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古时候帝王的“大赦天下”是怎么回事?真的所有人都赦免吗?十恶不赦说的就是这些人

时间:2025-03-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大赦天下这个词在古代用的最多,词语的意思是赦免一些犯人。

我们在一些古装的电视剧里面也会看到这样的剧情,每到重大的节日或者有好事发生的时候,便大赦天下,那么,皇上大赦天下是不是因为心情好呢?小编也是很好奇,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

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或者遭遇大天灾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一般在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这种行为叫大赦天下。

《·孝武本纪》载:“大赦天下,置寿宫神君。

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

” 大赦是赦免的一种,它是指国家元首或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某一范围内的罪犯一律予以赦免的制度。

大赦的效力很大,它不仅免除刑罚的执行,而且使犯罪也归于消灭。

经过大赦之人,其刑事责任完全归于消灭。

尚未追诉的,不再追诉;已经追诉的,撤销追诉;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归于无效。

“天下大赦”的引申含义,就是既往不咎,不再追究过去的问题,给予新机会重新开始的意思。

根据史料记载,秦代以前并没有发生过皇帝大赦天下的事情。

大赦这个风气是从开始的,到了和更不得了,天下大赦的频率相当之高,大概平均18个月,皇帝就要来一次大赦天下。

所以,唐朝的徒刑,规定最高只有3年,也有道理,平均18个月就会有一次大赦,判罪犯坐三年牢,实际上没有意义的。

由于唐宋时代都是一年半左右就大赦一次,所以唐宋囚犯坐牢很少有能坐满两年的。

《·中宗睿宗》:“甲子,立妃为皇后,大赦天下,内外官陪位者赐勋一转,大酺三日。

” 《旧唐书·代宗纪》:“近代可大赦天下,见禁囚徒,罪无轻重,一切释放。

” 《新唐书·中宗八女传》:“公主满孺月,帝后复幸第,大赦天下。

” 到了,大赦的频率就有所下降,大概就是平均二三年来一次,还是比较频繁的。

到了就大幅度降下来了,大约是平均5年多才来一次大赦,然后到了清朝,大赦就越来越少,平均14年多才会大赦一次。

而且清朝一般采取的大赦是打了折扣的,不是把罪犯的罪行全部赦免,而是给予普遍的减刑。

表面上看,中国皇帝动不动就大赦天下,玩弄法律与手掌之中。

但他们实际上也是按照规矩来的,有着明确的现实目的和意图,并不是完全拍脑袋胡来的(虽然偶尔也会莫名其妙地赦一下天下)。

从皇帝大赦天下的分布看,一般而言,在皇帝觉得自己的统治不太稳定时,赦天下的频率最多。

比如,在位12年,就大赦天下9次;在位15年,搞了10次;在位6年,搞了4次;而汉平帝在位只有5年,也搞了4次。

东在位22年,搞了20次;的哥哥在位仅仅半年,搞了2次。

相反,文帝在位23年,也就大赦天下4次;景帝在位16年,也才搞了6次。

的儿子汉明帝在位18年搞了3次。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皇权稳定系数和大赦天下的频率是成反比的。

尽管古代大赦频繁,但是不是对所有罪犯实行大赦呢?显然不是,古代真正实行大赦的对象往往是多为对统治秩序危害不大的犯罪,而对被认为直接触犯纲常的“十恶”大罪,明确规定不得赦免的,也叫“”,最多只能减等处刑。

据《隋书·刑法志》记载:“﹝开皇元年﹞更定《新律》……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犯十恶者不赦。

” 《传》里的杀了以后,后来要被刺配江州,父亲宋太公对他说,你现在到江洲去,不要去做强盗,一年半载等到皇恩大赦下来,依旧回来父子团聚。

宋太公何出此?原因就是儿子宋江杀阎婆惜不属“十恶不赦”的对象,而上山做强盗搞谋反就属“十恶不赦”。

除了上述“十恶不赦”外,还有一种罪过也一直不在赦免之列,这种罪行就是贪污受贿。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下诏大赦最频繁的朝代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时,国力强盛,四夷臣服,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唐太宗下诏大赦天下,规定不论罪恶轻重,包括死罪在内,都予赦免。

但赦令中却特别申明:官吏枉法受财(受贿贪污)罪犯不在赦免之列。

唐玄宗以后、唐肃宗、唐文宗、唐宣宗、唐懿宗乃至唐僖宗等6位皇帝都曾搞过大赦,但在赦令中,都强调“官吏犯赃枉法者”不在赦免之列。

宋王朝也规定“官吏贪赃枉法,为不赦之罪”。

曾两次下诏大赦天下,但都规定:“官吏受赃者不赦。

”不仅如此,还将赃官定为与“十恶杀人者”同罪。

与宋朝同时存在的金王朝,世宗(完颜雍,公元1123─1189年在位)也曾对兴廉惩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派大臣查访外,还颁布有关条例,明确规定:“吏犯赃罪,虽令赦不叙。

