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李光弼为什么会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呢 本来里面是真相的

时间:2025-03-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为什么会是平定的第一功臣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虽然世人更熟悉,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确实是李光弼,李光弼一直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其军事才能在当时是最强的。

收复常山郡、太原之战、河阳之战和击败袁晁等都是李光弼的战功,所以《》中说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李光弼曾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当时王忠嗣就很看重李光弼,认为“光弼必居我位”。

后来王忠嗣被陷害致死,而李光弼在749年被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推荐为朔方副节度使,本来李光弼是很感激安思顺的,但后来安思顺想拉拢李光弼,于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光弼,李光弼知道后就托病辞官回了家。

后来陇右节度使认为李光弼是个人才,就上表给,把李光弼召回了长安。

755年,三镇节度使造反,李隆基急需军事将领,郭子仪就把李光弼推荐给了李隆基,李光弼成为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也就是实际上的河东节度使。

李光弼指挥的第一次战斗就是收复常山郡。

李光弼带领5000名朔方军攻打常山,俘虏史思义,在史思义的建议下,李光弼兵分四路对阵的两万,出奇制胜,叛军损失很大。

常山郡基本被收复。

之后李光弼和郭子仪领兵取得了嘉山之战的胜利,河北大部分地区被收复。

虽然李光弼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长安还是陷落在即,李隆基出逃四川,长安城不久陷落。

之后,太子在灵武僭越称帝,拜李光弼和郭子仪为相,授尚书之职,仍领节度使之职。

李光弼奉命镇守太原,以阻击叛军。

757年正月,太原之战正式开始,史思明领兵十万进攻太原,想在太原开一道口子然后进军灵武。

当时李光弼手中的士兵加起来还没有一万,士兵们未战先怯,想修筑防御工事消极避战。

李光弼则认为临时抱佛脚根本行不通,还不如一面积极防御,一面选择性进攻。

当时李光弼让一部人士兵在城墙上安装石炮攻击叛军,又让另一部分士兵挖地道直接通往叛军大营。

一下子斩杀了一万多叛军。

而且,当时的叛军出现内乱,安庆绪杀死了安禄山,史思明带领一小部分兵退回到范阳,剩下大部分士兵对阵李光弼,被李光弼组织精兵斩杀了七万余级。

太原之战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同时为大唐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

但在759年的相州之战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领20万大军攻打史思明的五万大军,却因为唐军没有统一指挥而只是有一个宦官鱼朝恩来监督,致使唐军大败。

鱼朝恩把战败原因归于郭子仪,郭子仪的兵权被收回。

李光弼接替了郭子仪的职位:朔方节度使和天下兵马副元帅。

成为平叛的最主要将领,在接下来的河阳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最大程度牵制住了史思明的主力部队。

在此战中,李光弼的部下李抱玉、仆固怀恩等都有出色的表现。

随着李光弼战功的不断累积,宦官鱼朝恩开始担心李光弼功劳过大压自己一头,所以处处使绊子,在接下来的中,因为鱼朝恩和仆固怀恩的怀私,致使唐军大败,不过这一次倒还是比较理智,并没有问责李光弼。

李光弼得以继续领兵平叛。

之后又击败袁晁,终于在763年,走投无路的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李光弼自安史之乱开始一直战斗到安史之乱结束,无愧于“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评价。

但郭子仪被弃用、来瑱被诬陷致死等事件让李光弼彻底怕了宦官,所以在安史之乱之后,李光弼退守徐州,不管宗怎么召见他、需要他,他就是不敢前去面见。

这虽然是李光弼在消极的保命,但另一方面在别人看来就是拥兵自重,即便是他曾经的老部下,也这么认为他而不再敬重他,这让他郁郁寡欢,764年就病逝了,时年57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氏璧为什么会缺少一角?与王莽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姿色迷人的杨贵妃为什么最后没有被封为皇后?

姿色迷人的杨贵妃为何最后没有被封为皇后?实际上,杨玉环成为杨贵妃的时候,早就已经死了。此后,杨玉环也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对于这件事情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网络配图 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杨玉环进宫前,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的王妃。后来,唐玄宗见到了杨玉环,马上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借着孝顺的名号,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网络配图 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对寿王李瑁来说,自己的妻子突然变成了自己的母后,必然会激发他的更大怨恨。到时候发生政变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一点使得唐玄宗不得不加以提防。 唐玄宗晚年虽然有些沉湎于,沉湎于声色,但基本上还是一个头脑比较清醒的。他也意识到了杨贵妃得宠后仙及鸡犬,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统治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杨贵妃为皇后。网络配图 除了对权力平衡的考虑外,还有一点是唐玄宗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杨贵妃一直没有生育。杨贵妃不生育的原因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没有儿子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大障碍,因为古代册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诏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