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财务制度,曾国藩需要先将这些年来的军费开支逐项进行统计,编成清册,送交户部。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
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这个具体典型,观察一下清代地方官员的经济生活状态,观察一下清代官场的潜规则是具体如何运转。
两江总督收入丰厚,曾国藩一家却生活简朴 十年(1860)四月,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
两江包括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总督主掌军政民政,统辖三个省的一切文武官员。
而就时期的形势而言,两江总督的重要性可谓天下第一。
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如果说基础工资,或者叫法定工资,说来令人难以置信。
大清帝国的总督,年收入只有一百五十五两白银。
如果大致以一两白银兑换二百元人民币计算,大约为人民币30100元,合成月薪约为2583元。
而按现行的《国家公务员级别和工资标准》,省级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为2510元。
当然,和今天的工资制度一样,这一百五十五两只是工资条上的基本工资。
从时期起,又特批给督抚们一笔数额不菲的补贴,叫“养廉银”。
十二年(1747),朝廷定两江总督养廉银为一万八千两,在全国总督中处于较高水平。
网络配图 然而事实上,对于帝国内绝大多数督抚来说,“养廉银”在全部收入中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官员更大宗的收入是“规费”,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灰色收入。
按照西方标准,这种规费收入当然属于腐败,但是“中华帝国的朝廷和百不认为收取规费有什么不妥或者是腐败,只要此种行为保持在习惯性的限度以内就行”。
而这个习惯性的限度,据张仲礼的研究结果,督抚级的官员平均是十八万两。
如果真的如此,我们差不多可以说曾国藩是大清帝国的顶级富人之一了。
赵烈文说他第一次见到曾国藩时,曾国藩“所衣不过练帛,冠靴敝旧”。
二年(1863),戈登在安庆与曾国藩会面,这些外国人惊讶地发现“曾国藩……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 不光自己的生活非常简单,他对家人的要求也非常严苛。
他家里只有两个女仆,一个是老太太,一个是小姑娘,帮不上什么忙。
那么总督府中的日子怎么过活呢?曾国藩要求曾家的女人们,每天都要进行体力劳动。
从洗衣做饭腌制小菜,到纺线绣花缝衣做鞋,都要亲力亲为。
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剿捻回任再督两江后,为家中女人们制了个工作日程表:“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巳午刻(早9点到中午1点),纺花或绩麻,衣事。
酉刻(傍晚5-7点),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如此辛苦的总督府家眷,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家了。
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成为地方大吏,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礼品。
一旦升官,任何一位前来谒见的下属,都不会空手而来。
如此“”,不符合曾国藩“”的作风,也不利于他在某些情况下与下属建立基本的情感联系。
所以在实在拒绝不了的情况下,他会从下属送来的礼物中挑一两样价值最轻的。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初九,湘军名将鲍超亲赴安庆,一为商量军务,二为给曾国藩贺寿。
鲍超的军队向以能战、能抢闻名,因此他既是一个粗人,也是一个富人。
其他部下不敢给曾国藩送礼,鲍超却不管这一套,他一共带来十六包礼物,其中许多珍贵的珠宝古玩之类。
曾国藩览之而笑,从中挑了一件收下,其他都送还鲍超。
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记载:“鲍春霆来,带礼物十六包,以余生日也。
”鲍超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又带了十六包东西回去了。
网络配图 曾国藩还收过美籍华人容闳“报效”的礼物。
同治四年(1865),容闳从美国采购机器回到中国。
两年前他受曾国藩委托,以“出洋委员”身份,携六万八千两白银出洋采购机器,开了之先声。
机器运抵上海之后,他赴南京向曾国藩汇报工作。
