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玄宗治蝗灾 为什么他先去田里抓蝗虫吃?

时间:2025-03-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富的朝代,有人第一个就会想起。

宋朝GDP占当时世界的80%,无人出其右,比当下的美国可风骚多了。

但我们也知道,GDP是比较虚的概念,宋朝富在国家而不是民众,国富民强才是追求的根本。

这一点上,当政前期看得很清楚,任用千古姚崇帮忙治理国家,有打下的底子,加上李隆基励精图治开创了至今为人所的“”。

但唐玄宗刚即位之时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情,他的解决办法让我们感觉到当是个技巧性很强的工种。

网络配图 开元四年,河南地区闹蝗灾。

蝗虫大面积肆虐,将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糟蹋了,百姓。

蝗灾通常发生在大旱之年,有“旱极而蝗”的说法。

蝗虫对农作物的破坏是致命的,极易引发粮食短缺造成饥荒,所以古代视蝗灾为大敌。

但古时迷信,认为蝗虫是神虫,不仅不能驱赶消灭,而且要祭祀。

一旦发生大面积蝗灾,往往被解读为人间办了错事,上天降下来的灾祸。

灾区领导倪若水就写了封奏折给唐玄宗建议“以德治妖”,蝗灾的发生皇上作为万民之上应沐浴更衣斋戒谢罪,对上天感恩戴德,蝗虫自会在地上趴着不动,最终远离而去。

当朝宰相姚崇听闻,回信驳斥:“此言大谬!你的意思是当今圣上无德才引来蝗灾吗?皇上身上能有多大味道才能把蝗虫招来呀?”坐视蝗虫吃庄稼不管,这是修德的表现吗?”他向唐玄宗上奏要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灭蝗运动,建议皇上亲自出面主持大局。

唐玄宗也不信倪若水那一套说辞,以德治妖?民以食为天,蝗害不除,民不聊生天下人岂不揭竿?唐玄宗心里明镜似的。

他的爷爷唐太宗给他留下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锦囊,所以对倪若水和姚崇的意见都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去田里看看实际情况到底如何,然后再想治蝗良策。

等到了田里发现蝗虫遮天蔽日,唐玄宗随手抓了一下便逮到了一只蝗虫。

他说了一句特别感人的话:“尔食朕百姓五谷,如食朕之肺腑。

”这句话很好理解,但唐玄宗接下来做的事情却让人一时不理解。

他瞪着这只蝗虫三秒钟时候,将其吞下,你吃我,我就吃你!身旁的大臣慌了神,连忙劝皇上吐出来,这玩意吃了容易生病,保重龙体要紧啊。

唐玄宗置之不理,表达了自己治蝗的决心。

但他的意思不是让大臣挨个抓蝗虫吃了,尽管自古以来都有油炸蝗虫等吃法,据说味道不错蛋白质含量挺高。

网络配图 明眼人都看出来唐玄宗这是作秀,有人说作秀令人作呕,但他这场秀非做不可。

大臣们愚昧,他一个皇帝不拿出点姿态,天下人怎能服?吃了蝗虫做了秀,成为“感动”人物,大臣一看皇帝都如此坚决,自己再说“以德治妖”就政治不正确了,乌纱帽还要不要了? 还是姚崇宰相有办法,在田地里挖大坑,设置隔离带,然后筑起火堆,蝗虫喜火扑面而来,烧死大半,其他的也是冲撞而亡,然后就命人就地掩埋,很快便有了成效。

倪若水再不敢违抗命令,抓紧推广施行,最终灭蝗十四万石。

有了姚崇的监督才没有造成大面积的蝗灾,唐玄宗的秀没有白做,即使拉肚子也值得了。

网络配图 但有的地方官还是迷信的不要不要的,搞得唐玄宗也动摇起来,便和姚崇商量这样“残忍”的对待“神虫”,是不是过分了呢?姚崇坚定的说:“做事情要依照规矩没错,但古往今来很多创新的事情就是要逆潮流而动。

如果坐视蝗灾下去,河南河北,闹起了灾荒,百姓流离失所维稳是个大问题,皇帝不的不考虑国家的前途啊!”看着唐玄宗还有一丝顾虑,姚崇便更进一步:“如果按照我的方法做了效果不好,皇上可拿为陈臣是问。

