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杜正伦:唐朝时期宰相,他为什么会被贬?

时间:2025-03-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杜正伦,时期宰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时考中,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

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

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

后受谋反案牵连,被流放驩州。

显庆年间,杜正伦拜相,初授黄门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书令,进爵襄阳县公。

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因与不和,被诬告结党,贬任横州刺史,不久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

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

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

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

累职升迁 贞观元年(627年),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称其才能古今无比。

唐太宗遂擢升杜正伦为兵部员外郎,并对他道:“我让大臣推荐行能出众之人,并不是我偏爱这种人,而是因为他们对百益处。

而对于宗室勋臣中品行才干不佳的人,我绝对不会任用他们。

我现在任用你,是因你忠诚正直,希望你能称职。

” 贞观二年(628年),杜正伦又改任给事中,负责记载《起居注》。

唐太宗曾道:“我坐朝理政,每讲一句话,都要先思考这句话是否有益于百姓,所以我不敢多说话。

”杜正伦答道:“君主言行都要记录在史书中,我的职责便是撰写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

陛下如有违背道理,不仅会对当今百姓造成损害,即使千年之后都会有损圣德。

希望陛下慎重。

”太宗大悦,赐其绢帛二百段。

贞观四年(630年),杜正伦进拜中书侍郎。

贞观六年(632年),杜正伦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一同上疏奏事。

唐太宗设宴款待,并道:“我发现历代人臣如遇开明之主,就能竭尽忠诚规劝谏诤,至于像龙逢、这样的忠贞之臣,竟然免不了被加刑杀戮。

为君不易,为臣更难。

龙有逆鳞,君主也有逆鳞,你们却敢于去碰触。

如果能经常这样,我哪还有什么危亡的忧虑!”又对他们大加赏赐。

不久,杜正伦改任太子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并加散骑常侍。

唐太宗嘱咐道:“太子自古便是国家根本,一定要选有道德的人来辅佐。

现在太子年纪幼小,志向思想还没确定,我如能早晚都见到他,还能随时随事对他告诫约束。

我如今让他监国,又不能把他留在身边。

你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能坚持正道,所以我只能让你离开我去辅助太子,你应该知道这个委任的分量。

” 连遭贬谪 贞观十年(636年),杜正伦再次出任中书侍郎,仍兼太子左庶子,并赐爵南阳县侯。

唐太宗曾嘱咐杜正伦:“我儿患有足疾,只是小事,但却好狎昵小人,以致没有好的名声,你要时时规劝。

如果他不听教导,你就来告诉我。

”后来,杜正伦数次劝谏太子李承乾,都未被接受,便将太宗的话告知于他。

李承乾上表抗辩。

唐太宗质问道:“你为何把我的话告诉太子?”杜正伦答道:“我劝导他,他不接受,所以就用陛下的话来吓唬他,希望他有所畏惧,或许可以改恶从善。

”唐太宗大怒,将杜正伦外放为谷州刺史,又贬交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意图谋反,被废为庶人。

经查证,李承乾曾命赠送金带给杜正伦。

唐太宗于是将杜正伦流放驩州(在今越南境内)。

后来,杜正伦又历任郢州刺史、石州刺史。

担任宰相 显庆元年(656年),杜正伦被授为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后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

显庆二年(657年),杜正伦兼任度支尚书,又升任中书令,兼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进封襄阳县公。

他与刘祥道曾上疏唐高宗,认为入流品官过多,乃是为政弊端。

高宗便让杜正伦与刘祥道一同负责精简品官,但因阻力过大,最终无果而终。

贬死横州 显庆三年(658年),中书令李义府因与杜正伦不睦,诬告杜正伦与中书侍郎李友益结党营私。

唐高宗遂将杜正伦贬为横州刺史,并削去他的封邑。

不久,杜正伦病死于贬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脏唐乱宋”唐朝究竟脏在哪里呢?

