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司马昭掌握政权后,为什么要先灭蜀汉?

时间:2025-03-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末年掌握政权,为什么要先灭蜀汉,后灭东吴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柿子一定先掂软的捏,同理,对外战争的战略,也一定是先从弱小的下手,三国鼎立之势下,蜀汉最弱小。

在高平陵政变后,政权已经掌握在司手中,而选择先灭蜀的战略决定就是司马昭制定的,事实上,在司马昭伐蜀之前,就已经制定了统一天下的战略,大概的内容就是: 先定巴蜀,拿下蜀汉,三年之后,沿长江顺流而下,水陆并进,再吞并东吴,继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

司马昭之所以如此考虑,显然有他自已的理由和合理性,司马昭的最大理由就是伐吴实在太困难,而根本原因就是魏与吴之间,隔着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看长江,不过就是一条江嘛,随便一座桥就能过去,但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长江可是没有一座桥的,想要通过长江攻打,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战船,就必须有一批熟悉江水的水军,对于魏国这个北方国家来说,战舰和水军都是他的短板,那么长江就是不可逾越的天险。

司马昭曾经算过一笔帐,想要建造足够的战舰和训练足够的水军,需要十万人,建造或者训练一百多天,才能完成,而且魏国地处北方,其军队都是北方人,北方气候干燥,如果到潮湿温暖的南方打仗,会,会感染瘟疫,当年发动,不就是因为瘟疫导致大量减员,才会在赤壁之战失败的吗? 如果从后来的晋灭吴来看,西晋为了灭亡吴国,从公元272年开始准备,建造战船,训练水军,到公元279开始伐吴,尚且准备了7年之久,而且还是在蜀汉灭亡16年之后,挟统治蜀汉近16年之威,举全国20万大军,历经近五个月,才最终灭亡吴国。

由此就能看出,灭亡吴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对比之下,蜀汉就容易得多了。

司马昭之所以决定先灭蜀汉,再灭东吴,除了蜀汉弱小外,还有对当时蜀、吴两国的情报采集与分析,有以下原因: 1、蜀汉连年北伐,相对来说,东吴并无北伐。

蜀汉到了晚期,人才缺乏,而身为蜀汉大将军的姜维连年北伐,不断犯境魏国边境,给魏国造成了一系列的麻烦,虽然战争有胜有负,但姜维以弱势而采取主动进攻,对于魏国来说,蜀汉的不断进攻造成了麻烦,岂能坐视不理,当然要解决蜀汉的威胁,而东吴并没有连年北伐,过境相对来说比较平静,无需大动干戈。

2、地形原因,魏与蜀交界只有八百里的秦川,而魏与吴交界有着数千公里的国界线,相对来说,灭蜀地形有利。

一般来说,国界线越长,交界处越多,战争的复杂程度越高,魏灭蜀只需要翻起秦岭就能交战,虽然路难走些,但是对于魏国来说,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对付蜀汉,战争取胜的可能性更高。

而魏与吴的交界线从最东边的南京到最中间的荆州,到最西边的秭归,有着数千里的国界线,如果发兵攻打,就需要大量的兵力,而且兵力颇为分散,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就算没有长江,魏灭吴把握也不是太大。

3、蜀汉大将军姜维当时不在汉中,而在沓中,魏灭蜀,有机可乘。

司马昭得到情报说姜维不在汉中防守,而在沓中屯田,姜维是当时蜀汉硕果仅存的军事才能,只要能打败姜维,蜀汉就能灭亡,而身为益州最重的北方的门户,是防守魏国来袭的重要战略要地,攻打蜀汉,必先取汉中,对魏国来说有优势和机会。

而且当时姜维改变了汉中防守战略,取消了在各险要地势关口、隘道防守,收缩防线,以汉中的汉、乐二城为据点,放敌军进入汉中,再打击敌军补给线,以优势兵力联合机动队,消灭魏国军队,可惜姜维想得太简单了,魏国的军队数量远超蜀汉,此次灭蜀之战的军队数量就是蜀汉的2倍多。

4、与蜀汉交战,无需额外进行战争准备,现有兵员及数量完全可以胜任。

司马昭与蜀汉开战,不需要建造战舰,也不用训练水军,只要目前军兵,完全可以投入战争,无需额外的成本,也是最经济实惠的战争,当然要拿蜀汉开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西魏的进展史

