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隋朝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时间:2025-04-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建立后,按照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正如《·百官志》所说:“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

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

……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隋代朝官制度的最大特点,是集以来朝官制度发展变化之大成,并使其规范化和固定化。

尚书省 尚书作为官职,始设于秦代,但仅是少府属官。

西时,开始提高尚书的权力,赋予其决策的职能。

到东时,尚书增加为六曹,并称为尚书台,成为实际上的国家政务中枢机构,“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到两晋时期,尚书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称为“尚书省”,正式成为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机构,结构也逐渐复杂。

但直到末年的和陈时,尚书省的下层机构与官吏配置,仍未稳定和规范,如的尚书省设置尚书五员,郎官二十一员。

而北齐尚书省设置尚书六员,但下辖二十八曹,其中的都官尚书则统辖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五曹。

其设官数量不等,管辖职权和范围也不同,差异甚大。

隋代的尚书省地位很高,管理全国政务。

《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

这句话说明了尚书省在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权力之大,地位之尊。

当然,这并不是说尚书省包揽一切。

尚书省的总官署名叫尚书都省,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1人,总领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开皇三年改)、度支(开皇三年改民部)、工部等六部。

六部长官是尚书,与尚书令、左右仆射合称“八座”。

吏部掌文官选授考课,绞吏部侍郎2人,主爵侍郎1人,司勋侍郎2人,考功侍郎1人。

礼部掌学校、礼乐。

统礼部。

祠部侍郎各1人,主客,膳部侍郎各2人。

兵部掌军籍舆马,统兵部,职方侍郎各2人,驾部,库部侍郎各1人。

都官掌刑政司法,都官尚书统都官侍郎2人,刑部,比部侍郎1人,司门侍郎2人。

度支掌财税出纳,度支尚书统领度支。

户部侍郎各2人,金部、仓部侍郎各1人。

工部掌工程建造,统工部。

屯田侍郎各2人,虞部、水部侍郎各1人。

六部共24曹36侍郎,分司曹务,直宿禁省。

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上一般不授人,隋代只有炀帝时的因为有翊戴之功,又平定了汉王谅,方进位尚书令。

但是炀帝对他“外表殊礼,内情甚薄”。

他有病,炀帝虽然频频遣名医赐药,“然密问医者,恒恐不死”。

所以隋代尚书省长官实际上是左右仆射(从二品)。

其中左仆射判吏部,礼部,兵部,兼掌纠弹;右仆射判都官,度支,工部,兼知财政用度。

仆射的属官有左右丞各1人,都事8人。

炀帝时把都事拨到六部去了,另增设左右司郎各一人来代替,他们就是左右司郎中的前身。

隋代尚书是一个机构完整的中枢政务部门,与前代大不相同。

“侍郎”掌一“司”之事,与后代的“侍郎”不同。

中书省 中书也为汉武帝时所设置,以宦官担任,在内廷帮助皇帝传达诏令。

曹魏时正式设立中书省,其“掌赞诏令,记会时事,典作文书”,成为独立的为皇帝起草诏令的机构。

历两晋南北朝,“国之政事,并为中书省……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

形成了中书决策,尚书执行的格局。

但南北朝后期的北齐、北周的中书省兼职太多,如修国史、管理宫廷伎乐、判理刑狱等,不利于决策的专门化。

门下省来源于秦代的皇帝侍从官,作为外朝官吏的加官,还未形成官署机构。

到曹魏时始称为“侍中省”和“散骑省”,到南北朝时期,才开始称为“门下省”。

门下省由掌管对皇帝诏令的传达,逐渐拥有对诏奏的封还与驳正之权,开始形成与尚书、中书两省对朝政决策权力分的态势。

由于门下省从汉代皇帝侍从官演变而来,所以到南北朝末期,仍然负有侍奉皇帝生活起居,如饮食、医药、车马等事务,其宫官性质十分浓重。

如北齐的门下省,下辖有尚食、尚药、主衣、斋帅、殿中诸局,这些完全是侍奉皇帝的机构。

到南北朝末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机构及其在朝廷决策行政系统中的职权地位,虽已基本定型,但其职权的专业化及机构的规范化过程,则还未最后完成。

