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庙号高宗。
他25岁登基,到85岁退位,又做了三年多的太上皇,直到89岁,成功地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多项纪录。

专权时间最久的皇帝 乾隆在位60年,虽然比少了1年,但是实际专权的时间却比康熙长;康熙8岁登基,但早期的权力一直掌握在以索尼为首的四位顾命大臣手里,真正的掌权时间要从16岁除掉算起,所以实际上康熙专权的时间仅53年。
而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间都是亲自掌权的,在3年的太上皇时期,仍掌握着最高权力,这个纪录放到世界上,都无人能比。
寿命最长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出现了83个,559位皇帝,但长寿的却寥寥无几,60岁以上的仅有30几人,超过70岁的更是屈指可数,80岁的便是了,而乾隆却活到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诗词创造量最多的 乾隆酷爱写诗,一生创造了42000首,而全唐诗2200位作者也才写了48900首,乾隆一人就可以匹敌全唐诗。
若从他25岁继位开始写,平均一天写2首,这放到现在那就是一个微博达人,天天刷朋友圈地刷屏狂啊。
难怪乾隆写了4万多首诗,只有一首入选了中小学教材,数量多了,质量肯定就不怎么样嘛。
最大规模的编书主导者 乾隆在位期间,主持编写了《四库全书》,其规模之大,内容包括了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所有文献的集全,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最大的制造者 入关后,为了巩固政权,打击异见分子,疯狂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思想言论,大兴文字狱,尤其乾隆时期最为严酷。
根据统计,朝文字狱7次,康熙朝文字狱20多次,朝文字狱20多次,而乾隆皇帝施文字狱却有130多次。
在乾隆时期的130多件文字狱案中,多数为捕风捉影,毫无根据。
最大灭族案制造者 清朝自入关以来,准葛尔汗国就如同鬼魅一样在大清国的西部徘徊,乾隆20年对准葛尔开战,战事一拖就是3年,一次战争变成了3次,多名大将折损,这让乾隆有些恼羞成怒了。
而准葛尔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硬骨头,数年以来,几顺几叛,很难彻底解决,经过深思熟虑后,乾隆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灭掉准葛尔,这其实就是一道灭族命令。
乾隆23年,1758年春天,这一年上演了一场灭族惨案,乾隆第三次派兵出征准葛尔,这次出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准葛尔问题。
这一场屠杀持续到第二年,使蒙古民族一个重要支系消失了,根据清将领明瑞的奏报:经过他们屠杀后,自巴尔呼特岭到造哈岭,直到纳林廓勒,乌兰乌苏这些地方,已经“不见一人”。
这场屠杀到底死了多少人,没有准确的记载。

《圣武记》说‘计准部数十万户,“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最后“歼于大兵者十之三”……“数千里间无一瓦剌帐篷”。
挥霍最多 乾隆在位60年,六次南巡花掉国库2000多万两白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打猎多达50多次,花费不计其数。
乾隆登基50年,举办的千叟宴所邀请的老人就达到3000多人,以及其他宾客总人数将近万人 。
最纵容贪污的皇帝 乾隆中后期,全国贪污成风,以为首的宠臣贪污的财富达到8亿多两,珍奇古玩不计其数,超过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乾隆称自平定准葛尔以后,大清朝进入盛世。
从此以后“全盛”、“盛世”这样的词汇经常出现在清朝臣民的口中,而乾隆晚年所编写的《八旬万寿盛典》“盛世”二字就出现了70多次,而站在今人的角度来看,乾隆朝确实是当时世界上最盛的朝代,但也是近代走向衰败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崇祯皇帝帝害死的六位贤臣,最后导致明朝灭亡
明天七年(1627年)八月,年仅16岁的信王即位,成为大明第十六位。年轻的皇帝勤于政事,以身作则,希望能够重振大明江山,但事与愿违,朝政腐败已非一日,外有袭扰,内有起义军流窜,大最终走向灭亡。作为大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明朝的覆灭与本人也有一定关系,崇祯不会用人,加上性格多疑,致使许多贤臣名将惨死,最终自己也只能绝望的在景山自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就为盘点下那些崇祯年检惨死的贤臣名将! 其一,蓟辽督师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亲率十几万大军越过长城,攻入关内,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勤王,在北京城下与清军展开激战,将其击退。但不久后却将袁崇焕逮捕治罪,并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将其凌迟处死。