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南亚历史来看,最热闹的一个国家恐怕就是泰国了,因为泰国几乎经常性军队政变,推翻政府总理,然后总理流亡海外。
而最近的他信,英拉总理等都是这么被干掉的。

但是,军队政变后,自己又不夺权当总理,还是又把权力交给政府。
因此,很多人不明白,泰国军队到底听谁的?受谁指挥经常政变呢? 看到此很多人都会想到,是泰国国王,因为泰国国王每次政变前,他都知道消息。
而且政变后,还都站出来维护基本的秩序,甚至为军队站台,所以大家会认为泰国军队那是听国王的。
但是这其实不对,泰国从1932年开始,就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国王是被军队推翻的。
所以此后国王失去对军队领导权,只是象征意义的统帅,因此,泰国国王根本管不了军队。
而军队为了平复国内的情绪,因此,在每次政变前,都会通知国王,并且国王一般不敢反对。
而且政变后,国王还必须出来站台,因此,国王象征意义更大,管不了军队。

那么国王管不了,政府更加管不了,泰国宪法是规定军队隶属政府,有义务帮助政府管理国家,保境安民,禁毒等。
但是军队这么多年根本也不听政府,从泰国军队不断的政变就可以知道,政府更加管不了军队,不然不可能自己推翻自己,因此政府也管不了军队。
其实泰国军队只听一个人的,那就是陆军司令。
在泰国有40多万军队,但是从历史传统上形成了陆军一家独大的格局,空军和海军都很弱小。
因此,陆军司令基本上就是整个军队最高长官,也是最高司令部司令,所以我们看到每次政变都是陆军司令发动的,所以实际上,泰国军队只听他的。
泰国不是国王的泰国,也不是政府的泰国,而是泰国陆军司令的泰国。
这才是整个国家真正的主宰,真正的老大。
所以泰国政府上台,无论是多么牛逼的总理,无论多么能干,但凡是跟陆军司令不对付,或者实施的政策损害陆军产业利益,那么立刻就会被推翻,直接赶下台。

因此当年他信就是如此,其上台后,不断给予底层百利,打击军队垄断,同时扩大开放,发展经济,使得军队的利益遭受损害,于是陆军司令就直接政变了。
他信流亡海外后,其妹夫颂猜成为总理,继续执行他信的政策,结果又被陆军司令推翻。
颂猜被推翻后,他信的妹妹英拉继位成为政府总理,还是执行他信的政策,最后又是被推翻。
反正只要是跟陆军司令做对的,那是一反到底,可见其厉害之处。
所以其实泰国是一个军人政府,只不过军队找了个君主立宪的国王做遮羞布,实际上就是军队说了算,枪杆子里出政权。
随机文章祖逖北伐的故事:“闻鸡起舞”立志报国人类是外星人的试验品,人类不是进化而来/是外星人创造(阴谋论)陕西淳化7.20盗墓案大起底,涉案文物达1100件(10盗墓团伙被抓)温弥尔古丹岛在哪里,俄罗斯千岛群岛中(9000年前火山喷发形成)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宇宙文明中多/地球所在的位置太过于贫瘠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西晋最后的军队支撑刘琨:和祖逖一起支撑起晋室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任并州刺史。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 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早期生活 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的祖父刘迈,曾任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官至光禄大夫。 刘琨工于诗赋,颇有文名。贾后之侄贾谧权过人主,身旁聚集了一批豪族贵戚出身的文人,互相唱和,号为“二十四友”,而刘琨兄弟也厕身其间。 西晋元康五年(295年),二十六岁的刘琨出任司隶从事。后又被高密王司马泰辟为掾属,迁任著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执政,以刘琨为记室督,又改任从事中郎。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称帝,刘琨任太子詹事,辅佐司马荂。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共同讨伐司马伦,刘琨被司马伦任命为为冠军将军、假节,与孙会领兵三万抵抗司马颖,结果在黄桥大败而回。司马冏辅政后,刘琨因出身名门,被任命为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302年(太安元年),司马冏兵败,范阳王司马虓镇守许昌,并推荐刘琨为司马。 永兴元年(304年),被张方胁迫迁都长安。次年,刘乔攻击司马虓,刘琨援救不及,其父母皆被俘获。306年(光熙元年),刘琨从幽州王浚处求得八百骑兵,击破东平王司马懋,战败刘乔,救出父母,又斩杀司马颖麾下大将石超,收降荥阳守将吕朗。同年,司马越将晋惠帝救回洛阳,刘琨因功被封为广武侯,邑二千户。 出镇并州 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司马越为了扩张势力,派刘琨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刘琨带领一千余人辗转离开首都洛阳,于307年(元嘉元年)春到达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的晋阳经历战乱,已成一座空城。