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投降绝对是下下策,理由如下: 一则当时蜀汉部队主力未灭,还有力量与魏军斗争。
蜀汉后期,除汉中丢失外,国力并没有太大的损耗。
邓艾虽突破阴平,但部队数量有限,据西晋史学家袁准估计,邓艾的部队不会超过1万人。
《志·魏书·邓艾传》中记载“四年秋,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馀人。
”当时邓艾一共不过统兵3万。
父子为涉险出奇,把人员又进行了精减,所以邓艾入蜀的兵力为1万是可的。
同时,阴平小道山路崎岖,不仅有七百里的无人区,有的地方还需要魏军凿山开路,最险要的地方要“攀木缘崖”才能通过,战马和攻城用重装备是无论如何带不进来的。
魏军失去了骑兵,与蜀军相比也就不再有明显的优势了,如果组织得当,不但防守成都是可能的,甚至还有可能瓮中捉鳖,全歼孤军深入的邓艾所部。
二则防守容易,攻城难。
从正常情况看,因为防守一方有城垣为依托,兵力完全可以少于进攻方,而进攻一方在城中无内应的情况下,要想攻下城池,至少要有3到5倍的兵力。
当年刚取西川时,霍峻率几百人在葭萌关竟然能挡住1万人的进攻,且坚守1年,攻守比达到了1千比1,而且守方最后获胜。
我们在赞叹霍峻的同时,也可见当时军队攻坚能力的一斑。
成都虽不比葭萌关,但如果坚持顽守,是能够守住成都的。
但刘禅偏偏选择了不抵抗政策,搞了不战而降,这一降不要紧,使得蜀汉的忠臣良将和无数的无辜百姓受到残酷地迫害。
刘禅投降导致众多蜀汉忠臣良将绝后,无数百姓被害,可耻!家族、家族、家族、张翼家族、家族等等,都被屠杀殆尽。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注引《蜀记》曰:“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
蜀破,(庞会)尽灭家。
”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钟)会既构邓艾,(邓)艾槛车征,因将(姜)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
欲授(姜)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
魏将士愤怒,杀(钟)会及(姜)维,(姜)维妻子皆伏诛。
”与姜维一道投降的名将张翼也遇害。
《三国志·蜀志·张翼传》:“(景耀)六年,与(姜)维咸在剑阁,共诣降钟会于涪。
明年正月,随(钟)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
”被乱兵杀害的还有蜀汉蒋琬之子蒋斌、蒋显,这兄弟二人也跟随姜维在涪县(今四川绵阳东)投降钟会。
《三国志·蜀志·张翼传》:“后主既降邓艾,(蒋)斌诣(钟)会于涪,待以交友之礼。
随(钟)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
”蒋斌之弟蒋显,“为太子仆,(钟)会亦爱其才学,与(蒋)斌同时死”。
除了上述众多蜀汉的良将忠臣及太子遭到屠杀之外,蜀汉的无数百姓更是遭到抢掠和杀戮。
邓艾入据成都时,严格约束军纪,蜀汉虽亡,成都百姓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钟会进成都后,尽废邓艾制度,成都开始乱起来。
钟会死后,军中无主,早就想趁乱发财的魏乱军借此良机,在成都城中哄抢起来,成都百姓就此遭殃。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钟)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那些趁乱掳的兵士们为了掩盖自己的劣迹,放火焚烧,一些重要建筑物包括蜀汉皇宫都受到焚毁。
蜀汉的档案资料、图书,宫中所藏典籍散失,以至于陈寿撰写《三国志·蜀志》时,可资利用的材料甚少,有些重要人物没有入志,有些传记内容单薄。
刘禅在可以不降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投降,虽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却坑害了无数为蜀汉流血流汗的忠臣良将和黎民百姓。
仅凭此一点就表明,那些频频为刘禅翻案的论调无非是为了博取读者的眼球,而搞得哗众取宠之举罢了! 历史评价 陈寿:“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 诸葛亮:“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 :“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薛珝:“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 李密:“齐桓得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 孙盛:“①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
”“②禅虽庸主,实无、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纵不能君臣固守,,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
” 李特:“刘禅有如此江山而降于人,岂非庸才?” 常璩:“主非中兴之器。
” 张璠:“刘禅懦弱,心无害戾。
” 王崇:“后主庸常之君,虽有一亮之经纬,内无疏附之谋,外无爪牙之将,焉可括天下也。
”又曰:“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
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艾易成禽。
禽艾已讫,复还拒会,则蜀之存亡未可量也。
乃回道之巴,远至五城。
使艾轻进,径及成都。
兵分家灭,己自招之。
然以钟会之知略,称为子房;姜维陷之莫至,克揵筹斥相应优劣。
惜哉!” 裴松之:“刘禅凡下之主,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
” 朱敬则:“若乃投井求生,横奔畏死,面缚请罪,膝行待刑,是其谋也。
马上唱无愁之歌,侍宴索达摩之曲,刘禅不思陇蜀,叔宝绝无心肝,对以不忠之词,和晋帝以邻国之咏,是其才也。
纵黄皓,嬖岑昏,宠高壤,狎江总,是其任也。
剥面凿眼,之刑;弃亲即雠,之志。
其馀细故,不可殚论。
听吾子之悬衡,任夫人之明镜。
” 陈世崇 :“之子瞻、孙尚战死,之孙遵,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
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 俞德邻:“禅以暗弱之资,而又惑于阉竖,使无此谶,其能与魏争乎?” 郑玉:“①孔明盖社稷之臣也,今刘禅昏愚暗弱,纵使阿衡、辅相,亦必危亡而后已,虽百孔明,如之何哉?”“②孔明既死,刘禅卒就擒缚。
及其入魏,屈辱百端,略无愧耻。
岂惟之宗社不嗣,遂使高祖、光武含羞地下,抱憾无穷。
” 罗贯中:“①祈哀请命拜征尘,盖为当时宠乱臣。
五十四州业,等闲抛弃属他人。
” “②魏兵数万入川来,后主偷生失自裁。
黄皓终存欺国意,姜维空负济时才。
全忠义士心何烈,守节王孙志可哀。
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
” 潘时彤 :“可惜三分鼎,空怜六尺孤。
大权归宦竖,强敌问神巫。
斫石军心愤,回天将胆粗。
山头曾学射,一矢报仇无。
” 方苞:“亡国之君若刘后主者,其为世诟厉也久矣,而有合于圣人之道一焉,则任贤勿贰是也。
其奉先主之遗命也,一以国事推之孔明而己不与,世犹曰以师保受寄托,威望信于国人,故不敢贰也。
然孔明既殁,而奉其遗言以任蒋琬、者,一如受命于先主。
及琬与允殁,然后以军事属姜维,而维亦孔明所识任也。
夫孔明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
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
即琬与允不相继以殁,亦长保蜀汉可也。
然则蜀之亡,会汉祚之当终耳,岂后主有必亡之道哉!” 周寿昌:“五丈原头大星夜陨,至千载下犹有余恫。
、俱为武侯贬退,侯死皆痛泣而卒。
李邈何人敢为此疏,直是全无心肝。
使非后主之明断,则谗慝生心,乘间构衅,恐唐魏元成仆碑之祸,明张太岳籍没之惨,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变矣。
见疏生怒,立正刑诛,君子谓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 蔡东藩:“成都虽危,尚堪背城借一,后主宁从谯周,不从北地王谌,面缚出降,坐丧蜀土,是咎在后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