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才女李清照晚年改嫁之争:再嫁后因何又迅速离婚

时间:2025-03-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起(1084年-1156年),几乎无人不晓,特别是济南人更是引以为豪。

她才华横溢却命运不济,中年以后适逢乱世,流浪不顺,屡遭变故,特别是在晚年还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到底有没有改嫁张汝舟? 持改嫁观点的几乎都出自宋代人的记载,甚至还有几位和李清照同时期,从目前能查阅到的宋代文献看,在宋代都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自明、清起出现不少文人学者为其辩诬,造成目前两派观点的局面。

仔细分析这些文献,“改嫁”观点占据的论据更充分一些,“辩诬”派的观点都没有实证,因此,我倾向于“晚年改嫁张汝舟”之说。

在宋代记载李清照改嫁事实的文献有七处,现全部抄录下来。

一、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 胡仔,绩溪人。

做过常州晋陵县令,后居湖州(浙江吴兴),此书为1148年作于湖州。

二、王灼《碧鸡漫志》——“,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健康守赵明诚之妻。

……赵死后,再嫁某氏,诉面离之。

晚节流荡无依。

” 王灼,遂宁人,此书作于1149年。

三、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先嫁赵诚之,……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 晁公武,巨野人,此书成于1151年。

四、洪适《隶释》——“易安居士表上于朝。

赵君无嗣,李又更嫁。

” 洪适(1117-1181年),鄱阳人,此书成于1167年。

五、赵彦卫《云麓漫钞》——“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清照启:素习义方,粗明诗礼。

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

……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

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助,难胜之拳。

局地扣天,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之无根之谤。

” 赵彦卫,宗室,此书成于1206年。

六、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戊子朔)有右承奉郎兼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

以汝舟妻讼其妄增举数入宫也。

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

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字号易安居士。

” 李心传(1166-1243年),此书成于1209年。

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名士李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

晚岁颇失节。

” 以上宋代文献中,《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是李清照个人所写(少数人怀疑其中有篡改之处),叙述情形具体而详实,整篇文笔精彩而凄厉。

在李清照的首任丈夫赵明诚死后,她一直生活在飘荡无助、心惊胆颤、食宿有忧、体弱多病的状态下,《金石录后序》中真实记述了这些情况,特别是她和赵明诚殚精竭虑收藏的金石文物,大都因无力保护毁失。

再嫁的初衷,只不过是想安度晚年而已,况且在宋代改嫁是极其平常之事,譬如、等对再嫁改嫁是明确持宽容与同情态度的。

但是李清照的二婚仅仅维持了半年就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宁肯坐牢也要坚决摆脱这场婚姻。

在《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中,李清照向沾亲带故的綦崇礼道出了其中原委,张汝舟与她结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霸占她手中仅存的少量金石文物,而李清照不交给他,张汝舟恼羞成怒,甚至拳脚相加。

在李清照看来,张汝舟与自己的婚姻是一场骗局,此人不仅道德败坏、行为低劣、为人粗鄙,这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情趣高雅的女性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于是李清照又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告发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虚报考试次数),张汝舟最终被除名、流放。

按照当时法律,如果丈夫被流放,那么妻子就能合法地与之离婚。

但是如果妻子告发丈夫,就算丈夫被判刑,妻子也要坐牢两年。

庆幸的是,由于綦崇礼等亲朋们的庇护,李清照仅仅在监狱里待了九天,就出狱了。

李清照晚年再嫁并且又迅速离婚这件事情给她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李清照在世时就遭到不少讥讽,事实上,李清照本人也意识到这件事情会给自己造成的消极影响,她在给綦崇礼的中,就说:“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

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

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 但自明清以后,有不少的学者拼命地要维护李清照的形象,尤以俞正燮最甚,他们认为再嫁是伤风败俗的行为,不可能发生在李清照的身上。

他们的理由也很苍白,例如:李清照出身官宦世家、,本人又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她不可能做出再嫁或者离婚的事情;李清照当时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不可能再嫁;李清照与赵明诚感情深厚,她不可能背叛赵明诚,等等。

用现代观点来说,李清照改嫁与否,并不影响她的地位和其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她在婚姻上的爱憎鲜明、行为果断、态度坚定,为摆脱痛苦生活而敢作敢当的精神,现代人都很难做到。

她不仅是位杰出的女词人,更是为伟大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才女李清照晚年改嫁之争:再嫁后因何又迅速离婚

