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吕后吕雉为什么敢给汉高祖刘邦戴绿帽和大臣通奸

时间:2025-03-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我国古代,后妃当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强势的女人,或隐身幕后,或垂帘听政,或直接鸠占鹊巢、取而代之。

谈笑之间便杀伐决断,指点江山,将整个王朝的男人都笼罩在她们的阴影之下。

实在是巾帼胜过须眉,令人不得不佩服她们的巨大能量。

在这些当国的后妃中,无疑是她们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吕后名雉,是的发妻,出身于小绅士家庭,虽然长得不是特别漂亮,但身上却生就一种大女人的彪悍气质。

当初,吕后的老爸吕太公慧眼识人,认定尚处在流氓无赖阶段的刘邦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便不顾吕后她老妈的极力反对,将吕后嫁给了的他。

此时,吕后还不满20岁,而刘邦已然40多岁。

吕太公怎么就能认定刘邦能称成大事呢?据历载,因为他会相面。

他曾经跟自己的媳妇说过,一生相人无数,但没有一个能比得过刘邦的面相。

你肯定会说,这也太唯心主义了吧?好,那就来点唯物的—— 又据历史记载,吕太公曾经宴请沛县名流。

宴请时有个规矩,送礼超过“千钱”的才能到堂上入席,而“千钱”之下的,只能在堂下凑合。

当时,一个县令的年奉只不过数千钱,所以,“千钱”应当是个不小的数目。

这个时候,刘邦来了,大大咧咧,旁若无人,高喊一声“泗水亭长”“贺钱万”,然后就直接来到堂上。

吕太公一听“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大为惊讶——这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啊,于是赶快起身相迎。

后来他才知道,其实刘邦一个没拿,是来吃霸王餐的。

但吕太公不怒反喜。

为啥?因为吕太公是一个极具政治头脑的人。

从刘邦挥洒自如的霸气中,他看到了其中蕴藏的胆识和常人不具备的政治家素质。

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吕太公才最终下定决心、,把宝贝女儿嫁给了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嫁给刘邦后,吕后任劳任怨、温顺贤惠,既照顾着一家老小的起居,又要下地劳作。

而刘邦呢?继续,喝酒赌博,顺便做着他的小官——泗水亭长,换来一点微薄的薪水。

亭长是时的一种官名。

在乡村之间,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按官衔来看,它的等级和孙悟空的弼马温差不多。

后来,刘邦连这个小亭长也做不下去了。

有一次,他负责往郦山押送劳役,结果一路上不断有人开小差,跑掉了。

若是这样到达骊山,他肯定交不了差。

不被杀头,也得被关个十年八载。

无奈之下,他干脆在半路上将没跑的人全放了,并且说:“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意思就是,你们也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我刘邦也要跑路啦。

没想到,刘邦这一番话反而把他们给感动了。

他们不但没跑,还扬言要死心塌地地跟着刘邦造反。

刘邦一看,既然各位这么给面子,那么,造反就造反吧。

于是,刘邦就大手一挥:爷们反了。

适逢当时天下大乱,造反是一门新兴的而且十分有前途的职业。

无意中,刘邦被裹挟进了这股潮流,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似乎冥冥中真的自有天意。

刘邦造反后,开始的一大段时间过的是流寇般的生活,所以根本没有能力携带自己的家眷。

当他带着沛县的子弟兵离开沛县时,留下自己的哥哥刘仲和一个叫的人一起照料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儿女。

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个审食其,日后给刘邦戴了大大的一顶绿帽子。

其实,审食其应该是个老实、谨慎的人,试想啊,刘邦如果不是个白痴的话,他肯定不会留下一个大色狼照顾自己的妻儿老小,所以,经过选拔的审食其至少是刘邦所能信任的人里头最老实的。

但是,人这个玩意,是最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刘邦走了,而且长时间杳无音信,留下正值虎狼之年的吕后在家独守空房,想想也的确残忍。

我们可以猜想,吕后开始是尽量忍着的,因为当时毕竟是封建社会,而且吕后也不是天生淫荡的人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最后,终归没能忍住,于是,人性战胜了道德的约束,她和审食其好上了。

后来,几乎像地下夫妻一样生活在了一起。

从他们一直持续到死的纠缠不断的暧昧关系来看,两人应该是比较恩爱的,生活应该是比较和谐的。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三年。

