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人类的长生不老的发展历程,人类的永生或将实现?

时间:2023-08-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核心提示: 近日,生理年龄方向顶级研究者Steve Horvath教授,以预印的形式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在对老年小鼠进行“换血治疗”,输入年轻小鼠血浆后,观测其生理年龄变化,发现老年小鼠的血液、心脏和...

近日,生理年龄方向顶级研究者Steve Horvath教授,以预印的形式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在对老年小鼠进行“换血治疗”,输入年轻小鼠血浆后,观测其生理年龄变化,发现老年小鼠的血液、心脏和肝脏组织的平均生理年龄年轻了54%以上。

虽说换血疗法在抗衰领域并不罕见,可此次小鼠逆衰54%的转变仍“吓坏”不少科学家。

人类的长生不老的发展历程,人类的永生或将实现?

一.换血能长寿?已有超160年历史!

“换血疗法”已有超160年的历史,其原型是1864年的“异种共生”实验。

生理学家Paul Bert将老年小鼠与年轻小鼠去掉腹部皮,通过手术缝合在一起,让它们血液互通,结果发现老年小鼠的心脏、大脑、肌肉、毛发等各项组织都变得更年轻了,且寿命明显延长。类似实验结果也在水蛭、青蛙等动物身上得以重复。

人类的长生不老的发展历程,人类的永生或将实现?

然而,由于“异种共生”切割缝合手术风险巨大,后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输入年轻血液”的疗法。

2017年,美国硅谷公司Ambrosia Medical则提供这样的“换血”服务。

这家公司打着延缓衰老的名义,给中老年客户输入16-25岁年轻人新鲜血液(经过滤处理)。3年时间内,600多名中老年富豪参与了实验,不少富豪甚至表示“效果非凡,近乎不朽”。就连国外最大线上支付平台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也参与了该项骇人的换血实验,称要活到120岁。

人类的长生不老的发展历程,人类的永生或将实现?

图注:彼得·蒂尔正在进行“换血疗法”

然而遗憾的是,这家生于硅谷的“换血公司”热度并未持续多久,就在2019年疑似因FDA警告关门大吉。

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对于大量血液或血浆被定期输入年迈者体内的任何试验,应非常小心。”此前实验发现,“异种共生”或是“换血治疗”易产生组织排异及其他不明风险。

人类的长生不老的发展历程,人类的永生或将实现?

二.揭秘“换血疗法”背后机理

实际上,无论是“异种共生”还是“换血疗法”,都是输入年轻血液,虽面临诸多风险,可不容置否的是,类似技术在抗衰老层面的确存在一定研究价值。

因此,对于风险与机会并存的“换血疗法”,科学家并未打算浅尝辄止。

2019年6月,美国华盛顿大学今井真一郎教授研究团队证实,年轻人血液当中富含eNAMPT酶,通过提升老年组体内eNAMPT酶含量,可以直接改善小鼠的健康状况,延长寿命15.8%。而eNAMPT酶的主要作用则是合成β-烟酰胺单核苷酸,直接补充该物质可延长实验组寿命30%。

人类的长生不老的发展历程,人类的永生或将实现?

该项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已有160年历史的“换血疗法”背后机制被揭露,β-烟酰胺单核苷酸是关键。对人类而言,这意味着无需再冒“换血”的排异风险,也能得到类似效果。

有意思的是,β-烟酰胺单核苷酸补充剂已经量产上市。国内公司“基因港”(GeneHarbor)已在日本之后,全球第二家将该物质补剂量产上市,较之日本单瓶2万的售价降了95%以上。

不少因年龄增长体内缺乏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中老年群体,选择补充该物质来干预衰老。从近期京东电商活动战报来看,相关品牌基因港(GeneHarbor)不仅斩获双11、双12销售第一业绩,甚至还在前不久京东国际5周年卖到了全平台第一。

人类的长生不老的发展历程,人类的永生或将实现?

三.人类长生不老是否有望?

近年来,寿命科研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除“换血帮助小鼠年轻54%”的实验外,还有诸多返老还童实验引起关注。

去年10月底,美国基因治疗公司Libella召开AAV病毒导录延长端粒长度人体临床实验,计划让人年轻30岁,实验结果将在明年1月份公布;今年1月,南京大学通过调控长寿因子延长了线虫寿命500%;前不久,马斯克称“脑机接口 ”技术一年内可植入人脑,能修复任何大脑问题,该项技术被认为有望通往“数字化永生”。

人类的长生不老的发展历程,人类的永生或将实现?

