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帮助刘秀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邓禹是如何死的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是身边的谋士,汉明帝时期,评选帮助刘秀打天下功劳最大的《》中NO.1。

军事理论家何去非曾将邓禹视为刘秀能够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比之为西汉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和刘秀老婆是同乡。

邓禹从小的学习成绩很好,十三岁就到京城长安最有名的大学学习新文化,而当时他的大学同学就是二十多岁的刘秀。

十三岁,只是小孩的年龄,邓禹远离家乡,身边没有亲人,当时刘秀二十多岁,成人了,在邓禹面前就是老大哥,因为两人的身份都来自农村,性格也很投机,所以在京城的日子,穷秀才刘秀的身边总是屁颠屁颠的跟着一个小邓禹。

大学毕业后,两人都各自回了家乡,这个时候改革失败,天下大乱,老百姓没好日子过,只能扛起菜刀起义去了。

刘秀也参加了他哥哥的起义运动,骑着牛车哐当哐当就准备和政府的军队打一架,最后因为兵少,投靠了当时最大的起义部队,绿林军的,号称。

而此时的邓禹正根据不断打听来的情报,分析天下大势。

当时更始帝刘玄刚即位做上,准备和王莽的政府军大干一场,打仗需要人才,于是很多人都开始推荐邓禹,这家伙读过书有文化,是做军师的好材料。

说的刘玄都很动心,几次派人去请他,可惜邓禹就是不答应,认为更始帝难成大器,打工的拒绝了大老板。

没过多久,刘秀哥俩用两万人昆阳城下打败了王莽的四十万军队,直接把刚建国没几年的新朝给打趴下了,这一仗的结果就是老板更始帝害怕刘秀刘演俩兄弟太猛,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把刘演给杀了,而刘秀,则一个人放到了的河北,并下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统一河北大大小小几十股起义部队。

这个时候,邓禹准备出手了,他跋山涉水,找到了河北的刘秀,希望刘秀可以留下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邓禹对刘秀最大的帮助,就是对天下大势的判断,类似在茅屋对谈论的三分天下。

邓禹的建议主要分两个方面: 第一、对当时形势的判断 邓禹认为,推翻了王莽的新朝之后,称王称帝的有十多个,但是配做刘秀对手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刘玄的绿林军,另一个则是赤眉军。

此时王莽已经被打败,现在正是群龙无首的大乱斗局面,虽然绿林军和赤眉军整体力量最强大,但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逐个吞并这些割据一方的诸侯。

而这段时间,刘秀就可以系统的壮大自己,在没有竞争的真空环境下,野蛮生长。

刘秀正是依靠这段时间,联合真定王刘扬,统一河北全境。

第二、得民心者的天下 当时各个地方的起义军,比如最大的绿林军和赤眉军,他们的问题就是军纪差,没有约束。

绿林军中主要是强盗,赤眉军则是一群土匪。

所以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是抢劫、杀人、放火。

邓禹给刘秀的第二条建议就是争取民心,重严治军。

刘秀本身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拥有很强的自尊心,不甘于在更始帝手下做一个小小的诸侯,但是又苦于势单力弱,没有挑战霸权的资本。

这个时候遇到邓禹,听到邓禹不仅没有耻笑刘秀的自不量力,而且还详细分析了天下大势,正面支持了刘秀要做老大的想法。

邓禹率领军队,打败过绿林军的几十万军队,攻占了河东和安邑,但是被赤眉军在长安打的没了脾气,土匪的战斗力太强了。

当时王莽的新朝被灭后,绿林军占据了长安,没多久,拥有极强战斗力的赤眉军团,杀了更始帝,开始占据长安。

邓禹没敢直接和赤眉交战,而是先把长安周边的城市扫荡了一遍,赤眉军团在长安了个把月,准备撤退,却杀了回马枪,进入长安城的邓禹屁股没坐热,就被赤眉赶出了城。

刘秀又派联合邓禹继续攻打赤眉,被赤眉耍了个小计策,又输了,而且这次败的连开裆裤就丢了,邓禹只带了24个人跑回河北。

虽然邓禹打仗没有那么牛,但是刘秀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至于原因,主要是因为邓禹是从小就跟着刘秀一起混,从一起读书到一起打仗,邓禹被刘秀认为是自己的心腹。

当时跟着刘秀打仗的大部分将领都是在河北,和真定王刘扬结盟后加入的。

只有邓禹才是刘秀的嫡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秀当上皇帝之后,邓禹也很识趣,主动上交了兵权,辞去了朝中的职务,官也不当了。

