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大名鼎鼎的云南沐王府,在明朝存亡之际是如何对待大明王朝的?

时间:2025-03-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大名鼎鼎的云南沐王府,在存亡之际是怎么对待大明王朝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云南沐王府的知名度很高,这得益于第一任主人,和最后一任主人沐天波。

说到沐英,他不光是的义子,还是明王朝建立的开国功臣,曾参与过无数场战役,立下不世之功。

后来在平定云南的残余势力后,由于他忠勇有能力,且深得朱元璋信任,所以留在云南,镇守边陲。

(沐英剧照) 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再加上他在云南时,组织军民垦荒兴农、兴修水利、增设学府等,使云南百姓生活大为改观。

所以,他幸运地躲过了朱元璋对开工功臣杀戮的灾难,还深为当地百戴,并被大家尊为沐王爷。

而他所建的府邸,则被称之为沐王府。

沐英去世后,被追封为黔宁王。

他的后代也受沐荫庇,享受爵位世袭,并世代镇守云南。

时光荏苒,沐王府的主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他们深受沐英影响,对明朝一直耿忠有加。

而云南在他们的治理下,百居乐业,少有叛乱。

因此,明朝从未为西陲的事务烦恼过。

转眼到了元年,10岁的沐天波由于父亲暴卒,受朝廷诏命,成为第12代黔国公。

此时的明廷内忧外患,早已呈现出江河日下的颓败之感。

而云南也因吏治松弛,导致“网利营私,土司多叛”的局面。

沐天波在成人之前,兵权由云南巡抚代理。

地方事务则由母亲陈太夫人和管家兄弟代为操持。

崇祯十七年,能文能武的沐天波,开始亲掌军政事务。

也是在这一年,攻入北京。

自缢于煤山,承继百年的明朝也随之覆灭。

明朝覆灭后,沐天波的权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初沐家作为镇守云南的重臣,不光要管辖当地大小土司,还要负责和周边藩国往来的事务。

明朝覆灭后,一向不甘于受沐家管束的土司们,立刻发起了叛乱。

沐天波迅疾调集各路土司击败叛乱的土司军。

(沐天波剧照) 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蒙自土司沙定洲世代忠贞,再加上他在平叛中颇为骁勇,因此成为沐王府中的座上客。

而他手下的土司军,也留驻在昆明城中。

沐天波毕竟年轻,经常在府中设宴款待沙定洲。

谁知沙定洲却对沐王府中多年的财富垂涎欲滴,暗中布下兵马,趁城中守备空虚,发起攻击,攻占了沐王府。

由于事发突然,沐天波来不及组织抗击,在心腹的保护下,带着官印和铁券等奔逃楚雄,可怜他的妻儿老小却都为叛军所害。

就在沙定洲为了击杀沐天波,攻打楚雄时,大西军将领孙可望西进云南,沙定洲不得不率军与孙可望交战,结果战败被诛。

孙可望在进军云南前,已经改投。

诛杀沙定洲后,他深知想要收服民心,必须借助沐天波的声望,所以他几次写信给沐天波,表示自己所为是为他报仇,同时又派人把他接回沐王府,让他继续做黔国公。

沐天波对孙可望自然感激不尽。

可是,随着深入了解,沐天波发现孙可望是个极为狂悖的人。

为了不惹祸上身,沐天波对他渐渐疏远。

不久后,孙可望为了承继秦王封号,居然以武力挟持了永历帝,逼迫朱由榔答应。

孙可望做了秦王后,派头犹如皇帝一般,对朱由榔极尽羞辱。

不堪受辱的朱由榔心生愤恨,暗中密令沐天波及李定国等人,率军前来护驾。

在他们的保护下,朱由榔得以脱身,并被迎入昆明。

由于迎立有功,李定国等人均被加官进爵。

唯有沐天波认为沐家世代蒙受皇恩,却没有机会报答,所以誓死不受。

(李定国剧照) 此时,满清王朝已经稳定了政局,而南明小朝廷的文武百官却成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根本没有反清复明的斗志。