结合香港前首富李超人92岁,服用并投资基因港前一代产品(β-烟酰胺单核苷酸前体)至今仍活跃荧屏的例子,不少人心生幻想:21世纪的人类能否实现“长生不老”?

未来学家伊恩·皮尔森博士曾预言“人类将在2050年实现长生不老”,有意思的是,这位未来学家曾因85%的预测准确率业界颇具盛名。

不过就眼下而言,与其做永生的幻想,不如先想办法多活几十年。对于寿命长度,知名作家阿西莫夫认为“适度即可”:人类寿命不可太长,否则将停止创新与合作;但也不可太短,否则无法在有生之年做出贡献。

身为东非大裂谷的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是怎么回事?它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样的

人类起源 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谷地,发现了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据测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这具头骨化石被命名东非勇士为“东非人”。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图尔卡纳湖畔,发掘出一具生代已经有290万年的头骨,其牲与现代人十分近似,被认为是已经完成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典型的“能人”。1975年,在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交界处的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350万年的“能人”遗骨,并在硬化的火山灰烬层中发现了一段延续22米的“能人”足印。这说明,早在350万年以前,大裂谷地区已经出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属于人类最早的成员。 东非大裂谷地区的这一系列发现证明,昔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说成的“野蛮、贫穷、落后的非洲”,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一块拥有光辉灿烂古代文明的土地。 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两个概念:人科的起源和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的起源。学术界并无太大争议。对于智人的起源,学术界则存在两种假说。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即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在大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在距今10万年以内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还有少数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进化说”,认为各大洲人种是由当地的早期人类连续进化而来,即现代人是在欧亚非各自起源。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一系列DNA研究证据为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非洲起源说”有一个缺陷:缺乏1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现代人化石的支持。199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率领的国际研究组在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发现了3块人类头骨化石。几年后,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轰动学界的研究结果。这些头骨化石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16万年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化石。这一发现为非洲起源说增加了重要砝码。《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科学家证实,1967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两个人类头骨化石距今已有19.5万年历史。此前曾认为这两个头盖骨有15.4万年到16万年历史。这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新的证据中国人不是北京猿人的后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早在1984年就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同行共同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自100万至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扩散到世界其他大陆以后分别独立演化为现代的非洲人、亚洲人、大洋洲人和欧洲人,在每个地方都按连续进化方式演化,产生现代人。他认为自100多万年前东非直立人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古人类就连续进化,同时附带了少量与境外人群的杂交。也就是说,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仍是中国人的祖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从1997年开始采集中国各个民族的DNA样本,在对近2万个DNA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在10万年前左右,现代智人逐渐迁移出非洲,来到中亚,其中一些人在当地定居,人类进一步分化。大约到了4-6万年前,一部分人迁移到了东亚,进入了中国大陆;经过4万年的演化,这部分人逐渐分支,产生了56个民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金力指出,现代人是单一物种,而各地猿人却属于不同物种,只有东非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故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祖先。 未来命运 东非大裂谷从广义上讲,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南土耳其开始,南抵非洲东南,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6500千米。人们称它是“大地上最大的伤疤。”古往今来,东非大裂谷一直引人注目;当今世界,东非大裂谷的未来命运,更是举世关注。 英国地理学家约翰·乔治,曾在1893年对裂谷进行5个星期的实地调查。他设想:东非裂谷不是像美国的大峡谷那样由河流冲刷而成,而是因为地壳下沉,形成了一个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四地。这在地貌上称“地堑”。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创立者及拥护者竞相把东非大裂谷作为支持他们理论的有力证据。有人在研究肯尼亚裂谷带时注意到,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部的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从而他们认为这里是一起大陆扩张的中心。根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达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1978年11月6日,地处吉布提的阿法尔三角区地表突然破裂,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几分钟内突然喷发,并把非洲大陆同阿拉伯半岛又分隔开1.2米。一些科学家指出,红海和亚丁湾就是这种扩张运动的产物。他们还预言,如果照这种速度继续下去,再过2亿年光景,东非大裂谷就会被彻底撕裂开,“分娩”出新的大洋,就像当年的大西洋一样。但是,反对板块理论的人则认为这些都是危言耸听。他们认为大陆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无论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重大改变,地壳活动主要是作上下的垂直运动,裂谷不过是沉降区而已。在它接受了巨厚的沉积之后,将来也可能转向上升运动,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为大洋。 2005年9月,埃塞俄比亚北部某地的地面突然下沉10英尺,迅速向两侧裂开,裂开的大洞足以将数头骆驼和数只山羊吞没。在接下来三周时间,这个地方发生了160次地震,形成一个宽25英尺、长约0.34英里的大裂缝。 英格兰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家蒂姆·赖特使用卫星雷达数据,将这一裂缝的形成过程准确地拼合起来。当非洲和阿拉伯构造板块向两侧漂移时,两个板块之间的地壳会变弱。赖特说:“在地壳底部形成的岩浆会定期向下面滴,就向‘熔岩灯’一样,形成一个腔状‘气球’,‘气球’逐渐膨胀。当这个‘气球’达到临界压力时,它就会爆炸。” 据赖特估计,在未来100万年左右,裂缝将继续扩大,届时非洲之角将从非洲大陆完全脱离,形成地球上第八大洲——东非洲。赖特说,这种地质过程始终都在发生,不过,地面裂开通常只发生在海底,那个区域人们很难看到。他说:“这是我们首次利用现代仪器直接观察这一极其重要的地质过程。” 这一发现轰动了科学界。2006年,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考察队纷纷前来阿法尔。经过分析和研究,他们预言一个新的大陆将会在100万年间形成,东非大裂谷将会比如今长10倍,东非的好望角将从非洲大陆上分离出去。对此,美国地质学家辛迪-艾宾格表示:“许多人认为剧烈的地质现象只发生遥远的古代,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见它们正在发生。” 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也许人类只有拭目以待。 随机文章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密码,壁画中隐藏着各种人体器官蒙娜丽莎的背后骷髅头,纪念丽莎·盖拉尔迪尼逝去的儿子太阳系为什么只有地球有生命,地球特殊进化过程使生命诞生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国为什么不探索火星(2020年发射探测卫星)俄罗斯超音速武器已列装,领先美国且无法被美航母拦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青藏高原发现首个史前洞穴,古人类已经掌握人造细石工具

