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析: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时,北京紫禁城还存有多少银两?

时间:2025-03-2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12年2月12日,小溥仪在隆裕的主持下发布《逊位诏书》,从此让出天下,在紫禁城内过着“蜗居”般的生活。

因为顺应历史潮流,溥仪得到了政府的优待,主要有两条:一是每年拨付400万元供溥仪花费,二是皇帝尊号得以延续。

民国时期的溥仪保留了皇帝的面子,但早已失去了皇帝的里子。

这不仅是说他不再统领天下,而是手里头缺钱了。

可能有人要说了,民国政府每年给他400万元,还不够这个小朝廷挥霍的吗?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年400万是给足了的,而且是给的少拖欠的多。

民国政府自己都揭不开锅,靠借外债度日,当然没有能力支付这一笔款项。

那些年,小朝廷的开支很惊人,每年高达360万元。

所以,溥仪在逢年过节或者办大事的时候,常常捉襟见肘,不得不典当宫内宝物应付。

1922年他大婚时,需要一大笔钱,民国政府只拨给他10万元和一封优待岁费不能发足的道歉信,剩下的只能自己想辙。

内务府把40多箱宫中珍玩抵押给英国汇丰银行,筹得40万元,才凑足了婚礼费用。

不过,说皇家的“穷”,跟普通百姓的“穷”并不是一个概念。

咱们来看看,到溥仪被驱逐离开时,紫禁城银库里还有多少存银? 大家都知道,1924年率国民军控制了北京局势,他对紫禁城里还有个皇帝深为介意,于是派部将鹿钟麟驱散这个小朝廷,修改1912年签订的优待皇室条件。

11月5日上午,鹿钟麟奉命进宫行事,态度强硬,要求溥仪带领宫内人员立即离开。

溥仪迫于国民军的兵威,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就范,接受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于当日下午仓促离开紫禁城,到醇王府暂住。

国民军拿出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重点内容是:废除皇帝尊号,溥仪成为普通国民;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

因为走得十分匆忙,溥仪没有来得及收拾自己的金银细软。

后来,他派内务府大臣绍英与鹿钟麟商量,请求取回宫里的私产。

得到允许后,溥仪不仅取回了自己的衣物、用具等物品,还运出了紫禁城银库内所存的银两。

紫禁城银库有里外之分,经鹿钟麟清点,里库存银有6333斤(合101328两,当时一斤等于16两),外库存银864斤(合13824两),两库合计7197斤(合115152两)。

这些银两多数为元宝及大小银锭,其中最大的元宝重达400两,悉数由溥仪搬运出宫。

为什么宫里还能藏着这么多银两?因为民国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已改用银元,不再使用银两,所以储藏20多年并未动用。

要不然,早被花光了,也不至于像绍英向鹿钟麟汇报的那样,小朝廷欠债不下5万元。

此外,敬懿太妃出宫时运走寿康宫存银1.03万两,荣惠太妃运走重华宫存银1.5万两。

出宫之后的溥仪过上了“自由”的日子,但也常常靠变卖从宫里带出的宝贝维持奢侈的生活。

更糟糕的是,他还伺机有所作为,结果在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走上了邪路 随机文章戊戌变法的目的关于秦始皇的东海求仙记?北极有过企鹅吗,专家认为北极没有企鹅(大海雀并不是企鹅)美国仙人洞木乃伊之谜,是美洲最古来的木乃伊(距今9400年)地震和火山爆发有什么关系,庞贝古城消失前10年发生1000多次地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一个要饭的是如何起义当上帝王的?

