏的文职官员,让一个舞枪弄剑的人成天同笔墨纸砚打交道,这是什么行为? 曾经看到一些人说,吕布不仅武功高强还文武双全,因为他做过“主簿”,这纯粹扯蛋,做主簿应该是吕布混的最郁闷的岗位。那么,丁原为什么任用吕布为主簿呢?丁原,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裁知书,少有吏用。网络配图 这是《英雄记》的记载,文意很直白的说,丁原出身寒微,是个“大老粗”,但有武勇,杀敌总冲在最前面,稍知礼节,但没有当官为政的才干。一句话,武艺不错,但不适合做官。由此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给吕布一个主簿,而不是别驾、治中或其它武官。有了以上背景,就不难理解吕布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够说服吕布而让他杀掉丁原。 《三国志》说:“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就是说,引诱吕布杀了丁原,怎么引诱的?这个史料真的没有,或许董卓用了反间计,说丁原是杀吕布爹的凶手,以此来诱导吕布。说实话,这个也是扯蛋。我们无需作更多的推断,仅以《演义》为例,当李肃自告奋勇要当说客的时候,只提出用“赤兔马”作为诱饵,金银珠宝并未强求,而董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数十颗、玉带一条。这充分说明董卓对人才的重视,蔡邕哭董卓也能证明这一点。如此重礼对当时还是小吏的吕布来说,其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再看看李肃与吕布的对话吧。 吕布说的尽是些“委身于丁原实出无奈······恨不逢其主”等等一类的牢骚,这表明了他怀才不遇的境况和心情。李肃说,像我这样没什么本事的人都当上了虎贲中郎将,你吕布的才能,肯定。金银珠宝,高官厚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又能让自己的仕途大进,这对于初涉江湖、以技能求职的吕布来说,夫复何求?网络配图 所以,吕布跳槽,那是迟早的事。我们没有资格嘲笑吕布,有句老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狂傲的诗仙尚能向小小的州长史谄媚低头(《上安州裴长史书》),就是现在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至于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说法,纯粹是小说家之言。史料记载的丁原对吕布是“大见亲待”,仅此而已。董卓需要吕布的勇猛,吕布攀上高枝找到更好的靠山,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当然,吕布自身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就像一枚裂开缝的蛋,终究会散发出一些异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刘备最有默契的蜀汉名将 并非诸葛亮!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