日前,学家在西藏阿里发现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古迄今为止发掘的首个史前洞穴遗址——梅龙达普洞穴遗址,遗址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海拔约4600米,由一字排开的两个独立洞穴组成,其中一处洞穴面积1000余平方米,另一处约250平方米。遗址内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已经掌握使用的人造细石工具,距今至少4000年。与周口店“北京人”等中原考古相比,这处遗址年代虽晚得多,但是对于青藏高原的考古来说,仍是意义非凡。 与所有洞穴文化遗址考古一样,梅龙达普洞穴遗址细节刚一现世,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神秘感:形状规整的细石叶,沙陶片、泥陶片,玛瑙、燧石、黑曜石,还有红色岩画。 原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石文斌说,这次考古发掘意义重大,碳样检测确定了年代为4000多年前,当时我国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恶劣,人类从何时开始在这里从事生产、定居生活?这次发掘一定会给出更为明晰的答案。更令人兴奋的是,洞穴中还发现了几何纹饰的彩色壁画,这对研究青藏高原先民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艺术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 关于旧石器时代的生活遗址,曾在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东部横断山,北部昆仑山,南部喜马拉雅山区,采集到打制石器;中石器时代的遗迹,经初步鉴定,有申扎、聂拉木两处;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几乎遍布西藏自治区及毗邻地区,分别有石器和其他器物发现。 但是,考古学界普遍认为,青藏高原的细石器文化时代的具体起始时间尚有待新的证据确定。而这次梅龙达普洞穴遗址的发掘研究,特别是已经出土的典型细石器,很可能让这个问题有所突破。 据了解,细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状细小的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从那时起,人类学会了用打击法打出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是人类生产力在旧石器时代基础之上的一次大飞跃。国际上普遍认为,这一时期一般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初期。 随机文章秦始皇的措施对后代的影响明朝最有影响力的臣子有哪些?1934年8月8日营口坠龙事件,龙摧毁日资厂房掀翻火车英国鹞式垂直战斗机,曾击落21架阿根廷战机(已退役)美国野猫式战斗机,5分钟击落日军5架战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