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韩懿侯和赵成侯做了什么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懿侯和闹意见,竟让逃过亡国一劫,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话说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

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点副业,吞掉那一大块肉实在叫他眼馋。

于是,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刚好三年服孝期满,等于刑满释放,正好活动活动筋骨,也正好魏老大不在家,赵国出兵袭击,占领卫国首都帝丘(河南濮阳)附近七十三个村落。

这就叫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

的第一反映是,反了你啊。

在北蔺(山西离石)这个地方狠狠教训了一下赵国。

魏武侯也觉得有必要经常给南方的提个醒,遂攻占楚国之鲁阳(河南鲁山)。

那好吧,老大既然不高兴,那就打去,让老大高兴高兴,算是立功赎罪,将功补过。

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赵国攻占齐国之鄄城(山东濮县)。

从博陵到阳关,到鄄城,如果从战略态势的角度来说,齐国西进的路线基本上被卡死了。

赵国的这步棋也是相当有脑子的。

然而令赵成侯万万想不到的是,这原本是很好的军事配合,没想到魏国人竟然又恼了,在他的后防线--怀县(河南武陟)又结结实实地挨了魏国一棍。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魏武侯难道是疯了? 事实是,魏武侯没疯,但没疯比疯了还严重--死了,时在周烈王五年(公元前371)。

魏武侯一生愚蠢,连死都是愚蠢的死。

生前没有指定法定继承人,魏武侯的儿子魏罃与公子魏缓,为争夺君位,大打出手,致使国家陷入长达三年的大混乱。

由此可见,赵国挨的那一棍基本上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此时的魏国就象一个神经中枢出现紊乱的病人,尽管是间歇性发作,但在发病期间,其意志不能控制其行为,不要说挨棍子,就是挨刀子也是白挨。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不待别人动手,魏国自动分裂成二个国家。

魏罃在大夫王错的帮助下,控制住以上党郡为中心的魏国东部地区,魏缓则以首都安邑(山县)为中心,控制魏国西部领土。

彼此刀兵相见,互不相让。

魏大夫王错见势不妙,于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亲往韩国搬救兵,打算借外力灭了魏缓。

可是韩国自有他的打算。

韩国大夫公孙颀对韩懿侯说:“扶持魏罃,将魏国,这是削弱魏国的最好办法。

”当即表示同意,而赵成侯正惦记着那一记闷棍呢。

于是,韩懿侯与赵成侯一拍即合,充分发挥乘火打劫、落井下石之性格优势,联兵对魏国发动猛烈攻击,于浊泽(山西运城西南)一战击溃魏缓所部,进围魏国的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大有一举灭之之势。

此时,曾经的魏老大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敌人已打到家门口了,家里却各怀鬼胎,分崩离析,人心涣散。

这基本上就是亡国之兆了,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三家灭智氏的历史就得重演。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奇迹竟然出现了。

从后来发生的事实来看,这还真是地道的奇迹,绝无夸饰的成份。

的魏国能够成功躲过此劫,纯属侥幸。

当然,这个奇迹的最大受益是魏罃而不是魏缓。

和城里的各怀鬼胎一样,城外的韩、赵也各有各的算盘。

关于战后如何处置魏国,韩懿侯与赵成侯之间闹起意见。

赵成侯主张杀掉魏罃,扶持魏缓,我们乘机瓜分一部分土地也就算了。

由此可见,魏缓是做了赵成侯的工作,正如王错做了韩懿侯的工作一样。

而韩懿侯则主张,顺势将魏国一分为二,这样变小的二魏国就无力再对韩、成威胁。

应该说,韩懿侯的主张比较有杀伤力,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未尝不是削弱对手的好办法。

这个办法现在还在用。

比如二战之后的国际局势,朝鲜半岛的朝鲜与大韩,欧洲的东、西德,美国人甚至建议毛泽东与蒋介石划江而治,将中国一分为二,都是韩懿侯此类思维的体现。

这样看来,韩懿侯还真有超前意识。

而赵成侯的意见则代表了当时诸侯国的普遍心态,安于现状并且维持现状,做稳自家土,足矣。

至于一统河山之类,太遥远了嘛,相信子孙后代会有更高明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活在当下是关键。

他们的当下就是苟安现状。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将会看到,正是这种苟安现状的思想给山东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极积进取的秦国利用山东六国的不思进取,遂各个击破,一统河山。

