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平阳公主:唐朝第一女将,历史上唯一以战礼下葬的公主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每当提起公主,人们的第一印象都是,她们柔若无骨,轻声慢语,自出生起,就备受保护。

在古代的乱世之年,虽然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雄,但极少出现在公主身上。

但,有这样一位公主,却比男儿还要勇猛,相较于杨门女将,她也丝毫不逊色。

她虽出身高贵,却亲自统领,帮父亲打下江山; 她虽为人妻,却没有躲在温柔乡里,尽享岁月静好,而是和丈夫共赴沙场,并肩作战; 她即是公主,也是开国功臣,从父亲到兄长,无一不对她充满敬佩; 虽然她是一介女子,但在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她没有把自己锁在闺阁内,心惊胆战度日,而是像男子一般,穿上盔甲,到处招兵买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组建了一支备受拥护的“娘子军”。

她就是的平阳公主,一生虽短暂,却将自己活成了真正的传奇, 有勇气的女子,注定不平凡 平阳公主是李渊和结发之妻窦皇后之女,她出生时,李渊时任随州刺史,是的贵族之后。

李渊一生有十多位子女,但平阳有她的优势,不但长相貌美,而且聪明伶俐。

所以,在兄弟姐妹中,她很出众,深得父母喜爱。

平阳公主和那些整日只会吟诗作对、悲春伤秋的贵族之女不同,受母亲窦皇后的影响,她性格爽朗,爱玩男孩子之间的游戏。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平阳公主的不拘小节和对兵家的浓厚兴趣,注定她以后绝非。

十六岁那年,平阳嫁给了的柴绍。

论门第,他们门当户对;论才学,他们不分伯仲;论性格,他们情投意合。

婚后,夫妻二人的日子,可谓是和和美美。

然而末年,天下大乱,早就对不满的李渊,于公元617年,以“拯百凶”为由,在太原起兵。

当时,平阳夫妇还留在长安,李渊想把他们送回身边,柴绍对平阳说:“岳父大人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想去和他汇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 前途未卜,又要独自留在危机重重的长安,若是一般女子,大概只会长吁短叹,暗自垂泪,但此时的平阳,却没有露出丝毫的胆怯之色,而是语气坚定地说: “你先走,我自有办法。

”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平阳着眼大局,让夫君一人先走,去助父亲一臂之力,自己则留下来善后,此等勇气和魄力,让人钦佩不已。

自古以来,世人对贵族之女,都心存偏见,认为她们是花瓶,浑身散发着公主病。

但平阳则不然,她并非是一个只会赏花弄草的娇弱小姐。

太平岁月,她心系国家之安危,乱世之年,她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愧为将门之后,女中豪杰。

有智慧的女子,注定有所作为 柴绍走后,平阳没有虚耗时光,而是女扮男装,日夜兼程,回到了鄠县的庄园。

到家中,她火速变卖了李氏庄园,用以招兵买马,赈济灾民。

这是平阳深谋远虑后做的决定,招兵买以保全自己,赈济灾民可以为父亲赢得民心,在这里,平阳的智慧已远超一般男子。

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朝手中,但周围都是反隋势力,平阳冷静地分析局势后,决定将这些义军招到自己的部下,唯有如此,才能扩大自己的实力。

但,这个过程却也充满了曲折,当时势力最大的义军,当属胡人何潘仁,他手下有几万人马。

起初,他对平阳很不服气,时时挑衅。

有些人,遇到障碍就会退缩,但有些人,却越挫越勇,他们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攻克困难,平阳就如此。

面对何潘仁的不屑,平阳并没有气馁,她锲而不舍,几次登门拜访,最终成功说服了何潘仁。

平阳虽是女儿身,但自幼熟读兵书的她,管理军队一点不含糊,军纪严明,禁止欺压百姓。

平阳不但让部下心服口服,更是得到了八方百姓的拥护。

当时,人们称平阳为“娘子军”,还慕名而来,自愿加入平阳的队伍,数月内,平阳的军队已有七万多人,威震关中。

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打压平阳,但平阳率领的义军,极其勇猛,他们,连续攻下多个城池,一步步为李渊进攻长安扫清障碍。

战乱岁月,有人逞匹夫之勇,最后落得个惨败的下场,但平阳却将几百人的小队伍,发展成为七万大军,若非拥有过人的智慧,定不会有此成绩。

有智慧的女子,心性沉稳,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不会乱了方寸,她们会分析局势,分析利弊,最后找出应对困境的方法。