刘邦依然不着家,但已经有他的消息了:听说他做大了。

尽管如此,吕后依然不管不顾,照样和审食其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直到那一天,一个叫的人派了一大队兵马来到沛县,,就把他们一家子抓去做了楚军的俘虏。

这俘虏,一做就是三年。

这三年,二人相濡以沫,几乎到了公开同居的地步。

项羽看到此情此景,兴奋得哈哈大笑:“奶奶的刘邦,你丫丢人丢大了。

”我想,这也是项羽一直不杀吕后的原因——他就是要留着她,并且看着她给刘邦戴绿帽子。

后来,刘邦忽悠项羽,跟他订了个楚河汉界、停战协议之类的东西,吕后等一干人等就被项羽给放回去了。

此时,刘邦已经算是一方侯王了,所以,吕后等人就不能回沛县过小日子了,而是要跟着刘邦风风光光地混。

这段日子,对于吕后来说,却是不幸福的。

为什么呢?因为她不能跟审食其了。

你肯定会说啦,那不还有刘邦吗?真是笑话!刘邦此时对女人几乎随便挑,既有漂亮贤慧的,还有那些可以随便取食的漂亮MM,他会安心在吕后那里交公粮吗?因此,此时的吕后是不幸福的。

再到后来,刘邦干掉项羽,平定寰宇,建了大,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江山打下来了,就要论功行赏、封侯拜相了。

本来,作为一直呆在沛县的审食其来说,既无战功,也无旁功,唯一可以称道的功劳,就是帮吕后解决了生理需要。

所以,论功行赏时根本没有审食其什么事,审食其自己也没敢妄想。

但吕后是个不一般的女人,靠着一副肥胆儿,他硬是给审食其要了个大奖——审食其被封为辟阳侯。

这足见二人的情谊之深了,甚至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情欲。

刘邦做了皇帝后,女人就更数不过来了,吕后就更轮不上了。

她郁闷,相当郁闷啊。

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吕后大着胆子把审食其召进了,一夜云雨。

第二天,这事就被刘邦知道了(假设)。

他把吕后叫来,一阵怒骂(还是假设)。

但吕后毫不示弱,说出了自己的正常需要,说到了当年的困苦。

刘邦不是个小心眼的人,他一思量,心想也是,吕后的确也挺苦的,最后,他长叹一声,跟吕后订了个君子协定:我搞我的,你搞你的,但你得保密,不能让你和审食其的事宣扬出去,我做皇帝的,毕竟得有点面子啊。

对于这个结果,吕后当然是满意的,她也肯定就满口答应了。

(这个结果可能性很大吧?)于是,从此之后就经常有卷成一卷的席子被送往未央宫。

当然了,席子里卷的正是审食其同学。

如此数年,大家相安无事。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即位,年仅16岁。

刘盈性格羸弱,给了吕后专权的机会。

吕后掌权后,开始丧心病狂地迫害那些曾经跟自己争宠的女人。

其中,最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的下场最为凄厉。

吕后先是设计毒死了她惟一的儿子,然后把她囚禁起来,让她戴着笨重的枷做舂米的重活。

后来觉着这样还不过瘾,就派人残忍地将戚夫人的四肢砍断,挖去眼睛,熏聋双耳,灌药使她变成了哑巴,最后扔进厕所,称之“人彘”。

如果此事悄悄的进行也还罢了,可她偏偏还要邀请刘盈去观赏自己的杰作——大概她想以此来激发他内心的狠劲。

但事与愿违,当刘盈看到这个恐怖的画面时,吓得脸色大变,差点昏死过去,然后大叫:“这真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啊,作为你的儿子,我没脸再掌管天下了!”之后便一病不起,直到一年之后才恢复健康。

这事儿对刘盈的刺激太大了。

从此之后,他彻底自暴自弃,不再关心国事,整日饮酒嬉戏,饮完酒就跟后宫的美女们疯狂欢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吕后彻底把持了朝政,成了大汉朝的无冕女王。

大权在握后,她就没必要再了,于是,她和审食其的关系几乎公开化。

汉惠帝刘盈得知此事后,气得差点吐血——这是地给先皇戴绿帽子啊,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发誓一定要找机会干掉审食其。

