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西田几多郎有着怎么样的哲学理论?对日本有着怎么样的影响

时间:2025-04-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西田企图建立一个超越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他的哲学思想发展大体上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的根本思想是“纯粹经验”,中期的是“场所逻辑”,后期的是“绝对矛盾的自己同一”。

前期哲学思想 西田的第一部著作是1911年出版的《善的研究》。

这本书曾经是日本以后销售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本哲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日本最初的“独创哲学”的形成。

他声称,他研究哲学的根本动机是为了解决人生问题。

书中第一次提出并且阐述他的基本概念“纯粹经验”。

他所谓的“纯粹经验”并非一般所理解的那种以主、客观对立为前提的对象经验,而是所谓“主观和客观合一”的直接经验,是以他“打坐”体验为基础的。

他认为,有了经验才有个人,并不是有了个人才有经验;“纯粹经验”是唯一的“实在”,而主观与客观是这“实在”中统一着的两个方面,其中主观即“我”是“统一的方面”,客观是“被统一的方面”。

“善”就是实现主客合一的意识状态,也是自我的发展完成。

中期哲学思想 西田后来为了去掉“纯粹经验”带有的心理主义色彩,努力将其加以逻辑化。

1917年他在《自觉中的直观和反省》一书中,把“纯粹经验”表述为先验的自觉;1926年他在论文《场所》中,终于给“纯粹经验”找到一个逻辑形式,展开了他特有的所谓“场所逻辑”。

这种逻辑的形成是他的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第二年西田出版《从动者到见者》一书,标志着西田哲学转入中期。

1926年,新康德主义者左右田喜一郎在批判西田的论文《关于西田哲学的方法》中,首先提出“西田哲学”这个名称。

西田思想 西田指出,自我与非我、意识与对象要发生联系,就必须有一个把两者联系起来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东方宗教哲学中的“无”。

西田把“场所”分为“有的场所”、“相对无的场所”、“绝对无的场所”三个阶段,认为"绝对无的场所"才是“真无的场所”。

“绝对无”既非“有”,也非“无”,它的根本作用就是象镜子一样,把“对象按照原样反映出来”。

“场所”也叫“意识之野”,它是智、情、意共同形成的所在,主观界与客观界的一切现象都在其中成立。

西田的逻辑就是以这种“场所”为核心的,所以称为“场所逻辑”。

这种“场所逻辑”是在命题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上,以“谓语”为主而用“包摄判断”来说明的,所以又称为“谓语逻辑”。

1932年西田出版《无的自觉限定》一书,提出所谓“绝对无的辩证法”,认为只有这种辩证法才能“克服”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G.W.F.尔的辩证法。

后期哲学思想 1933年《哲学的根本问题》一书问世以后,西田哲学进入后期。

西田后期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华战争和期间形成的。

这时西田把“场所”观点具体化为“个体互相规定即一般者自己规定”的“辩证法一般者”观点。

据他看来,虽然个体在一般者中才是个体,同时,没有个体也就不可能有一般者,但是个体和一般者本来是绝对对立和矛盾的,这种对立和矛盾只有在超越一切对象的“无的一般者”之上,作为绝对肯定即否定、绝对否定即肯定,才能结合成为“相即”的东西,这也就是“自己同一”。

西田把“辩证法一般者”的观点,直接化为“行为的直观”观点,形成所谓“多和一”的“绝对矛盾的自己同一”逻辑。

他还把这种逻辑运用于民族、国家、政治、道德、艺术等方面,使它成为后期西田哲学的根本原理。

这一逻辑曾经在日本侵华的战争年代,成了所谓“总体战哲学”的思想根源,为侵略口号“八纮一宇”辩解。

西田哲学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迂回曲折,但是他的“主客合一”和“直观”观点却贯彻始终。

随机文章火星表面纹身图案之谜,火星风暴刮起粉尘形成奇特图案人根峰和母门洞传说,传闻是伏羲和女娲造人后留下的产物耶稣为什么不杀了撒旦,信徒只有感受邪恶的恐怖才会向往光明伽马射线暴威力多大,地球会瞬间蒸发/人类或死于伽马射线暴之手刚果魔克拉-姆边贝,科学推论由腕龙进化而成/躲水底专吃河马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井上哲次郎: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哲学家