对于历代宫闱,有“臭汉、脏唐、宋不清、元迷糊、明邋遢、清鼻涕”的说法。 从脉络上说,“脏唐臭汉”最早是在《》中提出的,之后才有人附会到其他朝代。 如果说,“明邋遢”大意是指妃子大多出身寒微、所以“邋遢”的话,这还有可解之处,但“宋不清、元迷糊、清鼻涕”之类,就完全是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脏唐臭汉”倒是,的确有事实根据的。这里只说说。 李唐贵族原本就带有鲜卑血统,其母族也难免有鲜卑游牧民族的遗风,相比于讲究正统伦理的后世,其开放开化的尺度自然是大得多,同时也为后世论者所不容。 不说别的,就说唐朝宫廷女性的着装,各种袒胸露乳,领口很低,不着内衣,酥胸半露。这不仅在现在的影视剧中得到体现,流传下来的画作及各项记载均可证明。 譬如唐诗也有很多记载,什么“粉胸半掩凝晴雪”;“云鬓花颜金步摇”;什么“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之类,比比皆是。 再如李唐王公贵族之间的男女关系,也是混乱不堪。譬如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人物武则天和杨玉环,就是典型例子。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但老死后,李世民的儿子、却很快将武则天纳为妃子,并进而立为皇后。 事实上,在李世民还没有死之前,李治其实就和武则天有一腿了,史载“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说的就是这事。您看看,李世民一世英雄,这绿帽子戴的! 至于杨玉环,就更乱了。杨玉环原本是儿子、寿王的王妃,孰料李隆基宠爱的病逝后,老爷子竟说儿媳杨玉环和武惠妃长相、性情都很相似。 最后,李隆基也搞起来唐高宗李治的那套:唐太宗事后,武则天不是当了一阵子尼姑吗,好,杨玉环去当个道姑,“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完了,这儿媳妇就冠冕堂皇的入宫了。 事实上,唐朝之乱并不仅仅在于武则天和杨玉环,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如此,如唐高祖李渊当年晋阳起兵的一大原因,据说是酒后在晋阳宫淫了其表弟的尹、张二妃; 而这两位妃子后来又与太子私通,因此,李渊不仅是之首,也是唐朝皇帝的绿帽子之首; 而在后,李世民在将其弟李元吉杀死后,其弟媳也被纳为妃子; 唐朝男性贵族如此,女性也好不到哪去。如武则天好男宠、养面首,其公开豢养的“面首”、沈南璆、、等人,这就不必说了; 李治与武则天的宝贝女儿,其先后下嫁、,但其天性淫荡,与之通奸者不下十余人,其中既有和尚(胡僧惠范)、又有朝臣(如司礼丞高戬等);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还有“”薛怀义等,都是太平公主进献给武则天的。母女同享数男,不但中国历史上仅有,世界历史也是罕见吧? 此外,唐太宗之女也同样如此,其嫁给功臣次子房遗爱后,外出打猎时即勾上的高徒和尚,。 (李治之子)的皇后韦后更是淫乱异常,其干脆在中宗眼皮底下秽乱春宫,上至、杨均等,下至宫中御医、厨子,甚至连女婿武延秀(之夫)都不放过; 中宗和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深得其母遗风,其两任老公(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之子武延秀)都是苟且在先、成亲在后,什么改嫁、再嫁,完全不在话下。 据统计,唐朝前期公主中,再嫁者23人,其中还有3人是嫁了三次的。 唐朝皇室,乱伦苟合之事可谓不胜枚举矣。称之为“脏唐”,算是客气的! 而之所以如此,恐怕还是因为李唐王朝本就有胡人血脉、残留胡族遗风。类似的事,在正统儒学看来惊世骇俗,但在他们看来却并不为过。 随机文章孟郊是唐朝哪一个时代的诗人?秦晋崤之战赏析毛毛虫效应是什么思维?是要不断创新不然一事无成怎么弄死僧帽水母,僧帽水母有剧毒是真的(触之毙命/离开水会死)揭秘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鱼,超模Hannah化身绝色美人鱼(海洋斗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北周时期的思想文化简介,当时为什么抑制佛道?