这位曾挫败,击退皇太极的,最终没能,但却惨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其二,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弟子,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洋火炮专家,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就得益于孙元化布置在城头11门大炮。之后孙元化在的大力推荐下,担任登莱巡抚。 后辽东将领发动吴桥兵变,孙元化力主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诏书,使得叛军长期得不到招抚,再次发生叛乱。朝廷将孙元化逮捕,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趁机陷害,最终孙元化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被斩首示众。孙元化死后,他的儿子拒绝朝廷委任的官职,明朝廷里懂得西洋火炮的专家也寥寥无几。 其三,蓟辽督师孙承宗 明人计六奇曾评价道:“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后世将三人称为“辽东三杰”。孙承宗在朝臣普遍提议放弃辽东的情况下,毅然请求担任蓟辽督师,并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极大的加强了东北的边防,同时大力支持袁崇焕等人的主张。 袁崇焕被捕后,崇祯帝启用孙承宗,他调兵遣将,成功收复遵化、永平、迁安等关内城池。但后来因为的投敌,孙承宗遭到朝内大臣的弹劾,崇祯也认为他老迈无用,于是将其免官,此后数年间人们多次请求重新启用孙承宗,但崇祯帝不予理睬。崇祯十一年,清军攻打高阳,76岁的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城,全家老小数十人战死,城池陷落后,孙自缢身亡。 其四,宣大总督 1638年清军入关,卢象升率师勤王,名义上是“督天下兵”,但因为杨嗣昌等人的嫉恨,实际上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卢象升率军在蒿水桥遭遇清军,双方展开激战,“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但终因寡不敌众,“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卢象升战死后,崇祯帝依然不予抚恤,直到杨嗣昌死后,才得以追赠。 【影视剧中孙传庭的形象】 其五,陕西总督郑崇俭 1640年,郑崇俭率贺人龙、等将领,在玛瑙山大败。但事后张献忠在四川重新恢复声势,崇祯帝以撤兵太早为罪,将郑崇俭削籍候代。之后张献忠攻破襄阳,崇祯帝宠臣杨嗣昌自杀,崇祯帝心怀怨恨,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为由,将郑崇俭处死。直到南明时,有人上书:“崇俭未失一城、丧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无敢讼言者,臣甚痛之。”郑崇俭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其六,陕西总督孙传庭 1643年,孙传庭率领十余万大军在郏县境内与展开决战,结果明军失利,之后李自成,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史书称“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的败亡与崇祯帝的错误指挥不无关系,孙传庭在陕西整顿军马,但崇祯帝一再催促他出关决战,明军一来缺乏粮草,二来训练未成,因此才有了郏县的惨败。 治国之本在于用人得当,崇祯帝性格偏激,生性多疑,此乃用人之大忌。崇祯帝手下不乏贤臣名将,有些是被他杀的,有些是因他使用不当而死的。崇祯也有信任的人,诸如温体仁、周延儒、杨嗣昌等,但他们都是利用皇帝信任,的党争高手。用人是门学问,但崇祯帝却不会,不作不死,明朝灭亡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随机文章俄罗斯白杨洲际弹道导弹,唯一美国无法拦截的导弹墨西哥最毒的山王蛇,一口毒液令人类30分钟死亡(长相美丽异常歹毒)揭秘生物界中奇特的眼睛之谜,复眼捕捉高速猎物/猫眼夜晚像白天本初子午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并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80%的人有误解揭秘飞机降落为什么三转弯,有序排队和把飞机的降落姿态调到最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崇祯皇帝帝害死的六位贤臣,最后导致明朝灭亡