是的开国,史称。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他家世代务农,后来参加红巾军推翻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做了三十一年的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朱元璋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贫民起义后座上皇位的人,所以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有很多。在这些传说中关于他出生时候的事情最为神奇。 传说中讲到,在朱元璋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一天他的母亲在麦场坐着干农活,远远的看到一个道士向自己走来。这个道士长得仙风道骨,长长的胡子,头上还戴着簪冠,身上穿着红服,手里还拿着象简。 这个倒是并没有和朱元璋的母亲说话,而是坐在了麦场中间,用手上拿的象简拨弄自己的一个白丸。朱元璋的母亲陈氏感到好奇,就问这位道士是什么东西?这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回答说这是大丹。 他母亲从来都没有见过,感到非常的稀奇,于是老道士说你若要,给你一粒。于是陈氏用手接过大丹,越看越是喜欢,于是就一不留神把它吞了下去。而就在朱元璋的母亲吞下大丹后,那个道士却忽然不见了。 而朱元璋在不久之后就出生了,传说在出生以后自东南飘来一股白气,这个白气贯穿房屋,还有非常奇特的香味,一夜都没有散去。当然这只是一个关于朱元璋的传说,并不可信,古代帝王为了宣传君权神授一般都会为自己的出身找一个这样的说法。 朱元璋要饭 从朱元璋要饭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传奇,朱元璋的一生太过传奇,可是他却希望自己是真正的真名天子,所以从来没有透露过他的传奇故事。后人对朱元璋的猜测很多,其中朱元璋要饭也是一大亮点,接下来为大家详细解说朱元璋要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纵观古今,有谁能做到朱元璋这样从一个要饭的背景做到皇帝的位子?又有谁能够一字不识就当了皇帝?只有朱元璋一人是也。有人说也很厉害,也是农民出生。但是刘邦至少还当过小官,况且还认识些字,朱元璋什么都不是啊。毛主席也是农民出生,可是他是富农阶层啊,而且学识渊博。 朱元璋一个要饭的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除了本身聪明的头脑外,大部分还是运气。如果他当初投靠的是别的队伍的话,他就没有这个机会接触到明教。明教对他的影响很大,明教宣扬正主即将出现,为拥立新主做准备。明教是一个很大的民间组织,大到可以跟朝廷对抗。明教中的智囊团很厉害,厉害到小小的一个带队的头领都可以与训练有素的朝廷军队作战。朱元璋从明教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利用明教使自己成为皇帝。 要饭是他不堪回首的过去,他要饭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跟畜生抢过饭吃,能捡到残羹剩饭都算不错,他尝遍了世间的苦,更尝遍了百家饭。他的性格在要饭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变得多疑,凡是有好的机会就一定不会放过,变得更有忍耐力,变得更加仇视上层社会的人。朱元璋要饭期间发生的变化对后期治理国家的影响很大,很多富人因此遭殃,贫穷百姓受益良多。 朱元璋起义 朱元璋起义进行的风风火火,顺应天命而一举成功。朱元璋起义之所以能这么顺利,这跟元朝的腐败和无能有莫大的关系。朱元璋起义成功也跟明教的关系很大,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朱元璋起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元璋本是一个穷人家的放牛娃,什么都不是,还因为没有饭吃去当和尚,更因为寺庙没有饭吃而去当乞丐。走到哪儿都没有饭吃,最后朱元璋想通了,只有打败元朝才有饭吃,所以当他儿时的玩伴叫他一起参加起义军的时候,他就应声而去。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几乎战无不胜。郭子兴非常的赏识他,同时也为了笼络住他而把自己的义女马秀英嫁给了他。后来郭死后,他就逐渐成为了这支队伍的元首,被封为吴国公。 朱元璋志在驱逐元军、收复中华、让老百过上平安太平的日子。他的起义军所到之处从不扰民,他得到的赏赐也都和士兵们分享,所以愿意跟他起义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发展成为一股星星燎原之火。再加上他身边有很多的谋士,他可谓是一路高歌,所向披靡。 朱元璋起义时还出现了月饼,自此每到中华儿女都有吃月饼的习惯。为了快速歼灭元军,但是朝廷官兵巡查的非常严密。怎么办呢?刘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何不在那一天起义呢?他就想到把纸条放在饼子里,然后再把饼分给大家吃。当大家在中秋节那天吃到饼发现里面的纸条的时候,就知道起义的时刻到了。因为这个好主意,朱元璋的军队顺利攻下元大都。月饼让朱元璋顺利当上皇帝,所以月饼是吉祥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如何评价汉武帝刘彻大宛之征的战略眼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宛之征是一位合格政治家的必然决择。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继位后,决定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正式对匈奴宣战。 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开始,汉武帝发动了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等多次战争,最终匈奴“远遁漠北,漠南无王庭”,汉匈战争进入战略对峙阶段,匈奴远遁,“良将且尽”,所以数次出兵攻灭匈奴而不得。 匈奴逃到天山脚下,以当地优良草场为基地,训兵备马,同时西域以大宛代代表的小国强纳入蕃,征收贡赋,匈奴政权大有复兴的迹象,如不剿灭,就是养虎为患。 匈奴对于汉朝而言是弱小,但对西域小国来说又是强大无比,当年匈奴的老单于征服,把国王首级当酒壶(匈奴传统、级别越高,酒壶越高贵),的比他爹有过而无不及,西域的这些弹丸小国自然害怕至极,而汉朝距西域有万里之遥,一路大漠戈壁,荒无人烟、各国认为汉朝鞭长莫及,所以与匈奴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经过多年战争,西域成为匈奴对外贸易,获取物资的唯一通道,如汉朝能完全控制西域,就等同将匈奴收入囊中,贫瘠的漠北无法养活全部匈奴民众,除了投降汉朝,别无选择。 所以只有拿下西域,汉朝才能雄霸天下、永保帝国之长治久安。 大宛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离汉朝大约一万里。是西域地区大国,有精兵数十万,七十余城,是西域国家的精神领袖与政治盟主。 为压榨匈奴的空间,汉武帝东联,西联大月氏,以和亲(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下嫁王)、通商等方式联合西域诸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遣使臣车令等持黄金千斤及金马一座来到大宛,如能买到良马更好,更主要的是分化、瓦解匈奴同盟。 不想大宛国不但拒绝断绝与匈奴的同盟,还斩杀了汉朝来使,这正好成为汉武帝出兵理由。 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两次派大将利率汉军讨伐远在西域的大宛国。第一次因路途遥远,补给等原因而失败。第二次汉武帝加派战斗部队,组织了更大规模的后勤部队,面对轮台灭国的惨烈,西域诸国无不骇然,余下各国乖乖地为汉军提供各种服务,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远征大宛的胜利,直接推动西域国家脱离匈奴控制,并派出质子到汉朝,双方的政治交流与互信也由此增加,为昭帝时期彻底消灭匈奴奠定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