沐天波的心腹见此,私下多次劝说他投降。

但沐天波却对明廷忠贞不二,抱着殉死的决心,准备和南明王朝共存亡。

十五年,在平定李自成和张献忠反清势力后,奉清廷之命,率军入滇。

兵力薄弱的南明小朝廷根本不是吴三桂的对手。

沐天波认为,应该先退入缅甸,避开清军,以后再侍机重回昆明。

在沐天波的保护下,朱由榔等人仓皇进入缅甸。

一向对明廷和沐氏尊崇有加的缅甸王,却一扫往日谦恭的态度,虽同意他们留在缅甸,但只许朱由榔和文武大臣们住在郊外的草房中。

群臣见暂时平安,长舒一口气,又恢复了寻欢作乐的本性。

唯有沐天波对形势十分焦虑,一再劝说朱由榔应该派太子联络还在西南一带抗清的李定国,好让他带兵力前来接应。

朱由榔听后犹豫不决,结果皇后听闻后,抱着太子又哭又闹,朱由榔只得作罢。

缅甸国王眼见清王朝政权巩固,想到清王朝必然会成为新的,到时候清王朝势必会因他收留朱由榔等人怪罪于他。

然而,他若是把朱由榔等人交给清王朝,一直活跃在云南边境的南明将领李定国,一定又会率军兴师问罪,所以他思来想去,决定想法把朱由榔等人赶走。

不久后,缅甸王便派人来邀请沐天波过江,参加他们的年节。

沐天波带着朱由榔给缅甸王准备的礼物过江后,却被要求打赤脚和短衣,以臣礼拜见缅甸王。

(朱由榔剧照 沐天波考虑到如果不遵从缅甸王的要求,势必会给朱由榔带来祸患,所以他只得忍辱行礼。

事后,沐天波忍不住委屈地对随行的南明朝臣们哭诉:“三月在井亘(吉楩)时不用吾言,以至今日进退维谷。

我若不屈,则车驾已在虎穴。

嗟乎,嗟呼,谁使我至此耶?” 谁知道这些大臣们回去后,立刻弹劾沐天波失体辱国。

寄人篱下的生活本就艰难,谁知缅甸王族却发生了政变,缅甸王的弟弟莽白夺取了王位,并诛杀了缅甸王。

随后,来位不正的莽白,希望借朱由榔献贺来为地位洗白。

朱由榔却因为拿不出像样的礼物,只得拒绝莽白。

被激怒的莽白和朱由榔的矛盾近一步激化,不久便让使者带信给朱由榔,要他过江以结两国友好之盟誓。

南明王朝自上而下都认为,此去一定凶多吉少。

但唯恐再回绝,会遭到驱逐,所以不敢不去。

最后,还是沐天波主动请缨,才决定下来。

第二日,沐天波和马吉翔等人如约前往,结果到了地方后,却被缅甸军团团围住。

缅甸军官知道沐天波武艺高强,便单独把他拉了出来。

沐天波深知插翅难逃,索性夺过缅甸军的刀奋力砍杀,无奈寡不从敌,最终被缅军所杀。

沐天波死后不久,朱由榔等人被莽白捆献给了吴三桂。

随后,朱由榔等人被清廷绞杀。

就这样,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最终实现了与明朝共存亡的誓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春秋战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墨门社团领袖墨子

关于波诡云谲又大开大阖的战国时代,除了英雄美人、王侯将相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些人一些事,是无法忽略也不该回避的。那便是奠定了中华文化体系的局面,其精彩纷呈另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目眩神迷。实际上,诸子数以百计,诸子的文章则数以千计,最终成名成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不多。关于诸子百家的类别史学界大致是这样划分的: 1. 他爹老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把诸子的思想大致归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 2.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西汉刘歆《七略.诸子略》基础上又归纳成了十家,比司马谈多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四类; 3. 吕思勉先生的《先秦学术概论》中则又添进了兵家﹑术数﹑方技这三类。 作者志大才疏,要忝着脸讲一讲战国时诸子中著名的一些人。出于对游侠刺客故事和武侠小说的热爱,首先要讲的便是墨家。不过看官们放心,作者的整个战国系列都是以人物和故事为主,诸子百家也尽量不让大家打瞌睡就是了。墨家的创始人是。(读者:那不是废话吗,这学派叫什么,创始人不就叫什么子吗?作者:非也非也,儒家的创始人可不叫儒子;法家的诸子也没有一个叫法子的;道家的始祖他也不叫道子呀。)他的生卒年月不详,据考证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 墨子自己曾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也就是他本人不用统治别人,也不用亲自从事耕稼,那岂不是非官非民? 墨子曾经学习儒学,但“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本来么,喜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究奢靡礼乐﹑久丧厚葬,可是墨子不习惯这些,他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非乐”、 “节用”、“节葬”,总之怎么俭省怎么简单就怎么来。所以后来墨子就另立山头,并终成一代大家。但看官们以为,墨子就只是一个光会空谈的哲学家或思想家吗?No no no. 他还是个动手能力超强的巧匠,他谙熟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那他除了谈点认识论和逻辑学、会点手艺,不就是个有着文艺心的技术工人吗?No no no. 人家还懂科学理论,什么几何物理天文的研究都有涉猎,想想也是,没有理论指导,手艺怎么可能巧呢?那看官们以为,墨子也不外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科学理论知识又会手艺的复合型科技人才?No no no.人家还是社团领袖,还会打仗。当然了,根据墨子“非攻”的反战理念,墨子军事思想的关键还在于防守,比如《墨子.备城门》便是研究城池攻防战的经典篇章,里边说了十二种攻城方式和相应的守城策略。 但墨家做为战国显学之一并且一度风头胜过儒家,它又是如何衰落的呢?首先要做个墨者不是容易的事,得吃苦受累、坚韧不拔,必要时还能豁得出命来,这就造成了墨者的人数不可能太多。其次,墨家对组织和徒的要求苛刻严厉,却没有像宗教那样描画天堂或来世那样的美好愿景,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还吃苦受累,能有多少人有这种觉悟?还有,战国时诸侯延揽墨者,也不过是利用他们的手工技术或墨侠的武力,哪里会真正采纳兼爱非攻的墨家主张?到了秦统一六国,及至汉初,干戈止息,墨家这样一个对统治阶层有威慑力的民间组织就更显得格格不入了。到时,独尊儒术,加之对游侠、豪强的打击政策,从江湖到庙堂,曾经名噪一时的墨家就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留给后人的是记录着墨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墨子》,以及在各色史料中的墨家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氏璧为什么会缺少一角?与王莽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