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后梁大将杨师厚:最后个能震慑李存勖的朝中柱石

时间:2025-03-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杨师厚(?-915),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颍州斤沟(今安徽太和)人。

唐天复三年(903),迫降王师范。

后梁开平三年(909),袭取长安(今陕西西安)破刘知俊军。

破军而解晋州(今山西临汾)之围。

乾化三年(913),助朱友贞即帝位。

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邺王。

乾化五年(915)三月,于镇州(今河北正定)病逝。

杨师厚是安徽人,年轻时在唐东南面副招讨使李罕之手下做事。

杨师厚虽然勇猛非常,但得不到李罕之的重用,只能是个小兵。

884年,李罕之归附。

李克用就向李罕之要兵。

李罕之就把一百多名士兵送给了李克用,这里面就有杨师厚。

不久,杨师厚逃到了那里。

朱温任命他为曹州刺史。

903年七月,杨师厚跟随朱温在歧下与李茂贞交战,杨师厚大败李茂贞。

不久,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在青州反叛,命朱温讨伐王师范,朱温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杨师厚。

经过了三场战役,王师范被打败投降。

904年,杨师厚已被朱温授予诸军行营马步都指挥使之职。

这个时候的杨师厚已经成为五代时期最强大陆军的最高指挥官,他的都直接影响着唐末的政局。

接着就是905年八月的襄阳之战。

杨师厚与另一位五代时期优秀的武将赵匡凝在襄阳附近的童山展开了一场决战,杨师厚打败了赵匡凝。

朱温让唐昭宗任命杨师厚为襄州节度使,将一大半主力交给他经营襄州,杨师厚在朱温称帝前修筑了南罗城。

907年,朱温称帝,将杨师厚提拔到了最显要的武将位置。

此时朱温正在跟晋王开战。

杨师厚每每成为开战先锋,其所带领的军队是朱温最看重的精锐。

911年,朱温挥师讨伐晋王李氏。

杨师厚打赢了枣强之战。

这场战役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攻进城后,杨师厚因为愤恨城内守军的顽强,进行了三天的屠城。

枣强之战胜利后,河北被朱温控制。

朱温就回到东都,命杨师厚驻扎在魏州,防备晋王李氏。

唐时,镇守魏州的将领称为魏博节度使,由于其拥有强悍的天雄军,所以又称其节度使为天雄军节度使。

杨师厚镇守魏州时,虽然拥有强大的后梁精锐部队,但由于朱温的猜忌,他并没能出任魏州的军节度使。

但朱温还没有来得及对他下手,就被儿子朱友珪杀掉了。

杨师厚在魏州“积极响应”,杀掉了魏州牙将,把节度使罗周翰赶出了魏州。

朱友珪只好封他为天雄军节度使。

就在这一年(公元912年),杨师厚招募牙军数千人,加强军事训练,号“银枪效节军”。

这成了一支在五代时期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朱友珪想干掉杨师厚。

于是,他以议事为名让杨师厚来京。

杨师厚的幕僚劝他不要去,杨师厚冷冷一笑:“我二十多年来帮朱家打天下,没有对不起他们的地方。

现在如果不去,不就是证明我有私心吗?皇上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有数。

他不会也不敢把我怎么样。

”于是杨师厚率大军来见朱友珪,朱友珪惊惧,不敢对其下手。

朱友珪因行径恶劣行径不得民心,他的弟弟朱友贞准备造反。

密谋中,朱友贞的幕僚赵严进言:“想要成为,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招抚魏州的杨师厚。

他如果同意,此事必成;他如果不同意,即使你把皇帝干掉,你的皇帝之位也会转瞬即逝。

” 朱友贞就派了人去找杨师厚,杨师厚令王舜贤去洛阳与朱友贞商量有关事宜。

然后又派兵进京,在滑州驻守,以阻挡有可能帮助朱友珪的援军。

使朱友贞顺利地杀掉朱友珪。

朱友贞一登基,就封杨师厚为邺王,并且,在诏书中都不提其大名,对其极其惧怕。

杨师厚在镇州大搜百财和性命,把镇州搞成了比皇城还要堂皇,但对后梁却是忠诚得很。

后梁皇帝既十分惧怕控制军队的杨师厚,又不敢对其下手。

915年三月,杨师厚在镇州病死。

皇帝朱友贞追赠他为太师,并且废朝三日,在宫中大肆庆祝他的死。

就在杨师厚死后不久,朱友贞把镇州分为二镇,想把杨师厚的兵力分散。

但“银枪效节军”立刻投降了李存勗。

后梁因此失掉了河北,不久就亡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错过的两大将领,其中一个还遗祸子孙后代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吴国两员大将吕蒙和陆逊有什么相似之处

