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白痴当太子 西晋武帝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吴主便自缚而降,统一大业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完成了。
晋武帝在佩服完自己的英明神武后,便一头扎进后宫发展第三产业去了,一口气解决了一万多名青年女子在后宫就业的问题。

在的带头垂范下,几乎整个晋王朝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在盛世大联欢的繁荣局面之中,争相奢侈——你用蜡烛当柴禾,我就用蜂蜜刷锅(这锅刷的,还不如不刷呢);你香料涂墙,我就用赤石脂涂墙(看来我们现在家居装修业落后人家1700年啊),一个比一个能拉动内需。
晋武帝坐着羊车广泽几年后,觉得应该选继承人了,于是大笔一挥,立自己的长子为太子。
这件事情做的够荒唐,因为连大臣们都知道司马衷是个如假包换的智障青年,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太子呢。
于是群臣上书劝谏的不少,更有一个大臣借着酒劲上殿,哭爹喊娘的指着皇帝宝座连说可惜。
时间一长,晋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难道我的儿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
为了验证真假,晋武帝有一天叫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叠公文,让他批复,结果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到案头,晋武帝看着上面写的头头是道,大放宽心,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就此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可是晋武帝哪里知道,太子的批复都是东宫里的人代写的,是典型的作弊,可笑的晋武帝搞了次免检考试,就断定太子不是痴呆,国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让人。
网络配图 著名白痴皇帝就这样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历史舞台,结果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舞台都被少数民族抢去一大半用来排练“”了,这恐怕是晋武帝永远不会想到的吧。
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可是自己的孩子是先天痴呆却看不出来的,唯有晋武帝一人,不知道晋武帝本人脑子是不是也有问题呢,这只能等待历史学家们的严谨考证来回答了。
白痴皇帝司马衷其人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位先天愚痴的皇帝,他就是司马衷。

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
由于其兄早年夭折,他便成了晋武帝实际上的长子。
司马衷天生愚钝,呆傻而不明世理。
但这仍未挡住他9岁时被立为太子。
有一天,司马衷在皇宫的御花园游玩,见池塘中青蛙正呱呱鸣叫,他扯住一位侍从的衣襟问:“青蛙是在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侍从早已熟知如何糊弄这位傻太子,便应道:“青蛙在官家地里时便为官家叫,在百姓的自家地里时,便是为私家叫。
”司马衷听后,认为侍从,还赏了银子给侍从。
还有一次,晋武帝正在朝堂上与大臣商议如何救助饥荒的灾民,司马衷走了进来,听了一会儿,“嗤儿”地笑了:“父皇,怎么会有人饿死呢?发大水淹了庄稼,没有馒头吃,就吃肉好了,这些人怎么会饿死呢?真是一帮傻百姓。
”司马衷的这番话令朝堂上一片哑然,司马炎也只能挥挥手,叫人把他这个傻太子带走。
网络配图 晋武帝司马炎当然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把江山交给司马衷会是什么结果,但他的杨皇后却为了自己生的儿子司马衷能继承皇位,多次以“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古训回答他,司马炎也不想在后人面前落个离经叛道的名声。