这样的女子,无人会遮挡住她们的锋芒,哪怕生在乱世,她们也会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闪闪发亮。

通透的女子,都会隐藏自己的锋芒 当李渊进入关中时,平阳和柴绍终于团聚,柴绍看着统领千军万马的妻子,心生敬佩。

然,天下未定,怎有时间互诉衷肠,短暂的相聚后,平阳就去和李世民会师,共同攻打长安,李家军所向披靡,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勇猛善战、才略出众的的女儿册封为“平阳公主”。

虽然长安已收入李家麾下,但也只是拿下半个江山,新王朝的建立,并不容易。

初期,他们四处受敌,尤其是山西,战事不断。

国家未安定,平阳自然不会躲起来享福。

相传,李渊将防守山西的重要任务交给了她,而平阳驻守的地方就是赫赫有名的“娘子关”,为了守住这兵家必争之地,平阳付出了许多心血。

的王世贞曾伫立娘子关头,感慨道:“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关于“娘子关”的传说,却从未被掩埋,足见后人对平阳的敬仰。

按常理说,李渊打江山时,平阳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平定后,她应该是响当当的人物,备受瞩目才对。

但恰恰相反,唐朝立国后,史书上就不见平阳的事迹了。

有一种说法是,平阳是一个通透的女子,国家需要她时,她挺身而出,国家稳定后,她就收起自己的锋芒,退出了峥嵘岁月,回归家庭。

平阳公主再次出场,已是6年以后,但这时的她,已离开人世,因葬礼方式不同,又一次被记入史册。

痛失爱女的李渊,为了表彰平阳的功绩,赐“昭”,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

除此外,李渊还下诏书,要求平阳公主出殡要按战礼下葬,需使用“鼓吹、班剑、麾幢”,但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太常反对:“依照葬礼规定,妇女入土,不设乐队。

” 李渊回道:“公主亲自擂动战鼓,兴起义军,辅助我建立大业,怎么可以跟普通妇女一并而论!” 最后,在李渊的坚持下,平阳公主成为历史上唯一用战礼下葬的公主,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后人记住了这位唐朝的。

平阳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活得轰轰烈烈,而她之所以深受父亲的喜爱,除了英勇善战、才华出众外,还因她不,她虽有当英雄的资本,却不愿活在英雄的光环下,当一切回归平静后,她便放下所有的荣誉,悄然地退出历史舞台。

世间活得通透的人多如此,与名利相比,他们更向往山水田园的平淡生活,名利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而平淡的幸福,却可以细水长流。

唐朝是一个出奇女子的朝代,但论军功和战绩,平阳绝对排在前列,毫不夸张地说,李唐江山的奠定,离不开平阳公主的巨大贡献。

平阳虽是一介女流之辈,又生在古代,但她的可贵之处,就是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在青史上留下了气派的一笔。

也许你没有让人惊叹的美貌,也许你没有让人羡慕的家室,但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在世间风雨面前,依然可以活出自我风采。

希望你我,可以如平阳一般, 做一个有主见、有理想、又有的女子,既可以享受世间繁华,也可以耐得住寂寞,如此,才不会辜负此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宣华夫人:陈朝亡国公主在隋朝的待遇与地位如何