邓禹有十三个儿子女儿,都没鼓励他们去享受高官厚禄,而是让他们学一样安身立命的手艺。

邓禹自己在退休之后,抱抱,晒晒太阳,享受天伦之路。

正因为邓禹对皇帝绝对的忠心,又不贪图荣华富贵,每个朝代在评价历史上最有名的大将时,邓禹都是榜上有名的那个。

公元58年,也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去世的第二年,邓禹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梁章钜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轶事及评价有哪些

人物评价 梁章钜是颇有建树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和文学家,他一生勤于著述,卷帙浩瀚,内容题材极其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考证实录、笔记丛谈、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诸类,其著述之丰,在清代罕有其匹。他的许多著述填补了不同领域的空白。他的诗文创作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也折射出鸦片战争前后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梁章钜七十寿辰时,好友王淑兰所撰贺联非常贴切地概述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子女后代 梁章钜的夫人郑齐卿为进士郑光策长女,两人于元年(1796年)年底结婚。 梁章钜共有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分别为:长子梁逢辰、次子梁丁辰、三子梁恭辰、四子梁映辰、五子梁敬辰;长女梁兰省、次女梁兰台、三女梁兰芳、四女梁兰衡。 时期政治人物梁鸿志是梁章钜的曾孙。 人物轶事 一约四十年 距今大约200年前的清代嘉庆年间,后来成为封疆大吏的福州人梁章钜进士及第并当了3年庶吉士之后,不知何故忽然告假回乡,家居10年之久。这期间却又跑到闽西僻县浦城,去主持南浦书院讲席。一次,他就近游武夷,回浦城后去拜访他的老师祖舫斋尚书,恰好祖老师不久前也刚游过武夷。闲聊中祖老师说起自己在武夷山的时候,夜宿天游观,曾梦见由天游峰顶飞游雁荡,“梦境甚奇”。祖老师问梁章钜:“子能为我纪之乎?”祖老师的意思,是他自己未曾去过雁荡,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把雁荡的实景描述下来,印证自己的梦境。其时梁章钜也不曾游过雁荡,但他答应一定去雁荡一游。恰好祖老师桌上有两本《雁荡山志》,就借回去读,一读就满心欢喜。 那时梁章钜不过30岁出头吧,谁知等他真的来践雁荡之约时,已是二十八年(1848),一晃40余年,他已成皤然一叟,退休有年。道光二十七年,他在温州任知府的第三子梁恭辰将他迎养到温州,并效赵清献父子故事,为他筑了戏彩堂。梁章钜在温州闲居期间,写了许多著作,其中《浪迹丛谈》及续谈、三谈中有许多关于温州的记载。 到了温州,雁荡就不远了。 道光二十八年春,乐清县令安庆人蔡琪(字子树)写信邀顶头上司的尊翁、也是自己的太老师梁章钜游雁荡。梁章钜是蔡琪之父柳州刺史蔡维新的业师,蔡琪因以门下晚学生之礼事梁。这位徒孙颇懂得孝敬太老师,曾贻以雁荡山石门潭所产名贵香鱼干,并呈诗两首。有蔡琪作东道兼导游,梁章钜便于农历三月份欣然前往游雁荡。陪同的有他的两个儿子、幕中画师冯懋、温州卫守府廖寿彭。一行人沿瓯江顺流而下至馆头,再坐肩舆至乐清县城,会合蔡琪。二十四日因雨滞县城。二十五日晨行,于虹桥午餐,过窑(瑶)岙岭,晚住芙蓉村。二十六日晨越丹芳岭入西内谷,游能仁寺、大龙湫,下午越马鞍岭入东内谷,游灵岩、净名。在净名寺吃晚餐时,他们商量了勒石题名的事。二十七日游灵峰,越谢公岭,游东石梁洞,午刻至大荆,借居守备官廨中。二十八日早起,循白溪、清江、虹桥一路,至暮返乐清县城。二十九日沿原路回温州。 梁章钜此次雁荡之行,历时7天,正式在山中才2天,从西内谷跑到东外谷,雁荡山的精华部分二灵一龙都游过了,74岁的老人,难得兴致还那么高。他在二十六日的日记中写登龙鼻洞的情景:“同人皆从渍苔滑石中贾勇而登,余亦扶筇抠衣,强随其后,实有既竭吾力欲罢不能之慨。十余息而始达其广……”老人奋力登山的形象十分生动。 或许是雁荡山的风光太吸引眼球了,梁老先生一路贪看风景,竟然忘了作诗。回到家里后,女儿和儿媳向他索诗,他无以为应。原来一门风雅,其时在温州的长女梁兰省、三儿媳婉蕙均能诗。梁章钜自觉惭愧,在日记中写道:“回首生平所历名山,,皆有诗纪之,独于雁荡不留一句,未免山灵笑我老衰。乃勉成长歌一首,不追景而专记事,且语人曰:‘此余之禁体游山诗也。’……”老先生觉得不给雁荡写首诗,不仅无法向家人交账,更对不起雁荡山,怕山神嗤笑他老朽了。于是补作了一首七言长诗。所谓“禁体”,就是不按常规去做(游山诗而不写景)。诗中有曰: 三十二岁登武夷,七十四岁陟雁荡。平生浪游老不衰,俯仰名山且自壮……同侪诧我脚腰好,人所到处都不让。二儿扶持一筇稳,但饬门生省供帐。冯工绘事廖工诗,二客能从亦倜傥。写景何如纪事真,枯吟懒画壶卢样。山中七日即游仙,草草出山神已畅。 这种叙事之作,在雁荡诗词中甚少见,自具特色。作者似乎也颇为自得,抄示有关人等。