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名将之中,人品最为时人所不齿的乃是吴起,起因在于他为了取信,竟然杀了自己的妻子,关于这一事件,《》中的原文如下: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为了实现个人的追求,得到功名利禄,悍然杀死自己的妻子,人品确实低劣,笔者认为这是无可辩驳的,然而,在吴起杀妻事件中,鲁国君臣的表现,或者说表演,活脱脱是一群过河拆桥的伪君子,其人品之卑劣更是远远超过了吴起,可谓卑劣至极,甚至可以说,没有鲁国这群伪君子,吴起就不会背上杀妻的恶名。
吴起杀妻肇因于鲁国遭到的攻击,而吴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鲁君想用他来指挥军队,假如鲁君是位英明之主,自然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放手让吴起去干。
可他偏偏在把自己的意图告知吴起之后,又提起其妻子是齐人的事情,摆出一副犹豫不决的姿态,拜托,吴起事鲁君不是一天两天,他妻子是齐人鲁国人自然不是第一天才知道,却偏偏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提出来,分明就是逼吴起杀妻。
,各国为了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纷纷设立客卿的位置,从其他国家招揽贤士、人才,鼎鼎大名的、、、、、、等等都是在替他国服务,并且有时候还要直接的跟自己的母国作战,而那些任用他们的君主没有一个像鲁君这样,迫使客卿们用绝情的手段表明立场的,而是秉持用人不疑的态度,两相对比,不难看出,鲁君不但能力低微,而且人品卑劣。
如果事情到此止步,鲁国君臣还不能算卑劣至极,可惜的是,他们还是要继续表演。
吴起指挥鲁国军队成功地击退了齐国的进攻,形势,没有了生命安全的道德婊们跳了出来,翻吴起的旧账,说他母死不回。
想想都可怕,吴起是杀了三十多个人才跑路的,回去给母亲奔丧,不是找死吗?试问又哪家的老娘愿意让儿子用命来给自己奔丧? 最扯淡的是道德婊提出的另外一个奇葩理由“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意思是:鲁国很小,却打了胜仗,其他诸侯必然会打咱们的主意! 笔者看到这的时候几乎以为看错了——难道鲁国人认为,保障安全的办法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外一个失败,那你还要吴起为将,跟齐国打个毛线?直接投降不就完了! 最后还来个“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吴起带兵之前就已经“事鲁君”,这些鲁人难道是瞎子吗,怎么打仗之前不觉得会影响跟的关系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显而易见,鲁国上下俱是一帮的伪君子,最擅长的是过河拆桥,其品行之卑劣可谓,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