(535年―556年),中国时期由出来的割据政权。由拥立魏孝文帝的为帝,国号"大魏"与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557年被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嗣位。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西魏灭亡。 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宇文泰控制着政权,在他努力下,任用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甚至攻入南梁的成都,夺取南朝西川荆雍地盘。在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人民,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统一中国的基础。 西魏期间,社会较为安定,国力日趋强盛,有效地抗击了东魏的多次进攻,而且于废帝二年(553年)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又夺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觉废魏恭帝自立为帝,即孝闵帝,建立北周。 永安三年(530年),贺拔岳以两千疲惫之卒,横扫了三秦之地的劲敌。 在尔朱家族覆灭后,贺拔岳拥兵关陇,与高欢对峙。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陈悦暗中倒向高欢,并诱杀贺拔岳。贺拔岳旧部推举宇文泰继任军主,击败侯莫陈悦。其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与高欢不睦,入关投靠宇文泰,任命其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 永熙三年十月十七日(534年11月9日),高欢另立称帝,徙都于邺(今河北邯郸临漳西南邺镇)。永熙三年闰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杀北魏孝武帝元修,立元宝炬为帝(魏文帝),改元大统,宇文泰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军政大事尽出于泰手。从此,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高欢与宇文泰皆居相位,军国大事总属相府,成为实际的统治者,不过是傀儡而已。 交战东魏 大统元年(535年)春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率军再攻潼关,见宇文泰已有准备,遂挥师攻华州(治华山,今陕西华县),赖著刺史王罴的拚力死战,才打退了东魏进攻;大统二年三月,高欢又亲率万骑袭取夏州,徙五千户而归。不久,又袭取灵州,徙五千户而归;大统三年正月,高欢又领军屯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于黄河上架设浮桥,准备渡河攻潼关。高欢恃戎马之强,年年进攻西魏,虽然未曾得手,但宇文泰知道,长此下去,实力处于劣势的西魏必然难以支持,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士气,增强战斗力,开拓兵源,扩充军队。[7] 大统九年(543年)二月,高欢将兵十万,渡过黄河,据邙山(今洛阳西北)列阵,宇文泰领军击之,战于邙山,大败,士卒损失六万余人,经过数年经营建立起来的一支军队损失大半。而当时关陇地区的鲜卑族人数有限,不可能再大量补充军队,因此,后,宇文泰开始从中间吸收兵员,三月,宣布征募关陇地区的豪强地主武装。在北魏末年的中,豪强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乡兵,东西魏分立后,这些地主武装并没有解散,仍然控制在豪强手中。宇文泰通过广募豪强以充军旅这一措施,把这些分散的乡兵武装变成中央军队的一部分,由政府选择关陇地区有名望的人物来统领,从而,既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削弱了北魏末年以来的地方势力,又促进了武川军人集团与关陇地主的联合。此后,到大统十六年(550年),又进一步把征兵对象扩大为所有的均田户,这样,西魏军队中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大统十二年(546年)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想拔除西魏安在汾水下游的这个钉子。西魏并州刺史镇守玉壁,顽强抵抗,高欢先后采用断水道、火攻、挖地道等战术,围城五十余日,士卒死亡七万多人,未能攻下玉壁,最后高欢染疾,只得解围而去。玉壁之战,高欢倾力而出,攻一孤城五十余天不下,智力皆困,以至愤恚成疾,转年正月,发病而死。自此,西魏扭转了过去的劣势,和东魏势均力敌了。 高欢死后,子澄即位,与手握重兵的不和,畏景权重,欲夺其兵权,侯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同时又对机诈权变的侯景十分谨慎,分派大军络绎接收侯景所占土地,并示意景交出军队,入朝长安。其时,高澄在侯景叛变后,也派大军进逼,于是,侯景转而投归萧梁,酿成了一场侯景之乱。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兄弟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宇文泰乘机略取土地,夺得汉东、益州、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 后期统治 大统十六年(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 大统十七年(552年),侯景败亡,第七子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帝,是为梁元帝。萧绎在侯景未平前,曾称臣于西魏,与西魏订立盟约;西魏以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南),梁以安陆(今湖北安陆)为界,请同附庸,并送质子。既称帝后便不再称臣,宇文泰派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向宇文仁恕表示,梁已统一,西魏应将所占梁、益、襄阳等地归还梁朝。宇文仁恕还告宇文泰后,泰认为既已取得梁、益,就应进一步规取江汉,恰巧此时萧绎侄入朝西魏,请求出兵击绎。于是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九月,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进攻江陵。十一月,城破,梁元帝被处死,魏军挑选江陵百姓男女十余万口,驱归关中,只把一座空城留给萧詧,同时又将原来梁朝控制的雍州诸郡收归西魏作郡县,这样,西魏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带。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元廓即位,并改名为,即西魏恭帝。西魏恭帝元年(554),又以有功诸将继承鲜卑三及九十九姓,除有的将领本来就用鲜卑复姓的不予更动外,那些已经在太和改制时将复姓改为的将领则重新改为复姓,已采用汉姓或本来就是汉姓的,则赐以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李弼赐姓徒、赵贵赐姓乙弗氏、杨忠赐姓普六,凡所统领的士兵皆以他们主将的鲜卑姓为自己的姓氏。 走向灭亡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三月,宇文觉以嫡子被宇文泰立为世子;四月,拜为大将军。十月,宇文泰去世,宇文觉嗣位为太师、大冢宰。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开始扶持15岁的宇文觉承袭父位,由宇文护辅政。十二月,魏恭帝又下诏以岐阳之地封宇文觉为。 西魏恭帝四年(557年)正月,在其堂兄宇文护的扶持下,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禅让给宇文觉,宇文觉即位称帝受禅位,正式即位称,国号大周,史称北周,是为北周的开始。追尊宇文泰为文王,母元氏为王后。立妃元胡摩(西魏文帝第五女)为王后。 随机文章二里头遗址确定是夏朝的都城吗?中国古代建筑简介考飞机驾照要多少钱,仅需12万元就可拿到飞机驾照(年薪过25万元)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做梦是平行世界的记忆,做梦成为平行宇宙通道的钥匙(意识穿越)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青藏高原发现首个史前洞穴,古人类已经掌握人造细石工具