于是纷纷和韵,亦一时之盛。游事已毕,梁章钜不觉忆起浦城旧事,搦管作小文《雁荡》。他在文中追忆了当年与祖老师对晤的情景后,地说:“今四十余年,而果遂雁荡之游,但惜不获与吾师相质,因亟记吾师之语以践宿诺焉。” 翌年,老先生即归道山。 十字令抒为官之道 梁章钜《归田琐记》曾写过二首《十字令》,分录如下: 《贪官十字令》: 红, 圆通, 路路通, 认识古董, 不怕大亏空, 围棋马钓中中, 殷勤奉, 衣服整齐言语从容, 主恩宠德满口好称颂,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清客十字令》: 一笔好字不错; 二等才情不露; 三斤酒量不吐; 四季衣服不当; 五子围棋不悔; 六出昆曲不推; 七字歪诗不迟; 八字马吊不查; 九品头衔不选; 十分和气不俗。 两首《十字令》,刻画出两种决然不同的为官之道,真可谓形象逼真、。 “贪官”《十字令》将贪官从官职升迁的秘诀到官场处世的原则,从组织程序的黑幕到活动范围的肮脏,从行贿方式的龌龊到贪赃手段的卑鄙,从公众形象的虚伪到舆论导向的控制,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刻画得淋漓尽致,讥讽了当时的官场恶习,刻画出了投机钻营者的嘴脸,揭开了贪官的“隐私”。 身为省部级干部的梁章钜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人民公仆,对贪官的“为官之道”是深恶痛绝的。在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梁章钜一直努力当一位“清客”。《清客十字令》是他自己拟就的“为清客之道”,以此来应对贪官的“为官之道”,“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则是他在湖北江陵官署门上自题的一副楹联。梁章钜以此联昭示了除弊兴利,造福人民,使百居乐业;心地纯正,襟怀坦白,诚恳老实,,才会“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司马光语)。“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这是一位好友升官赴任告别时梁章钜书赠的楹联。上联是贺刘发得官时的告诫之诗,下联是苏轼唱和张近之句。从中也可看出梁章钜对当官的态度。 梁章钜喜欢看大戏,戏棚台柱两侧的佳联他都抄下写入《楹联丛话》。其中有两副:“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做戏何如看戏乐,下场更比上场难”。梁章钜作的点评是:“几于格言矣!”梁章钜把“为官”当成了唱戏的“上台”“下台”, 淡泊心态可见一斑。 文学成就 主要著作 梁章钜工诗,精鉴赏,富收藏,喜欢研究金石文字,考订史料。勤于读书,学识渊博,“自弱冠至老,,盖勤勤于铅椠者五十余年矣”。博藏群书,闻见日广。喜作笔记小说,题材广泛,文笔畅达。精于书法,其小楷、行书,笔意劲秀。因居于福州黄巷,建一藏书楼名“黄楼”,藏书数万卷。藏书印曰“芷林珍藏”。所藏书主要用于著述、创作。 梁章钜著述繁富,刊者达70余种。主要有《制义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文选旁证》、《清书录》、《经麈》、《夏小正通释》、《论语旁证》、《旁证》、《志旁证》、《退庵所藏金石书画题跋》、《藤花吟馆诗钞》、《三思堂丛书》、《南省公余录》、《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枢垣记略》、《楹联丛话》等。认为他在当时“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 楹联丛话 共十二卷,分别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收入联话600余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远近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先后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梁章钜本想把《续话》之后收集的联话附到笔记《浪迹丛谈》里去,做个交代,不再编联话了。但在友人的鼓励支持下,他又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他的儿子梁恭辰曾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后继承父业,编撰了《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楹联丛话全编》是梁章钜父子所作全部联话的合集。 对联作品 梁章钜一生显要,著作等身。他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 集、句题长乐魁星阁联: 彩笔昔曾干气象; 文昌新入有光辉。 赠林则徐联: 帝倚以为股肱耳目; 民望之若父母神明。 又一联赠林则徐: 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倾开荒成伟绩; 凤池诏令子,喜听,一门济美报清时。 