(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又称(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权臣奠定国基,由其子在其侄子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北魏神龟年间(518年-520年)全国有500万户约有三千余万人 ,北魏末年因政治腐败先后爆发、莫折大提起义、等,境内户口锐减至3375368户 。自周齐鼎立年间户口得到恢复,至577年境内有3302528户、20006886人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原境户口统计有359万户、9009604人 ,因该户数与隋大业五年(609年)北周旧境的298万户相互矛盾,每户2.5口的户均口数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故学者王育民认为该户数是传抄笔误,即"一百五十九万"误植为"三百五十九万",并认为北周平齐后户数达600万户 ,学者路遇则认为北周原境算上军户及少数民族人口应有1250多万人,平齐后则有3250万人。 经济 宇文泰在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并相应地制定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就是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西魏均田制的授田、租调和北魏虽有差异,但变化不大,在役制上却变动较多,对服役年龄、时间、人数都作了重新规定。服役年龄从北魏时的十五岁改为十八岁;服役时间则根据年成丰歉而定,丰年不超过一月,中年不超过二旬,下年不超过十天,使役期大为缩短;人数上则规定每户农家服役者限于一人,避免过多地动用民力,妨碍农业生产。同时,宇文泰还颁行了户籍制度和计帐制度,即预定次年徭役概数的计帐之法,以求赋役的征发较为合理,还对绢的长度作了统一规定,以四十尺为一匹。 宇文泰除了制定颁行上述经济政策外,还明确规定了地方官吏在发展生产方面的职责。每到岁首,州县长官必须督促百姓,无论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务必不失农时。对于那些游手怠惰,,不事生产者给以处罚。由于宇文泰衡量牧守政绩的标准之一就是劝课农桑,因此地方官吏大都重视农桑生产,经济逐渐发展,到宇文泰死之前,已经出现了一个仓廪充实的小康局面。 思想文化 在思想文化上宇文泰雅好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去除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和摒弃当时思想领域中的空谈玄理、崇佛论道一类的腐朽风习。在京师长安设立国子学,拜儒学大师卢诞为国子祭酒,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观念的人士,作为政权的支柱。还根据先秦典籍《尚书》中的《大诰》一文的格式,制定《大诰》一篇,作为文章的样式,于大统十一年(545年)宣示群臣,明令自今后文章须皆依此体,力图以此矫正浮华文风。 六条诏书颁行后,宇文泰令各级官吏学习背诵,规定凡不通六条及计帐之法者,都不能为官,保证了这些措施的实施,刷新了西魏一代政治。 抑制佛道 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之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侣、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为次,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 僧侣的讥讽、反抗都无济于事,反而更增添了周武帝对灭佛的决心。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 建德六年(577年)正月,周武帝率军攻入齐邺城。当时齐地佛风最盛,周武帝决心将尊儒灭佛的政策在齐地推行。有一个叫熊安生的国子博士,博通五经,听说周武帝入邺城,连忙叫家人扫门准备迎接周武帝前来拜访,他的家人都感到奇怪,熊安生说:"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果然不久,周武帝就亲自来拜见他了。周武帝给了这个儒生很高规格的礼遇,"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赏赐甚厚,给安车驷马以自随" 。在尊儒的同时,周武帝又召集北齐僧人,讲叙废佛的理由。僧人慧远以地狱来威胁周武帝,他警告周武帝说:"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入。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 周武帝没有惧怕所谓死后下地狱的警告,下令禁断齐境佛教。 周武帝灭佛一事,被佛教徒视为佛教浩劫,竭力攻击。但从当时历史来看,周武帝的灭佛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周武帝不顾世俗偏见,从574年到578年,他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很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 。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机文章“鞭长莫及”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鞭长莫及”本来是什么意思?博士称北京出现两条真龙,从锁龙井冲出掀翻郊区厂房17亿美元的俄罗斯阿库拉级核潜艇,可击沉任何美国核潜艇半人马座最恐怖的星球永远白天,三体擎天柱均出自这里多米尼加神奇的沸水湖,世界唯一常年沸腾湖水(湖边温度高达90)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