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中最精明的是谁?十三阿哥有何过人之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九子夺嫡”老生常谈之话题,但是每每谈及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心得体会。

研究历史有时候就好比打麻将,都是那几张牌,但是每一次得到的排列组合都不一样,而且即便是同样一副牌,同样的牌局,不同的人来看,都会是不同的结局,而学习历史就有这样的魅力。
今天要主讲的这位人物,在之前但凡涉及“九子夺嫡”话题是必须要涉及之。
然而呢,他在夺嫡过程中似乎“戏份”最少,但是却最被后人熟知,所以今日有意就其事迹单独表上一表,这个人就是第十三子——爱新觉罗_胤祥。
后人习惯称其为“十三爷”。
上图_ 九子夺嫡 翻阅历史典籍,你会发现在“大家伙”忙于争宠夺嫡之时,胤祥的事迹“消失”了,可查事迹寥寥。
胤祥成了这一时期“无所事事”的闲散宗室。
但是,要是往前追溯一下,就不难发现“胤祥”这个名字在各类文件中是频频出现,更不难发现对他的宠爱。
再往后看,到了朝,胤祥更是政绩斐然,是雍正朝举足轻重之人物,绝对是最为信任和倚重之大臣,没有之一。
那么就是这样一位既神秘,又了不起的胤祥,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生平又有哪些值得后人借鉴学习的过人之处呢? 前文提及,夺嫡之时胤祥可查事迹寥寥,仅在雍正帝起居注中有这么一句话,大意就是:怡亲王(胤祥)因为二阿哥之事受到了牵连,但不久康熙皇帝就宽宥了胤祥。
就这么一句话,但是放在那个云谲波诡的时期,足以让人“无限遐想”。
上图_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 胤祥所谓“牵连”之惩罚,应该是被圈禁,时间不长就被放了出来。
实际上,因“二阿哥”受到牵连而囚禁的并非只有胤祥一人,老三胤祉、老四(雍正皇帝)和老五胤祺都受到囚禁。
后来经过调查,这三位是无辜的,也就释放了事。
可见这一时期,在之形势,康熙皇帝对于他的儿子们戒备心理之强,可谓是前所未有。
至于康熙皇帝对胤祥之“宽宥”,也仅限于没有终身囚禁罢了,但对于胤祥始终未予谅解。
康熙四十八年大封皇子之时,之前被圈禁释放的胤祉、胤禛和胤祺都晋封亲王,就连“镇魇太子”的“从犯”老八都复立贝勒,在不受康熙皇帝重视的老九和年龄更小的老十四胤禵都被封为贝子的情况下,胤祥未获任何爵位封受,侧面反应了康熙皇帝对胤祥之厌恶。
也许正是这样一段人生低谷,铸就了胤祥,与世无争的性格。
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成就了胤祥一生之功绩。
上图_ 十三皇子行乐图 (胤祥) “熬”过了康熙末年的低谷岁月,雍正朝伊始,胤祥的人生发生了从低谷到巅峰之变化。
雍正皇帝一上位,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之一就是晋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任命其为四位总理王大臣之一,掌管户部。

尽管雍正皇帝早就封藩建府,但是一向低调谨慎的胤禛并没有太多的自己人,因此胤祥可谓是。
自古多少身居高位,被皇帝捧上天的人物,最后都落得身败名裂之下场。
远的不说,同为雍正朝初期“三巨头”的那“两头”隆科多和,就没能摆脱了这恶性循环的怪圈。
但是胤祥却至始至终都是被光环笼罩,不得不佩服胤祥之同时,又惊讶胤祥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总结起来,胤祥的人生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谦谨。
上图_ (和硕怡亲王)胤祥的奏折 尽管胤祥身居高位,但是留下胤祥做任何决策的史料并不多。
这说明,胤祥虽然成为雍正朝初期最被倚重之臣,但是绝无任何僭越之行为,自己只负责提意见,决策权永远留给皇帝。
另外,由于胤祥工作认真,政绩出色,雍正皇帝自然是对胤祥大加赏赐。
