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马的纹关公
在中国道教文化中,关公被誉为英勇无畏、侠义温柔的神仙。
许多属于马的人会纹身以示钦佩。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马的纹身。
关公简介
关公,字云长,东汉末年著名武将。
他原本是刘备阵中的三位著名将军之一。
后来,他因忠诚而被曹操容忍,并在青龙寨被捕杀。
后来,曹操经历了一系列事故,被视为鬼神,被民间誉为武神、义神、文昌帝王。
在阵营中,关羽属于蜀汉阵营。
由于他的忠诚,他深受人们的喜爱。
历史上许多文人和墨客追捧他的传奇故事。
属马的特征
属于马的人性格自由,热情幽默,社交能力强。
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冒险精神旺盛,但有时贪婪和浮躁会让他们犯错。
属于马的人性格各异。
聪明的马会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悲伤的马会被束缚在生活的困境中。
纹身文化简介
纹身文化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起源于东南亚,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纹身在传统意义上是一只受追随者或信徒欢迎的鸟, 蛇, 猪, 鬼等形象, 后来演变成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趋势。

如今,许多人通过纹身来表现自己的个性,闪耀体面, 或者缅怀过去的人, 事件, 或者有些人选择纹身是为了更好的身体艺术效果。
为什么属马的人喜欢纹关公?
属于马的人喜欢纹关公,不仅是因为崇拜关羽,还因为他是一个忠诚、忠诚、真诚、勇敢的形象。
就像属于马的人一样,关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的信念,成为他们生活中崇高思想的支柱。
关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关公需注以下细节:1. 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纹身过程,选择正规的正规纹身机构。
2. 充分了解纹身的意义,了解纹身的风险和副作用,以及以后的维护。
3. 第一次纹身不要选择太大太复杂的图案,要选择符合个人健康状况和皮肤类型的简单清晰的图案。
背后纹关公有什么讲究4. 纹身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卫生,不要随意接触和触摸周围物品,注意防止感染。
5. 在投资纹身机构之前,对服务公司进行调查,寻找保证退换的纹身机构,避免出现问题后无法处理的情况。
纹身禁忌
如今,纹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但请注意,纹身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以下人群:1. 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应纹身。
2. 对于皮肤结构异常的人,如干燥、敏感、溃疡等,禁止纹身。
3. 对皮肤过敏或有某些病理的人禁止纹身,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
4. 糖尿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不应纹身。
纹身保养技巧
纹身保养如下:1. 防晒。
防晒霜是纹身保养最重要的一步,阳光会使色素褪色。

2.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是避免感染的基本技能。
3. 避免过度摩擦。
纹身处避免过度摩擦,不要穿紧身衣服,吸烟后避免擦拭,不要摩擦,避免局部感染。
4. 保持水分。
保持皮肤水分充足,有助于愈合。
5.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纹身区域。
如有不适和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避免后遗症。
纹身文化非常符合马人的性格特征。
他们热爱生活,敢于冒险,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关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象,被赋予了勇敢、谦虚、忠诚、勇敢的榜样。
马人喜欢关公纹身,也要注意纹身的风险和保养,选择专业正规的纹身过程。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冒险的马人,你不妨在自己身上留下一个你最喜欢的关公纹身。
唐懿宗李漼简介 唐懿宗实为唐朝间接的亡国之君
唐朝第十八位: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晁氏。始封郓王。宣宗爱夔王滋,欲立为皇太子,而郓王长,故久不决。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渐,以夔王属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而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郓王为皇太子。癸巳,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改元“咸通”。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而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5年,骄奢淫逸侏儒俑,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大中十四年(860),即懿宗即位的第二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十一月改元为咸通。