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加蓬20亿年前核反应堆 在几十亿年前使用过

时间:2024-12-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3

1972年,法国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一些铀矿石,准备用于核工业建设。

这些铀矿石产于奥克洛地区,但是经过同位素分析后,法国工程师们发现铀235的平均 浓度竟然比铀235的正常浓度低得多。

工程师们很奇怪,因为这个浓度的铀235往往 表明它们已经被燃烧利用过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几十亿年前就有人利用过这里的铀矿石吗?

加蓬20亿年前核反应堆,在几十亿年前使用过

为了彻底查明事实真相,工程师和一些科学家纷纷前往奥克洛铀矿区,进行深 入考察和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探索,专家们断定在奥克洛有一个很古老的 原子反应堆即核反应堆。

这个原子反应堆由6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它的 输出功率有1000千瓦左右,该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原子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这个结论一出,世界为之哗然。

要知道人类近几十年才开始掌握核技术,而在 几十亿年前,谁能在这里进行核反应实验呢!面对这个20亿年前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保存完整的原子反应堆,科学家们 瞠目结舌、百思不解。

这个原子反应堆究竟是谁设计、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呢?这是 一个令全世界科学家都无法揭晓的特大谜题。

由于这个奇迹出现于奥克洛矿区,因 此,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奥克洛之谜”。

加蓬20亿年前核反应堆,在几十亿年前使用过

为了揭开“奥克洛之谜”,科学家们试着提出了一些假设。

有科学家认为奥克洛地区在过去的几十亿年中,恰巧出现了符合核反应正常 进行的自然条件,所以这一地区的铀矿 才会发生了反应——燃烧。

但此观点一出,就立刻有人否定了 这种可能性。

因为发生核反应的条件苛 刻,自然界根本无法满足链式反应所具 备的异常挑剔的技术条件。

只有运用人 工的科学方法使铀等重元素的原子核受 中子轰击时,才能裂变成碎片,并再放 出中子,这些中子再打入铀的原子核,再次引起裂变——连续不断的核反应 (链式反应),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骤变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除此之外,更让人称奇的是奥克洛核反应堆的结构非常合理。

比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有几千米,规模巨大,但这个核 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米之内。

而且让人吃惊的是, 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

“这么缜密的结构,就算是现在也难以完成。

”一名科学家说道,“这座核 电站的建造者肯定是掌握了相当高的核技术水平。

既然不是自然形成的核反应,而人类又不可能在几十亿年前来制造这个反应 堆,那会是谁建造出这个如此先进的核反应堆呢?对此,一种“史前文明说”又 提了出来。

这种观点认为,在20亿年前,在今天我们叫做奥克洛的地方,可能存在着高度 发达的文明,远远超过今天人类的文明。

与这个“天然”的大型核反应堆相比,如今人类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应 堆也黯然失色。

针对这些假设,我们无法完全相信,但也不能辩驳,因为让我们 信服的证据还没有出现,目前科学界还无法揭开“奥克洛之谜”,而“奥克洛之 谜”的真相还需要新的考古发现来证明。

后梁是何时建立的?为什么说三百年前就有了?

后梁,一般是指建立的五代后梁,可早在朱温之前三百年,就有过一个后梁了。

公元502年,废掉南齐建立梁朝,统治江南半壁。

萧衍活了86年,儿子却只有八个,老二萧综觉得自己不是萧衍的儿子,叛逃北魏了。

老大是萧衍38岁才生的,刚生不久就立为皇太子。

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才子,你读过《文选》吧,那就是萧统编撰的。

萧统为人谦逊儒雅,深得国人爱戴,萧衍也把萧统当成上天赐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可惜的是,公元531年三月,萧统在湖里玩芙蓉落水,虽被捞上来,不久就病死了,只有31岁。

让萧衍发愁的是,长子死了,这么大的帝国交给谁?萧衍不还有六个儿子吗?萧衍一提这六个宝贝就来气,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和萧统根本没法比。

可帝国总要有个继承人吧,萧衍算来算去,只有老三最像萧统,也是谦逊有礼,还是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

立萧纲为皇太子,名正言顺,但有几个年轻人极度不爽。

谁呢,就是萧统的儿子们。

萧统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萧誉、(chá)、萧譬(pì)、萧譼( jiān)。

这几位小王爷对皇爷爷把皇位交给三叔萧纲非常不满,认为父亲萧统虽然死了,可皇孙们都在,为什么不立皇太孙? 其实萧衍曾经考虑过立皇长孙萧欢为皇太孙,但犹豫过后放弃了。

萧欢死的早,萧誉和萧詧野心勃勃,看看皇爷爷迷信,国内,知道天下必乱,提前招兵买马,准备割据。

等到大乱,萧衍被饿死台城后,老七(梁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在江陵继位。

听过徐娘半老这个吧,说的就是梁元帝的老婆。

梁元帝心眼比较窄,觉得割据湘州的侄子萧誉对自己威胁太大,公元550年,梁元帝派大将王僧辩攻克长沙,杀了萧誉。

而割据雍州(湖北襄阳)的萧詧恨死了七叔,出兵攻打江陵,可他哪里是中央军的对手,惨败。

以梁元帝的实力,灭掉侄子易如反掌,萧詧也明显感觉到了死亡的恐惧。

好在,他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向枭雄控制的称臣,还把老婆儿子送来当人质,诚意满满。