说起(1084年-1156年),几乎无人不晓,特别是济南人更是引以为豪。她才华横溢却命运不济,中年以后适逢乱世,流浪不顺,屡遭变故,特别是在晚年还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到底有没有改嫁张汝舟? 持改嫁观点的几乎都出自宋代人的记载,甚至还有几位和李清照同时期,从目前能查阅到的宋代文献看,在宋代都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自明、清起出现不少文人学者为其辩诬,造成目前两派观点的局面。仔细分析这些文献,“改嫁”观点占据的论据更充分一些,“辩诬”派的观点都没有实证,因此,我倾向于“晚年改嫁张汝舟”之说。 在宋代记载李清照改嫁事实的文献有七处,现全部抄录下来。 一、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胡仔,绩溪人。做过常州晋陵县令,后居湖州(浙江吴兴),此书为1148年作于湖州。 二、王灼《碧鸡漫志》——“,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健康守赵明诚之妻。……赵死后,再嫁某氏,诉面离之。晚节流荡无依。” 王灼,遂宁人,此书作于1149年。 三、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先嫁赵诚之,……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晁公武,巨野人,此书成于1151年。 四、洪适《隶释》——“易安居士表上于朝。赵君无嗣,李又更嫁。” 洪适(1117-1181年),鄱阳人,此书成于1167年。 五、赵彦卫《云麓漫钞》——“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清照启:素习义方,粗明诗礼。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助,难胜之拳。局地扣天,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之无根之谤。” 赵彦卫,宗室,此书成于1206年。 六、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戊子朔)有右承奉郎兼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以汝舟妻讼其妄增举数入宫也。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字号易安居士。” 李心传(1166-1243年),此书成于1209年。 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名士李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晚岁颇失节。” 以上宋代文献中,《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是李清照个人所写(少数人怀疑其中有篡改之处),叙述情形具体而详实,整篇文笔精彩而凄厉。在李清照的首任丈夫赵明诚死后,她一直生活在飘荡无助、心惊胆颤、食宿有忧、体弱多病的状态下,《金石录后序》中真实记述了这些情况,特别是她和赵明诚殚精竭虑收藏的金石文物,大都因无力保护毁失。再嫁的初衷,只不过是想安度晚年而已,况且在宋代改嫁是极其平常之事,譬如、等对再嫁改嫁是明确持宽容与同情态度的。 但是李清照的二婚仅仅维持了半年就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宁肯坐牢也要坚决摆脱这场婚姻。在《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中,李清照向沾亲带故的綦崇礼道出了其中原委,张汝舟与她结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霸占她手中仅存的少量金石文物,而李清照不交给他,张汝舟恼羞成怒,甚至拳脚相加。在李清照看来,张汝舟与自己的婚姻是一场骗局,此人不仅道德败坏、行为低劣、为人粗鄙,这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情趣高雅的女性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李清照又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告发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虚报考试次数),张汝舟最终被除名、流放。按照当时法律,如果丈夫被流放,那么妻子就能合法地与之离婚。但是如果妻子告发丈夫,就算丈夫被判刑,妻子也要坐牢两年。庆幸的是,由于綦崇礼等亲朋们的庇护,李清照仅仅在监狱里待了九天,就出狱了。 李清照晚年再嫁并且又迅速离婚这件事情给她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李清照在世时就遭到不少讥讽,事实上,李清照本人也意识到这件事情会给自己造成的消极影响,她在给綦崇礼的中,就说:“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但自明清以后,有不少的学者拼命地要维护李清照的形象,尤以俞正燮最甚,他们认为再嫁是伤风败俗的行为,不可能发生在李清照的身上。他们的理由也很苍白,例如:李清照出身官宦世家、,本人又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她不可能做出再嫁或者离婚的事情;李清照当时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不可能再嫁;李清照与赵明诚感情深厚,她不可能背叛赵明诚,等等。 用现代观点来说,李清照改嫁与否,并不影响她的地位和其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她在婚姻上的爱憎鲜明、行为果断、态度坚定,为摆脱痛苦生活而敢作敢当的精神,现代人都很难做到。她不仅是位杰出的女词人,更是为伟大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尉迟恭退休之后为什么晚年不出门呢 这里面是有真相存在的

还不知道:为什么晚年不出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手底下有这么一位猛将,给他打天下的用途也是特别大的此人便是尉迟恭。尉迟恭这个人,在武艺上可谓是达到了巅峰,曾经跟随李世民血战沙场,为李唐王朝立下过不小的,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唐太宗间接性的告诉尉迟恭:你退休吧,那么到底是一件什么事情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他在玄武门政变当中,也是非常效忠于唐太宗的。他亲自率兵斩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两人,而且还带着武器去威胁李世民他爹李渊。吓得李渊也不得已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因为李世民夜里怕鬼,他和一块去守护大门,可谁曾想混出了一个到现在都保护家门的门神,传闻铁匠都把他信封为自己的保护神。 此次的话题为何是尉迟恭晚年不出门,那就是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心情特别好。在宫里举行了一个宴会,让皇室大臣前来欢乐开心一番,但是尉迟恭喜欢喝酒,之后因为喝点酒误事了。他把唐太宗的堂弟李道宗给打了一顿,本来好生生的宴会就被尉迟恭给弄得不欢而散,然而他也是第一位敢打皇亲国戚的人,尉迟恭这胆子也是真的大什么人都敢打。 没过一会李世民找尉迟恭谈话 ,对于尉迟恭说到:你知道汉高祖刘邦在建立国家以后,为什么对手下功臣杀的杀,砍的砍呢?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好像明白了,也不都是刘邦的错,希望你能要不悔之晚矣。尉迟恭虽然看上去有些鲁莽但是确实是一个忠厚之人,他也不傻知道了唐太宗李世民这番话的意思,尉迟恭听完以后先行告退回去冷静冷静。 再后来的话出兵打仗的事情都交给了李靖和徐世勣他们两个人了,李世民也很少用尉迟恭,这就导致了他上表唐太宗提前退休,是回到家以后尉迟恭也是铭记唐太宗的忠告。在自己的家里炼丹驻亭,也很少和他人接触。他晚年的时候没有出门,从而也没有再去惹是生非了,安稳的过着自己晚年生活,在他74岁的时候善终,这应该也算是一个结局好的武将吧。 唐高宗也正是因为这样停朝好几天,而且还令人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全去吊孝。给了他特别高的荣誉,其实李世民就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尉迟恭这个人是一个很好的大将朝臣,可是在做事方面太容易得罪人了。假如还在朝中的话,不知道以他的性格会惹怒到多少的朝中大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