两个政坛上的风云人物,说的就是吕蒙将军,两人不但在军事才能上有过人的智慧,在性格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心思缜密,善于解读别人的心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两人也有不同,陆逊在当时是一肚子墨水的,出生江东的望族,出身显贵。而吕蒙年轻时没有读过书,自幼家贫为过上富贵的生活,从小就想要立下战功。每逢报告大事的时候他就把一肚子的白话写在纸上。 吕蒙和陆逊是同事关系,也就是大都督和继任大都督的关系。吕蒙曾经跟随为将,也就是后来陆逊的岳父。两人在之后的共事过程中,前者看重后者的才干与胆识,后者也不负前者所望,在谋事上两人最后为吴国赢得了荆州这块宝地,陆逊和吕蒙应该也可以说是千里马与伯仲的关系,在对付的时候,吕蒙就曾经像推荐了陆逊,当时的陆逊还只是一后生之辈小年轻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政坛上的一小鲜肉,可是陆逊不负吕蒙所望,在吕蒙假称治病为由撤回吴国的时候,陆逊接替了吕蒙的位子,自傲的关羽像当初吕蒙所想的一样没有将陆逊这个小鲜肉放在眼里,最后在陆逊和吕蒙默契的配合下,步步为营,怎样为争夺荆州给关羽最后一击。 从史实结结果来看,吕蒙和陆逊两人一个打下了荆州,一个守住了荆州,在当时的乱世,两个如此聪明勇敢的人出现在了吴国,为吴国效力确是吴国的幸运啊!两人都有过人的才能,却没有互相猜忌妒忌,一同为君主效力。 陆逊破八卦阵的故事 适逢兵败,仓皇逃跑之际,陆逊领命率兵去追。行至江边,只见江畔有几堆乱石,看似随意摆放,却暗藏杀气。陆逊心下思忖,不由生疑,故不敢轻举妄动。遂派人四下寻访,方从百姓口中得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处原为布阵之地,这些乱石也为当时所遗。陆逊亲自登山察看,并未见异常,便吩咐手下众人入阵继续追那刘备。 不料方入阵中便飞沙走石,天象有异,前锋士兵死伤不计。乱石忽然变为石兵石兽擒杀兵士无数,刀兵火影令在场众人闻之丧胆。陆逊大惊之下,急忙退兵,然一旦入阵,岂可轻易出去。正当陆逊手足无措之际,忽有一老丈出现,自称是诸葛孔明的岳丈。老丈自称受托付,来次营救无辜困于阵中的东吴大将。又怜惜陆逊小有才名,不忍他丧命于此,遂来助他出阵。陆逊心下大喜,忙下马跪拜,连连称谢。 黄承彦道:“将军不识此八卦阵,错从死门入阵,老朽来引将军从生门出。”一入生门则生,一入死门则死。陆逊又是一番道谢作揖,急忙跟在黄承彦身后,带着一众残兵,按照黄承彦的吩咐步步小心,方才寻到生门方位,逃出生天。而后只见那老者又从中门入阵,瞬间消失在众人眼前。经此一役,陆逊更加佩服孔明的手段,便更加坚定了“立足江东为本”的思想。转而去与曹魏作战,不再追刘备一行了。 吴国政治家陆逊怎么死的 陆逊跟随孙权很久,在吴国有很高的声望,孙权甚至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而吕蒙死后,陆逊更是成了对抗蜀国、魏国的支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作为支柱存在的人物,孙权却一直没有给陆逊相应的权力,甚至于最后可以说是孙权逼死了陆逊。那么,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孙权之所以逼死陆逊无非是功高震主。他感觉陆逊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地位。因为陆逊和其他大将不同,他的身份,足以威胁到孙权。 首先,陆逊出生于贵族,姻亲关系更是显赫,所以陆逊权力重之后,也有能力谋反。 其次,陆逊在吴国的声望太高。特别是吕蒙死后,陆逊独挑大梁,更是让吴国的权要上至太子下至将相都与他交好,可谓是功高震主。而且当时三国局势已定,即使没有陆逊,吴国也可以自保,所以孙权没有一定要依靠陆逊,所以在陆逊当了一段时间的丞相之后,孙权就以立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陆逊。 再次,陆逊功高,孙权可能还可以暂时压制,但一旦孙权故去,幼子继位,很有可能陆逊变成为摄政大臣,吴国迟早要易主,所以为了后世计,孙权也不可能留下陆逊。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原因。陆逊是孙策的女婿。而孙权的基业可以说是从孙策手中继承过来的,开始是为了拉拢陆逊,但陆逊权势渐长之后,难免孙策的子孙没有其他想法,毕竟他们也是王族。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陆逊不得不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