苦心人天不负,一天,他终于逮了个机会,把审食其关进了大牢,准备治其死罪。

对此,吕后十分恼火,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在发泄内心的不满,但以她的身份,还真没法去给情夫讲情。

只好在那里尴尬地观望着事态的发展。

这时候,审食其的朋友朱建挺身而出,救了审食其一命。

朱建曾是淮南王黥布的手下,当年,黥布要造反,朱建大力反对,无奈黥布不听。

后来,黥布兵败被杀后,刘邦听说朱建曾劝过黥布不要造反,并且没有参与造反之事,对他另眼相看,召入朝中,委以重任,并封其为。

朱建能言善辩,口才极佳,同时性格刚正,为官清廉,口碑不错。

因此,朝中大臣都喜欢与他结交。

审食其也曾经向朱建伸出过橄榄枝,但朱建鄙视他的“二爷”身份,根本不鸟他。

后来,朱建的母亲去世,手中拮据,没钱安葬,精明的审食其抓住机会,给他送了一大笔钱。

为了葬母,朱建也顾不得许多了,就照单全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收了审食其的钱后,朱建就对人家冷眼相对了,于是,二人就成了朋友。

但朱建内心其实还是看不起他的。

这次朱建帮审食其出头,其实只是在报答审食其之前的馈赠。

朱建很聪明,他没有直接去刘盈那里碰壁,而是采用迂回路线,让刘盈的男宠宏孺前去讲情。

那宏孺凭什么听他的呢?这就需要策略了。

他首先对宏孺恫吓道:“审食其一死,你的性命也就难保了。

” 听到这话,胆小的宏孺吓了一跳,但还是不太相信这是真的。

于是,朱建继续地分析道:“你想想啊,你受皇上宠爱,审食其受宠爱,而如今的大权其实掌握在太后的手中,一旦皇上将审食其杀掉,太后必定报复,那你就难逃一死了。

”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不由得宏孺不信。

于是,他使出,到刘盈面前替审食其求情。

本来,刘盈对此事十分坚决,几乎油盐不进,但在自己的男宠面前却败下阵来,长叹一声:放了审食其吧。

实在没办法,谁让他自己也不干净呢? 就这样,审食其又平安无事了。

等到惠帝死后,审食其与吕后关系更加密切,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吕后死后,诸吕被杀,但是因为审食其,得到陆贾、朱建等人的帮助,所以在诸吕被灭后仍平安无事。

直到三年,淮阳王刘长因为怀恨审食其在汉高祖时对其亲母见死不救,于是伺机杀了他。

,一对地下爱侣终于又可以见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才女李清照晚年改嫁之争:再嫁后因何又迅速离婚