曾国藩知道,按中国官场惯例,容闳一定会向他致送礼物,因为曾国藩给他的是一个“肥缺”。
所以曾国藩特意写信给儿子曾纪泽嘱咐说:“容闳所送等件如在二十金以内,既可收留,多则璧还为是。
”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收受礼品,有一条默认的“价格线”。
至于容闳所送的是什么,价值多少,没有留下记载。
当然,除了清的一面,曾国藩也有“浊”的一面。
两江总督本是天下最“肥”之“缺”,曾国藩的前任们因此手笔都比较丰阔。
曾国藩既袭此任,在许多方面也不得不萧规曹随。
曾国藩做京官多年,深知每年冬天那笔炭敬对京官们来说意义何等重大。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他在给曾国潢的信中说:“同乡京官,今冬炭敬犹须照常馈送。
有人出差路过,他除了请人吃饭,还要给他一百两银子的程仪。
至于“别敬”,则频率较低,只有在地方官需要进京时才发生。
同治七年(1868)七月二十日,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
这一年十二月他抵达北京,在北京过完年后出都赴保定就任。
在出发之前,曾国藩身上带了一张可以兑换二万两现银的银票。
为什么要带这么多钱呢?主要就是为了给京官们送“别敬”。
多年没有入京,那些在穷京官生活中挣扎的故友新朋们盼他如望云霓,他的别敬当然不可能过少。
他在日记中多次记载“核别敬单”,“定别仪码”,“定分送各单”,可见这件事他是多么在意。
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说:“余送别敬一万四千馀金,三江两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
要想顺利报销就要给“好处费”网络配图 除去人情往来,官场上的“潜规则”更需要大笔银子。
同治七年,捻军被消灭,天下大致平定,太平天国战争军费报销提上了议事日程。
按照清代财务制度,曾国藩需要先将这些年来的军费开支逐项进行统计,编成清册,送交户部。
户部要对报销清册进行审查,审查合格,才呈报皇帝予以报销。
因此,报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户部的态度。
如果户部高抬贵手,什么不合规定的费用都能报销;如果他们,再光明正大的支出也过不了他们的审计关。
那么,户部的态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视“部费”也就是“好处费”多少而定。
报销前,曾国藩托打听一下户部打算要多少“部费”,李鸿章回信说:“报销一节……托人探询,则部吏所欲甚奢。
……皖苏两局前后数年用饷约三千万,则须银近四十万。
”也就是说,李鸿章托人去找户部的书吏,探探他们的口风。
反馈回来的消息说,书吏们要一厘三毫的回扣,也就是1.3%。
曾国藩需要报销的军费总额是三千多万两银子,按1.3%算,“部费”需要四十万两。
曾国藩命江宁(南京)布政使李宗羲托人,李又托了一个人出面和户部书吏接洽,做了大量工作,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给八万两,显然书吏做了极大让步。
出于对他们平定太平天国、捻军的卓越功勋,皇帝(实际是)同意他们免于报销,曾国藩对此,说他对此“感激次骨,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过之”。
按理说,皇帝发了话,这八万两就可以省下了。
不过,曾国藩却说,这说好的八万两银子“部费”还是照给。
因为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毕竟以后他还需要和户部打交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得来全不费工夫,所以他也就并不十分在乎和珍惜。
在逐渐削弱了家族势力,祖母和母系手握重权以后,年方二十出头的他也学着伯父的样子,开始潇洒走一回了,开始玩了,而且玩得更新鲜更刺激更投入。
建平二年(前5年)的一个清晨,汉哀帝刘欣在近侍宦官们的簇拥下,抬脚刚要步出殿门,猛地发现站在殿檐下传漏报时的少年,长相清秀俊朗,气质温婉动人。
皇上盯着美少年定睛看了好一会儿,深深被他的相貌吸引住了,感觉似曾相识,招呼少年上前问道:你是朕做太子时的舍人(僮仆)吧?少年面露怯色,细声细语回皇上话:正是奴才董贤。
两个青年男子的这一面,赛过世上任何一对异性男女的电光火石,相互迸发出异乎寻常的爱慕。
随后天子刘欣没事就叫董贤来陪他聊天,官拜黄门郎,升迁驸马都尉侍中,一日胜似一日地亲近宠幸,俩人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同性热恋。
董贤是个天才的男宠,面如傅粉女郎,性情柔婉似水,擅施妩媚的技巧讨取天子的欢心,很快两人便如胶似漆须臾难舍。
缱绻往来了十天半月,天子就心疼上了,给董贤放了一两天假,让他歇息歇息。
如此千载难逢的受天子垂爱的良机,聪明的董贤怎肯不万般留心守护,他连说自己十分乐于陪伴陛下,坚持待在宫中陪侍汤药、叙说情话。
刘欣外出,手牵董贤同登车辇,天子入朝,董贤时刻依伴左右,很快发展到两人时常同床而眠。