使用这一年号,据说是因为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懿宗改元时记得他的父皇,但君临天下以来的言行举止却几乎看不到宣宗的影子。咸通之政与大中之政相比也是相距遥遥,不可以道里计。《新唐书》的作者说懿宗是“以昏庸相继”,正是对他的综合评价。 沉湎游乐——懿宗在位期间,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出国家政事,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懿宗在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个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奇珍异宝,花样繁多。除了饮酒,就是观看乐工优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听音乐,就是外出到四周游幸,也会带上这些人。懿宗宫中供养的乐工有500人之多,只要他高兴,就会对这些人大加赏赐,动不动就是上千贯钱。他在宫中腻烦了,就随时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由于他来去不定,行宫负责接待的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音乐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亲王,也常常要备好坐骑,以备懿宗随时可能招呼他们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中说,懿宗每次出行,宫廷内外的扈从多达十余万人,费用开支之大难以计算,这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沉重负担。对于懿宗的“游宴无节”,担任谏官的左拾遗刘蜕提出劝谏,希望皇上能够以国是为重,向天下展示出体恤边将、关怀臣民的姿态,减少娱乐。对此,他根本听不进去。咸通四年(863)二月,懿宗竟将高祖献陵以下到宣宗贞陵十六座帝陵统统拜了一遍。司马光说:“拜十六陵,非一日可了。”陵墓坐落在关中渭北高原上,1986年春天,笔者因隋唐学课业随师门高谊乘坐专车考察关中唐帝十八陵(个别陵还没有到),还足足用了近两周,古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要带上众多的随从、祭祀物品,必定不是三两天可以来回的。游歌舞,成为懿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个官场也都弥漫着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风气,晚唐著名诗人诗中有“咸通时代物情奢”的说法,他所咏“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正是对这一世态最好的描绘。 任相不明——懿宗即位之初罢免了令狐绹,改任了白敏中。白敏中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时不慎摔伤,一直卧病在床无法办公。他三次上表请求辞职,懿宗都不批准。白敏中有病,正中下怀,懿宗可以借故不理朝政,和其他的宰相朝会讨论政事也是敷衍了事,他心思根本不在这里。所以有位担任右补阙的谏官王谱说:“白敏中自正月卧病,已有四个月了。陛下虽然也和其他的宰相坐语,但未尝有到三刻(古代一昼夜为一百刻)的。这样,陛下那有闲暇和宰相讨论天下大事呢?”这番话使懿宗很不舒服,竟把王谱贬出朝廷去任了个县令。负责行使封驳权力的给事中认为王谱是谏官,论事不应当贬斥,就按照唐朝的制度退回了这一命令,没有下发。懿宗就将此事交给宰相复议,那些宰相不顾国家体制,认为王谱不仅是对皇上劝谏,也涉及到宰相白敏中,竟然同意把王谱贬职。 懿宗在位期间,一共任用了21位宰相: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悰、毕、杨收、曹确、高璩、萧寘、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由于懿宗自己对政事兴致不高,宰相的事务性权力还是很大,本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问题是大多数宰相不是碌碌无为者,就是爱财如命、为人不堪之辈。像咸通初任宰相的杜悰,是德宗朝宰相杜佑之子、宪宗的驸马,本人并不具备实际才干,尸位素餐,人送外号“秃角犀”。咸通五年任相的路岩拉帮结派,招纳贿赂,奢肆不法,还把政事委托给亲信属下小吏边咸。一个叫陈蟠叟的官员向懿宗报告说,如抄了边咸家,可佐助国家两年的军费,被懿宗痛斥了一番,从此更是无人敢言。路岩和稍后任相的驸马都尉韦保衡沆瀣一气,二人“势动天下”,当时人称他们为“牛头阿旁”,意思是像厉鬼一样“阴恶可畏”。懿宗朝的宰相贪污腐化相当严重,长安城中的居民把其中的曹确、杨收、徐商、路岩等几个宰相的姓名编了一首歌谣说: 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路)几时休? 懿宗朝的这些宰相,毫无大臣风范,更加重了唐王朝的统治危机。 不惜官赏——与宣宗爱惜官赏不轻易授人不同,懿宗对于官赏毫不在乎。他赏人官职、赐人钱财,常常是兴之所至、随心所欲。伶官李可及,善音律,尤能转喉为新声,音辞宛转曲折,听者忘倦,京师市井商贾屠夫像追星一般模仿他,呼为“拍弹”。懿宗爱女同昌公主死后,他谱写了《叹百年舞曲》,词语凄恻,闻者涕流,使皇帝的思念之情深受抚慰。懿宗因此很宠爱他,把他封为威卫将军。授以伶官朝廷官职,这是唐朝从没有的先例。太宗时对工商杂色之流的任职做了严格限制,对这些人仅限于赏赐财物,从来不准超授官秩。