正是在这一历史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省制度进行调整使其规范化。

门下省 在隋初是侍奉谏议机关,掌审查政令及封驳诸事。

其长官有纳言二人(正三品),它本是侍奉内廷,以备皇帝之顾问。

《隋书·柳机传》载,柳机在文帝开皇年间为纳言,“当近侍,无所损益,又好饮酒,不亲细务”。

所以不久就出为华州刺史。

次官有给事黄门侍郎4人,负责纠正奏章得失。

《隋书·柳雄亮传》载,雄亮任给事黄门侍郎时,“尚书省凡有奏事,雄亮多所驳正,深为公卿所惮”。

炀帝时去“给事”二字,另加置给事郎4人,这就是唐代给事中的前身。

此外,还有录事、通事令史各6人。

隋初还有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4人、谏议大夫7人,都是谏官。

炀帝说他生性不喜人谏,所以把谏官全部罢废了。

隋初,门下省还掌皇帝衣食供奉等日常生活事务,统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

城门局:设校尉2人,直长4人。

尚食局:设典御2人,直长4人、食药4人。

尚药局:置典御2人,侍御医、直长各4人,医师40人。

符玺、御府、殿内局:置监各2人、直长各4人。

内史省 后来改为内书省,为中枢的制令机关,专司起草皇帝诏令。

隋初置监、令各1人,后来废监,置令1人(正三品)。

内书令,本称中书令,在汉代本是掌禁中书记的,所以称“中书”。

汉武帝时,受腐刑出狱后就当过中书(谒者)令。

魏晋以来,中书令掌出纳王命,南朝多以诸公兼之,至隋代才以专人任其职。

炀帝时,内书令已不常置,往往以其次官内书侍郎行其职。

内书省的属官还有舍人8人,掌起草制令;通事舍人16人,掌宣奏。

不过,在隋代也偶有内书侍郎亲自草拟诏敕,如《隋书·传》载:高祖时薛道衡任内书侍郎,“每至构文,必稳定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

”其劳心焦思若此,所以文帝赞扬他说:“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

” 秘书省 这是掌握具体事务的官署,秘书省掌图书籍藏整理。

这个官署一般比较清闲,长官为秘书监(正三品)1人,次官有秘书丞1人。

属官有秘书郎4人、校书郎12人、正字4人、录事2人,领著作曹、太史曹。

著作曹掌国史修撰,有著作郎2人,佐郎8人,校书郎、正字各2人。

太史曹掌天文历法,置太史令、太史丞、司历各2人,监候四人。

大业年间,又新置儒林郎10人,掌明经顾问,唯诏所使。

文林郎21人,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

内侍省 是内廷的侍奉机关,隋初由宦官担任。

置内侍(从四品上)2人为其省长。

次官有内常侍2人。

属官有内谒者监6人,内寺伯2人,内谒者12人,寺人6人,伺非8人,统领尚食、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六局。

炀帝时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有长秋令、少令、丞等皆用士人,低级役使人员则用宦官。

