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宇宙探索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时间:2023-08-1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天狼星(Sirius,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其视星等为-1.47,绝对星等为+1.3,距太阳系约8.6光年。天狼星实际上是一个双星系统,其中包括一颗光谱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颗光谱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天狼星在一些国家的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古埃及,天狼星是少数与金字塔相关的星球之一。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恶星。同时,天狼星还被认为是曾造访地球的外星人的居所。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天狼星之谜-土著神话讲述人类文明起源

西非马里共和国尼日尔流域的荒凉高原地带居住着一个名叫图根族的未开化民族。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神话口授中融入了惊人的现代天文学知识,图根族人是怎样知道这一切的?图根族的异常神话和信仰体系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马富尔格里奥尔介绍给世人的。他自1931年起与图根族人一起生活了20多年。1950年,他发表了《苏丹人的天狼星系统》的论文,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在天空最重要的星是人类肉眼看不到的波特洛;

2、波特洛每50年绕夜空中最明亮的主星一周;

3、波特洛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主星位于其焦点的一侧;

4、波特洛在全天最小也最重,发白色,由地球上不存在的重金属组成;

5、比波特洛重量轻四倍,但运转轨道大得多的埃梅耶绕主星旋转;

6、尼扬特洛绕埃梅耶的周围旋转;

7、尼扬特洛上住着诺恩莫人,很久以前诺恩莫人访问地球,给予图根族外星人的文明。

综观以上条件,实际上存在紧密吻合这些条件的星系,那就是天狼星系。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夜空最亮的主星相当于天狼星A。天狼星A的光度是-1.5等,除去太阳系的行星外,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与人类肉眼看不见的波特洛相当的是天狼星A的伴星天狼星B,光度仅8.7等,由于被天狼星A的光芒隐藏起来,所以从地球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判明天狼星B的公转周期约为50年,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天狼星A位于其轨道焦点之一上。原文地址:

再者天狼星B是放白光的白矮星,虽然如地球般大小,但是具有与太阳相匹敌的质量。图根族持有的天狼星系的知识与现代天文学掌握的事实完全一致。那么,他们称之埃梅耶的天狼星系的第三颗星是怎样的呢?遗憾的是,在目前尚没能确认其存在。但是1995年法国天文学家埃奈斯特与迪翁观测到天狼星系原因不明地移动(受其他的天体影响,轨道发生变化),推断应有名为天狼星C的红矮星存在,今后有充分被发现的可能性。

再者,绕这个埃梅耶公转的行星叫尼扬特洛,住着诺恩莫人。据图根族的神话口授,它们来到太古时期的地球给人类传授文明。图根族描绘了诺恩莫具有人鱼的模样。其中关于飞船着陆时的情景不由得让人想到UFO,图根族是这样描绘的:船一边旋转一边降落在卷起沙尘的干燥土地上,在它的冲击下地动山摇。船像侧滑似的落下。船开始是红的,但是不久变白了。

20世纪中叶,英国人类学家特戴泼尔仔细研究了科学家的论文并去现场调查,1976年出版了《天狼星的秘密》一书,提出了更惊人的假说。该书直截了当地指出地球文明的起源来自天狼星系拜访的智慧生物。在此书销售的同时,在世界掀起了巨大的轰动,连英国权威的《自然》杂志也参与了。1998年戴泼尔出版了修订本,以下我们以他的假说为主,验证《天狼星的秘密》一书的后半部分,寻找诺恩莫人留在古代土地上的足迹。

现代文明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肥沃三角地带发源的苏美尔文明,它包括文字的发明、农耕、灌溉、建筑等技术,以及天文学、几何学、污染等各个方面。但是苏美尔文明充满了各种谜,其中最大的谜是直至今日我们仍然不知道苏美尔人来自何方,只知道苏美尔人把一个非常先进的文化带给了仍然处在未开化状态的闪米特人。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再者,历史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文明是循序渐进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苏美尔文明的出现太突然,按历史的时间来说,仅仅一瞬间就已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了。此外,还有联络苏美尔文明与天狼星人的证据。天狼星B的公转周期约是50年,苏美尔人将50这个数字视为特别神圣。如在亚述古都尼尼微的图书馆中发现的12块楔形文泥板上记述的《吉加美什史诗》,讲述了公元前2000年统治乌尔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城市,今在伊拉克境内)的吉加美什,它是个神和人的混血儿,2/3是神,1/3是人。他带领50名部下进行冒险旅行的故事。再者,古代文明研究家莫里斯-夏特兰从古代亚述的首都尼尼微挖掘到的泥板文书中发现了后称之尼尼微常数的这个数字,它也反映了苏美尔人与天狼星的关系。