有一点让我,韩、赵两国为什么不把魏国彻底瓜分了,就如当年的三晋灭智伯一样?或许他们只是善良的海盗,尽管眼下是分出来单过了,毕竟曾经同处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饭桌上吃过饭,情面多少还是要留一点的,并不想把事情做绝。

问题是,不想把事情做绝的赵成侯与韩懿侯,都认为自己的意见最高明,最具有人情味,互相都想说服对方,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韩懿侯气呼呼地率先撤兵走人,赵成侯也气鼓鼓地跟着撤了。

魏罃乘机挥兵杀进城内,杀死魏缓,顺利当上魏国国君,是为,《》一书所说的梁惠王即是此人。

关于梁惠王其人,以后还会发生相当多的故事,愚蠢的故事,比他老爹魏武侯还蠢,魏国曾经的江湖老大地位到底终结在这个人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关羽和张飞为什么会死心塌地的追随汉高祖刘邦

《演义》上的描述有些违反常理,一个走街串巷卖草鞋的,又一脸的文弱,怎么可能让、这两个武夫一见倾心,而且死心塌地要跟着他革命?有人说,刘备的牌硬,是汉室宗亲,关张自然要服他,这话更不符合常理,不信,你到街上去卖草鞋,然后你见人就说,我是他二叔,有人信吗?估计别人看你的眼神就像看街上疯子一个样儿。网络配图 刘备初识关羽、张飞,其实不在街上,而是在刘备组织人马准备和黄巾军作战的军营,应该说,,让一直胸怀天下的刘备看到了实现自我抱负的契机,于是他利用他平时积攒的人脉和人格魅力,迅速招募了一支上千人的乡勇,苏双、张世平这两个家财万贯的商人,是刘备这个时期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就在这个时候,关羽、张飞慕名来到了刘备的军营。 来到军营以后,关羽、张飞二人凭着出众的武功很快赢得了刘备的青睐,但关羽、张飞二人私下里,却谁也不服谁,据说有一次,关羽、张飞二人为了分出武功高低,终于干了起来,在军营打架,当然有违军纪,刘备知道了,自然很不爽,刘备说,你们不是很能打吗?好,你们跟我比划比划,谁打赢了我,我就算你厉害,你们要是输了,那你们得管我叫大哥,从此任听我使唤,关羽、张飞二人说没问题,结果这一交手,他们才知道了刘备的厉害,于是从此甘心拜刘备为大哥,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刘备作战英勇,累立战功,渐渐闯出了他的名号,在剿灭黄巾起义之后,作为立下的刘备,本该得到朝廷高规格的嘉奖和升迁,但可惜,由于刘备朝里没人,没有什么背景,朝廷只是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安喜县尉,但悲催的的是,即便是这样芝麻粒大的官儿,朝廷也没有让他做多久。网络配图 有一次,上面的督邮来安喜县视察,由于刘备没有贿赂他,他就对刘备,刘备当时正年轻,血气方刚,脾气也爆,宁愿不做这个鸟官,他也要出出胸中这口恶气,最终,刘备把这个督邮狠狠地扁了一顿。 《三国演义》中鞭打督邮的是张飞,其实这是罗贯中的杜撰,真正怒鞭督邮的是我们的刘备。 罗贯中为了突出刘备的宽仁和厚德,刻意弱化了刘备武力和勇猛上的特质,怒鞭督邮是一例,相似的情形还有两例,一例是刘备徐州城勇杀车胄;一例是刘备怒杀蔡阳,罗贯中为了刻画关二爷的勇冠三军的战神形象,把车胄和蔡阳的死都安在了关羽头上,其实,在陈寿的《》里,车胄和蔡阳都是刘备斩杀的,而不是关羽,因此,刘备的武功绝非罗贯中所说的那么稀松。 而关羽、张飞最初要跟刘备的真正原因,绝不是刘备的宽仁,而是刘备勇冠三军的勇力,和他身上的那股狠劲儿。网络配图 但在三人相识之初,在关羽、张飞这样的武夫眼里,谁打得过他们,谁就配做他们的大哥,须知,尚武之人,萍水相逢,拳头永远比看不见的仁德更具说服力,至于其他什么“上报国家,下安黎树”的远景规划,真有些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康熙为什么要一群太监和容妃陪葬 他如何做究竟出于什么目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