文宗时想授予一个乐官王府率的职务,也因为遭到谏官的强烈反对而改授为地方州政府的长史。懿宗授予李可及朝廷官职,宰相也提出过意见,但是他根本不听。李可及的儿子娶妻,懿宗赐他二银樽酒,其实里面不是酒,而是“金翠”。另外,取士是唐朝以来最为士子看重的入仕之途,尤其是进士科在唐朝享有崇高的声誉,所以唐人有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本来是每年春天由礼部负责考试选拔,懿宗的亲信则不需要参加礼部考试,直接以“特敕赐及第”的方式被授予进士出身。在殿试还没有像赵宋时期已经制度化的唐朝时期,这一做法显然是出于懿宗个人的爱憎。皇帝的敕书代替了礼部的金榜,君主成为赐进士及第者的座主,因为皇帝的恩崇而“登龙门”,所谓“禁门就是龙门,圣主永为座主”,在懿宗时期成为人们嘲讽的话题。 爱慕虚荣——懿宗是一个极端爱慕虚荣、好大喜功的皇帝,这从他尊号的数字之多就可以看出。尊号,就是为了表功名德,每逢皇帝加尊号,一定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要向全国颁布诏书,同时举行大赦。咸通三年正月群臣给懿宗上了“睿文明圣孝德皇帝”的尊号,但是他感觉还不满足,到咸通十二年正月,再上了12字的尊号: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唐朝的皇帝中,高祖、太宗都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加尊号,此后皇帝上尊号基本上都是4字或者6字,有的达到8字或者10字。玄宗曾给自己加了“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14字的尊号,并给列祖列宗一律追加了尊号。后来武宗也有14字尊号: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肃宗时群臣加尊号“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但他在上元二年(761)九月二十一日下诏去掉了“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10字的尊号,只称“皇帝”。后来宪宗的尊号也是10字: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可以看出,懿宗的尊号字数几乎可以赶上玄宗和武宗,但是就政绩或者治国才干而言,不要说无法与玄宗同日而语,就是武宗他也比不上。 亲信公主——懿宗对待宗室亲属的态度,从对同昌公主的溺爱就可见出他与宣宗严格要求宗室的情况明显不同。同昌公主是他宠爱的飞天青玉佩郭淑妃所生,选韦保衡为驸马。公主下嫁之日,懿宗倾宫中珍玩以为资送,他还在京师的广化里赐给公主一处宅院,门窗均用杂宝装饰,井栏、药臼、槽柜等都是金银制作,连笊篱箕筐都是用金缕编织而成。床用水晶、玳瑁、琉璃等制作,床腿的支架雕饰也是金龟银鹿,其他如鹧鸪枕、翡翠匣、神丝绣被、玉如意、瑟瑟幙、纹布巾、火蚕绵、九玉钗等均来自异域。另外赐钱500万贯,其他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同昌公主家有一种“澄水帛”,长约八九尺,似布又比布细,色亮透明,光可照人。夏日炎炎的时候将其挂在房子里,满座皆觉凉爽,暑气全无。据说澄水帛中有龙涎,故能消暑。同昌公主用红琉璃盘,盛夜光珠,家里晚上光明如昼,驸马家里人晚上玩叶子戏,丝毫不受影响。公主出嫁的第二年,不幸染病,不治身亡。懿宗迁怒医官用药无效,将其中两人处死,还把他们满门都下到大牢。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宰相刘瞻希望谏官能上疏进谏,但谏官迫于皇帝的淫威,无人敢于火上浇油、引祸上身。刘瞻无奈,只好自己上疏替医官辩护。果然,懿宗大怒,立即罢了刘瞻的相职,同时,还把与刘瞻关系密切的朝廷官员数人贬斥到岭南。懿宗为公主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陪葬用的衣服玩具,与生人无异,又用木料雕刻了数座殿堂,陪葬的陶俑和其他随葬品一应俱全,龙凤花木、人畜之众,不可胜计。发丧出葬长安东郊那天,懿宗与淑妃亲御延兴门送行并恸哭,又出内库各数尺高的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卷子金骆驼、凤凰、麒麟,以为仪仗。场面宏大,京城士庶都停业观看,送葬的队伍长达20余里。懿宗又赐给送葬的役夫100斛酒和30头骆驼满驮二尺宽的大饼,作为饭食。懿宗不顾国家对待公主的礼制,随心所欲,对内忧外患则全然不放在心上,一个昏君的嘴脸暴露无遗。 崇佞佛教——武宗灭佛以后,佛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宣宗即位后,又陆续恢复了寺院。到懿宗时期,佛教势力又迅速发展起来。他本人沉溺其中,广建佛寺,大造佛像,布施钱财无数。在懿宗的倡导下,大规模的法会道场空前兴盛,长安佛寺中的经声佛号又开始响彻捧真身菩萨起来。佛经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印刷术的发达,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就是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卷子,今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现存国内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佛家的“陀罗尼经咒”。从法门寺地宫发现的“捧真身菩萨”和“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仗”等,也是敕造于咸通年间的精美文物。懿宗崇佞佛教的高潮是继宪宗之后又一次举行了大规模的崇佛活动——法门寺迎奉佛骨。 咸通十四年(873)三月,懿宗安排迎奉佛骨的诏书一下,立即招致群臣的劝谏。