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欧洲的地位其实跟帝国差不多。
历史上的合体大帝国都有着同样的缺陷,波斯,却败给了连大船都造不出来的希腊;统治前的俄罗斯就是欧亚一逗比;满清也是孱弱不堪,奥斯曼帝国也是庞然大物却一触即溃。

不管从什么方面分析,我们都可以得出来两个直观的结论:领土大、人口多不等于强大;政治地位高不等于强大。
先说第一个,领土与人口,或者说体量吧。
在1945年及以前的所有历史时期,战争无疑是检验一个国家力量的最好标准,战争直观地反映了国家的实力。
旧式战争说到底是力量的调动能力竞赛(现在是投放),人口、自然资源、人才等一系列资源的比拼。
用中日战争作对比,全面抗日的时候,中国陆军的完全有效力量只有日军的一半都不到,日军的高效现代化战争动员系统可以在几年内保证职业士兵人数完全超越中国。
同理也可以观察一下奥匈帝国,为什么奥匈帝国一打仗就要亲征,因为出了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没有一个有效的官僚武将系统能够统辖这些杂乱的部队了。
这样松散的组织,在沁机枪面前就是一大盘肉而已。
而奥匈帝国通过联姻、笼络近臣等手段在中欧建立了一个类似朝贡体系的组织,绝大多数成员并不是对奥匈帝国这个国家负责,而是对哈布斯堡家族负责,就连奥匈帝国的贵族与平民也一样。

他的政治势力可以压倒性地揍翻英法俄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人会傻到在外交场上与他为敌。
但是一旦碰硬的,老骨头立马就碎了。
奥匈帝国的成功、奥斯曼帝国的成功,其实只是一个家族、一个苏丹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实力。
说完了奥匈帝国,再来说说奥地利。
当奥匈帝国瓦解为多个小国时,所有人都看清楚了,这是一只碎纸老虎。
奥匈帝国本身也没有什么经济实力,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纯粹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贡献。
在工业化时代,奥地利就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民。
由于二战问题,奥地利也没有得到多少优待,几乎就是德国小兄弟的角色,依附着强大的美利坚和德意志才没有被红色浪潮洗礼。
一个内陆国,又没有扎实的工业,在欧洲根本就束手无策。

