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九年(公元前198年)任命叔孙通为太子太傅。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想要废除的太子之位,改立赵王为太子。
此时,叔孙通就劝谏刘邦道:“从前晋献公因为宠爱的缘故,废了太子。
因为没有及早定下为太子,所以,让以欺诈的手段立了,结果则是自取灭亡,这是陛下您亲眼看到的。
如今,太子仁爱忠孝,天下的人都知道; 吕后与陛下一同含辛茹苦,一路粗茶淡饭走到今天,陛下如何忍心背弃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废除长子改立少子,臣宁愿先受一死。
“刘邦不想叔孙通死,只能假意道:”先生别当真,朕之时开玩笑。
“ 叔孙通说:”太子是天下根本,根本摇动天下震恐,陛下如何敢拿天下开玩笑?“刘邦说:”我听从先生的话。
“后来,在酒宴上,刘邦看到刘盈遵照的计策请来的商山四皓之后,便彻底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刘盈对叔孙通说:“先帝的陵园和祠庙祭拜礼仪,群臣还不是很熟练。
”因此,就调任叔孙通为太常,制定宗庙礼仪。
继而又让他制定其他方面的礼仪,这些事基本上都是在叔孙通,太常任上完成的。
刘盈到东城长安宫朝拜,以及平时来往,都需要戒严,这极大的影响道京城人民的生活,所以,修建了阁道,这条阁道正好通过武库的南边,叔孙通觉得不妥,就私下对刘盈说道:“陛下怎么能建一条空中阁道架在高陵寝到高皇帝庙的通道上方呢? 每月先帝的衣冠要出游一次展示在高皇帝庙中。
高皇帝庙是汉朝始祖宗庙,怎么能让后代子孙凌驾在宗庙的要到上空行走呢?”刘盈听后,很是恐惧,说道:“那我赶快拆了阁道。
现在已经建了阁道,百知道了,如果毁掉它。
那就等于昭告天下皇上办了错事,所以,臣希望陛下在渭水北再盖一座高皇帝庙,让高皇帝的衣冠每月出游在那里,这不过是进一步扩大,增加宗庙,是大孝德根本。
有一次刘盈在春天出游离宫的时候,叔孙通说:“古时春天品尝鲜果,现在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陛下此次出游可以随便带些回来,敬献宗庙。
后世以各类鲜果敬献宗庙的礼仪,就是从这里开始兴起的。
价值千金的狐裘,不是凭借一只狐狸的毛就可以做成的;建造亭台楼阁的缘木,也不是一棵树木的枝干就可以建成的;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也不是依靠一个人的智慧就能够完成的。
正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有些事还是需要人去做的,刘邦兴起于民间,如果,论身份讲地位,他比六国的王室差远了,甚至连出身将门的都比不上,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取得了天下,这不就时代的变化么。
遵循古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事情,一个国家必然是要与时俱进才能长盛不衰。
如果,墨守陈规那国家必将沦落到衰败,灭亡的地步,比如,春秋末年的晋国,晋静公一味遵循古制,不搞变革,最终落得,的下场。
晚清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不接受外来的新事物,最终,与时代脱节,招致落后挨打的悲惨境遇。
而叔孙通就是一个懂得如何去顺应时局变化的人,他通过对古礼以及秦制的整合修改,去芜存菁,为大汉帝国制定了适应时代需求与变化的礼仪制度。
同时,也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大汉初年的儒学宗师,被钦点为——汉家儒宗。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要想成功,就应该顺应时代,走出自己的道路,不应该迂腐守旧,叔孙通的成功,其实,非常值得后世人学习,其揣摩上级心思的能力,以及顺应时代的思想。
都是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需哦需要去掌握的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
而其兄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
曹丕当然,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掉。
之所以会选择曹丕,而放弃最爱的儿子曹植,那是因为曹植自有可恨之处。
曹植的可恨之处 曹植才华横溢,每每在曹操举行宴会的时候大战拳脚,积压群儒,确实有很才。
每当这个时候,其兄曹丕就只能在一边干瞪眼。
可是,曹植虽然是个大才子,可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并不一定就是个伟大的君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丕为人严谨,说话做事谨言慎行,经常掩饰自己的本性,讨好结交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
而曹植呢,则纵酒放歌,整天沉醉,对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
一开始,曹操是很喜欢这个性格上很像年轻时候自己的儿子,可渐渐的,曹操发现曹植缺少一国君主应该有的气度。
曹操身边的近臣都说曹丕如何如何好,而对曹植却从没有一句称赞之词。
曹操为了考核两个儿子,经常会提一些有关治国安邦的问题,让两个人作答。
有时候需要当面回答,有时候可以带回家思考。
曹丕和曹植呢,都养了很多谋士,曹丕的枪手叫,曹植的枪手叫。
为了打败曹植,曹丕故意泄密,告知曹植自己和吴质之间的秘密交往,曹植得知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也没有细细审核,就把消息告诉了曹操。
后来,曹丕绕了很多圈子,让曹曹操身边的臣子假装是偶尔闲谈,泄露给曹操曹植的作答是杨修代笔的事情,曹操一查,就抓了个正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就算是后来,曹丕被立为魏国太子,曹操对爱子曹植也有很高的期望。
可是,后来发生了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了。
曹植在参加作战胜利的庆祝宴会上中途离席,看到曹彰也和曹丕联合在一起,自己更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了,内心烦闷,喝得大醉,于是和好友杨修一起,打开司马门,纵马驰骋在只有天子才能出行的驰道上。
即便是曹操,权倾天下,也知道有的事情可以做,有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做,比如不是天子,就绝对不能走驰道,否则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
于是,曹操斩杀了看守宫门的官员,下令软禁曹植,处死杨修,从此之后,对几个儿子的看管也越来越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有机会的时候,不知道小心谨慎把握机会,而整天喝酒,倚仗才华,蔑视众臣,最后为众人排挤,也在情理之中。
而当夺位失败,却又不知自我约束,擅闯司马门,违背礼制,闯下大祸。
在曹操死去之后,曹丕即位,曹植多年被幽禁。
可是,曹植却不甘寂寞,多次想兄长曹丕表示,希望能够参与朝政,有机会报效国家。
可是,曹丕对这位十多年最大的政敌怎么能够放心。
于是,曹植积极参政的态度,反而加速了曹丕对曹植的厌恶。
曹丕虽然厌恶曹植,却始终没有杀害这位烦人的才子弟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