于是,他给儿子找了好几位声名显赫、满腹经纶的学士为太子太傅,他只想着名师出高徒,却不想朽木怎可雕镂呢?当司马衷年纪渐长后,司马炎为儿子选了太子妃,可他又怕司马衷不懂闺幄之趣,便让自己的才人去侍奉儿子。
不久,才人有孕,为司马炎生下了司马。

但司马衷整日除了玩泥巴,仍是不堪教诲,几年下来,学识没有一点长进,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认识。
有一回司马衷在父皇吃饭时,三岁的司马走了进来,司马衷问:“这是哪里来的小孩子?”司马炎只能苦笑道:“记住!这是你儿子!”网络配图 司马炎死后的当天,32岁的太子司马衷登上了皇位,为晋惠帝。
他一如既往地,把治理国家的大权放任他人。
从司马衷登基起,天下就陷入了无序的动荡的灾难之中,大臣们纷纷投靠握有实权的皇亲国戚,党争与内讧此起彼伏。
这场皇室宗亲的权力大战一直打了16年,造成了几十万人的死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当了16年糊涂皇帝的司马衷,当然不会知道这场浩劫是他带来的。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嘴衔着吃了一半的大饼,突然暴亡。
终年48。
司马衷因何而死,也就成了一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联军入侵后慈禧太后西逃:这一举动让他连升三级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携帝逃离北京去西安避难。八国联军已经打进了北京城。他们扔下了满城百姓,就这么匆匆忙忙地逃上了西去之路。网络配图 俗话说得好:“龙游浅水遭虾戏,被犬欺。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一行逃难之初,那日子确实过得相当苦逼。当他们吃完随身携带的食物后,就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整整两日,慈禧太后都滴水未进,粒米未沾。 直到来到河北境内,他们才遇到冒雨前来接驾的河北怀来县令吴永。当吴永捧上一碗小米绿豆粥、五颗熟鸡蛋时,早已的慈禧太后感动得……后来的故事是: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将吴永连升三级,从正七品的县令提拔为从四品的西安道台。按照正常情况,一个县令要升为道台,至少得10年的奋斗,而吴永只用了2年。这就是说,一碗小米绿豆粥、五颗熟鸡蛋,让吴永少奋斗了8年。 有人在吃的问题上得了好处,也有人在吃的问题上栽了跟头。这跟头栽得还不小。网络配图 这一天,慈禧太后一行离开河北,进入山西境内的天镇县。天镇县位于山西、河北、蒙古北的交界之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天镇县令叫鄂腾。他早在慈禧太后到达河北宣化县之时,就提前准备了丰盛的食物。 没想到,慈禧太后在怀安县很高兴,足足呆了3天,才离开怀安县,前来天镇县。 事情就坏在这3天。在晚清时期,还没有出现冰箱。虽然当时天气已经不热了,可3天时间,还是让鄂腾准备的食物都腐臭了。在那个的时代,临时去筹备这么多的食物,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负责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的前台督办岑春煊见此,很是生气。岑春煊原为甘肃布政使。八国联军侵华时,他率部到北京“勤王”,结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鞋底抹油,溜了。于是,岑春煊就一路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行,负责在前面开路,安排各地接应。 岑春煊责骂了鄂腾一通。也许是骂得太过分,也许是脸上挂不住,这位天镇县令鄂腾晚上回去想不通,竟然喝了毒药自尽了。网络配图 鄂腾死后,慈禧太后毫无同情之心,只觉得很丧气,大煞风景,给天镇县取了一个名字,叫“丧城”。 天镇县令鄂腾死了,接待工作还得继续啊。然而,直到慈禧太后一行驻跸天镇县慈云寺,饭菜都没准备完毕。饥肠辘辘的慈禧太后看到和尚吃的玉米糊糊,捧起来吃了一碗,大赞:“好香,好香。” 据说,很久以后慈禧太后还回忆这碗玉米糊糊的味道。一年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返回京,经过天镇县时,分别书写“英灵千古”、“山河间气”两块匾额赐给慈云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宇文成都的师傅 斩杀李元霸堪称隋唐第一猛人