”唐玄宗被说服了,坚定的支持姚崇治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Georges Bizet,1838年—1875年),出生于巴黎,法国作曲家,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 成长经历 法国作曲家。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钢琴家。1842年,开始学习钢琴,可以读谱,1848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古诺、马蒙泰尔、阿莱雅等人。 1850年,开始作曲;1855年,完成了第一首交响曲;1857年获罗马作曲大奖,得以至罗马进修三年; 1863年,完成第一部歌剧作品《采珍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1865年,完成的歌剧作品《》(Ivan IV);1866年,完成歌剧作品《贝城佳丽》;1869年,比才与珍妮芙.哈勒维结婚;1872年,完成歌剧作品《阿莱城的姑娘》(L arlesienne);1874年,完成歌剧作品《卡门》(Carmen)。 1875年,逝世,享年三十七岁。 艺术经历 在此期间乔治·比才探索各种作曲方法,尝试不同音乐形式,谱写交响序曲、干唱剧、钢琴曲等,为歌剧创作作准备。 回国后,他于1863年完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而后推出《帕思丽珠》,但两部歌剧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回响。继之创作了《嘉米蕾》,虽然还是没有成功,但已经找到自己的风格。不久他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的姑娘》配乐,大获好评。 1870年,比才新婚不久便参加了国民自卫军。退役后在塞纳河畔的布日瓦勒(Bougival)从事写作。 1873年初,比才开始歌剧《卡门》的写作,《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惨遭失败。当代人对他的作品中“大胆的现实主义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惊和受到冒犯”,指责这是一部“淫秽的作品”,“音乐”。据说他曾为此整夜痛苦地在巴黎的街道上徘徊。 但《卡门》却受到了同时代的圣-桑、柴科夫斯基以及后辈德彪西的赞扬,前面两位预言“十年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歌剧”。 然而,比才未能等到这一天,仅三个月后的1875年6月3日,他即因抑郁在布日瓦勒逝世,年仅37岁。 五年之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获得了极大轰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玄宗宠爱的洋贵妃曹野那姬 因为生下女儿而被嫌弃

我国古代当中,杨玉环杨贵妃是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了,不少身上有肉肉的漂亮妹子安慰自己说那叫丰满,看看杨贵妃就知道了,不是被那么宠爱么?的确,是相当宠爱杨贵妃的,但是,他还有一位宠爱的“洋贵妃”,你们知道么? 这就要从西汉说起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昭武九国”这个字眼,西汉时期出使西域,为的是联合大月氏人对付匈奴,而那些大月氏人在历史的演变当中,在沿线建立了昭武九国。 唐玄宗时期,在昭武九国当中,出了这么一个美女,曹野那姬。她是跟着当时的曹国使臣来中土,作为贡献给唐玄宗的舞姬。她有两个特点,一是长得漂亮,二是胡旋舞跳的好。 唐玄宗是一个非常喜欢胡旋舞的人,白居易曾写过一句诗,“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说的是杨贵妃和两人胡旋舞跳的好,深得皇上喜爱。但是那种舞蹈,杨玉环跳了不一定多好看,可身材妖娆长相妩媚的曹野那姬跳了,可就浑然天成了。 于是,看了曹野那姬的舞之后,好色的唐玄宗便笑纳了她。没过多久,曹野那姬就怀了孩子。按理说,曹野那姬此后的生活一定会一帆风顺,高枕无忧吧?但是,坏就坏在这孩子身上了。 不知是何原因,曹野那姬早产了,八个多月的时候就生下了女儿。因为早产,这小公主长得很小,而因为是混血,看上去又十分奇怪,唐玄宗不满,觉得这女儿是不祥之人,因此把这“小的像虫子”一样的女儿起名为虫娘,并且将其送入道观学经习道,以祈福避祸。 虫娘入了道观,曹野那姬可惨了。因为虫娘的缘故,唐玄宗不再对曹野那姬理睬,而曹野那姬生命当中两个最重要的人都不在自己身边,这使得她终日郁郁寡欢。这个曾经备受宠幸的洋贵妃,就这么泯然众人。到了之后,她便失去了下落,不知死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