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俟的环境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不到一年晋阳就恢复了生气,成了晋在中原的少数几个存留抵抗势力之一。 当时的晋阳南面是强大的匈奴前赵,北面是正在崛起的鲜卑代国,东面是和段部鲜卑结盟的幽州刺史王浚。刘琨和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猗卢结为兄弟,和前赵等大将的战斗互有胜负。 河南人徐润因通晓音律得到刘琨的重用,但是此人无能而跋扈。奋威将军令狐盛进言要刘琨除去徐润,反被徐润诬杀,造成其子令狐泥等人的反叛。刘琨吸引了许多志愿抗击匈奴、羯人的志士,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也使不少人离去。 建兴元年(313年),继位,封刘琨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加散骑常侍、假节。建兴三年(315年),刘琨被晋愍帝封为司空、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刘琨辞去司空,接受都督之职。不久,代王拓跋猗卢被其儿子拓跋六修杀死,拓跋普根平定叛乱也因病而死,刘琨在拓跋部作为人质的儿子刘遵同箕澹等率3万余人投奔刘琨。 依附段部 建兴四年(316年),石勒出兵进攻并州,刘琨不听箕澹劝阻全军尽出,中伏大败,丢失并州,只身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其结为兄弟。同年,刘曜攻破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刘琨令长史温峤向劝进。司马睿称帝后,加封刘琨为侍中、太尉,其余官衔不变,并赐他名刀一把。 建武元年(317年),段匹磾以刘琨为大都督,率军讨伐石勒。结果段匹磾堂弟段末杯接受石勒贿赂,不肯进军,刘琨因势弱只得退兵。 含冤而死 太兴元年(318年),段部鲜卑内斗,段末杯击败段匹磾自任单于,并俘虏了刘琨的儿子刘群。刘群得到段末杯的厚待,便给刘琨写密邀请他共击段匹磾,谁料密信被段匹磾截获。段匹磾虽相信刘琨,但最终还是将刘琨下狱。 刘琨素有名望,拘押期间,远近之人尽皆愤叹。代郡太守辟闾嵩与刘琨部下将领企图反叛段匹磾救出刘琨,因泄密而失败。东晋权臣王敦派人密告段匹磾,让他杀掉刘琨。刘琨听说王敦来使,便对儿子刘遵说:“处仲(王敦)使来而不我告,是杀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 同年五月初八,段匹磾自称奉诏旨将刘琨缢杀,子侄四人同时遇害。刘琨时年四十八岁。东晋因段匹磾势力强大,还要依靠他讨伐石勒,因此没有吊祭刘琨。刘琨死后,世子刘群、姨甥卢谌、内侄崔悦等投奔辽西段末杯,而部下将佐大都投靠石勒。 太兴三年(320年),刘琨的从事中郎卢谌、崔悦等上表朝廷为刘琨鸣冤,太子中庶子温峤也上表附议。于是追赠刘琨为侍中、太尉,谥曰愍。 轶事典故 刘琨与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都有着建功立业,成为栋梁之才的远大理想。一次半夜,祖逖听到鸡叫,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意思是,这是老天在激励我们上进,于是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吹笳退敌 刘琨善吹胡笳。曾有数万匈奴兵围困晋阳。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城破,于是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刘琨登上城楼,俯眺城外敌营,对策。忽然他想起“”的故事,于是下令会吹卷叶胡笳的军士全部到帐下报到,很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那边吹起了《胡笳五弄》。他们吹得既哀伤、又凄婉,匈奴兵听了军心骚动。半夜时分,再次吹起这支乐曲,匈奴兵怀念家乡,皆泣泪而回。 自恋 大司马桓温,自认为雄姿英发,是、刘琨一类的人物人物,却被人比作大将军王敦,因此很不高兴。归来,带回来一个老婢女。这老婢曾是刘琨的家伎。老婢一见桓温,便道:“公甚似刘司空。”桓温大喜,整冠问哪里像。老婢答道:“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桓温大为扫兴,抑郁了好几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既然闯王李自成不纳粮 他的军队到底靠什么存活呢
还不知道:不纳粮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末年,全国各地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全国所有的农民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非闯王李自成所率领的军队莫属。当时,有一首歌谣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歌谣中有这样一段:“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从这首歌谣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李自成在中原地区百姓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过我们也能从中发现一个问题,既然李自成不纳粮,那么他的军队靠什么存活呢? 