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螳螂科大刀螂属动物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i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Thurl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11e)的卵鞘。
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
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肾虚阳痿。
3、西医诊为遗精、滑精、乳白色尿、尿频、遗尿、小便失禁等证属肾阳不足,下元不固者。
外用:研末撒或油调敷。
另外,团螵蛸外层与内层均含有17种氨基酸,7种磷脂成分。
2、对免疫、生殖系统的影响:三种桑螵峭均可增加小鼠胸腺和睾丸指数。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桑螵蛸所含磷脂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此外,桑螵蛸具有一定的抗缺氧、耐疲劳、利尿、敛汗作用。
2、《名医别录》: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
2、治小儿遗尿,可单用为末,配米汤送服。
3、治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配远志、龙骨、石菖蒲等,如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4、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药同用。
两药配伍,取黄芪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之功,辅助桑螵蛸补肾助阳,缩尿止遗。
适用于肾亐气弱,收摄无权之遗精滑泄,遗尿,或小便清长频数等。
2、桑螵蛸配菟丝子:桑螵蛸亼肝、肾经,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菟丝子甘温人肾,既补肾阳,又补肾阴,为阴阳俱补之品,有益肾壮阳,固精缩尿之效。
两药合用,补益下元,固精缩尿止遗。
适用于下元亏损,腰膝酸软乏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带下等。
亦可固冲任,敛汗固脱。
还可用于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崩漏下血及月经过多,大汗体虚欲脱证。
桑螵蛸甘咸入肾,兼带涩味,功专收涩,作用相对单纯,不及山茱萸补涩兼收,作用广泛。
2、桑螵蛸与益智仁:两药均能温补下元而缩尿固精,对于下焦虚寒所致的遗尿、尿频及遗精病证,可相须为用,以协同助阳固涩作用。
然而益智仁还有温脾摄唾止泻之效,而桑螵蛸主要用于下元虚寒之遗尿尿频。
2、原材料:田鸡1只(约90g),桑螵蛸9g,山萸肉30g,巴戟天9g,枸杞子15g。
3、做法:将田鸡剖开,去头、皮及肠杂、切块。
桑螵蛸、山萸肉、巴戟天、枸杞洗净备用。
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先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煮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4、用法:食肉喝汤。
2、炒桑螵蛸:取净桑螵蛸,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具有焦斑,取出,放凉。
3、盐桑螵蛸:取净桑螵蛸,加入盐水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每桑螵蛸100kg,用食盐2.5kg。
4、酒桑螵蛸:取蒸过的净桑螵蛸,用酒喷洒均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放凉。
每净桑螵蛸100kg,用黄酒10kg。
斯氏液装片,卵黄颗粒较多,淡黄色,类圆形,直径40-150μm,表面具不规则颗粒状物或凹孔。
水合氯醛装片,卵鞘外壁碎片不规则,淡黄棕色至淡红棕色,表面具大小不等的圆形空腔,并有少量枸橼酸钙柱晶;卵鞘内层碎片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密布大量枸橼酸钙柱晶,柱晶直径2-10μm,长至20μm。
1、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长2.5-4cm,宽2-3cm。
表面浅黄褐色,上面带状隆起不明显,底而平坦或有凹沟。
体轻,质松而韧。
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卵,深棕色,有光泽。
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2、长螵蛸:略呈长条形,一端较细,长2.5-5cm,宽1-1.5cm。
表面灰黄色,上面带状隆起明显,带的两侧各有一条暗棕色浅沟及斜向纹理。
质硬而脆。
3、黑螵蛸:略呈平行四边形,长2-4cm,宽1.5-2cm。
表面灰褐色,上面带状隆起明显,两侧有斜向纹理,近尾端微向上翘。
质硬而韧。
2、炒桑螵蛸:表面焦黄色略有焦斑。
3、盐桑螵蛸:形如炒桑螵蛸,味微咸。
4、酒桑螵蛸:形如炒桑螵蛸,略具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