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中国史上唯一被做成木乃伊的帝王耶律德光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于是乎,由这位厨师主刀,剖开耶律德光的肚子,掏尽内脏,包上盐巴,让尸体脱水,按现代说法,就是将耶律德光的尸体制成一具木乃伊。

马诲愤然说,胡虏听说援军到来,即便退兵,这说明他们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

如果随后追杀,一定能。

正说话间,史弘肇率领的大部队也赶到了。

马诲请命率兵追赶辽兵,史弘肇欣然同意。

马诲率众追击,赶上辽兵,挥师杀了上去。

辽兵本来是杀人者,如今反被追杀,真正尝到了被杀的滋味。

网络配图 马诲的兵马杀上去,如秋风扫落中叶般,一眨眼功夫,砍杀了千余名辽兵,余众溃逃。

马诲凯旋而归。

辽将耿崇美退保怀州(今河南沁阳),崔廷勋也狼狈地逃到怀州去了。

洛阳的辽将拽剌也闻风丧胆,大家都扎堆跑到怀州,同耿崇美、赵廷勋会合,共同商讨对策,并报告了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听说河阳之乱,感到非常失落,对左右说,他有三个过失:第一个过失,是让各道搜刮百财;第二个过失,是命令契丹兵打草谷扰民;第三个过失,是没有早点派节度使们回去治理各镇。

正是由于这三个过失,才让他失去了人心,使得中原人投降了他,又背叛了他。

耶律德光是一个的雄主,此次南征,大张旗鼓地进驻汴梁,处处顺手,事事如愿,已经让他有些,本想久居中原,偏偏进入汴梁后,形势急转直下,烽烟四起,警报频传,一日也不得安宁,因此由愤生悔,由悔生忧,最后竟然郁郁成疾,在军营中一病不起,走到栾城(今河北栾城东)时,已经是浑身燥热,周身不适,勉强走到了杀胡林,病情急剧恶化,便问随行的冯道,到了什么地方。

冯道说他们已经到了杀胡林。

网络配图 耶律德光似乎有所预感,追问道:“为什么要叫杀胡林这个名字呢?” 冯道回答:“这个地方本来叫孤林,的时候,唐军同突厥在这里决战,唐兵大获全胜,杀死胡人无数,所以称为杀胡林。

” “杀胡林?原来是杀外族的旧地?”耶律德光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天灭我也!” 当天晚上,耶律德光死在军营之中,年仅四十五岁,算得上是英年早逝。

耶律德光死的时候,正是盛夏季节,要将他的尸体送回老家,还得几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尸体还没有到家就腐臭了。

正在文武大臣和太医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厨师出了一个主意:把耶律德光的尸体做成“羓”。

“羓”是什么呢?原来,北方游牧民族喜食牛羊肉,有时杀了一头牛或一只羊,一时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就成了不会腐烂的“羓”。

网络配图 “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腊肉。

这个主意一出,虽然有把耶律德光当牲畜处理的意思,但无奈之下,文武大臣和太医们也只好照厨师的意见办,不过,用耶律德光尸体做成的“羓”,就不是一般的“羓”,而是“帝羓”。

于是乎,由这位厨师主刀,剖开耶律德光的肚子,掏尽内脏,包上盐巴,让尸体脱水,按现代说法,就是将耶律德光的尸体制成一具木乃伊。

耶律德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木乃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春秋战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墨门社团领袖墨子

