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太平天国灭亡后,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曾国藩裁军?慈禧太后用了什么方法裁军

时间:2025-03-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864年7月19日,随着、率领的湘军攻陷天京(今南京),宣告灭亡。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的湘军立即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

一方面,曾国藩手里的湘军多达10余万,不接受朝廷节制,只听曾国藩一人命令,是从来未有的现象。

另一方面,部分湘军纪律败坏,在天京烧杀抢掠;特别是鲍超回四川养病时,他所率领的霆军被朝廷调集西征途中发生哗变,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对于朝廷的担忧,曾国藩心知肚明,他多次表示要将湘军裁撤,只是因为军饷等问题没有解决,暂时没有动手。

怎么办呢?为了逼迫曾国藩主动裁军,使出了三个办法。

一是派遣湖广总督官文出马。

官文是满洲正白旗人,早年在身边做过蓝翎侍卫,后来历任荆州将军、湖广总督等职。

官文是一介粗人,不懂处理政事,做什么事靠家奴出主意,因此人们笑称湖广总督府有三大:“妾大、门丁大、庖人大。

” 官文是满洲贵族出身,历来就瞧不起汉人,当他看到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不断升迁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胡林翼担任湖北巡抚时,他就进行掣肘。

好在胡林翼会做事,处处让着他,有事自己做,有功全部推给他,又搞起了裙带关系,这才得以维持督抚相安的局面。

官文派人潜入湘军吉字营(曾国荃的部下),偷出花名册,抄了几百个士兵的名字,然后找到曾国藩,将这些人诬陷为哥老会成员。

曾国藩不知就里,表示要严加审讯,依法惩办这些士兵。

官文却告诉他,此事传出去后,势必对曾国藩以及湘军不利。

不如趁裁军之机,悄无声息地将这些士兵散去。

曾国藩何等聪明的人,他立即就明白了官文的意思。

二是派江西巡抚沈葆桢出马。

沈葆桢是一代名臣的女婿,曾经率部击败过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名动官场。

说起来,曾国藩还是沈葆桢的伯乐。

1859年,曾国藩欣赏沈葆桢的才华,邀请他出山,推荐为江西巡抚。

不过,沈葆桢似乎并不买曾国藩的账。

他到江西后,多次扣发湘军的粮饷,把曾国藩气得。

沈葆桢是怎么做的呢?他派人来到九江,精确地拦截了一艘船只。

这艘船只的主人是曾国藩部将萧孚泗。

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时,萧孚泗因擒获李秀成、洪仁达,赐封一等男爵,赐双眼花翎。

不久,萧孚泗因父亲去世,丁忧回乡。

他在回乡时,携带了在天京抢劫的金银财宝,以及在江南购买的3名美貌女子,乘船回乡,没想到被沈葆桢给扣留了。

萧孚泗事发,不但让他自己岌岌可危,还让曾国藩陷入困境。

当初,曾国藩奏报朝廷,称天京没有财物,“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真是这样的话,萧孚泗船上的大量金银财宝从哪里来? 三是派亲王出马。

僧格林沁亲王是蒙古贵族,深得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器重,掌握了一支蒙古铁骑,拱卫京师一带的安全。

僧格林沁亲王自视甚高,连、绿营都不入他的法眼,更别说曾国藩率领的区区团练。

没想到,正是他看不上的湘军,攻破了天京,抢得了第一份功劳。

所以,僧格林沁亲王对曾国藩犹如眼中钉一般,欲清除而后快。

僧格林沁亲王以进剿捻军之名,挥师南下,驻扎在滁州、泗州一带,加上驻镇江的冯子材、驻和州的德兴阿、驻扬州的富明阿、驻武昌的官文,对湘军形成包抄之势。

如果曾国藩有风吹草动,立即合围聚歼。

这3个办法,有明有暗,但用意十分明显,就是逼迫曾国藩尽快裁军。

当然,在使出这3个办法的同时,又怀柔了一把,没有追究萧孚泗的责任。

她在上谕中说:“前福建陆路提督男爵萧孚泗,系攻克江宁首功大员,此次因父逝回籍奔丧,顺带节字营官勇历次所获战利品,系出自袍泽之谊;既在江宁娶妾,自应带回原籍奔丧,亦在情理之中。