” 明朝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恒串通中央六部及府、州、县的一些官员作弊,侵吞官粮2400万石,全国各地卷入此案官吏多达数万人。

案发之后,大为震怒,将涉及案件的数万之众全部处死,并昭告天下:“朕召有司除奸,顾复生奸扰吾民,今后有如此者,遇赦不宥。

”明朝后来干脆规定,对官吏犯罪,如果有说情的,对其“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可谓极为严厉。

随机文章美国版花木兰!为了参加独立战争22岁的她女扮男装上战场谁是美国第一位女性银行创始人和总裁?齐齐哈尔干尸复活之谜,被埋复活极力挣扎身连胎盘二战日本九二式重机枪,最差重机枪却收割无数生命(需11人伺候)鲨鱼为什么怕海豚,鲨鱼为什么不吃海豚(海豚完胜鲨鱼/屌炸天)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春秋战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墨门社团领袖墨子

关于波诡云谲又大开大阖的战国时代,除了英雄美人、王侯将相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些人一些事,是无法忽略也不该回避的。那便是奠定了中华文化体系的局面,其精彩纷呈另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目眩神迷。实际上,诸子数以百计,诸子的文章则数以千计,最终成名成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不多。关于诸子百家的类别史学界大致是这样划分的: 1. 他爹老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把诸子的思想大致归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 2.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西汉刘歆《七略.诸子略》基础上又归纳成了十家,比司马谈多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四类; 3. 吕思勉先生的《先秦学术概论》中则又添进了兵家﹑术数﹑方技这三类。 作者志大才疏,要忝着脸讲一讲战国时诸子中著名的一些人。出于对游侠刺客故事和武侠小说的热爱,首先要讲的便是墨家。不过看官们放心,作者的整个战国系列都是以人物和故事为主,诸子百家也尽量不让大家打瞌睡就是了。墨家的创始人是。(读者:那不是废话吗,这学派叫什么,创始人不就叫什么子吗?作者:非也非也,儒家的创始人可不叫儒子;法家的诸子也没有一个叫法子的;道家的始祖他也不叫道子呀。)他的生卒年月不详,据考证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 墨子自己曾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也就是他本人不用统治别人,也不用亲自从事耕稼,那岂不是非官非民? 墨子曾经学习儒学,但“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本来么,喜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究奢靡礼乐﹑久丧厚葬,可是墨子不习惯这些,他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非乐”、 “节用”、“节葬”,总之怎么俭省怎么简单就怎么来。所以后来墨子就另立山头,并终成一代大家。但看官们以为,墨子就只是一个光会空谈的哲学家或思想家吗?No no no. 他还是个动手能力超强的巧匠,他谙熟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那他除了谈点认识论和逻辑学、会点手艺,不就是个有着文艺心的技术工人吗?No no no. 人家还懂科学理论,什么几何物理天文的研究都有涉猎,想想也是,没有理论指导,手艺怎么可能巧呢?那看官们以为,墨子也不外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科学理论知识又会手艺的复合型科技人才?No no no.人家还是社团领袖,还会打仗。当然了,根据墨子“非攻”的反战理念,墨子军事思想的关键还在于防守,比如《墨子.备城门》便是研究城池攻防战的经典篇章,里边说了十二种攻城方式和相应的守城策略。 但墨家做为战国显学之一并且一度风头胜过儒家,它又是如何衰落的呢?首先要做个墨者不是容易的事,得吃苦受累、坚韧不拔,必要时还能豁得出命来,这就造成了墨者的人数不可能太多。其次,墨家对组织和徒的要求苛刻严厉,却没有像宗教那样描画天堂或来世那样的美好愿景,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还吃苦受累,能有多少人有这种觉悟?还有,战国时诸侯延揽墨者,也不过是利用他们的手工技术或墨侠的武力,哪里会真正采纳兼爱非攻的墨家主张?到了秦统一六国,及至汉初,干戈止息,墨家这样一个对统治阶层有威慑力的民间组织就更显得格格不入了。到时,独尊儒术,加之对游侠、豪强的打击政策,从江湖到庙堂,曾经名噪一时的墨家就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留给后人的是记录着墨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墨子》,以及在各色史料中的墨家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氏璧为什么会缺少一角?与王莽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