连纸老虎都不当了,卖艺术品赚钱去了…… 另外,仅从今天奥地利共和国的领土而论甚至跟哈布斯堡的德意志领土这个历史渊源都不太沾边,1815年合约哈布斯堡领地的西部被并入瑞士,申布伦宫有个房间的主题是一位著名画家画的壁画,壁画的主题是一处废墟,那处废墟就是“哈布斯堡”,但是很遗憾哈布斯堡所在的地方已经不在奥地利共和国境内了,现在它归属瑞士。
作为补偿哈布斯堡获得了原本不属于它的萨尔茨堡,雪绒花的男主角就生活在萨尔茨堡,但是萨尔茨堡原本归属一个独立的邦君大主教,政教分离之后则属于一个独立的大公,到1815年合约才并入哈布斯堡奥地利。
哈布斯堡王朝有着一系列的世袭头衔,这些头衔赋予他们各种错综复杂的权力,这些权力经过时间的涤荡最后成了奥地利帝国,奥匈妥协之后变成奥匈帝国。
当奥匈帝国被世界大战压垮之后,所有各民族都选择了独立,除了犹太人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可以独立,而奥匈帝国的德意志部分则选择加入德国,换句话说假如没有被协约国阻止,那么今天就不会有奥地利联邦共和国,而只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里的奥地利州,如果真的作为一个州加入德意志联邦,则德意志联邦很可能再次出现二元化。
也就是天主教的奥地利和新教的勃兰登堡的二元化。
德意志联邦能够经受住这种二元化而不分裂还是问题。
随机文章“食指大动”的成语是怎么来的?大臣为吃美食竟暗杀国君!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遗址,仅活56年的世界七大奇迹揭秘迅猛龙真的很聪明吗,智商比同时代恐龙高/理解人类指挥不可能意识永生是最恐怖的,失去肉体丢掉人类的七情六欲/根本就不是你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说马超比三姓家奴吕布坑死爹的能力更强一些?
史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只能算比较短的朝代,却是大众热点,最爱看的年代。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沾了罗贯中《》的光。既是通俗小说,自然会对武艺排名有个高低,全书第一人自然是,但他虽有万般武艺却难逃“三奴”之名,在前十九回就被杀了。而到了第五十九回,第二个吕布出现了,他就是。更是留下一句“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可见演义里对马超武艺的表现也是相当高的。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不说演义,单说历史中真实的马超。那么正史中的马超是否依旧不减吕布之勇?他和吕布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连拒征辟,终掌军权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也,之子。既然要说马超,读者不可嫌啰嗦,先看看其父马腾。网络配图 马腾,汉伏波将军后人。早年与韩遂二人在西凉屯兵,名义上从属汉室,实际却是拥兵自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而韩遂、马腾两个西北汉子初时交往甚亲,甚至结为异姓兄弟。后来却反目为仇,一会马腾打跑韩遂,一会韩遂带人回来砍了马腾妻子,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维持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 建安十三年,曹操把马腾征为卫尉(为九卿之一,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官禁之官),以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马腾部众。其实早年曹操就曾征辟马超进京,马超拒绝。后来马超因为战功卓越又被拜徐州刺史,谏议大夫,却都没上任。其实这几次都是曹操在试探马腾、马超父子是否有割据谋逆之心。现在马腾拖儿带女的全都进入曹操手心了,说好听了是来当官的,难听了全家人都是人质啊。就放任你马超一人在西凉当你的军阀吧! 反目干爹、坑死亲爹 马超接过父亲马腾部众,似乎就忘了杀母之仇,即便与韩遂和好如初,另勾结杨秋、李戡、成宜等小军阀欲对抗曹操。大家一起推举韩遂作为带头大哥,韩遂却犹豫了。因为曹操手里的人质只马腾全家,还有韩遂的儿子,自己带头举兵反曹很可能把儿子送上断头台去。马超似乎看出了韩遂的心思,说出了一番大逆不道的话:“如今我就抛弃亲身父亲马腾,以将军您为父亲;将军也应当抛弃亲身儿子,把我当成你的儿子啊!”韩遂最终还是同意了举兵,进军潼关以待曹操。后曹操听从的计策离间韩遂、马超,致使西北盟军反目,曹操逐个击破。 曹操班师回去便杀了马腾一家。网络配图 妻离子散,羁旅归国 马超则趁曹操班师之际,重新纠集部曲收复陇上,但最终却被杨阜玩弄的进退狼狈,只得逃到汉中依靠。张鲁以他为都讲祭酒,并想把女儿嫁给他。有人劝张鲁说“马超这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惜,还能疼爱您女儿吗?”张鲁于是作罢。后来遣使者李恢笼络,马超独自帅军转奔蜀中投刘备去了,留下小妾和小儿子马秋在汉中。张鲁得知马超如此反复无常,亲手杀死了马秋。 常怀危惧 马超早年三拒朝廷任命,直到第四次任命其统帅马腾部曲才接受,可见其本军阀本色,狼子野心。父弟全家都在曹操手里却认贼为父意欲造反,此不忠也。后兵败致使全家被杀,此不孝也。 吕布虽有丁原、之事,当年为国诛杀董贼,好歹算得上一功。他哪件事情是为国为民做的?无怪羁旅蜀中的他,听得彭羕一句醉话“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就吓得给刘备打小报告,毫无当年义气奋发。想当年吕布临死还会对曹操说“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虽说是求情免死的话,但不愧英雄一世之语! 大概是马超入蜀后深思悔过,也正是这些心病慢慢缠绕着他,听到彭羕“造反的醉话”都会学着人去打小报告了。也正是他的心病,使得他47岁便死去了。死前对刘备的遗言更像是忏悔:“我一家200多口人都被曹操杀尽,如今只有堂弟健在,成了我们唯一传宗接代的人,把他托付给主公您,我死而无憾了!”网络配图 马超早年叛逆统兵,中年认贼为父谋逆遭致灭门之罪,继而妾室儿子也被杀害。暮年形影单吊方知后悔。马孟起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可能罗贯中也认为马超一生与吕布及其相似,故借曹操之口说出:“马超不减吕布之勇。”粗看单表马超之勇,细品则在挖苦他马孟起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将戚继光怎么样打造出强大的戚家军 看这些不得不服
的抗倭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他的这支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却没几个人了解。戚继光自己写过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详尽地描写了戚继光的练兵方法。戚家军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崛起,风头迅速超过,在抗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军队因为深刻地打上了戚继光的烙印,因此被称为戚家军。那么,戚家军有什么特殊呢?首先,从选兵开始说起。戚继光练兵,特别注重兵的来源。久经沙场的老兵对戚继光而言没有意义,这些人都成了兵油子,上阵只想保命,平时只想捞钱。这种人,对一支铁军而言,是。所以,戚继光选兵完全不是从以往的军队中挑选,他从农家子弟和矿工中挑选,而且专门挑选那种憨厚老实,思想单纯的。这种兵练出来上阵杀敌有勇气,而且不会耍滑头。第二,戚继光强调军纪。铁的纪律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戚继光练兵绝对重纪律。他创立了很厉害的连坐法。上阵杀敌,如果长官死了而自己逃了回来,绝对要杀头。如果同伴遇险而自己不救,回来也是杀头。如果同伴逃跑而自己不举报,轻则割耳朵重则杀头,绝对。谁退却斩谁,如果都退却就砍队长的脑袋。其他各种斩首的规定更是。连行军中离队小便都要被割耳。这种残酷的军纪、无情的连坐法在我们现在看来很残忍,不过,却对提高戚家军的整体战斗力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戚继光注重增强武器装备。装备对于军队的战斗力也非常重要。现代军队可能更强调装备,装备不好,上阵等于送死。其实,在古代也一样。戚继光亲自研究装备。他改造、发明了不少新火器。为了追击倭寇,建设了庞大的战舰,实用的战车。戚继光最为特殊的兵器的狼筅,这玩意儿估计以前就有,只是在他手中发扬光大。这玩意儿就类似于一根不去枝的大竹竿。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惟筅则枝茂盛,遮蔽一身有余,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庶人敢站定。”《练兵实纪》记载狼筅造法如下:“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枒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鎗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第四,戚继光注重战法,他比较著名的战阵是鸳鸯阵。这个阵法并不是戚继光首创,却被他运用得。鸳鸯阵主要是为对付倭寇而设置。这种阵法灵活搭配不同兵种、不同兵器,临阵时利用江南水乡的地形,对倭寇的克制非常明显,对敌效果显著。好的兵源,铁的纪律,精良的装备,灵活的阵法,加上戚继光的指挥,成就了戚家军强大的战斗力。在抗倭过程中,戚家军先后取得了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多次战役的胜利,基本摧毁了倭寇的主要力量。后来,戚继光带了一支南方练成的戚家军去北方守蓟州。有一次检阅军队,长官因事来迟,大雨之下,这支军队一动不动,几如铁军。其他被检阅的军队却,不成阵形。戚家军铁的纪律让北方军队大为汗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