开皇九年,派五十多万大军碾压了最多只有十万兵力的南陈后,陈朝这个国号就此成为历史。陈朝后主成了亡国之君,连同他的姐妹和女儿们一起被送到皇宫。而在这群亡国公主中,最有名的当属宣华夫人。 这位大名鼎鼎的隋文帝宠妃相大家都不陌生,她的生平事迹也耳熟能详,比如在的高压政策下居然奇迹般地得到了隋文帝的宠爱,开皇年间还与容华夫人一起在金城坊修建了开善尼寺,甚至就连晋王也要来讨好这位庶母,送上各种奇珍异宝就为了请她帮自己在父亲面前多吹吹枕边风。不过宣华夫人,虽然先后得到了隋文帝与两位君王的无比宠爱,但年仅二十九岁便抑郁而终,一代风流帝王隋炀帝杨广之下,还专门为这位好不容易才得手的爱妃写了一篇《神伤赋》名垂后世。 宣华夫人虽然是以没入掖庭的亡国女身份进入隋宫的,但她的生母施姬和两个兄弟却因为她的得宠在隋朝都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待遇。 根据施姬的墓志铭记载,施姬入隋后“移居戚里”,住在颁政坊,又根据《长安志》,颁政坊位于朱雀门西边第三街西从北第三坊,虽然在皇城之外,但也属于皇亲国戚的居住地,如果不是宣华夫人得宠,作为嫔妃家属的施姬也不会被安置在这里。宣华夫人 墓志中说施姬得到了隋朝很优厚的赏赐,“优赏既隆,汤沐之资,咸从檀舍,式营寺宇,事穷轮焕”,因为施姬平时爱好礼佛,所以捐了不少钱给这些寺庙,且颁政坊里正好有惠云、澄觉、建法尼、证空尼等佛寺,《长安志》也记载建法尼寺就是由施姬母子赞助修复的,这与墓志所言正好相吻合。 宣华夫人的同胞兄弟临贺王陈叔敖在大业初年被杨广封为从一品的仪同三司,沅陵王陈叔兴则被杨广封为给事郎,不过陈叔兴的墓志记载他此时疾病缠身,所以并未能上任。如果宣华没有那么早就的话,想必陈家的风光还能更上一层楼,不过没有关系,没了宣华,还有陈婤嘛。 话说陈婤也是相当的了不起,作为的第六女,陈婤同样是在陈朝灭亡后随之没入掖庭的,然后因为得到了杨广的宠爱,史书记载为“绝爱幸”,大业二年被封为贵人,她的族人也因此被杨广。原本隋文帝在灭陈后将这些陈朝宗室都发配到了陇右及河西诸州,给点田业自给自足,但随着陈婤的“绝爱幸”,杨广将这一百多位子弟全部召回京城,封他们为各地长官,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陈氏子弟遍及天下。 除了宣华夫人、陈婤这些得到大幸的陈朝公主,隋文帝的后宫中还有陈宣帝的第二十四女临川长公主,封为弘政夫人;而杨广的后宫除了陈婤外,还有一位陈后主的第四女。不过临川长公主与广德公主都是后宫中的籍籍无名者,因为不得宠,所以除了封号和生母,什么也没在史书中留下。 隋文帝的第三子秦王府中也有个陈朝公主,即陈后主的第五女临成公主。不过杨俊的身边本来就姬妾众多,再加上王妃极为悍妒,就连杨俊本人最后也是被醋意大发的崔妃给毒死的,所以陈氏的不得宠完全在预料之中。 除此之外,由于陈朝公主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干脆来了个欢乐大派送,将14个女妓和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一起赏给了,又将两部女陈叔宝的另一个妹妹一并赏给了贺若弼——正所谓是落架凤凰不如鸡,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主一旦亡了国,也就只能沦为和女妓、女乐这些卑微的贱籍一样的存在,任人当做物品随意打发。 不过比起那些同样亡国却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公主们,只能算是割据政权的陈朝公主已经是风光太多了。 陈朝就算灭亡后也有好几个公主在隋朝混出了名堂,不仅坐上了顶级宠妃的宝座,还握有掌管后宫的生杀大权。而想想西晋还没亡国,广平公主、武安公主就在时失了身,西晋灭亡后就连皇后的嫡女临海公主也被人当做奴婢买卖;再想想隋炀帝的爱女南阳公主在隋朝灭亡后不得不出家了此残生,其他得宠公主们和嫡母一起沦落突厥人之手,被留在长安的无宠公主则成了的战利品,幸运一点的因为给生育了皇子这才得以留下6个字的记载。宣华夫人 所以别看陈朝不过是南朝一个割据的小朝廷,但亡国后公主们还能在新王朝成功立足,相比之下,某些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亡国公主们就只有自愧不如的份了。 关于陈朝公主的史料: 《隋书·杨素列传》: 赐物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主妹及女妓十四人。 《隋书·贺若弼列传》: 加以宝剑、宝带、金甕、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 《长安志》: (金城坊)东南隅,开善尼寺。隋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所立。 《长安县志》: 开善尼寺 在金城坊。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立。 《隋书·后妃列传》: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晋王广之在籓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 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兒!」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晡后,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中有同心结数枚。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陈临贺王国太妃墓志铭》: 太妃氏,京兆郡长安县人也,吴将绩之后也。父绩,陈始兴王左常侍。太妃婉懿在怀,淑慎后质,宣皇帝聘入后宫,宠冠嫔嫱,恩隆椒掖。既而芳兰在梦,熊罴之兆斯彰,瑞气休符,苹藻之勤惟洁。载诞临贺王叔敖、沅陵王叔兴、宁远公主,并桂馥兰芬,金锵玉闰。公主以开皇九年金陵平弥,大隋高祖文皇帝纳公主,拜为宣华夫人。踵此二桥,非关缜发,光斯二帐,无待更衣。以大业五年岁次己已八月十一日薨于颁政里,春秋五十有九。其月十四日茔于高杨原洪固乡。太妃以移居戚里,优赏既隆,汤沐之资,咸从檀舍,式营寺宇,事穷轮焕。聊刊玄石,以述清徽。其词云尔: 爰自弱龄,作嫔帝阃。贞孝表质,温恭为本。逝川不留,过隙难驻。兰蕙俱摧,徽猷同树。 《南史·陈宗室列传》: 长子君范,未袭爵而隋师至。时宗室王侯在都者百馀人,后主恐其爲变,乃并召入,屯朝堂,使豫章王叔英总督之,又阴爲之备。六军败绩,相率出降,因从后主入长安。隋文帝并配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婤爲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爲守宰,遍于天下。君范位温县令。 《吴兴志》卷十六: 隋炀帝妃陈氏,统记云陈后主第四女,母高昭仪,封广德公主。 嫔陈氏,统记云陈后主第五女,长兴人谢昭仪生,封临成公主。 隋文帝夫人陈氏,统记云长城人,宣帝第十四女,母太妃,后主封宁远长公主。 隋文帝弘政夫人陈氏,统记云长城人,宣帝第二十四女,母曾美人,即后主之妹,封临川长公主,按南史,隋文帝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不言第几女,未知孰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硕恭悫长公主曾下嫁鳌拜侄子,最后却红颜薄命