着毋庸追究,俾该前提督一行回籍成礼。

江西巡抚沈葆桢办事秉公,执法严谨,其节可风,着交部优叙。

” 慈禧太后放过了萧孚泗,表扬了沈葆桢,又将处理结果迅速通知曾国藩。

这让曾国藩对慈禧太后做法深感不满的同时,又身怀感激。

不久,曾国藩就给湘军吉字营、老湘营、果字营、霆军、正字营以及长江水师、宁国水师、太湖水师、淮扬水师统领们下达了裁军的命令。

1865年12月底,裁军任务全部完成。

曾经拥有15万水陆两支大军的湘军,裁撤得只剩下1万人。

随机文章宋朝历史上获评价最高的皇帝是如何拒吹枕边风?卫青,霍去病和汉武帝有亲戚关系吗?AV8B鹞式攻击机简介,2012曾被塔利班炸毁6架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世界精度最高的核弹(偏差90米)揭秘尼古拉特斯拉的黑科技,人造地震武器可以劈开地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宫里的武林高手:奇怪太监高手最后一代是他?

夏一跳,天津静海人,是清宫身边的之一,因为身材高大,一次被看到吓了一跳而得赐此名。这个名字他引以为傲,旁人多少觉得有些别扭,于是一般尊称其为夏大伯。 夏大伯晚年颇多逸事,虽然身为太监,却娶了一个对他甚好的夏大娘。可惜的是,这位姥姥是夏一跳出宫后娶的,对他早年的身世也言之不详,所以,无从知道这个太监到底是何出身。 夏一跳这个人物颇有点儿传奇性。他不但很有谋略,善于经营,而且深通武艺。据夏大娘讲,他每天早上会练功,练的是八卦掌,此外,还有一手皮鞭绝技,能够白天打飞虫,晚上打香头,不差分毫。出宫以后夏大伯改行作生意,凭着人头熟,善应对,行走关里关外,其中一身好武艺也起了很大作用,的朋友,多半给他些面子。瑾妃和身边太监的合影,其中两个太监身材的确很高,也许夏一跳就在其中 一个太监,哪儿来的武艺呢? 最初,怀疑他的武艺与有关。因为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本人就是个太监,而且广收门徒,单单墓志上记载的徒弟,就有将近七十个,还有很多不在内的。董海川卒于八年,瑾妃入宫在光绪十四年,如果这之前夏大伯已经入宫,可能正是董海川的弟子之一。董海川据说是义军在清廷的卧底,难道夏大伯也是这一路的豪杰?董海川 然而后来仔细计算下来却又不对。因为夏大伯解放时还在世,有六十余岁,这样的话,董海川去世的时候,他应该还没有出生呢。此外,董海川并没有进入清宫服役,而是在府,所以,他也不大可能有机会与夏大伯见面的。 不过,太监里面出了个董海川,显然是这些“六根不全”的人们中一个极大的荣耀,因此,有条件的太监们习学一下八卦掌,倒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据夏大娘说,夏大伯的八卦掌不见在实战中施展,而鞭术的确曾经用过,他曾用这一手功夫震慑过劫道的土匪。 这一手功夫,又来自何方呢? 现在金易先生的书中讲道,清宫中的确有擅长鞭术的太监。他在《宫女谈往录》中“四金刚五百罗汉”一节中谈起晚清的大宴之排场,写道:“整个进膳期间鞭炮不许停歇,再加上西长街里响堂的鞭子声,抽得劈啪乱响。这是特制的一种鞭子,半尺来长的棒,一丈多长的鞭身子,使用几股羊肠子拧成的,又加上一尺多长的鞭梢,盘在地上像一条大蛇。抽这种鞭子的人,都是经过训练的年轻的太监,鞭子一抖,鞭梢发出清脆的响声。几个太监在一起抽,上下左右前后,能抽出各种不同的音响……”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响堂鞭子更像行为艺术,恐怕不能算是武术。但窃以为触类旁通的事情恐怕是有的。我知道北京有一位武林高手当年不过是当铺的帐房出身,只不过因为闲得无聊,整天用手去捏硬木的柜台为戏,时日渐久,竟然几次把柜台捏裂了,但也未加注意。后来有土匪打劫,排头殴打逼令众人交出钱财。这位朝奉先生在迫不得已之下挥手挡架,结果一下就在对方肚子上抓出了五个血窟窿。看着揪出对方肠子来却平静如斯,只是两眼发直的老先生,土匪们吓得屁滚尿流,发一声喊逃了个无影无踪。 这简直是类似九阴白骨爪的神奇功夫了。 九印白骨爪可以是这样练法,软鞭为何不可以?用卖油翁的话,无非是手熟而已。软鞭的使用主要在于准头和控制,响堂太监们能把这种软兵器练到当乐器的地步,实战中恐怕也轻易不能让对手得了好去。瑾妃所在永和宫中两个首领太监(二十年代的照片),当时一个四十一岁,一个四十五岁,年龄都和夏一跳有些相符,不知道他是否就是其中一人 会不会存在一种可能,夏一跳入宫以后当过一段时间的响堂太监,后来被提拔到瑾妃身边当差 -- 甚至可能带有一定监视的目的,因为瑾妃与都不能算是慈禧自己给光绪选的妃子。这样就可以解释他武艺的来历了。 当然,还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宫廷中真有些太监本身就是秘传的武术高手。远到金庸先生的辟邪剑法(有人考证可能是负责驱鬼的太监发展出来的武术流派,因为他们使用的是桃木剑,故此具有疾如鬼魅,以快取胜的特点),近到有个戒念写一部真真假假的小说《宋风》,把宫中的老太监都描述成了神出鬼没的武林高手。这两位都是文化人,就算是小说,难免也有点儿真实的影子吧?那样的话,夏大伯会不会是那些神秘的太监高手中的最后一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晋最后一位君主司马德文为什么会国破家亡