现在,如果将这个数字改为10进制,则为195955200000000,一个15位的数字。即使在古代文明鼎盛时期的希腊也从来没有超过10000的数。超过这个数就被简单称为无限。这恰恰是天文的数字。如果用1天的秒数除,则为66亿6800万天(约620万年)。另外用地球的岁差运动的周期945万天除,则恰好为240。显然,如果不是正确知道太阳系各行星的运行周期,就不可能导出这个常数。戴泼尔指出天狼星的诺恩莫人不单是在苏美尔还在埃及留下其足迹。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戴泼尔一边在人们的信仰体系或遗迹中寻找天狼星人的足迹,一边提出大胆假说,其中最受冲击的是有关斯芬克斯。他说太古时代的斯芬克斯是在灌满水的湖中。当然,他的假说一提出立即遭到专家质疑。但是戴泼尔运用各种数据来鉴证其假说。首先他将斯芬克斯建造的地方视为问题。斯芬克斯端坐在凿开岩盘的巨大洞穴中。不在平地,何以在洞中。

发出那样问题的戴泼尔做出了由于水灌满斯芬克斯周围的惊人回答。从现在遍地沙漠的形象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根据古代记录,尼罗河曾经泛滥,其最高水位达到吉萨高地的水平。再者,从塞提一世的葬祭庙的里侧石造建筑欧西里斯(埃及的主神)的地下15米附近,发现谜样的设施,即巨大的地下水池。戴泼尔推测不是作为蓄水池或供水设备被利用,但是否定这一见解的学者也不少。实际用途不是很清楚。

但是在埃及文明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点上是肯定的。公元前5世纪,曾经访问埃及的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也留下了埃及文明与水紧密关系的记载。据希罗多德记载,在建金字塔的高地建地下室,地下室被视为法老的陵寝,其四周被水环抱。文中说:通过水渠给水,围住了称之胡夫王长眼的岛。

接着希罗多德又说:莫埃利斯湖是人工湖。这么说是因为湖的中央建了两座金字塔。这个金字塔高约180米,被隐在水下90米,所以距水面90米高如果是那样的话,戴泼尔的假说一下子就被否定了。但是他轻松地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戴泼尔说:斯芬克斯端坐的巨大洞穴就是莫埃利斯湖。希罗多德的时代,做成法老脸的斯芬克斯头部露出水面,所谓胡夫王长眼的岛指的是其头部。

实际上斯芬克斯的躯体部分被确认遭大量水侵蚀的痕迹。这个浸蚀迹至今大多被归为洪水传说,但是戴泼尔主张这个正是斯芬克斯在水中的明确证据。而且带给这个水文明的水神是从地球外来访的水栖或水陆两栖型的智慧生物即天狼星人,不是吗?当然这是按推理的大胆假说,没有决定性的证据。但是只要确认图根族称之埃梅耶的天狼星C存在,则说法就不一样了。它将是来自天狼星系智慧生物曾经造访地球的有力证据,进而也成为地球文明由它们带来的有力证据。

占星天狼:从古希腊到欧洲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在西方,天狼星的正式称谓是Sirius,它还有个俗名,叫Dogstar,也就是狗星,与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罗琳笔下哈利波特的教父就叫小天狼星布莱克(SiriusBlack),隐含着大黑狗的意思,而且他确实能变身成那玩意儿。不过,小天狼星中的小字是国内某位强大的翻译硬加上去的。欧洲古老的神秘学(指超自然的形而上学,即研究神秘力量的学问)把天狼星解读为一颗力量强大的吉星。在占星学里,它代表着创造奇迹、起死回生等美好的意象,还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意思。布莱克大概就是因为最后这个意象死掉的吧。

将天狼星解读为吉星的原因可能与古埃及有关。在古埃及文明中,天狼星因为能够带来尼罗河泛滥而被顶礼膜拜,是和金字塔相关的少数几颗星之一,足见其在古埃及人心目中地位之高。欧洲也有一些土生土长的原始神秘学团体,如古代英国的德鲁伊教团,不过,由于各地的战争和人口迁徙逐渐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传统。

狗这个意象可能源自古希腊。Sirius一词的起源很模糊,从构词上似乎不是严格的希腊词语,更非源自古阿拉伯语。Sirius最早见于公元前7世纪赫希阿德的长诗《著作与时代》。尽管它与希腊词语sierios(意为烤炙)具有很好的对应性,但是古希腊人自己也说,他们不记得是从哪里搞来Sirius这名字的。学者向前追溯,找到了公元前1500年的古印度梵语典籍《韦陀》(Vedas)中的记载,认为其前身很可能是梵语中的Tishiya,但在古伊朗语中还存在一个Tihtrya的变式。

如果是这样,Sirius这个名字在地中海地区就非常古老了,或者说,早于印欧语系的人占星的时代,其具体起源已经湮没在史前近东和地中海周边不断进行的人口迁移中了。古希腊人对待天狼星的态度和古埃及人迥然不同。对古希腊人来说,天狼星于6月的最后一天在黎明出现,直至8月上旬消失,是和夏日的酷热联系在一起的。古希腊人把天狼星和热、火,甚至发烧联系在一起。作为大犬座(CanisMajor)的主星,天狼星同样被和狗关联起来了。