可爱的恋人,忠诚的奴仆,天子不知拿什么予以回报,不过旬月的时间里,刘欣连续赏赐董贤的财物超过万万。
武库中的兵器刀剑、御用的金玉器皿,刘欣随手便赠与董贤;各地和外邦进贡的奇珍异宝,上等的宝玩和器物统统给董贤,天子宁可自己用次一点的东西;赏遍金银珠宝,天子实在情谊未尽,刘欣别出心裁地拿出东园皇家仓库里存放的华贵棺椁,以及缀满珍珠的短袄和殓尸的玉衣服,奉送心上人。
他怕董贤来回出入宫中太辛苦,专门诏谕董贤妻子入宫,安顿住在董贤平时休息的地方,就像各地官员们的妻子住在官署宿舍一样。
随后召董贤之妹进宫,纳为妃子,封作昭仪。
虽说相对于哥哥,这位小妹在皇上这儿不过是个摆设,但为讨董贤欢喜,刘欣对董昭仪格外照顾,亲自为其住处题名“椒风”,以示与皇后之“椒房”齐名,待遇与皇后不相上下。
一切安顿好,刘欣又分别赏赐董贤妻子和妹妹财物各超过千万数。
董贤、妻子加上妹妹昭仪三人,俨然是宫中三个特殊的人物,早晚自由出入天子寝宫,“并侍左右”,一块儿男女混杂陪着天子寻欢作乐。
这一天,董贤与天子大白天双双合睡在龙榻上,刘欣醒了想起身,发现他的衣袖压在酣睡的董贤身下,天子不忍惊动香甜梦中的“嬖妾”,“乃断袖而起”,索性剪断衣袖起身。
刘欣对董贤的爱恋达到了如此非比寻常的地步。
“断袖之癖”就是打这儿发明,此后成了中国人称谓同性恋者的代名词。
天子不怕劳顿,亲自踏勘选址,命人在皇宫北门外给董贤建造了一处豪华宅第。
豪宅三重殿阁相连,石门洞天,土木雕琢之精极尽工巧,梁柱槛栏全部通体用锦绸包裹,,远远赛过皇家宫殿。
得一知音董贤,江山社稷在刘欣这里似乎都无足轻重了,汉皇显然是打算要与爱的人生死为伴。
刘欣的陵墓叫义陵,在今天陕西咸阳渭城区所属的南贺村。
哀帝刘欣仿佛担心他死后董大美男跟别人跑了,在修建自己冥堂的同时,让人在义陵近旁为董贤也预设了一个位置。
董贤的陵寝一点不比天子的逊色,墓内设置了多间供人值守休息之用的雅室,整个墓顶采用坚硬的柏木拱成,墓门屏壁之刻兽镂画十分考究,一道长长的墓道直通墓室,墓园围墙连绵合计有好几里长。
董贤明白,天子这是告诉他,安心好好陪着朕玩,朕把身后的事都替你安排妥了。
至高无上的帝王,对于一个倾心相爱的嬖人,自然不会仅仅是金银珠宝和宝车豪宅,高官厚禄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哀帝刘欣早就想给董贤封侯加爵,可年仅二十出头的小白脸,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功绩呀,总得找个由头吧。
这一天待诏(朝中候任官员)孙宠和息夫躬等人,到面前状告东平王刘云的夫人谒,说她借祭祀行巫蛊之事诅咒后宫妃嫔。
哀帝得报授命立即捉拿审讯,王后谒认罪伏法。
事情已经过去了,皇上却把孙宠和息夫躬叫了回来,暗示这二位,对外就说揭发东平王后罪状的是董贤。
天子叮嘱,正想升官的孙、息二人巴不得积极配合呢。
一切铺垫到位,哀帝立即下诏,称董贤告发巫婆有功,封为高安侯,顺便给配合得力的孙宠封方阳侯,息夫躬封宜陵侯,食邑各千户。
当时的丞相王嘉人比较正直,对东平王后事件持怀疑态度,厌恶孙宠等人的栽赃陷害,认为董贤的所谓告发明显是不符合朝廷的法度,于是多次向皇上谏诤。
这不是戳天子的软肋吗,对这个不识相的丞相,刘欣大为恼怒,没几天,王嘉便被治罪,冤死狱中。
因为生养了个小帅哥董贤,董家人也随之相继得势,一度曾超过了皇帝的真亲戚傅、丁两家。
哀帝即位后,祖母傅氏和母系丁氏先后尊贵,傅的堂弟傅喜取代做了大司马,后来大司马印交到了刘欣的舅舅丁明手里。
这个丁明呢偏偏跟董贤处不来,加上丞相王嘉无辜为之丧命,丁明对董贤更加忌恨。
董贤在丁明这儿受了委屈,免不了要向情郎天子刘欣哭诉。
刘欣轻微一笑,安抚董贤道:这又有何难的,朕赶走舅舅就是了!第二天,一道任免册书送达丁明:丁将军“嫉妒忠良,非毁有功”,“其上骠骑将军印绶,罢归就第”,舅舅你嫉贤妒能,非议功臣董贤,着令交出骠骑将军大印和绶带,免去一切职务,回家待着去!免舅舅丁明是次要的,哀帝刘欣的“降人才”在于,他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遂以贤代明为大司马卫将军”,将朝野皆知的男宠董贤扶上了大司马的宝座,——江山由咱哥俩耍着玩儿。
这时的董贤年方二十二岁,腹无点墨,仅长了一张漂亮脸蛋,而位居三公之上,日夜伴天子一块儿在宫中办公,总揽朝政,百官奏事一律须经过他。
董家一夜随之飞黄腾达,董贤的父亲董恭升迁做光禄大夫,弟弟董宽接替董贤任驸马都尉,“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傅、丁之右矣。
”刘欣的原则是,只要我的心上人开心,爱咋咋地!令朝野为之瞠目结舌的一幕接着上演了。
这一天,天子刘欣在麒麟殿设宴,董贤父子是天子当然的座上宾,王家有个叫王闳的侍中一旁作陪。
哀帝几杯酒下肚,揽着董贤肩头神秘地说道:我要效仿尧让位于舜的做法,把江山交给你治理,怎么样?众人一时哑然,有些坐卧不安。
王闳斗胆提醒皇上,说: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非陛下私有,应当传刘氏子孙万代,圣上怎么开这样的玩笑?刘欣当即拉下脸来,对着王闳怒吼道:你给我滚出去!什么叫做爱美人不爱江山,汉哀帝刘欣就是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