大臣们一致的理由是此举劳民伤财,而且有宪宗迎奉佛骨之后暴死的前车之鉴,均认为此举不祥。懿宗对此充耳不闻,他对大臣们讲:“朕能活着见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了!”这次迎奉佛骨的规模,比起宪宗时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京师到法门寺沿途之上,禁军和兵仗绵延数十里,场面之壮观,远远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四月八日,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宫中供奉三天后,懿宗允许送到京城的寺院让百姓瞻仰。虔诚的信众不惜点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头顶上燃香奉礼,富豪之家则举行法会,不惜花费巨资,他们甚至以水银为池,以金玉为树,招集高僧大德,又请来戏班子载歌载舞。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竞相施舍金帛,数量相当可观。这次迎奉佛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僖宗即位后才把佛骨送归法门寺。 懿宗如此坚决地迎奉佛骨真身舍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百姓祈福”,实际上他是为给自己带来福气,是为了“圣寿万春”,也就是为自己祈求平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佛骨真身舍利并没有给这个倒行逆施的皇帝带来福荫。 佛骨迎入京师后的当年六月,懿宗又一次病重。七月十六日,懿宗就已经“疾大渐”,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难怪旧时史家有人评价说:“佛骨才入于应门,龙已泣于苍野。”意思是说懿宗迎奉的佛骨刚刚进门,载着他灵柩的丧车就已伴着众人的哭泣到了墓地。 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41岁的懿宗在咸宁殿结束了他骄奢淫逸的一生。第二年二月,被安葬在简陵(位于今陕西富平)。这时大唐帝国末世的挽歌已是隐约可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怎么样平定内乱壮大家族的
906年(唐天祐三年)十二月,痕德堇可汗卒,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按照传统制度,可汗之位要三年改选一次,阿保机的目标是像中原的一样建立终身制和世袭制,所以在他任可汗满三年时不肯交出大权,凭借他的实力和威望继续坐在可汗的宝座上,向皇帝的目标努力。 907年(梁开平元年)为契丹大首领,以皇族承遥辇氏九帐为第十帐,设官统领部众。 这就引起了本家族其他贵族的不满,因为按照习惯,可汗实行的是家族世选制,即可汗之位转入耶律氏后,可汗就都要由这个家族成年人担任,所以阿保机不让位,其他人便没有机会当选,为了争取这个被选举权,阿保机本家族的兄弟们便首先起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历史上的“诸弟之乱”。 兄弟们的叛乱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911年,这年的五月,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得知后就报告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兄弟,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兄弟们并没有领情,第二年,又在于越辖底的带领下,再次反叛,除了原来的几个人外,新任命的惕隐滑哥也参加了。 这年的七月,阿保机征伐术不姑部,让剌葛领兵攻打平州(今河北卢龙),到十月时,剌葛攻陷了平州,领兵阻挡阿保机的归路,想强迫他参加可汗的改选大会,阿保机没有硬拼,而是领兵南下,按照传统习惯赶在他们的前面举行了烧柴告天的仪式,即“燔柴礼”,再次任可汗,这样就证明他已经合法地连选连任,使众兄弟没有了反叛的根据,阿保机兵不血刃地平息了一场叛乱,体现了他超群的智谋,在第二天,诸兄弟便纷纷派人来向阿保机请罪,阿保机也就不再追究,只下令让他们悔过自新。 但是,可汗宝座的诱惑究竟比兄弟之情要大很多,兄弟们在不到半年之后,于公元913年的三月,又一次反叛,这次发生了较大的武装冲突。 他们先商议好拥立剌葛为新可汗,然后派迭剌和安端假装去朝见阿保机,想伺机劫持阿保机去参加他们已经准备好的可汗改选大会,除了本部落外,乙室部落的贵族也参加进来。 阿保机发觉了他们的阴谋,解决了迭剌和安端,并收编了他们的一千名骑兵,然后亲自率领部队追剿剌葛,剌葛派的另一支部队在寅底石的率领下直扑阿保机的行宫,焚毁了辎重、庐帐,还夺走了可汗权力的象征旗鼓和祖先的神帐,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看守大帐,领兵拼死抵抗,等到援军来后又派人追赶,但仅追回旗鼓。 四月,阿保机领兵北上追击剌葛,他先派人分别在前面埋伏堵截,前后夹攻,这一次,侍卫亲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将剌葛打败。 剌葛将夺去的神帐丢在了路上,阿保机没有立即追击,而是先休整部队,因为他知道剌葛的部下不久便会思念家乡,等到士气低落无心恋战时再出兵,就会不战而胜。 到五月,阿保机领兵进击,终于擒获剌葛,经过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但对部落的经济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民间原有马上万匹,现在百姓出门都要步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