题北京福州会馆联: 同人与门,群贤毕至; 适子之馆,吉事有祥。 集、诗句题苏州沧浪亭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题荆州府署大厅联: 政惟求于民便; 事皆可与人言。 题淮海监司厅事联: 到此真成以政学; 相逢但愿由中行。 游泰山,撰联云: 揽月居然凌上界; 搴云便要洒齐州。 题江苏布政使藩署大门联: 爽气挹天平,国计民生如此象; 雄藩称地户,湖光江色照余心。 戏拈宋人句赠军机处同事赵光禄(雨楼)云: 醉中掷笔金銮殿; 睡起鸣笳铁瓮城。 题南京随园联: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龚自珍之父龚丽正七十寿辰,寄贺一联: 累世纪群交,忆兰省枢桓,齐向后尘趋轨范; 传家召杜谱,喜皖峰沪渎,共听两地颂台莱。 得文衡山()芝南山阁画卷,乃自书“芝南山馆”匾于厅事,并自制一联云: 历中外廿年身,宦海扁舟,万顷惊涛神尚悚; 就高低数弓地,儒宫环堵,三竿晓日梦初醒。 集苏句赠余小霞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又一联赠余小霞云: 笔老诗新疑有物; 水清石瘦亦能奇。 修葺宅左小园,榜曰“东园”,于园中葺藤花吟馆,制一联云: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又构筑百一峰阁,为园中最高处,题联云: 平地起楼台,恰双塔雄标,三山秀拱; 披襟坐霄汉,看中天霞起,大海澜回。 游宿焦山,作联云: 山中鹤寿不知纪; 世上诗声早似雷。 挽俞德渊联: 殚心力以报所知,一代长才出甘陇; 处脂膏而不自润,千秋遗爱满邗江。 题兰州城北黄河镇远桥联: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题兰州城南皋兰山(五泉山)崇庆寺: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题广西节署怀清堂联云: 怀哉惟清,既到此间须刻鹄; 勤将补拙,敢云余暇可骖鸾。 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联: 得地领群峰,目极舜洞尧山而外; 登堂怀往哲,人在鸿轩凤举之中。 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北厅联: 胜地如画图,是贤守遗区,雄藩旧馆; 灵山托文字,有叔齐作记,孟简题名。 挽两江总督陶澍联: 尹文端厚泽深仁,重见江乡说遗爱; 陈恪勤精心果力,方知楚产信多才。 挽江苏巡抚陈銮(芝楣)联: 仪表称科名,帝许云程难限量; 文章兼政事,我惭风义托渊源。 挽吕璜(月沧)联: 三管失斯人,癸水辰山都暗淡; 千秋存定论,乡贤名宦伫馨香。 集、杜甫句题桂林仙李园“恰受航”(舟名)联: 灌池才深四五丈; 野航恰受两三人。 集韩愈诗句题桂林叠彩山景风阁联: 粉墙丹柱动光彩; 高崖巨壁争开张。 贺桂林太守兴仁(静山)寿联: 宜民颂起延年后; 寿世筵开浴佛先。 挽成兰生(成世瑄)联: 望断黔阳,可怜万里云帆,依然将母; 魂消白下,共惜半年风鹤,了却孤臣。 挽吴县县令贺崇禧联: 百里旧神君,剡牍未酬举主愿; 卅年前进士,盖棺犹是宰官身。 挽归安沈廉联: 淮浦最倾襟,脱颖为君欣得地; 吴门方扫榻,遗函报我已生天。 游平山堂并撰联: 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 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 题浦城新宅“北东园” 中堂联云: 历宦海两朝身,万顷惊涛仗忠信; 借他乡一廛地,卅年此屋亦辛勤。 又一联云: 安土而能敦,因寄所托; 择邻焉得智,且住为佳。 题北东园中池上草堂联云: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又一联云: 地价不妨多,明月清风本无价; 物情何足校,近水遥山皆有情。(借欧阳修及苏舜钦诗句) 又书室中一联云: 平地起楼台,流寓依然吾土美; 著书多岁月,退思未报主恩深。 挽浦城友人周芑源联: 一乡善人,勖哉一弟分忧,一孤在抱; 两行老泪,痛此两年盛会,两世交期。 挽许芍友(许惇书)之母联: 桂岭芜城,随地齐歌众母母; 萱心莲性,生天早现法身身。 集唐宋人句题扬州宅中“见一楼”联: 即知远客虽多事; 将谓偷闲学少年。 扬州建隆寺僧小支募建后周李招讨祠龛,求取楹联,集刘兼、句应之云: 万叠云山供远恨; 一家烟雨是元功。 偕黄右原(黄奭)、罗茗香(罗士琳)同游扬州桃花庵、三贤祠,合拟一联云: 四朵兆金瓯,是二千石美谈,不因五色书云,谁识名流皆五马; 万花停玉局,惟六一堂如旧,若溯三贤谥典,合将祠额署三忠。 题扬州城内水仓门联: 玉瓒何烦裨灶禳; 金莲永免灾。 集《韩诗外传》及《汉书·河间献王传》语赠黄右原联: 虚己受人,彼其之子,殊异乎族; 实事求是,夫惟大雅,卓尔不群。 挽淮扬道李国瑞联: 吴会领班联,实政真无惭益友; 淮扬瘁心血,虚衔何以慰衰亲。 重宴鹿鸣。献联云: 异数超七阶,帝眷东山; 嘉宾伫三肄,天留南国鲁灵光。 阮元之妾人七十寿辰。献贺联云: 鹿宴沐恩浓,正及臣门膺旷典; 翟衣襄政久,更看子舍策清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秀为什么不封原配阴丽华为皇后 反而娶郭圣通?