以上是隋代中枢机构的“五省”,朝廷内外政务皆由其统辖,为中央最高执政机关。

随机文章揭秘卫星拍到的真龙凤凰,太空看冰川与真龙一样中国飞豹战斗机的性能解析,比狂风战斗机稍弱(疑设计过时)日本人为什么不挖秦陵,秦始皇陵无人敢挖/日本未占领西安犯太岁是什么意思,2018年犯太岁的生肖/化解办法神仙修炼层次境界,鬼仙/人仙/地仙/金仙/大罗金仙/圣人/天道圣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幕藩体制的建立有着什么意义?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德川幕府建立后,首先加强和完善中央组织机构。在,身份等级有严格的规定,除公卿贵族外,人们被划分为士、农、工、商等级,次序不能颠倒。幕府还制定了武士戒规(《武家诸法度》),以及规定天皇和公卿贵族、寺社权力和活动的法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诸宗诸本山诸法度》)等。 幕府作为全国统一政权有着强大的权力,是集权的。从经济上说,幕府拥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力量,这是集权的基础,也是集权的表现。反映在:(1)掌握占全国总石高四分之一的耕地。德川时代总石高2800——3000万石,幕府领地占700万石。其中,300万石分与旗本、御家人,400万石由幕府直辖,称“天领”。“天领”皆富饶之地,分布于全国(68国中的47国),尤其集中在关东(29%)、东海道(20%)和畿内(18%)。(2)直辖全国重要城市,如首都江户、传统的都城和手工业中心京都、全国市场大阪、对外贸易中心长崎、以及伏见、堺、奈良、博多等。(3)直营全国主要矿山,如佐渡、伊豆的金矿,主野、石见的银矿等。幕府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设金座、银座进行管理。(4)控制和统一管理全国主要交通网。德川时代交通。陆路干线有五街道:东海道、中山道、日光道、甲州道、奥州道等,皆以江户日本桥为起点,通向各主要地点。沿途设有驿站,配备“传马”、“飞脚”。海路有沿日本海经太平洋的东回航路和经濑户内海的西回航路。交通要道上的所有关所,由幕府直接管理和控制,各藩不得私设关卡。(5)通过锁国,垄断对外贸易。总之,幕府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拥有任何一个藩都无法匹敌的经济实力。 从政治上说,幕府将军既是全国最大的封建领主,又是全国最高的封建统治者,两者相互作用。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即幕府政治上的集权,表现在:第一,将军政权得到天皇的承认,又完全独立于朝廷之外。天皇承认德川氏是武家栋梁,子孙世袭。每代将军继任由天皇发布“将军宣下”,承认将军为日本最高统治者,故幕府称“公仪”即政府之意。但是,除形式上的“将军宣下”外,幕府不受朝廷干涉,尤其是武家官职不列入朝廷官职表,完全独立。相反,朝廷包括天皇在内,要服从幕府颁布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该法度第一条即规定:“天子诸艺能之事,第一御学问也。”这里的所谓“学问”是指精通朝廷仪式、政务等掌故而言。从镰仓幕府以来,天皇、公家不过问政治,仅在“学问”方面发挥补充作用,已成为一种传统。因此,这一条规定意思是说:“仔细了解如何当好天皇,以继承这一传统,是天皇的首要任务。” 第二,幕府掌握政治、军事以及外交大权。幕府有制定、颁布、施行法律,转封、减封、没收大名领地和监督各藩施政的权力。幕府有一支常备军,即旗本5200余人、御家人19300余人,合计22600余人,加上他们的陪臣,号称“旗本八万骑”。但战时主要依靠征发各藩的军役,动员的总兵力可达八万人。这支军队由将军任最高统帅。因此,从兵力来说,也是任何一个大名无法匹敌的。幕府对外代表国家,国书由将军签署,称“大君”、“日本国王”。幕府不仅独占外交大权,朝廷与大名不得过问,甚至有关外交的情报与消息,也由幕府垄断,秘而不宣。 第三,幕府建立了相应于全国最高统治者地位的庞大而严密的官僚机构,辅佐将军,统治全国。德川幕府的官制如下表: 这个官僚机构的特点是:两重性,既是全国统治机构,又是幕府直辖地的管理机构;政治与军事合一、行政与司法合一;集议制与轮流值班制;监视机关发达;谱代掌权,排除外样;将军专制,等。 总之,幕府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掌握了全国的最高统治权,无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具有支配全国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幕府无疑是集权的。但从它与藩的关系看,又是分权的。 随机文章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吗?传闻渔民捕获一条真龙,长3米全身雪白吓呆专家法国不屈级导弹核潜艇,携带弹头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详解破冰船怎么破冰示意图,重力破冰易被困/装机马力1万匹以上美国人眼中的李小龙,改变美国人对亚洲人的印象/亚洲人也够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隋朝官制中的御史台是个什么职位?重要是负责什么的