东晋是个衰落的国家,传到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不像样子了。尽管司马德文是个聪明的君主,很有内涵,且文质彬彬,甚至能写一点诗歌文章。比起兄长要强了许多。可惜,在当时自己和兄长司马德宗不过是大臣的棋子。这些大臣是高兴起来,就在朝堂上供着。一旦不乐意,谁还会把他当回事。兄长司马德宗就是被大臣给弄死的。文武百官只有唏嘘,谁敢说个不字。网络配图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德文很清楚自己的命运。尽管他不像自己的哥哥那样,可是清醒人的日子更加难熬。司马德文曾经是个能干的人,想当年,刘裕曾处处置兄长晋安帝于死地,多亏了司马德文寸步不离,即使吃饭、上厕所,司马德文也要在身旁陪护。只是后来因为害了病,回家调养的关头,兄长已经被害。对刘裕,司马德文有着清醒的认识。 那么身为国君的司马德文,既然如此了解刘裕,为何不采取一些列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反而比兄更快的使自己国家灭亡了呢?网络配图 其一,刘裕做大。刘裕这个人很有本事,尽管出身低微,却迅速崛起。不仅打败了当时的篡臣,而且很快消灭了孙恩等造反的五斗米教。有了这些军功,而且刘裕又打着保卫晋国的旗号,所以他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且受到当时很多人的拥护。 其二,司马德文手下没有兵将。司马德文并不愚蠢,想极力培养自己的人马。可惜,所有的人都不听自己的话。长时间东晋积弱积贫,让大臣们对朝廷丧失了信心。 其三,东晋赖以信任的王谢家族渐渐失去了地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菜花无处寻。。当年红极一时的王谢家族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壤,王导、等人已经成为历史,王谢后人能写文章和诗歌的人很多,可是有政治手腕的人却一代不如一代。而且这些人犯别受到桓玄、刘裕等人的冲击和排挤,以致很多人站不住了脚。网络配图 其四,司马德文不过是刘裕的傀儡。那刘裕很相信图谶,谶文说,司马昌明也就是晋孝武帝,死后还有两代,当刘裕杀死了司马德宗以后,又让司马德文继承了皇位。对刘裕来说,司马德文不过是自己的棋子。自己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