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祖无谋反之心,且握有免死铁券,为何还是被处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一口气签发了三十六张免死铁卷,几乎每个功臣都是人手一张,但有一个人是个例外,这个人便是,他一人独得两张。

这些功臣得到了免死铁卷之后,一个个如获至宝,喜极而泣,似乎有了这张免死铁卷就可以不用死了。
然而最终,朱元璋还是把他们一个个的杀掉了,李善长就算有两张也还是没能保住老命。
这是为何呢?朱元璋不守信用了吗?没有! 因为免死铁卷官方解释权在朱元璋这,朱元璋颁发免死铁卷的时候,并未颁发铁劵的使用说明书,也未口头告知铁劵的适用范围。
等到大臣被判死罪,大臣小心翼翼地从保险柜中取出铁劵,用颤抖的双手捧到朱元璋面前,饱含热泪地祈求饶他一命的时候,朱元璋宣布了铁劵的适用范围: 本品不适用于谋反罪。
朱元璋真的太有心机了,大臣被他玩死了! 然而,朱亮祖与别的大臣不同,他并未谋反,而且他也有免死铁劵,为何还是被朱元璋处死了呢? 朱亮祖虽然也,不过他和朱元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俩既不是亲戚,也不是同乡,而是死对头。
朱亮祖当初是大将,多次与朱元璋对抗,给朱元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后来朱元璋在一次对抗中俘虏了朱亮祖。
朱亮祖转而投降了朱元璋,但很快他又降而复叛,随后数次击败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派围攻朱亮祖。

朱亮祖勇不可挡,左冲右突,击伤了朱元璋的爱将。
后来,朱元璋亲自出马,众将一起向前,才最终俘获了朱亮祖。
朱亮祖被押上来之后,朱元璋质问他:“你为何降而复叛?你一个人,为何甘愿做蒙古人的鹰犬?” 朱亮祖道:“要杀就杀”,本以为下面一句是,“要剐就剐,何必多问?” 谁知道朱亮祖话锋一转,变成了“要杀就杀,你若不杀,我便投降!” 好一个随机应变的家伙!朱元璋接受了他的投降。
后来,朱亮祖立下了赫赫战功,名列功臣榜第二十四位,朱元璋赐给他一张免死铁卷,并让他驻守广东,维持一方治安。
朱亮祖毕竟是一介武夫,打仗不在话下,但搞管理他实在不是那块料。
很快,朱亮祖就与番禺知县道同产生了矛盾。
道同生性耿直,清正廉洁,但朱亮祖行伍出身,廉洁意识不强,政治素养不够硬,很快就被地方土豪腐蚀掉了。
道同处置一个欺行霸市的流氓,没想到这个流氓竟然是朱亮祖小妾的亲戚,朱亮祖让道同给他一个面子放了这个亲戚,但刚正不阿的道同没有同意。
最后,朱亮祖直接派人把这个亲戚劫走了。