俗话说,从古至今打仗最终打的都是金钱。虽然说李自成的士兵很多都出身于贫苦家庭,都是为了反抗明政府而组成的义军,但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一人一口饭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何况作为军队的领导者,多多少少总得给是冰点军饷来鼓励一下吧。为了获得底层贫困农民的支持,李自成还曾颁布了免除三年赋税的政策,这个政策自然是能帮助他收买人心,但同时也让他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既不纳粮又不收税,李自成如何应对自己和军队的开支呢?真实的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追赃助饷,讲白了就是抢。 明朝末年,全国老百姓大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百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朝的那些、皇室和王公大臣,他们的生活质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滋润。这些藩王和大臣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夺取原本属于农民的土地。明朝政府的高层都这样做了,中下层的官吏也纷纷效仿,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国的土地都被集中到了权贵们的手中,而百姓们却越来越贫苦。 基于这种现实状况,闯王和他的部队每当攻下一个地方后,首先要做的便是追赃助饷,也就是没收所在地区藩王和官吏们手中的财产。老百姓看到李自成的这种做法,自然是喜闻乐见。这些藩王和官吏哪个不是富得流油,收缴他们的财产足够李自成来应付军队的开支,也让他有底气去免除三年赋税。免除赋税让李自成收获了民心,也让他的起义军成为全国起义军中势力最庞大的一个。不过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虽然李自成通过免除赋税收获了民心,也让他的势力迅速崛起,但他通过夺取权贵的资产来供给军队做法最终也让他丢掉了江山。 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的军队攻入了北京城,皇帝自杀殉国,这一刻宣告了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尽头。进驻北京城后,李自成已经做好了称王的准备。为了他未来作为皇帝的威严,李自成下令军队秋毫无犯,但是进入皇宫后,李自成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确切来说,是现实的情况与他的想象出入太大。正如前文所述,李自成在各级权贵手中多久了大量的财富,所以在潜意识里他认为皇帝的财富要远比那些权贵多的多,可惜他在皇宫翻了好几遍也没有发现什么金银财宝,原来崇祯皇帝竟然是个穷光蛋。李自成把皇宫中的所有器具集合在一起,甚至连装饰用的金丝银线都给拆了,但这所有的一切加起来甚至连10万两白银都不到。这实在大大出乎李自成的意料,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除了要推翻昏庸的明王朝外,所有士兵甚至包括李自成自己都有想发一笔横财的想法,可如今的现实情况却是李自成可能连军饷都发不起了。 打天下和治理天下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李自成肯定也深知这一点。打天下的时候,他可以为了收买民心而对权贵阶级进行掠夺,但是治理天下的时候,他还要仰仗这些权贵的知识和能力。攻破北京城后,李自成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暴力抢劫了,在皇宫中看到的现实情况几乎让李自成的理想破灭了。攻破京城一周后,将士们仍然没有看到什么收获,原本抱有很高预期的他们开始有了负面情绪。作为统帅的李自成很清楚,一旦这种负面情绪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无奈之下他决定还像以前一样追赃助饷。 不管什么时候,让一个人主动把自己的钱掏出来都是不现实的,即便你即将做皇帝也不例外。于是在京城的追赃助饷行动中,李自成选择了更为暴力的手段,他提前让手下准备好了刑具,一旦有人不从就采取刑讯的手段,当时甚至有人因为交不出银子或者交的太少而血溅当场。京城的官员被榨干油水后,将士们又把目标盯在了富户和商家身上,后来甚至出现了士兵抢劫普通老百姓的情况。局面彻底失控了,整个北京城又被笼罩在了阴霾和恐惧中。 在这次行动中,李自成和他的军队共缴获了白银7000万两,这个数字放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李自成得到了金钱,但是他失去了之前他赖以生存的民心。在百姓心中,李自成从原来那个不纳粮的闯王,变成了暴力掠夺的闯贼。三年的免税政策让李自成失去了收入来源,而他追赃助饷的做法又让他得罪了阶层,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话成就了李自成,最终也害了李自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