说起(1084年-1156年),几乎无人不晓,特别是济南人更是引以为豪。她才华横溢却命运不济,中年以后适逢乱世,流浪不顺,屡遭变故,特别是在晚年还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到底有没有改嫁张汝舟? 持改嫁观点的几乎都出自宋代人的记载,甚至还有几位和李清照同时期,从目前能查阅到的宋代文献看,在宋代都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自明、清起出现不少文人学者为其辩诬,造成目前两派观点的局面。仔细分析这些文献,“改嫁”观点占据的论据更充分一些,“辩诬”派的观点都没有实证,因此,我倾向于“晚年改嫁张汝舟”之说。 在宋代记载李清照改嫁事实的文献有七处,现全部抄录下来。 一、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胡仔,绩溪人。做过常州晋陵县令,后居湖州(浙江吴兴),此书为1148年作于湖州。 二、王灼《碧鸡漫志》——“,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健康守赵明诚之妻。……赵死后,再嫁某氏,诉面离之。晚节流荡无依。” 王灼,遂宁人,此书作于1149年。 三、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先嫁赵诚之,……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晁公武,巨野人,此书成于1151年。 四、洪适《隶释》——“易安居士表上于朝。赵君无嗣,李又更嫁。” 洪适(1117-1181年),鄱阳人,此书成于1167年。 五、赵彦卫《云麓漫钞》——“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清照启:素习义方,粗明诗礼。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助,难胜之拳。局地扣天,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之无根之谤。” 赵彦卫,宗室,此书成于1206年。 六、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戊子朔)有右承奉郎兼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以汝舟妻讼其妄增举数入宫也。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字号易安居士。” 李心传(1166-1243年),此书成于1209年。 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名士李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晚岁颇失节。” 以上宋代文献中,《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是李清照个人所写(少数人怀疑其中有篡改之处),叙述情形具体而详实,整篇文笔精彩而凄厉。在李清照的首任丈夫赵明诚死后,她一直生活在飘荡无助、心惊胆颤、食宿有忧、体弱多病的状态下,《金石录后序》中真实记述了这些情况,特别是她和赵明诚殚精竭虑收藏的金石文物,大都因无力保护毁失。再嫁的初衷,只不过是想安度晚年而已,况且在宋代改嫁是极其平常之事,譬如、等对再嫁改嫁是明确持宽容与同情态度的。 但是李清照的二婚仅仅维持了半年就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宁肯坐牢也要坚决摆脱这场婚姻。在《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中,李清照向沾亲带故的綦崇礼道出了其中原委,张汝舟与她结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霸占她手中仅存的少量金石文物,而李清照不交给他,张汝舟恼羞成怒,甚至拳脚相加。在李清照看来,张汝舟与自己的婚姻是一场骗局,此人不仅道德败坏、行为低劣、为人粗鄙,这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情趣高雅的女性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李清照又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告发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虚报考试次数),张汝舟最终被除名、流放。按照当时法律,如果丈夫被流放,那么妻子就能合法地与之离婚。但是如果妻子告发丈夫,就算丈夫被判刑,妻子也要坐牢两年。庆幸的是,由于綦崇礼等亲朋们的庇护,李清照仅仅在监狱里待了九天,就出狱了。 李清照晚年再嫁并且又迅速离婚这件事情给她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李清照在世时就遭到不少讥讽,事实上,李清照本人也意识到这件事情会给自己造成的消极影响,她在给綦崇礼的中,就说:“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但自明清以后,有不少的学者拼命地要维护李清照的形象,尤以俞正燮最甚,他们认为再嫁是伤风败俗的行为,不可能发生在李清照的身上。他们的理由也很苍白,例如:李清照出身官宦世家、,本人又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她不可能做出再嫁或者离婚的事情;李清照当时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不可能再嫁;李清照与赵明诚感情深厚,她不可能背叛赵明诚,等等。 用现代观点来说,李清照改嫁与否,并不影响她的地位和其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她在婚姻上的爱憎鲜明、行为果断、态度坚定,为摆脱痛苦生活而敢作敢当的精神,现代人都很难做到。她不仅是位杰出的女词人,更是为伟大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帝王也痴情:宋真宗偷情十五载立卖艺女为后