然而,胤祥面对皇兄的种种恩赏,第一反应永远是竭力推辞。
都说为君者有“帝王心术”,其实为臣者又何尝不是?这种推辞使得皇兄对自己永远持有一种亏欠心理。
而雍正皇帝又是一位爱憎分明之人,心里越是亏欠就越是要加倍地补偿。
所以这也是胤祥能够始终“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图_ 佟佳·隆科多(?—1728年) 还有一方面体现了胤祥谦谨的就是不结党营私。
年羹尧和隆科多基本上就是倒在结党营私上。
古代帝王,尤其是皇帝,最厌恶大臣们结党,康雍乾三朝多少文字冤案,其主要目的就是打击结党?所以胤祥对于结党之事那是相当避讳。
但是,与结党营私之作风大相径庭的是,雍正皇帝居然主动给胤祥拉帮结派。
在打击年羹尧和隆科多过程中,为了瓦解年、隆集团,深谙官场之道的雍正皇帝,主动给那些结党年、隆的官员找“大腿”,这个“大腿”就是怡亲王胤祥。
要不是对胤祥百分百之信任,精明透顶的雍正皇帝怎么也不会这么做。
然而,胤祥的做法是,以皇帝之结交为结交,以皇帝之憎恶为憎恶,只管发现人才,但从不笼络人心。
确实,胤祥为雍正皇帝举荐过不少人才,近臣和自己的接班人果亲王胤礼,都是胤祥举荐之重臣,但是他们是“十三爷”的人吗?并不是。
上图_ 允礼所作雍正皇帝像 胤祥之谦谨最后的表现就是懂得急流勇退。
雍正八年,为雍正皇帝操劳八年的胤祥不幸病殁,年仅44岁。

在卧病在床时期,胤祥给雍正皇帝上了一份为自己的身后之事做了安排之奏折,算是一份遗嘱。
他在遗嘱中特地强调了两点∶ 第一,凡一切安葬礼制绝对不要超出亲王定例; 第二,自己死后由自己的小儿子(嫡出)弘晓承袭怡亲王爵位。
第一点好理解,不搞“特殊化”是为了不给其他人留下话柄。
当然了,如果皇帝坚持要搞特殊,此时我胤祥已经不在了,这完全与我个人意志无关。
这第二点的目的其实与第一点是异曲同工。
当时他的小儿子弘晓年仅九岁,九岁孩童承袭王爵是怎么也不可能参与朝政的。
胤祥之意正是借此表明,胤祥这一支后人至此远离政治中心。
其实在胤祥的心里,子孙后代能够保全这一份爵位已然是万幸了。
上图_ (和硕怡亲王)胤祥的印章 满汉文 雍正皇帝对于胤祥身后事安排之良苦用心怎能不心知肚明。
对于第二点,雍正皇帝遵照胤祥之意,谕旨“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
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雍正皇帝特地称为“吾弟”,后才用皇帝专用自称“朕”,可以看出胤祥在雍正皇帝心目中之地位是“先兄弟,后君臣”,这在集权制达到顶峰的封建社会,应该是绝无仅有之例了。
“怡亲王之爵位”也成为大清王朝第九个“”。
而对于第一点,悲恸而愧疚的雍正皇帝怎么也不能答应,实际上,胤祥的安葬礼制远远超出亲王定例,要不是胤祥先见之明早有预料,这些所谓越制的恩宠,都可能成为子孙后代的麻烦。
上图_ 和硕怡亲王墓 (胤祥) 而且事后证明,胤祥的谦谨不但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己的儿子们。
皇帝上位之后,不但对十三叔颇有微词,对待堂弟弘晓更是隔三差五以言语旁敲侧击,有意打压。
而自己那不安分守己的儿子弘昌和弘晈,最后虽被卷入政治风波,还好仗着老爹的面子,没丢了性命。
其实,胤祥为何能够如此,又能如此先见之明?再简言之,同为帝王心术修炼之人,谁还不知谁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红颜祸水?帝王为讨好赵氏姐妹竟两次杀子
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肥环瘦燕”中的“燕”,就是这个人。此处的“瘦”,不是皮包骨头的意思,而是飘若天仙、轻若无骨那种韵致。走路一摇三摆,风拂杨柳,万种风情,胜过现代T型台上走猫步的模特儿千倍,不是因为绝代丽人的特质,她才不会被皇帝老儿看中呢。批判这样的美女,有点于心不忍,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知道会有多少情种看到批判美女,会急得去上吊哩。网络配图 其实赵飞燕成为著名美女之前,也只不过是宫中一婢女,端茶送水,扫庭洒户,搞这些体力劳动,她显得很吃力,频频向管事的头头皱眉,间或也抛媚眼,意思是想换点轻松的工作做。 