娶妻当得!做后,竟没封她做皇后!移情别恋?众所周知,光武帝刘秀在长安游学时曾许下誓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公元25年6月,时年30岁的刘秀在河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一年后刘秀册封皇后,但令人的是皇后不是原配阴丽华,而是一位叫做的河北女子。刘秀为何会这样做?是移情别恋还是另有内情?1.郭圣通是谁?要了解刘秀封后的原因,必须清楚郭圣通是谁?根据史料的记载,郭圣通,是真定槁(今河北藁城)人,父亲名叫郭昌,是真定当地的豪门大族。更值得一提的是郭圣通的母系一族,她的母亲是西汉真定王刘普(七代孙)之女,若论起亲来,刘秀跟郭皇后还是远房表兄妹,当然血缘关系已经非常疏远了。此时的刘秀远在长安,郭圣通闺居真定,是什么把两人连在一起了呢?这事得从刘秀奉命北上说起,公元23年10月,刘秀奉命北渡黄河,安抚河北一带的州郡。前途尚未可知的清跨悬,刘秀不得不将爱妻分别,将阴丽华送回新野的娘家安置,孤身一身北上。2.为何要娶郭圣通?此时的河北局势复杂,刘秀在邯郸拒绝赵缪王子刘林水淹赤眉军的建议,刘林转而支持一个名叫王郎的人,此人自称是的儿子,并得到了当地豪强的支持下,实力雄厚。最终王郎在邯郸自称天子,并悬赏十万户缉拿刘秀,无兵无将的刘秀十分狼狈,在的情况下被追得四处逃窜。天无绝人之路,好在此时信都太守带着四千人归附刘秀,他利用这支军队逐渐在河北打开局面,军队扩充到数万人。但刘秀明白,凭自己这点人马依然无法战胜占据邯郸的政权,他必须得到更多河北豪族的支持。于是刘秀派手下去劝说夹在刘秀与王朗中间的真定王刘杨。真定王刘杨是谁?他就是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杨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择支持刘秀。为了巩固两家同盟的关系,刘秀于公元24年迎娶了郭圣通。说到这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其实刘秀与郭圣通的结合是一场的政治婚姻。虽然如此,但此时距刘秀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的时间。刘秀称帝后,并没有直接封郭圣通为后,虽然她为刘秀生下了皇长子刘疆。占领洛阳后,刘秀将阴丽华接到身边,准备立她为皇后,但深明大义的阴丽华坚辞不授,刘秀最后只得立郭圣通为皇后。3.刘秀最喜欢的是谁?刘秀有十一个儿子,郭圣通生了五个,阴丽华生了五个,还有一个是许美人所生。从生子的情况上看,刘秀虽然与郭圣通是政治婚姻,但两人感情也还不错,但刘秀最喜欢的应该还是阴丽华。公元41年,刘秀以“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为名,废黜郭圣通,册封36岁的阴丽华为皇后。第二年,太子刘疆因母亲被废,请求让出皇太子之位,刘秀最终同意,册立第四子(阴丽华所生)为皇太子,即后来的汉明帝。郭圣通虽然被废,但她和他的儿子刘疆依然备受尊崇,最后得以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