道同实在受不了了,就把这件事奏报给了朱元璋,可是不小心走漏了风声,被朱亮祖提前得到了消息。
朱亮祖也拟写了一封举报信,污蔑道同目无法纪,而且赶在道同之前,呈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不明原委,就派人前去赐死道同,第二天,道同的举报信也到了,朱元璋一看才知杀错了人,急忙派人前去阻止,可为时已晚,道同人头已落地。
朱元璋大怒,急忙令人逮捕了朱亮祖及其大儿子,朱亮祖拿出了免死铁卷。
朱元璋嘿嘿冷笑一声,这次不用刀,也照样要了你的命,他下令重责一百大板,他在大板里面做了手脚,在板子里面装上了铁钉。
啪,啪,啪,三十大板不到,朱亮祖就皮开肉绽了;五十大板过后,就奄奄一息了;六十大板过后,就去那报道了。
朱元璋早就想除掉这些功臣了,朱亮祖,还故意往枪口上撞,真的是太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将郭崇韬有十次免死特权,最后还是被灭门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郭崇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正所谓“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在“伴君如伴虎”的王朝时代,名将们因遭受猜忌而被杀者数不胜数,就而论,曾先后灭亡、两大帝国,在创建过程中立下盖世功勋的名将郭崇韬,便是鲜明的例子。 郭崇韬绣像画 郭崇韬是唐末代州雁门人,起初侍奉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之弟),待主公死后又转侍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被任命为典谒,因廉洁干练、多智机警深得信任。等到李克用病死、即位后,郭崇韬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中门副使的身份与孟知祥、李绍宏共掌机要事务,后来又接替孟知祥担任中门使。 作为李存勖的“头号智囊”,郭崇韬跟随他南征北战,在击败契丹、平定河北、建立后唐等一系列活动中立下奇功,由此深得李存勖的器重。正是在郭崇韬的建议下,李存勖率奇兵突袭汴梁,仅用了8天时间便消灭仇敌后梁,一雪国耻家仇,时在同光元年(923年)十月。 后唐庄宗李存勖 正因为郭崇韬在建立后唐、灭亡后梁的事业中居功至伟,所以李存勖称帝后,便进拜他为侍中、枢密使、兼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并赐其、免死十次的殊礼,权势、名望无人能及(“赐铁券,恕十死。”见《·卷五十七》)。不过,郭崇韬执政期间喜好压制、贬损同僚,再加上经常依法惩罚宦官和伶人,由是在朝中树敌极多。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派兵六万讨伐前蜀。作为伐蜀军队的实际总指挥,郭崇韬明智地采取“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战略方针,先行派兵攻占凤州,从而获得大批粮食和兵源,为军队的进取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大军从九月十八日正式出征,仅用了70天时间便攻灭前蜀,俘获君臣,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然而在灭蜀后不久,头号大功臣郭崇韬便遭遇灭门之祸。 原来,郭崇韬灭蜀后自恃,兼且欺负李继岌少不经事,竟然在没有请示后者的情况下,便一手操控军队与朝廷间的奏报、前蜀旧将的招抚、官吏的设置等事宜,摆明没把他放在眼里。不仅如此,郭崇韬还接受前蜀大将王宗弼赠送的姬妾和,答应保举他为官,更让李继岌气愤不过。与郭崇韬严重不和的监军宦官李从袭见状,便不断地挑拨李、郭二人的关系,必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然而诛杀开国元勋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否则会引起朝臣的责难和军心不稳,正是考虑到此,李从袭便联络同僚向延嗣、马彦珪等人,指使他们在面前搬弄是非,诬陷郭崇韬将蜀地所有的珍宝、艺妓和乐工据为己有,并打算在四川自立为王。李存勖是个外宽内忌、智短莽撞的主儿,一经挑唆便,即刻命马彦圭赶往蜀地催促郭崇韬班师回朝,若后者逗留不进,便和李继岌联手杀死他。 马彦圭、向延嗣恨不得即刻杀死郭崇韬,哪里还能耐心地等待着他反状明显后再铲除,更何况后者根本就不想反。正因如此,二人便跑到刘皇后面前大进谗言,声称郭崇韬意图杀死李继岌自立,然后率军北上夺取皇位。刘皇后虽然是被郭崇韬捧上台的,但她却是个脑子糊涂、忘恩负义的女人,一经挑唆便向皇帝恳请立刻下诏处死郭崇韬,在遭到拒绝后,竟亲自写了一令,要求儿子杀死郭崇韬。 李继岌虽然怨恨郭崇韬,但接到母亲的教令后却颇为犹豫,认为郭崇韬并没有犯下谋逆重罪,擅杀元勋功臣大不祥,更何况单凭皇后的教令杀人,不仅不合制度,而且难以令将士信服。李从袭、马彦圭等人见状,便故意制造事端使郭崇韬得罪李继岌,然后再对他进行挑唆,果然便让李继岌同意杀死郭崇韬。 郭崇韬虽获免死十次特权,但终被灭门 不久,李继岌以讨论班师事宜为借口,将郭崇韬请进军帐议事,但等到他进来后便借故离开,随即指使伏兵用铁楇将其活活打死,时在同光四年(926年)正月,距离后唐灭蜀才1个多月。事后,李继岌又诛杀郭崇韬留在军中的两个儿子,并派人诛杀他在老家的三个儿子,抄没其全部家产。郭崇韬功勋盖世,并获得十次免死特权,但最终仍不免落得被灭门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死金牌真的有用么?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杀李善长?
翻阅历史,我们总会被一些颇具传奇色彩的东西所吸引,比如我们今天说到的免死金牌。免死金牌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能够有免死金牌的人也是,物以稀为贵。大家也就更加看重这件东西了。然而免死金牌真的能够“免死”么?也不尽然,今天我们说道的主人公,就是拥有免死金牌还被处死的人。网络配图 作为真正贫民起家的皇帝,在起义和建国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协助,其中就包括。李善长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他曾经劝朱元璋效仿,知人善任、施行仁政,朱元璋也听从了他的意见。 在朱元璋的奋斗史上,李善长也曾出谋划策,帮助朱元璋进行重大事务的决策。李善长更大的功绩则是在背后支持朱元璋,他主管军队物资,钱粮补给;他负责审核前来投靠的人才,考察他们的才能和忠诚;他还负责协调将领以及臣子之间的关系,调和矛盾,使团队团结一致;他擅长文告,通晓律令,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最最重要的是,他对朱元璋,一心辅佐,从来没有动摇。网络配图 可以说,李善长之于朱元璋就像之于,朱元璋的千秋大业,李善长功不可没。也正因此,李善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殊荣:朝中重臣,皇亲国戚(和朱元璋是),并且手握免死金牌——朱元璋钦赐铁券,李善长可“免二死,子免一死”。李善长本应该是安享晚年,封妻荫子,成为历史上的名臣,然而历史无情地成为了另一个样子。 案爆发,朱元璋开始大规模清洗胡党,最后牵连出李善长,最终即使位高权重,手握免死铁券,也没有保住身家性命,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全部被处死。 说起来李善长真的很冤枉,他对朱元璋可谓忠心耿耿。胡惟庸在朝的时候,曾经极力拉拢他,但是他不为所动,不管是胡派人来还是亲自登门,李善长都坚决不加入胡惟庸团伙。胡惟庸又派李善长的弟弟来劝说李善长,李善长最终无奈地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也就是这句话,最终成了葬送李善长一家的丧钟。网络配图 当李善长这句话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之后,朱元璋下定决心,钦定了李善长的谋反之罪,李善长的免死金牌最终也没有救下他的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