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增设了谒者、司隶二台,合称三台。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从三品)1人,次官为治书侍御史2人。属官有侍御史8人,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各12人,录事2人。御史职掌纠察弹劾。如《·李孝贞传》载:隋初李孝贞为内史侍郎,不称职,文帝欲免其官,就先“敕御史劾其事,由是出为金州刺史”。御史还出使巡察,监诸军旅,如《隋书·柳彧传》载:开皇时,柳彧为治书侍御史,持节巡察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仁寿初,又持节巡察太原道十九州。炀帝时设置了谒者、司隶二台后,便分割了御史台的职权。谒者台的职掌是奉诏出使,慰抚劳问,并持节察按,遇有冤狱则受而奏之。长官为谒者大夫1人(正四品)。司隶台职掌巡察京畿内外,长官为司隶大夫1人(正四品),属官有别驾2人,分察畿内,一人管东都洛阳,一人管京师长安。有刺史14人,从事40人副之,掌巡察京畿以外的全国郡县,其职责是“激浊扬清”,若遇贪黩的郡守则有权免职,有功则上报其事迹,加以旌勉。不久,司隶台被废,改派以京官清明者挂司隶衔头出使巡察。 隋初的都水台和太常以下十一寺,到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演变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大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九寺”,以及国子、将作、都水、长秋和从太府寺分置的少府等“五监”,统称诸寺、诸监,也都是中央具体的事务机关。由于各寺、监长官都得亲自处理事务,所以往往选派懂得该方面事务或有专长的人担任,如将作监掌土木工程,长官称将作大匠。据《册府元龟》卷602《卿监部·选举》记载,从小好技艺之事,有巧思,因受株连除名在家。建造仁寿宫时,特地征召他代理将作大匠,以总其事。又如司农寺是掌屯田种植的,长官称卿。据《隋书·传》载,樊叔略在任司农卿时,“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再如太府寺在开皇时兼掌手工业,据《隋书·苏孝慈传》载,苏孝慈在任太府卿时,“征天下工匠,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隋代因设六曹尚书,所以寺卿的权力比秦汉之九卿为轻。 杨坚出身军事贵族,又凭借军政权力攫取了帝位,深知集中军权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性。北周时期,强迫官员改用鲜卑姓,兵士也要随将军改姓。杨坚下令恢复群官旧姓,也就相应地改变了兵随将姓的宗法隶属关系。以后,在北周的基础上,建立十二府:即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统领全部内外禁卫部队。每府设大将军1人,将军2人,下辖骠骑、车骑府。十二府的大将军直隶于,军人总称侍官。隋初兵府各级将领的数目比北周时增多,而品位则普遍降低二、三级。这些改变大大加强了以杨坚为首的中央政权对军队的控制。到炀帝时,把隋初的十二府变为左右翊卫、左右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御卫、左右侯卫等十二卫和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等四府,统称十六卫府。各府所辖之骠骑府改称鹰扬府,军人改称卫士。十六卫府为中央军事宿卫机关,统领全国军队。这与兵部仅掌军事行政,而无一兵一卒之权不同。十二卫各有大将军1人,将军2人,分统府兵。四府不统府兵,各置郎将1人,直斋或直阁若干人。备身府掌左右侍卫,监门府掌门禁守卫。 称“皇储”,置太师,太傅,太保及少师,少傅,少保,专司训导。此外,在其府下还有一套文武人马,其制拟中央官制,门下坊拟门下省,置左庶子2人,内舍人4人,录事2人,主事令史4人,统领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司经局置洗马4人,校书6人,正字2人。宫门局置宫门大夫2人。内直局置内直监、内直副监各2人,监殿舍人4人。典膳、药藏、置监、丞各2人。药藏又有侍医4人。斋帅局置吏员4人。典书坊拟内史省,置右庶子2人,舍人、通事舍人各8人,录事2人,主事令史4人,内坊典内及丞各2人,丞直4人,录事1人,内厩置尉2人,掌内车舆之事。家令寺、率更令寺、仆寺,制拟中央诸寺诸监。家令寺置丞2人,掌刑法、食膳、仓库、什物、奴婢等事。率更令寺置丞1人,掌伎乐漏刻。仆寺置丞1人,掌宗族亲疏,车舆骑乘。家令寺领食官、典仓、司藏三署令。仆寺领厩牧令员。此外,东宫还置有十率府,即左右卫、左右宗卫、左右虞候、左右内率、左右监门,其制拟十六卫府。但实际上其职事都比较清闲,而且往往由他官兼领。如杨坚的长子为太子时,高祖“多令大臣领其职”,据《隋书·苏孝慈传》载,苏孝慈就曾挂名兼领太子左卫率、太子右庶子等职。 采用北周之制,设“勋位”十一等,即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等,以酬答有功之臣。又设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等散官之号,以加封给品德高尚、声名著称但不理事的官员。隋代规定,有具体职责的官员称“职事官”,无者为“散官”。 随机文章世界不敢打开的古墓,秦始皇陵44年无人敢挖/中国上榜二个内蒙古4米巨人是真的吗,巨人遗骸发现即被送往秘密基地直立浮尸科学怎么解释,尸体腐烂产生的气体膨胀而漂浮黑洞为什么吞噬不了铁,黑洞拥有自主意识学会了挑食(细思极恐)探索雪崩是怎么形成的,雪堆底部形成白霜达到临界点爆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