井上哲次郎(1855--1944)号巽轩,生于筑前国(今福冈县)太宰府。是日本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先驱者,日本学院哲学的奠基人。幼年时随中村德山学习汉学,后入长崎广运馆,被选去东京游学,1875年就读于东京开成学校,188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的前身)哲学科。1881年与杉浦重刚等人创办《东洋学艺杂志》,1882年任东京大学副教授,讲授哲学。 当时与外山正一、矢田部良吉创刊《新体诗抄》,他译出朗费罗的《生命的赞歌》,登在诗抄上,他是新体诗运动的先驱,并致力于当时西洋哲学名词的翻译工作。著有《哲学字汇》一书。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哲学巨著metaphysics的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就是由井上哲次郎根据《易经·系辞上》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译出,虽然严复抗拒这种翻译,自创“玄学”,可是并没有被大众接受,于是中文就翻译成形而上学了。他反对基督教,提倡日本主义,属于杂志《日本人》派。 1884年留学德国,1890年回国后任东京大学教授,次年获博士学位。1895年被选为东京学士会(后来的帝国学士院)会员、历任学习院讲师、帝国学士院第一部主任,东京帝大文科大学校长、东京帝国大学评议员、1923年任该校名誉教授,后任东洋大学教授、并在上智大学、立正大学等处讲课,兼任日本哲学会会长、斯文会副会长,贵族院议员等职。晚年埋头研究日本儒教,1944年死去,享年90岁。 随机文章南风法则的作用,对下属给予的温暖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液压升降椅会爆炸吗,会爆炸/质量不合格导致的爆炸(小概率事件)进击的巨人九大巨人的能力,始祖巨人可以控制所有无脑巨人(最牛)黑洞为什么吞噬不了铁,黑洞拥有自主意识学会了挑食(细思极恐)世界上重要的十大海峡,土耳其海峡仅第八/具极高军事战略意义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井上哲次郎有着怎么样的哲学思想?他主张什么伦理思想

自以后,日本主要是移植英国和法国的哲学,井上开始大量介绍德国的哲学。他把德国的古典哲学与中国的儒学、印度的等相结合,企图建立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的基本哲学思想是"现象即实在"论。他认为,实在和现象是相即的,即互相包含、融合的,现象和实在是同一存在的两方面,现象本身即是实在,现象和实在是不能分的,把两者加以区分是人的主观推断;正如客观世界具有现象和实在两方面一样,主观世界也具有现象和实在两方面;人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实在;世界的真相存在于超越现象与实在之差别境界。按照井上的观点,人可以通过内在的直观,间接地、近似地获得实在观念。井上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有的哲学史家认为,他的唯心主义不象西方一些唯心主义那样纯粹。 在伦理思想上,井上提倡国家主义的国民道德论,宣传忠君爱国一致、忠孝一体。其具体体现在1891年的《敕语衍义序》中。他声称,君主比如心意,臣民比如,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归根结柢还是为了国家,自己的身体应该献给国家,为君父牺牲。 的“现象即实在论”认为“虽然理论上分别思考现象与实在,但实际上是两者同体不离,二无一致的”。在认识与实在关系上他认为实在是不可认识的,而只能靠内部直观获得,并且无法检验和证明。关于主观、客观与实在的关系。他认为实在既不是主观也不是客观,但要把握实在还需从主观、客观出发。“实在是没有主观、客观的差别的……是把两方面的”,他把这叫“一如的实在”,也就是“终极的实在”、“世界的本体”。而这只能靠内部直观来把握,实际上是不可知的。 井上哲次郎也是留学欧洲经过欧洲近代思想熏陶的学者,但在他的内心,也潜藏着迎合旧儒学伦理复活的要求。井上哲次郎及其追随者,如宇野哲人等,在欧洲留学期间,都热衷于德国、、盖乃斯德的国家集权主义学说。由他们所构成的早期中国哲学研究,在本质上与国家体制粘着在一起,这一学派的主要学者,大都聚集在东京帝国大学内,他们以东京帝国大学“支那哲学文学研究室”为中心,建立“东亚学术研究会”,发行刊物《汉学》,由此构成的学派,我们称之为“官学体制学派”。 于此同时,在民间还存在着一些和政府联系不是很紧密的学者,他们试图以西方的学术概念来解释和建立中国的哲学史研究,以松本文三郎、远藤隆吉为代表,称之为“私学体系学派”。 随机文章第八节 辅政大臣少为人知的广西乐业天坑群,9.6万平方米的地下原始森林蛟龙号到底在隐瞒什么,深海底发现未知生物/疑似巨型真龙耶稣为什么不杀了撒旦,信徒只有感受邪恶的恐怖才会向往光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