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孙权出兵征讨黄祖,不料大将凌操却在战斗中被黄祖部将射杀,孙权不得不收兵返回江东。
到了第二年,孙权打算再度出兵征讨黄祖,却遭到谋士的反对。
此时,面见孙权,说是甘宁离开黄祖归顺东吴。
甘宁向孙权提出,应该立即出兵征讨黄祖,为日后夺取荆州并图谋巴蜀做准备。
他随即任命为大都督,吕蒙为先锋,亲率大军十万出兵江夏。
他命苏飞为大将,陈就、邓龙为先锋,在江夏一带部署防御工事。
没过几天,打响,吕蒙、甘宁和首先向陈就和邓龙发动进攻。
大将苏飞也在战斗中被生擒,东吴首战告捷。
得知前线战事不利,黄祖心知夏口即将不保,便在孙权率众进攻夏口时弃城而出,向荆州方向逃窜。
黄祖刚刚逃出夏口东门,就被甘宁率部拦住。
经过一番交战,黄祖被甘宁射杀,夏口也落入孙权之手。
战后,孙权下令将苏飞斩首示众,却遭到甘宁的阻拦。
甘宁对于当年苏飞对自己的帮助非常感激,在孙权面前苦苦哀求。
小说中提到的孙权与黄祖之间爆发的江夏之战,在历史上确有发生,不过持续的时间很长,战况也更为复杂。
据《志》相关传记记载,孙权征讨江夏,一共有三次,分别是在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及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其中首次的征讨不仅以失败告终,还搭上了大将凌操的性命。
第二次征讨的收获也非常有限,获得了部分的人口,直到第三次才。
不过小说中描述的甘宁射杀江夏守将黄祖的故事却并非历史的真实,除掉黄祖另有其人。
据《三国志吴主传》载:“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在这段记载中,明确地指出杀死黄祖的一位名叫冯则的东吴骑士。
在小说中出现的江夏守将,除了黄祖之外还有三人,分别为陈就、邓龙和苏飞。
这三个人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三人的结局却与小说有着一定的差别。
说到陈就这个人,他的结局在《三国志吕蒙传》中有明确的记载。
该传称:“(吕蒙)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
”由此可见,陈就的确是死在吕蒙的手里 ,与小说中的描述一致。
邓龙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也的确是黄祖的部将。
据《三国志周瑜传》载:“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按照该传的介绍,这一事件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左右。
因此,邓龙既不可能会参加发生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江夏之战,也不会死于甘宁之手,而是早在两年前就成为周瑜的俘虏,此后再无踪迹。
小说中提到的黄祖部将苏飞,不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同时还是江夏守军中的重要一员。
据《三国志甘宁传》注引《吴书》载,甘宁在归顺东吴之前,曾在黄祖军中效力,后来在苏飞的协助下逃离江夏投奔孙权。
此时的苏飞已是黄祖军中的都督,其官职仅次于黄祖,是江夏守军的第二号人物。
至于说到苏飞这个人物,《三国志甘宁传》注引《吴书》称,孙权在战前公开宣称抓到苏飞后要将其斩首示众。
就在即将被处死之前,甘宁在孙权面前“下席叩头,血涕交流”,终于让孙权改变了主意,下令赦免了苏飞。
那么,苏飞在被孙权赦免后的事迹如何呢?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不过,在《三国志传》中有一段记载值得注意。
该传称:“(乐进)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
”这段记载中提到的“苏非”是不是就是当初被孙权赦免的“苏飞”呢?这个疑问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
有不少人认为,“苏飞”与“苏非”其实就是同一个人。
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测,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从关羽此战的战局来看,此次行动发生在孙刘联军对付曹军之际,孙刘两家的将领相互配合、并肩作战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苏飞(苏非)常年驻扎荆州,对于荆州的情况非常熟悉。
为了配合关羽作战,东吴特意派出这名降将进行协助是非常有可能的;其次,在魏晋时期行书非常流行。
因此,不排除后人在书写时误将“非”字与“飞”字弄混,将原本的同一个人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当然,这个说法的论据仍显不足,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剧中,徐露扮演大奸臣屠岸贾的夫人“孟姜”,天性单纯简单、温婉善良,有着与其夫截然不同的性格。