在世人印象中,能当皇后的女应该是名门闺秀,至少也应该是贤良淑德,冰清玉洁。可是的皇后,只是一个平民女子,如此还罢了,竟然还是已经嫁人的二手货。可是宋真宗还是丢了魂一样迷恋上了刘娥,甚至对刘娥的老公都恩宠有加,实在是帝王气象,气度恢弘,非小民所能比。 刘娥有什么本事,可以让身份高贵,拥有无数美艳姬妾的赵恒爱上自己,并且愿意选择十五年偷情也不放弃这段感情呢?网络配图 刘娥遇上赵恒的时候,只是一个卖艺女。等到当了皇后修国史的时候,刘娥的出身就大不一样了。据说,刘娥是后晋后汉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之孙,时期领嘉州刺史刘通之女,从小生活在四川。据说生刘娥的时候,母亲曾经梦到明月入怀,估计觉得是姮娥转世,于是取名刘娥。之后刘通奉命出征,可惜战死沙场,刘家因此中落。 算起家世,刘娥也算是名门之后,虽然中落,却也有些根基。可让后宫诟病,让士大夫不满的,主要是刘娥曾经卖艺街头,甚至已嫁他人。 传说中刘皇后的前夫名叫龚美,本是个走街串巷唱鼓词的。龚美为人机敏,也有些才学,虽然只是一个贫贱的唱鼓词的,但是打的一手好鼓,唱的一口好曲子,每次出门,都引来一大群的大姑娘小媳妇观看。刘娥也是其中之一。因为家道中落,母亲庞氏已经无法独立养育幼女,只能回到四川父亲家。可是父亲家也很拮据,刘娥从小不得不做些活计,于是就认识了唱鼓词的后生龚美。两人一见倾心,龚美喜欢刘娥姿容姣好,刘娥喜欢龚美温柔贴心。从此两人经常幽会。 可是,刘娥家人不可能允许这门婚事,大胆的刘娥竟然和龚美一起私奔。为了掩盖行迹,龚美也放弃了唱鼓词,而改以做银匠为业。龚美,打造的银器倍受欢迎。一路走来,刘娥也打得一手好鼓,学会了许多鼓词。两个人每天走街串巷,刘娥唱鼓词吸引人群,龚美打磨银器赚些钱粮,两人生活贫寒,却也算是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如果不是赵恒的出现,刘娥或许从此就跟随龚美,做一对最平凡的夫妻,了此一生。可是,世事难料,卖艺女转身竟然变成一朝国母,天上地下,实在让人慨叹。网络配图 当时的赵恒,担任开封府尹,因为府里要锻造银器,于是请来了在银器界颇有些名气的龚美。龚美很会奉承,和赵恒府中的指挥使张耆搭上了。从张耆口中得知,王子赵恒正准备选择一些侍婢姬妾,赵恒对蜀中的女子尤其感兴趣,龚美听到此话心中一动,匆匆忙忙就回家了。 龚美回到家中,嗫嚅之间,把王子赵恒选姬妾的事情告诉刘娥,想让刘娥充当蜀中女子,进献给赵恒。刘娥很是吃惊,王子赵恒对刘娥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自己卑贱的卖艺女怎么能够被看上?何况自己和龚美恩爱,又怎么能够舍弃龚美另寻高枝。可龚美一再表白,说自己不会介意,刘娥有绝色容颜,有过人见识,怎么能够一辈子困守斗室,做一个平凡银匠的妻子。两人几番痛哭,几番感动,但最终都决定,假称刘娥是龚美表妹,报名参加赵恒的选秀活动。 由于刘娥确实美艳动人,加上几年街头卖艺的生活,让刘娥有了其他士大夫家女子不一样的风情。刘娥知道男人们最喜欢女人什么样的眼神,什么样的衣着,什么样的姿态。而十五岁青春年少的刘娥,一举手一投足间那种柔媚,让生长皇宫的赵恒眼前一亮。此时的赵恒,也是十五岁,见惯了那些拘谨的士大夫家的女子,见到清纯和柔媚聚于一身的刘娥,一下子就迷恋上了,从此不能自拔。 卖艺女刘娥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王府中的大红人。而龚美也小心掩饰和刘娥的感情,为了刘娥,也为了自己的前途尽心辅佐赵恒。 可惜,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过了一年,太宗要给赵恒册立正妻,很多的矛盾就暴露了出来。赵恒的众多姬妾中,有位大有来头的人物,北宋开国重臣潘美的女儿。乳母秦国夫人和潘家交好,自然希望潘氏上位,对卖艺出身却备受赵恒恩宠的刘娥自然百般挑刺。有一次闲聊时候就问:“我觉得最近一段时间恒儿有些精神不振啊。”秦国夫人趁机说,就是因为最近宠爱一个街头卖艺女刘娥,此女特别会来事。宋太宗大怒,命人立刻将刘娥遣送出府。赵恒无奈,只能把刘娥驱逐,册立潘氏作为王妃。网络配图 可是,赵恒并没有真的放弃刘娥,赵恒悄悄把刘娥放在自己最信任的指挥使张耆家中,让张耆和龚美精心服侍。两人从此开始了十五年漫长的偷情生涯。 当年赵恒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后六年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一直到十五年之后,赵恒即位。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此时的刘娥已经36岁了,可宋真宗一直对刘娥宠爱异常。无论有多少年轻貌美的妃嫔,宋真宗都视如不见,对自己的这位初恋情人始终如一。虽然世人都说皇帝薄情,可真宗却是例外。 至于龚美,也终于熬出了头。赵恒感激龚美十多年追随自己,并且一直好好照顾刘娥,当然,也为了封住大臣们的口,正式给龚美赐姓为刘。以后刘美就作为刘娥的兄长,开始了烈火油烹,钟鸣鼎食的贵族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