和硕恭悫长公主,生于十年(1653)十二月,比大三个月左右,生母为顺治帝庶妃。和硕恭悫长公主有一个称呼为翠花公主,她从小就活泼好动、聪明伶俐,深受顺治帝和的喜爱,被孝庄太后视为掌上。长大之后,和硕恭悫长公主贤良淑德,姿容姣好,由于其他几个皇女都已夭折,其称为顺治帝唯一成活的女儿,所以顺治帝对其更加重视,封其为和硕公主。 康熙帝继位后,把持朝政的是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然而,索尼因年老经常不能上朝,苏克萨哈又出身满洲正白旗,原是的部下,受到两黄旗大臣的抵制,遏必隆则是,明显的墙头草,所以,排在四辅末位的鳌拜逐渐将大权揽到了自己的手中。 康熙帝祖母孝庄太后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她早已对朝廷的政局看得一清二楚,鳌拜,与渐渐成人的孙儿在权力方面势必会产生冲突。但是,为了避免,只能先对鳌拜进行拉拢,将其稳住。如此,和硕恭悫长公主也没有摆脱绝大多数公主的命运,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康熙六年(1667),和硕恭悫长公主下嫁给了鳌拜的侄子瓜尔佳氏·讷尔杜。当时,讷尔杜任职领侍卫内大臣,是鳌拜培养的重点对象,可谓前途无量,然而,一切都在康熙八年发生了改变。 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十六岁的康熙利用满洲布库少年一举将鳌拜擒拿,列其三十条罪状,因其功劳才免于诛杀,将其囚禁,然而不久也死于狱中。讷尔杜是鳌拜的侄子,因此受到了牵连,被革职贬回原籍,和硕恭悫长公主与其一起回到了盛京。谁知,多年后,康熙出关打猎、祭拜祖先,见到了姐姐和硕恭悫长公主,因怜惜姐姐,就将讷尔杜调回了京城重新起用。谁知讷尔杜却担不起康熙帝这份圣恩,没过几年就病逝了,而硕恭悫长公主也与康熙二十四年(1685)十月,年仅三十三岁。 对于姐姐的病逝,康熙帝伤心不已,追封其为和硕恭悫长公主,派人将其葬入了关外的鳌拜家族坟茔之中,用八眼半透龙碑厚葬,并亲自为其写了碑文。可以看到,康熙帝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这位姐姐的感情还是比较深的,奈何已随流水东去。 随机文章水星为什么不能住人​,水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环境(昼夜温差巨大)本初子午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并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80%的人有误解为什么台风用女性名字,专家称愤怒的女人和台风一样杀伤力巨大太阳系只剩八大行星了,冥王星直径太小被除名(划分为矮行星)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高看马谡/低估魏延(导致他死后蜀中无大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