近日,徐露的定妆照首次曝光,身着春秋时期华丽衣裳的她散发出与生俱来的优雅娴静的气质,尽显成熟女人味儿。
叛臣屠夷因谋逆罪名被连诛九族,独留孤子屠岸贾。
屠岸贾自幼聪明过人,其寡母对赵盾恨之入骨,对屠岸贾督促甚严,每日令屠岸贾跪于亡父灵前起誓,一定要将赵氏满门斩杀,以报杀父之仇。
屠岸贾与夫人孟姜 屠岸贾长大后,母亲芮娘想要他娶晋灵公同父异母的妹妹庄姬,以为晋身之阶,图报血仇,并将先人暗藏财富交予屠岸贾作为报仇之本钱。
然而,屠岸贾却通过一个妓女,用自己的家财进入了晋国朝堂之上。
楚国兴兵攻打晋国,晋国派赵家防御,赵朔御敌有功,功劳卓著,远远的超过了晋灵公的威望。
庄姬前去体恤灾民,屠岸贾百般是好,赵朔深爱庄姬,要娶庄姬为妻。
赵朔手中掌握兵权是威望越来越大,晋灵公准备灭掉赵家。
随着司寇屠岸贾的权势越来越大,一手遮天,掌控着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命脉,加上赵朔的夺妻之恨,最终他利用晋景公的偏狭和昏庸,将赵氏灭族。
然而,这一天赵朔夫人庄姬公主也生下了一个男孩。
屠岸贾欲斩草除根,诱使昏庸的晋景公下令杀死赵氏孤儿。
程婴在关键时刻,冒死救下了赵氏弧儿,并且献出了自己的孩子,替代了赵氏孤儿而死。
屠岸贾后来也娶了妻子,妻子是孟姜,屠岸贾对爱妻体贴入微、脉脉温情,对儿子屠岸无姜倍加爱护、严格训练。
屠岸无姜与赵氏孤儿程大业两人长大后关系越来越好,程婴一步步设局,让他逐渐知道了赵朔灭门惨案。
而屠岸无姜也终于发现,自己最亲爱的父亲其实是个大奸贼。
程大业逐步从程婴之子转换成了赵氏孤儿,程婴指导着赵武由一个单纯的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
屠岸贾孤注一掷,逼迫晋景公于困境下弃国而逃,力图让屠岸无姜完成自己篡权夺位,称雄天下的梦想。
未曾想,从小受程婴教导的屠岸无姜终将“忠义”放在了“仁孝”之前,大义灭亲。
晋景公痛悔当年灭赵罪行,终于承认“赵武”身份。
屠岸贾绝然死去,赵武复仇,杀死了屠岸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人为设谋,让他找,吕后就让他的哥哥吕泽劫持张良,逼着张良献计,张良对吕泽说:“陛下在战争困难的时候确实能够听我的意见,但是,如今是因为爱而要废长立幼,这已经不是靠说能了结的事,但是,陛下非常看重的商山四皓(隐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长的高士),却始终请不来,因为他们认为陛下对臣下态度一贯傲慢。
如果你们想个办法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让他们天天陪着太子,特别上朝之时陪伴太子,陛下一定会看见,陛下知道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也许会有一用。
” 吕后立即付诸实施,吕后派吕泽让人带了太子的亲笔信,还带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位高士竟然全来了。
公元前195年(汉十二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结束,但是,刘邦也在这次平叛中第二次受到致命箭伤,而且,由箭伤引发的疾病更加严重,此时的刘邦已经预感到人的生命是有尽头的;因此,刘邦废立太子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张良劝阻无效,托病不再上朝,作为太子太傅的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假装听从,实际上废立太子的想法毫无改变。
一次朝宴,刘邦发现太子身边有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胡须、眉毛都白了,服装、帽子非常讲究,刘邦很奇怪,就问他们:你们是谁?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并各自报了姓名: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听说后大为吃惊:“我请你们多年,你们逃避我。
为什么要随从我的儿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轻视读书,又爱骂人,我们坚决不愿受辱,所以才因为恐惧而逃亡。
如今听说太子仁孝恭敬,爱护天下读书人,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们就来了。
”刘邦说:“烦请诸位好好替我照顾好太子。
” 四位老人敬完酒,离去,刘邦看着离去的四位老人,指着他们对戚夫人说:“我想更换太子,但是,他们四位高士都来辅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难以撼动了啊!吕后是真正的主人!”戚夫人听说后,立即失声痛哭,刘邦说:“为我跳一曲楚舞,我为人唱一首楚歌。
即使有弓箭,对于高飞的鸿鹄还有什么用呢。
” 从此之后,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