明天七年(1627年)八月,年仅16岁的信王即位,成为大明第十六位。年轻的皇帝勤于政事,以身作则,希望能够重振大明江山,但事与愿违,朝政腐败已非一日,外有袭扰,内有起义军流窜,大最终走向灭亡。作为大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明朝的覆灭与本人也有一定关系,崇祯不会用人,加上性格多疑,致使许多贤臣名将惨死,最终自己也只能绝望的在景山自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就为盘点下那些崇祯年检惨死的贤臣名将! 其一,蓟辽督师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亲率十几万大军越过长城,攻入关内,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勤王,在北京城下与清军展开激战,将其击退。但不久后却将袁崇焕逮捕治罪,并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将其凌迟处死。这位曾挫败,击退皇太极的,最终没能,但却惨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其二,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弟子,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洋火炮专家,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就得益于孙元化布置在城头11门大炮。之后孙元化在的大力推荐下,担任登莱巡抚。 后辽东将领发动吴桥兵变,孙元化力主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诏书,使得叛军长期得不到招抚,再次发生叛乱。朝廷将孙元化逮捕,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趁机陷害,最终孙元化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被斩首示众。孙元化死后,他的儿子拒绝朝廷委任的官职,明朝廷里懂得西洋火炮的专家也寥寥无几。 其三,蓟辽督师孙承宗 明人计六奇曾评价道:“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后世将三人称为“辽东三杰”。孙承宗在朝臣普遍提议放弃辽东的情况下,毅然请求担任蓟辽督师,并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极大的加强了东北的边防,同时大力支持袁崇焕等人的主张。 袁崇焕被捕后,崇祯帝启用孙承宗,他调兵遣将,成功收复遵化、永平、迁安等关内城池。但后来因为的投敌,孙承宗遭到朝内大臣的弹劾,崇祯也认为他老迈无用,于是将其免官,此后数年间人们多次请求重新启用孙承宗,但崇祯帝不予理睬。崇祯十一年,清军攻打高阳,76岁的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城,全家老小数十人战死,城池陷落后,孙自缢身亡。 其四,宣大总督 1638年清军入关,卢象升率师勤王,名义上是“督天下兵”,但因为杨嗣昌等人的嫉恨,实际上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卢象升率军在蒿水桥遭遇清军,双方展开激战,“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但终因寡不敌众,“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卢象升战死后,崇祯帝依然不予抚恤,直到杨嗣昌死后,才得以追赠。 【影视剧中孙传庭的形象】 其五,陕西总督郑崇俭 1640年,郑崇俭率贺人龙、等将领,在玛瑙山大败。但事后张献忠在四川重新恢复声势,崇祯帝以撤兵太早为罪,将郑崇俭削籍候代。之后张献忠攻破襄阳,崇祯帝宠臣杨嗣昌自杀,崇祯帝心怀怨恨,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为由,将郑崇俭处死。直到南明时,有人上书:“崇俭未失一城、丧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无敢讼言者,臣甚痛之。”郑崇俭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其六,陕西总督孙传庭 1643年,孙传庭率领十余万大军在郏县境内与展开决战,结果明军失利,之后李自成,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史书称“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的败亡与崇祯帝的错误指挥不无关系,孙传庭在陕西整顿军马,但崇祯帝一再催促他出关决战,明军一来缺乏粮草,二来训练未成,因此才有了郏县的惨败。 治国之本在于用人得当,崇祯帝性格偏激,生性多疑,此乃用人之大忌。崇祯帝手下不乏贤臣名将,有些是被他杀的,有些是因他使用不当而死的。崇祯也有信任的人,诸如温体仁、周延儒、杨嗣昌等,但他们都是利用皇帝信任,的党争高手。用人是门学问,但崇祯帝却不会,不作不死,明朝灭亡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随机文章大清朝多位皇帝中,你最欣赏哪位皇帝风格或政绩?坏小孩定理公式是什么意思,父母的强烈期望使其变成坏孩子地球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地底压力小致使岩浆产生化学反(积蓄爆发)探索银河系的中心是什么?超大型恒星群体和超级黑洞谁才是真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历史见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