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作者就说过,朱武是“今堪副吴用,朱武号神机”。
然而,就因为吴用曾经设计让盗甲,逼上山,破的连环马,以及骗上上山,活捉史文恭,就有很多人无视他其他谋略,一味地跟风抹黑。
比如说吴用是“无用”,说他只会坑人上山,不如朱武厉害,尤其是阵法方面。
朱武的阵法很牛吗?原著其实有答案,说得很清楚。
首先是“鲲化为鹏”阵 招安之后,108将征辽,宋江和卢俊义兵分两路,卢俊义读者攻打玉田县。
玉田县之战中,因为耶律得重摆下了“五虎靠山阵”,朱武遂布置了一个“鲲化为鹏阵”,说是敌人靠近,就能变作大阵。
卢俊义对阵法不了解,听了之后,一番赞叹。
结果如何呢? 结果很有趣,耶律得重身边的四位小将直接冲过来,另外西北角又有番将率军冲阵,对面原本布阵的大队番军也都冲了过来。
次后又碰到一个千人队,被卢俊义一人杀散了。
连主帅卢俊义都落荒而逃,如果不是他武艺高强,恐怕早就被活捉或者杀了。
如果你是卢俊义,回到大本营中,对朱武会夸奖吗?不考虑他的军师地位,估计早教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再次是朱武识阵能力 幽州之战中,宋江等人攻克幽州后,兀颜延寿率两万大军来袭。
当时宋江摆下“九宫八卦阵”,以迎战兀颜延寿。
兀颜延寿先是摆了“太乙三才阵”,被朱武识破后,立马变为“河洛四象阵”,又被朱武看出来了。
于是,对面再次变阵,成了“循环八卦阵”;朱武还是看破了,兀颜延寿第三次变阵,即“武侯”,朱武还是识破了。
但是,识破没有用啊,朱武没有破阵的能力。
相反,他说这是绝高的阵法,暗示了自己无法破解。
最后,还是宋江用激将法,让兀颜延寿来攻打自己布下的九宫八卦阵,最终赢得战役。
对了,兀颜延寿还下“太乙混天象阵”,朱武依然没有破阵能力,后来还是托梦,告诉了宋江破阵之法。
这就是被网上很多人吹捧的,所谓的“朱武军阵吊打吴用”“朱武阵法最牛”,甚至直接变成“朱武谋略最牛”“朱武才是梁山真正军师”。
当时朱武没有事先派人侦查,直接让史进、穆弘六员将领出哨。
结果史进等人中了庞万春的计策,六人全部被射死。
客观来说,朱武的能力,不过是能多认识几个阵法(还没有破解之法),其他方面根本不如吴用。
试想一下,梁山泊从只有七八百小喽啰的水洼之地,到后来拥兵十万,大小战役数十次,朝廷正规军都干不过,这一切难道都是靠朱武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
而其兄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
曹丕当然,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掉。
之所以会选择曹丕,而放弃最爱的儿子曹植,那是因为曹植自有可恨之处。
曹植的可恨之处 曹植才华横溢,每每在曹操举行宴会的时候大战拳脚,积压群儒,确实有很才。
每当这个时候,其兄曹丕就只能在一边干瞪眼。
可是,曹植虽然是个大才子,可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并不一定就是个伟大的君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丕为人严谨,说话做事谨言慎行,经常掩饰自己的本性,讨好结交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
而曹植呢,则纵酒放歌,整天沉醉,对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
一开始,曹操是很喜欢这个性格上很像年轻时候自己的儿子,可渐渐的,曹操发现曹植缺少一国君主应该有的气度。
曹操身边的近臣都说曹丕如何如何好,而对曹植却从没有一句称赞之词。
曹操为了考核两个儿子,经常会提一些有关治国安邦的问题,让两个人作答。
有时候需要当面回答,有时候可以带回家思考。
曹丕和曹植呢,都养了很多谋士,曹丕的枪手叫,曹植的枪手叫。
为了打败曹植,曹丕故意泄密,告知曹植自己和吴质之间的秘密交往,曹植得知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也没有细细审核,就把消息告诉了曹操。
后来,曹丕绕了很多圈子,让曹曹操身边的臣子假装是偶尔闲谈,泄露给曹操曹植的作答是杨修代笔的事情,曹操一查,就抓了个正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就算是后来,曹丕被立为魏国太子,曹操对爱子曹植也有很高的期望。
可是,后来发生了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了。
曹植在参加作战胜利的庆祝宴会上中途离席,看到曹彰也和曹丕联合在一起,自己更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了,内心烦闷,喝得大醉,于是和好友杨修一起,打开司马门,纵马驰骋在只有天子才能出行的驰道上。
即便是曹操,权倾天下,也知道有的事情可以做,有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做,比如不是天子,就绝对不能走驰道,否则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
于是,曹操斩杀了看守宫门的官员,下令软禁曹植,处死杨修,从此之后,对几个儿子的看管也越来越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有机会的时候,不知道小心谨慎把握机会,而整天喝酒,倚仗才华,蔑视众臣,最后为众人排挤,也在情理之中。
而当夺位失败,却又不知自我约束,擅闯司马门,违背礼制,闯下大祸。
在曹操死去之后,曹丕即位,曹植多年被幽禁。
可是,曹植却不甘寂寞,多次想兄长曹丕表示,希望能够参与朝政,有机会报效国家。
可是,曹丕对这位十多年最大的政敌怎么能够放心。
于是,曹植积极参政的态度,反而加速了曹丕对曹植的厌恶。
曹丕虽然厌恶曹植,却始终没有杀害这位烦人的才子弟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