一直以来,隋唐演义中,李元霸一直被视作天下第一好汉,则排在其后,列为第二。毫无疑问,这两位都是隋唐演义中响当当的猛人。前者用着重达八百斤的铁锤,耍起来却举重若轻,虎虎生风。后者则用着一柄凤翅镏金镋,相比前者,重量稍轻,重三百二十斤,但挥舞起来亦是要人性命的利器。两大猛人,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实力亦是如此。宇文成都最终死在了李元霸铁锤之下。网络配图 但是,你知道吗?在小说《兴唐传》中还有后续。宇文成都被杀之后,有一个人怒了。他是宇文成都的师傅。话说,当时的鱼俱罗已经年老,却因不忿徒弟被杀,再度出山誓杀李元霸为徒报仇。潼关之下,一老一少,老当益壮的鱼俱罗竟真的将李元霸斩杀。只是,为徒弟报仇之后的鱼俱罗,却因一时疏忽,被李世民捡了漏,中箭而亡。 话说,若按此战的结果,隋唐天下第一的好汉似乎应该移位。 我知道,看到上面所写,有些读者又要按捺不住自己悲愤的心情,想要在评论区喷小编。咳咳,稍安勿躁。毕竟,小编所说皆是《兴唐传》作者一笔一划写在书中的内容,你们要喷,应该去喷他。只需要敲黑板普及历史知识的是,《兴唐传》和《隋唐演义》相同,只是一部古代演义系列历史小说丛书,李元霸是虚构的,宇文成都也是虚构的,但鱼俱罗却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和小说里相同的是,鱼俱罗确实骁勇,少有人敌。 鱼俱罗,名将。 他身高八尺。讲真,我们常在书中看到某位名将身高八尺这样的字眼,但却很少深思过,八尺到底是多高。在这里,我们只说下隋朝和现代的长度比例换算——隋唐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9.6厘米。按照这样的比例,鱼俱罗的身高应是2.37米。我的天,鱼俱罗竟然比2.26米的姚明还要高上9厘米?网络配图 除长的高外,鱼俱罗体力还非常好,骁勇无比,但除此之外,他最大的特色是嗓门大——平常说话时的声音就能传出数百步之远,好比口中带有扩音器,分贝之高令人难以想象。小编曾看新版《演义》电视剧,训练手下将士时方法十分独特,不练刀不练剑,独练嗓门,常拿自己长坂坡一声断喝吓退曹军之事来显摆。若从此看,鱼俱罗比之张飞,恐怕还要高上几个档次。 生的高,力气大,嗓门亮,如此三大特色,鱼俱罗若不为将为帅,都对不起父母给的良好基因。二十岁时,鱼俱罗加入隋朝禁卫军。开皇九年,鱼俱罗跟随参加灭陈之战,立下赫赫战功。开皇十年,鱼俱罗跟随平定江南叛乱。更为著名的是,这位仁兄曾前往讨伐突厥,因其太过彪悍,对待敌人太过很辣,导致突厥人听其名便望风而逃,竟再也不敢在塞上牧马,生怕遇到这位瘟神,被他所斩杀。 鱼俱罗的骁勇,是隋朝之幸,但却并不放心他。鱼俱罗天生双瞳,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这在现代,只能算是眼病的一种,但在封建的古代,却被认定是帝王的象征。咱们也不能说隋炀帝多心,因为在隋唐之前,就有几位圣人君主天生双瞳,诸如为造字的,诸如五帝之一的舜,再如,再如。网络配图 总之,隋炀帝每次看到鱼俱罗的双眼,心中总会有种莫名的不舒适感。鱼俱罗有个弟弟叫做鱼赞,为车骑将军。这位兄台生性凶残,好虐待部下,稍有不如意,或扎瞎下属双眼,或割断左右的舌头。如此,鱼赞被下到牢狱。隋炀帝顾及与鱼赞有旧,鱼俱罗又是朝中大将,便令鱼俱罗领回家中自行处置。不久,鱼赞饮下毒酒身亡。讲道理,鱼赞是鱼赞,鱼俱罗是鱼俱罗,鱼赞残暴,并不等同于鱼俱罗也残暴,俗话说,,各个不同,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但是,隋炀帝却这样对左右说,鱼赞如此残暴,其兄长可想而知。他竟就这样把鱼俱罗按照自己的想象归到了残暴的行列。 到了后来,天下纷乱渐起,鱼俱罗奉命在外平叛。可隋炀帝终究还是放不下心中疑虑,在无罪证的情况下将其收押牢狱,最终将鱼俱罗斩首在东都洛阳街市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