日前,学家在西藏阿里发现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古迄今为止发掘的首个史前洞穴遗址——梅龙达普洞穴遗址,遗址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海拔约4600米,由一字排开的两个独立洞穴组成,其中一处洞穴面积1000余平方米,另一处约250平方米。遗址内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已经掌握使用的人造细石工具,距今至少4000年。与周口店“北京人”等中原考古相比,这处遗址年代虽晚得多,但是对于青藏高原的考古来说,仍是意义非凡。 与所有洞穴文化遗址考古一样,梅龙达普洞穴遗址细节刚一现世,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神秘感:形状规整的细石叶,沙陶片、泥陶片,玛瑙、燧石、黑曜石,还有红色岩画。 原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石文斌说,这次考古发掘意义重大,碳样检测确定了年代为4000多年前,当时我国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恶劣,人类从何时开始在这里从事生产、定居生活?这次发掘一定会给出更为明晰的答案。更令人兴奋的是,洞穴中还发现了几何纹饰的彩色壁画,这对研究青藏高原先民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艺术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 关于旧石器时代的生活遗址,曾在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东部横断山,北部昆仑山,南部喜马拉雅山区,采集到打制石器;中石器时代的遗迹,经初步鉴定,有申扎、聂拉木两处;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几乎遍布西藏自治区及毗邻地区,分别有石器和其他器物发现。 但是,考古学界普遍认为,青藏高原的细石器文化时代的具体起始时间尚有待新的证据确定。而这次梅龙达普洞穴遗址的发掘研究,特别是已经出土的典型细石器,很可能让这个问题有所突破。 据了解,细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状细小的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从那时起,人类学会了用打击法打出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是人类生产力在旧石器时代基础之上的一次大飞跃。国际上普遍认为,这一时期一般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初期。 随机文章秦始皇的措施对后代的影响明朝最有影响力的臣子有哪些?1934年8月8日营口坠龙事件,龙摧毁日资厂房掀翻火车英国鹞式垂直战斗机,曾击落21架阿根廷战机(已退役)美国野猫式战斗机,5分钟击落日军5架战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