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黄权投降曹魏后,刘备为什么不怪罪他?

时间:2025-03-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根据《志》等史料的记载,,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不仅损失了数万大军,也付出了等文臣武将伤亡的代价。

其中,就黄权这位蜀汉大将,虽然没有在夷陵之战中战死沙场,但是,其最终背叛蜀汉,投降了曹魏,这自然也是蜀汉在夷陵之战中的损失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黄权投降了曹魏,为何刘备不怪罪他,反而说是自已负了他?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黄权(?-240年),字公衡。

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人。

作为益州人士,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召为主簿。

在刘备即将进入到益州的时候,黄权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

对于黄权来说,看出了刘璋这是在“引狼入室”。

不过,黄权的逆耳忠言,不仅不被益州牧刘璋所采纳,反而因此被刘璋被外放为广汉县令。

经过数年的较量,刘备、、、等人击败了益州牧刘璋,占据了益州之地。

在此背景下,黄权最终也归降了刘备,并被刘备拜为偏将军。

在刘备夺取益州后,黄权和等人一样,都建议刘备进一步攻占汉中之战,所以被刘备拜为护军,自此之后越来越受到刘备的重用。

公元219年,刘备击败,夺取了汉中之地。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以黄权为治中从事。

公元221年,刘备正式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对于刘备来说,称帝后自然要兴兵讨伐东吴,以此为报仇,并夺回荆州之地。

对此,黄权和赵云等人一样,都劝谏刘备不要征讨东吴。

当然,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劝谏,依然发动了夷陵之战。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让黄权担任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

由此,对于黄权来说,并没有直接参与夷陵之战。

但是,在刘备兵败之后,因为东吴大军的进攻,导致黄权率领的军队无法回到益州了。

在此背景下,黄权自然不愿意投降击败刘备的东吴,只能率领部下归降了曹魏。

在黄权投降曹魏后,有人建议要捉拿黄权在益州的家人。

对此,刘备不仅一点也没有怪罪黄权,反而表示:“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

”在此基础上,刘备要求蜀廷仍像以前那样对待黄权的家人。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为什么不怪罪黄权这一叛将呢? 最后,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是因为刘备的兵败,导致黄权无法回到蜀汉。

并且,在黄权在无法回到蜀汉的背景下,没有投降击败刘备的东吴大军,而是投降了曹魏。

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在夷陵之战中,黄权已经劝谏刘备不要亲自出兵了,而且,黄权还表示自己率领先锋去试探敌人的虚实。

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前可以听从黄权的建议,很可能就不会吃到这么惨重的失败。

基于这两个原因,刘备不仅没有怪罪黄权,反而依旧厚待他在益州的家眷。

当然,这也体现出了刘备的宽阔胸襟。

在的末年,刘备的这一特点帮助其吸引到关羽、赵云、张飞、诸葛亮等文臣武将的辅佐,并因此建立了和曹魏、东吴三足鼎立的蜀汉。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魏到底是哪一位一牛人,曾识破诸葛亮的计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大汉奸吴三桂为什么投降清朝,真的是天生反骨吗?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