梁朝内乱,宇文泰兴奋的做梦都能笑出声来,南下抢地盘是宇文泰唯一的选择。

可难度在于他在梁朝没有内应,对那里人生地不熟。

有了萧詧当路导,西魏鲜卑军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公元554年,西魏军攻破江陵,活捉梁元帝萧绎。

萧詧对七叔恨之入骨,用袋子装满土给闷死了。

梁朝自江陵以西的大片国土都被西魏占领,但如何处理萧詧,对宇文泰来说是个问题。

宇文泰不愧是政治家,他知道西魏在梁朝不受欢迎,而萧詧又是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人脉很足。

如果利用萧詧当傀儡,让他为西魏在梁朝区域的利益服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宇文泰把江陵还给萧詧,说你就在这里当吧,实际上就是监视居住,毫无权力。

后梁面积有多大呢,你去看一下的荆南(南平)地图,二者区域完全相同,面积也差不多。

有意思的是,荆南是五代后梁硬生生给造出来的,朱温派高季兴守江陵,这才有了荆南。

萧氏后梁存在时间不短,从公元554年开始,有三个皇帝:萧詧(554--562年)、(562--585年)、(585--587年),被废掉。

萧氏后梁虽然小,但却出了个大名人,一男一女。

男的是萧岿的四子,就是后来的大唐,入选榜。

女的更有名了,只要有影视剧出现,必有此女,就是著名的。

野史称唐太宗李世民喜欢表婶,33岁的他临幸了48岁的表婶,其实根本没这事,纯属虚构。

之所以称萧氏后梁,是和朱温建立的后梁区别开。

但在朱温之前,史书上提到后梁,只能是指萧詧建立的傀儡后梁。

不过,灭亡后,萧詧的曾孙萧铣又建立梁朝,不久就被给灭了,萧铣这个梁国,有时也称为后梁。

后梁、后梁、后梁,你能分得清吗?所以后人为了不看花眼,就专称朱温的梁为后梁,萧詧的梁一般称为西梁,萧铣的梁称为梁国。

随机文章杨门女将花解语是谁?杨大郎正妻花解语简介七/八/九/十/级地震威力有多大,12级地震直接震碎整个地球(吓尿)人们被现实打败的青蛙效应,温水煮青蛙竟然是假的(谣言)这些催眠图片你敢看5秒,15张图片看完让您迅速进入美好的梦乡冻雨和冰雹的区别,贵州威宁冻雨之乡(最高冻雨时间16天)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林则徐六次击退英军 百年前就提出警惕沙俄野心

当古老的中国走入近代的殿堂,风云突变,内忧未除,外辱又至。

以天下为己任,知不可为而为之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虽没能改变中国近代历史,没有使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富国强兵,但他的努力,使古老封闭的中国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他的,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性格,也告诉了世界,中国是不会屈服于外来侵略的。

一、为官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 1811年,二十六岁的林则徐考取进士,踏入了仕途。

在以后几十年的宦海中,他出污泥而不染,始终清廉自律,堂堂正正做人,成为晚清腐败官场中难得一见的清官。

从1812年至1819年,林则徐在北京任京官七年,曾两次出任地方乡试考官。

这对一般京官来说,是难得的“捞一把”机会,但他每次都严格遵守考试制度,十分重视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对营私舞弊的行为深恶痛绝,以身作则,严加处理。

网络配图 1820年,林则徐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一次,林则徐巡视到澎湖群岛,刚在馆驿住下,就有个自称“花弄”的人献上了一盆花,还说请林大人换个大盆。

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果然发现里面有一个红包,包里是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张信签,上面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

”林则徐不仅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上缴国库,拒收劣绅奸商的贿赂,而且还大胆揭露河南巡抚琦善督修黄河时的种种弊端,为国理政。

1823年夏天,江苏发生洪灾。

时任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承担着全省的振灾工作。

在当时办理贩灾是大小官员中饱私囊的好机会。

而林则徐知道贩灾是关系到千万灾民生命的大事,他不仅自己严肃对待,勤政清廉,而且还极力约束部属,消除贪污侵占的现象,认真办理,力求实效。

1831年,林则徐升任河道总督。

为制止治河工程中贪污侵占的风气,确保治河效果,他亲自到治河工地查看工程用料,惩治作弊贪占之人,很快就刹住了贪占之风。

那一年,为国家节省了不小的开支,当时就有人评价说:“河臣从未有如此精核者!” 林则徐每次升迁赴任,他都要提前通知沿途州县,声明:车辆船只都自己付钱,伙食等需用一律自己采买置办,行李和随从一起同行,并无前站留后之人,预防有人借名影射,敲诈勒索。