头头拿她没办法,正好有个机会,阿阳公主喜欢,要挑选一些婢女学舞蹈,这是一个契机,赵飞燕这样的聪明美女,懂得如何利用勾男人魂的美丽,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她挑选的进攻目标不是一般的白脸公子哥儿,也不是显赫的王公贵族,直接就是皇帝老儿。 虽然说皇帝阅美女无数,但是像赵飞燕这样恍若能够拿到手掌心把玩的美女毕竟是第一个,新鲜感是的,赵飞燕的社会地位一下子得到极大提升,从婢女舞女到妃子,尔后又升为皇后——当然,在迅速的升迁幕后,隐藏着的是血腥和罪恶,历史书为美女避讳,没敢多写,但即使是那么轻描淡写的几笔,也能让人不寒而栗。 为了紧紧抓住皇帝,赵飞燕颇是动了一番心计,最后的故事是推荐她色艺俱佳的妹妹去让皇帝宠爱。皇帝果然上了当,绝色美女当前,要不上当也难。 有了妹妹这个帮事的,赵飞燕开始设计导演好戏,有时候躲在幕后,有时候亲自演主角,在深宫表演了一台台惊心动魄的宫廷戏。想当皇后,就设计陷害原皇后;想博得皇帝专宠,就恶毒攻击皇帝原先的最爱、有才有德的美女;自己不能怀孕生子,又害怕别的嫔妃怀孕,威胁后位,就疯狂摧残宫人,甚至变态到“生下者辄杀,堕胎无数”,宫女曹宫生一男孩,被逼死,皇子也被扔出门外。许美人生一子,姐妹哭闹不已,逼迫成帝赐死母子。色迷心窍的,年已不惑,膝下尤虚。为讨好赵氏姐妹,竟两次杀子,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成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古代版本。网络配图 爱一个男人,博得男人的欢心,并不是什么错。哪怕这个女人想从爱男人中得到现实的利益,也属正常范畴。换个角度想下,即使是爱情的终极目标——婚姻,又有几人不是以现实利益为轴心考虑的?但是如果为了得到专宠,变态到摧残打击他人、欲置他人于死地的地位,这样的行为不仅可怜,而且可嫌甚至可恨了。如果这个人是天大的美女,是千百年只出一个的绝色美女,那就需要我们捏着鼻子审美,会让人寒心。这个例子教育我们,在看待美女的时候,需要用欣赏的眼光,也需要用审势的眼光。 赵飞燕的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汉书》:诡矣祸福,刑于外戚,高后首命,吕宗颠覆。坠魏,宗文产德。窦后违意,考盘于代。仄微,世武作嗣。子夫既兴,扇而不终。钩弋忧伤,孝昭以登。上官幼尊,类祃厥宗。史娣、王悼,身遇不祥,及宣飨国,二族后光。恭哀产元,夭而不遂。邛成乘序,履尊三世。飞燕之妖,祸成厥妹。丁、傅僣恣,自求凶害。中山无辜,乃丧冯、卫。惠张、景薄,武陈、宣霍,成许、袁傅,平王之作,事虽歆羡,非天所度。怨咎若兹,如何不恪! 历代评价 徐凝: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唐朝: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笼。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网络配图 唐朝李白: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唐朝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北宋张耒:苦心膏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直使中流畏仙去,君王何啻似婴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萧观音: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近代萍寄生:赵飞燕留仙裙皱,天上宁无;襄城君堕马妆残,人间罕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国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曾被美女当棋子玩弄?