关于波诡云谲又大开大阖的战国时代,除了英雄美人、王侯将相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些人一些事,是无法忽略也不该回避的。那便是奠定了中华文化体系的局面,其精彩纷呈另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目眩神迷。实际上,诸子数以百计,诸子的文章则数以千计,最终成名成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不多。关于诸子百家的类别史学界大致是这样划分的: 1. 他爹老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把诸子的思想大致归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 2.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西汉刘歆《七略.诸子略》基础上又归纳成了十家,比司马谈多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四类; 3. 吕思勉先生的《先秦学术概论》中则又添进了兵家﹑术数﹑方技这三类。 作者志大才疏,要忝着脸讲一讲战国时诸子中著名的一些人。出于对游侠刺客故事和武侠小说的热爱,首先要讲的便是墨家。不过看官们放心,作者的整个战国系列都是以人物和故事为主,诸子百家也尽量不让大家打瞌睡就是了。墨家的创始人是。(读者:那不是废话吗,这学派叫什么,创始人不就叫什么子吗?作者:非也非也,儒家的创始人可不叫儒子;法家的诸子也没有一个叫法子的;道家的始祖他也不叫道子呀。)他的生卒年月不详,据考证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 墨子自己曾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也就是他本人不用统治别人,也不用亲自从事耕稼,那岂不是非官非民? 墨子曾经学习儒学,但“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本来么,喜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究奢靡礼乐﹑久丧厚葬,可是墨子不习惯这些,他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非乐”、 “节用”、“节葬”,总之怎么俭省怎么简单就怎么来。所以后来墨子就另立山头,并终成一代大家。但看官们以为,墨子就只是一个光会空谈的哲学家或思想家吗?No no no. 他还是个动手能力超强的巧匠,他谙熟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那他除了谈点认识论和逻辑学、会点手艺,不就是个有着文艺心的技术工人吗?No no no. 人家还懂科学理论,什么几何物理天文的研究都有涉猎,想想也是,没有理论指导,手艺怎么可能巧呢?那看官们以为,墨子也不外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科学理论知识又会手艺的复合型科技人才?No no no.人家还是社团领袖,还会打仗。当然了,根据墨子“非攻”的反战理念,墨子军事思想的关键还在于防守,比如《墨子.备城门》便是研究城池攻防战的经典篇章,里边说了十二种攻城方式和相应的守城策略。 但墨家做为战国显学之一并且一度风头胜过儒家,它又是如何衰落的呢?首先要做个墨者不是容易的事,得吃苦受累、坚韧不拔,必要时还能豁得出命来,这就造成了墨者的人数不可能太多。其次,墨家对组织和徒的要求苛刻严厉,却没有像宗教那样描画天堂或来世那样的美好愿景,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还吃苦受累,能有多少人有这种觉悟?还有,战国时诸侯延揽墨者,也不过是利用他们的手工技术或墨侠的武力,哪里会真正采纳兼爱非攻的墨家主张?到了秦统一六国,及至汉初,干戈止息,墨家这样一个对统治阶层有威慑力的民间组织就更显得格格不入了。到时,独尊儒术,加之对游侠、豪强的打击政策,从江湖到庙堂,曾经名噪一时的墨家就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留给后人的是记录着墨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墨子》,以及在各色史料中的墨家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殉国而死的帝王是哪位?

关于明皇帝,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有治国之才却无治国之运,从他哥哥手上接过了一个满目疮痍快烂的江山,踏上了十七年整饬、治国、征战、亡国的征途。也有人说他就是昏君一个,身在帝位十七年,毫无作为,死的时候竟然身边只有一个!网络配图 1611年出生的,十六岁登基即位,灭魏党、杀文臣、战辽东、戡内乱,本来手下就没几个强将人才,不是被他杀了就是投降敌朝。国家有难,他的臣子各个哭穷,城破国亡文武百官归降,自己只好上景山扯一根白布条吊死。自己上吊之前拿着剑上后宫,把妃子和女儿给砍了,一剑砍断了次女的左臂。 于是有了金庸笔下的“”九难为报国恨家仇隐姓埋名,伺机刺杀满清皇帝反清复明,她就是传说中的。其实历史上的长平公主在满清入关第三年就归西了,被砍断左臂五天后醒来。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刺激,看破红尘的她多次向帝提交申请,请求出家为尼,可是满清顺治帝不准还让她跟周显继续晚婚,可是长平公主还是很抑郁,于是没过两年就病死了。 翻阅崇祯皇帝的简历,登基皇位时江山摇摇欲坠,山河满目疮痍,动乱,文官抱团,辽东战火连天,民怨内乱四起,国破家亡儿女全死光了,确实挺惨的,本来不该沦落至此的。据野史爆料,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年纪轻轻的头发就白了,连鱼尾纹都有。虽然他这么努力,但是还是无法挽救大势已去的明王朝,国运已败纵然他又万般才能亦能如何,还是沦为了亡国之君。网络配图 十七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崇祯来说,他干的都是的事,文武百官个个腰包鼓鼓,像他们借钱打仗个个哭穷装穷,于是他只好从百姓身上搜刮。 一边下罪己诏说自己爱护百姓可是没有照顾好百姓,一遍又逼着百姓交钱,各种饷银,在辽东打满清的就叫“辽饷”。全国各地闹饥荒,外侮未初,内乱又起。内部矛盾的加剧直接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双重夹击最后被夹爆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虽然我很同情他,但是没办法他自己从登基开始除了灭魏党之后就一直在走错路,步步被人牵着鼻子走,恼火了就杀文臣平衡一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说实话,笔者十分同情崇祯帝,我觉得他十分的悲哀。他接手的江山不管如何人来治理,可能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网络配图 开国时期的疆域根据地图推测可能有800多万平方公里,到明末就剩下一半不到了,基本被败光了,纵然崇祯再能干也回不去了。死还死的那么窝囊,挂死树梢,被李自成摘下来用门板抬走,后来用棺材装好放在东华门外放了三天。 明王朝的官员不祭奠自己的皇帝,反倒站在那等待李自成的召见。那些官员真是看开了,什么忠诚不忠诚,有奶便是娘,谁给发响管谁叫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