1838年,他离京到广东查禁鸦片。

临行前,他发出“传牌”: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宴;三不准随从索贿受贿。

到达广州后,他拒收烟贩的贿赂,严惩行贿之人,面对英国侵略者的重金收买,他凛然拒绝,表现了他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和廉洁正派的作风,连当时英国派在广东的商务监督义律,也承认林则徐不同于中国其他官员,是中国官场中少有的清廉人物。

二、捍卫国家主权,抗击外来侵略 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东查禁鸦片。

还在路上,就下达密令,拘拿烟贩和包庇烟贩的官吏。

到达广州后,他雷厉风行地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

在广大爱国官民的支持下,经过坚决的斗争,禁烟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收缴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多斤。

1839年六月,在广东东莞的虎门海滩全部销毁。

网络配图 澳门的葡萄牙人一直同英国鸦片商人互相勾结,使澳门成为当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重要基地。

为彻底禁绝鸦片,林则徐认为必须从“澳门清源”。

1839年5月,他命令中国官员带兵到澳门,进行了一次突击性搜查。

澳门的葡萄牙官员开始时拒绝,还以战争相威胁。

林则徐严词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查禁鸦片澳门必须遵守。

最后,葡萄牙人不得不交出了一些英国商人偷运进澳门的鸦片,并在澳门码头全部焚毁,表示服从中国政府的禁烟令。

1839年九月,林则徐还亲自到澳门巡视,检查禁烟事宜,再次重申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

葡萄牙“自治政府”长官率主要官员、一百名士兵列队恭迎。

官员戎装佩剑,士兵身如笔杆,“番乐齐奏”,澳门各饱台鸣放礼炮十九响,以示对林则徐的崇高敬意,场面极其热烈而隆重。

林则徐知道英国人是不会甘心的,他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他坚信“民心可用”,从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组成了地方团练,加强战备力量。

1839年七月,英国水手无故杀死中国村民,英国商务监督义律拒绝交出凶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林则徐为维护主权,打击侵略者的气焰,下令断绝澳门英商的物资接济。

义律恼羞成怒,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

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六次击退英军进攻。

十一月奉命停止了中英贸易。

林则徐预感到英国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曾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做好战争准备。

1840年六月,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进攻广东,没有占到丝毫便宜,于是北上一直打到天津大沽。

林则徐被琦善等陷害革职。

1841年,林则徐又被充军新疆伊犁。

林则徐在新疆的3年,走遍了天山南北,行程三万里。

所到之处,他兴修水利,倡导屯田。

他念念不忘加强国防,明确指出:中国的威胁不仅来自海疆,而且更直接来自西北边疆,提醒人们要苦惕沙俄的侵略野心。

林则徐虽然没有改变鸦片战争的结果,但他却为后来新疆的收复,提前做了准备,创造了条件。

在他之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风起云涌,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百年后,终于完成了他未竟的心愿。

三、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从六岁读书,到二十六岁进士及第,二十年的封建教育把他培养成一个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国势的衰败、统治的危机使他成了一个重视经世之学,希望变革图强的积极实现者。

网络配图 1832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

第一件大事就是驱逐了英国胡夏米间谍船,这是他第一次和英国人打交道。

也是在这一年,他上书朝廷,建议仿效外洋自铸银币,以解决银荒,开了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在禁烟的问题上,林则徐的认识也是逐渐加深的。

他对鸦片危害了解的越透彻。

也就越能敏锐地察觉到外国侵略者的野心。

为了彻底禁绝鸦片,他感到需要更多地了解鸦片猖撅的实情,了解中国之外的变化。

到达广州后,他迫切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实情,走访了曾经同外国鸦片贩子直接打交道的行商、在外国商馆服务的厨子和仆人,当然也能从对鸦片贩子的审理中得到实情。

他还招募了五位从国外归来的学生,亲自组织领导他们摘译英文书报资料,了解时事新闻,探求西方知识。

他还学了点外语,在接见外国人时应用,常常使听到的人非常惊讶。

他跨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直接影响了他的对外方略。

他坚决反对外来侵略,但并不盲目排外;他甚至希望通过洋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曾向英国女王发出用中文和英文书写的信件,托英国商人带回伦敦,要求禁止鸦片走私,但英国外交部拒绝接收。

为了更多地了解外洋的事情,林则徐不仅收集了许多外文报纸、书刊,进行翻译,而且他还亲自出面,在澳门主办了《澳门新闻报》,这是澳门中文报纸的开山鼻祖。

《澳门新闻报》主要是摘译英文《澳门月报》上的有关消息,供朝廷参考,成为当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网络配图 林则徐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世界。

了解世界的变化,他还组织人把翻译的资料编辑成《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情况的文献。

当他被充军伊犁路过镇江时,将这些文献交给了老友魏源,嘱托老友继续他没有完成的工作。

以后,魏源参考林则徐交给他的这些文献写成了著名的《海国图志》,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世界的情况,进一步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

林则徐还积极主张“师夷长技”。

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为加强海防力量,他就购置了外国大炮,搜集外国船炮图纸准备仿制。

他被革职后,奉命到浙江协办海防时,随身带去了八幅西洋“坚船”的图样,并积极帮助研制“新式大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