这个世界,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王存在,有王存在,就会有存在。有女人存在,就会有争斗存在。而无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地方的美人心计,都会极尽手腕,和男人的权谋相比,其阴险,其诡谲绝不会逊色。 阴姬和江姬就是这样为争夺王后宝座而陷入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的两位美女。网络配图 两位美女都很年轻,都很漂亮。和一般的影视剧不同的是,真实历史上的中山国王后候选人,无论是阴姬和江姬都不是什么好货色。经历了多年的宫廷斗争,早就把两位美女最后一点人性都给磨灭了。她们明白,决定她们最终谁能获得胜利的,绝不是什么宽容和仁德,更不是什么可笑的爱心,而是权势。有了权势,即便是中山王也不得不低头。可是权势从哪里来呢?怎样才能让中山王下定决心,从势均力敌的两位美女中选择一位放弃一位呢? 阴姬和父亲日夜密谋,可是苦无良策。正当两人的时候,,竟然主动送货上门,要求帮助实现阴姬的远大理想。这个人就是中山国国相司马喜。 阴姬听说司马喜有事求见自己,本来不想见面。阴姬和司马喜关系并不好。司马喜为人专横,平时对阴姬爱理不理,可是当中山王决定把阴姬也作为王后的候选人,司马喜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对阴姬唯唯诺诺,一脸谄媚,让阴姬实在受不了。可是,司马喜传话给阴姬的父亲,只要肯见自己,保证可以让阴姬登上中山国王后的宝座。阴姬一听,立刻召见了司马喜。 司马喜行礼之后,开门见山的说:“夫人您好,我知道我们的关系一向不好,不过现在是您是否能够成为王后的关键时期。如果您被立为王后,您和您家就会拥有土地统治百姓享受荣华富贵,如果您没有被立为王后,您和您家估计连性命也休想保住。既然这样,就希望夫人能够放下过去彼此的意见,让小臣来帮助您实现愿望。” 阴姬瞪着司马喜,说:“国相大人今天说话好客气啊。既然您这么坦陈,我也就不绕弯了。如果您帮助我登上王后位置,需要我替您做些什么呢?和您之间,与其谈什么情义,还不如谈交易来得踏实啊。”网络配图 司马喜一笑说:“感谢夫人如此真诚,希望夫人在成功之后,不要忘记让小臣继续担任中山国国相就好了。” 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了。 司马喜如何帮助阴姬夺取王后的宝座呢?司马喜不过是中山国的臣子,是不可能左右中山王的喜好的。可是司马喜有法子,他去找赵武灵王。 司马喜向中山王禀告:“大王,我已经想到了让中山国强大,而让赵国衰弱的办法了。”中山国本就是赵国境内的国中之国,时刻面临赵国进攻的危险,中山王一听到司马喜这么说,大喜,就问司马喜具体有什么办法。司马喜卖了个关子,说:“希望大王能够让臣前往赵国,再一次仔细了解赵国的山川险阻,百姓生活,君臣优劣,然后再做出最后也最好的决定吧。”中山王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就派司马喜去了赵国出差。网络配图 可是司马喜到了赵国,哪里是打探什么赵国的情报,他开始为阴姬忙活王后的事情。 赵武灵王在进行胡服骑射之后,国力大增,正在积极筹备攻打周边国家,本来司马喜的到来,赵武灵王心中颇有几分戒备,是不是司马喜怀有什么特殊的政治目的呢?可是一交谈下,赵武灵王放下心来。 原来,司马喜一句国政也没有谈,两位国家领导人,聊的都是有关女人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