人们认为,天狼星的光芒对狗有不良的影响,它们过度的喘气会导致过分干燥和患病。在极端的例子中,口吐白沫的狗也许有狂犬病,可能导致被咬的人感染死亡。狗星这个称呼大概就是从这时流行起来的。同时,天狼星也被视为厄运之星或末日之星。在古希腊,最早提到天狼星的是公元前800年的《荷马史诗》。荷马将之称为死亡之星,来传达特洛伊的勇士赫克托耳和阿基琉斯因决斗而战死的结果。

天狼星的光芒会因空气扰动而闪烁,古希腊人认为这表示将发生不好的事件。受到影响的人会患上astroboletos(又叫star-struck),意指不小心惹火上身。当代欧洲的占星学同样受到古希腊的影响,因此,天狼星还可以往糟糕的一面去解读。天狼星这样的多意性,使得欧洲的占星术士可以根据其需要随意取舍,按需解读,不必担心穿帮。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古罗马帝国因为不讲卫生而被鼠疫折磨得死去活来。从公元165年至266年,强盛的罗马帝国在百年中发生了5次大鼠疫。公元542年,东罗马帝国再次发生大鼠疫,帝国几乎是在无助中等待瘟疫的结束。大街上很难见到人,运气好的健康人都在家里照顾病人,如果恰巧碰到一个人从屋里出来,他一定拖着一具尸体。皇帝本人也感染了鼠疫,虽然他奇迹般活了下来,但帝国最终丧失了1/4的人口。此后,瘟疫又反复肆虐了超过200年,帝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而鼠疫发病的时间多在夏秋之际,正值天狼星从东方升起之后。于是,瘟疫的屎盆子几乎不可避免地扣到了天狼星头上,古罗马人认为是天狼星与太阳共同造就的恶行。真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仅仅是因为鼠蚤等能传播病菌的小动物在夏季变得活跃而已。

一些典籍中记载,天狼星并不是一条家犬,而是个狼性十足的家伙。在公元800年的时候,它被描绘成一个龇着牙、长着粗鬃毛的、两腿直立的家伙。古罗马人不仅注意到天狼星从东方升起的时间,也注意到了它在傍晚从西方落下的时间比其从东方升起早了3个月。自公元前238年起,每年4月25日前后,也就是观察到天狼星西落的时候,罗比古斯节就会举行。在仪式上,身着白袍的祭司会向天献祭红色的大狗。他们认为天狼星的下落和小麦锈病开始传播相关,因此通过祭祀祈求增产增收。古希腊和古罗马关于天狼星的文化与古埃及不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它们还是互相碰撞,形成了文化杂交。在安东尼时代,也就是公元138年至161年,在亚历山大港发行的崭新银币上,竟然为埃及天狼星女神伊西丝(Isis)创造了一个骑狗的浮雕形象。

土耳其中南部有传说,在那里的山上有一个强大的让人畏惧的金狼。它无所畏惧,唯一害怕的就是天狼星。当天狼星升起的时候它便躲避在地下的巢穴里,直到其消失才出来继续活动。远在中国,天狼星也被视为代表异族的狼,甚至在北美的因纽特人那里,它依然与狼族有关。因此,人们关于天狼星的认识很可能比我们最初认定的还要早,以至于它有足够的时间传播至各种文明中,抑或是在这些文明出现之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在占星术的另一个起源地两河流域,或者古巴比伦等文明中,天狼星还有别的意义,那就是它是一颗大人物的星星。在这个解读中,如果天空中突然出现亮星,或者有亮星升起,就意味着产生了新的大人物,比如国王。据之后的《圣经》记载,耶稣在伯利恒降生时,天上就曾有一颗特别的亮体,被称为伯利恒之星。至于夏日升起的天狼星,当然算一颗亮星,故而它可能会和当日出生的某个大人物联系起来,作为占卜其吉凶或政治走向的依据。

天文学上的天狼星

天狼星,或许是夜空中最重量级的大明星了,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毫不为过。但在我们开始考虑谈论它的轶事前,或许最重要的还是先找到它。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找到天狼星

是不是因为它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我们就可以轻易找到它呢?的确,天狼星的视星等高达-1.46等,亮度是视星等-0.04的北天第二亮星大角星的3.7倍左右,但是在夜空中明亮的可不只是恒星。金星在最亮时可以达到-4.89等,木星最亮时可达-2.94等,火星最亮时可达-2.91等,就连水星最亮的时候都能达到-2.45等。

这些明亮的行星当然会干扰我们找到天狼星。不过天狼星毕竟是恒星,和行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所有恒星都和日月一样东升西落,但恒星与恒星之间相对静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几颗星星在天上组成一个特殊的形状,再过十天半个月、一年两年,甚至几十年几百年,这几颗星组成的形状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那它们就是恒星。

正因为这种相对稳定性,让我们根据某些恒星组成的特殊形状来寻找星座成为可能,冬季大三角正是天空中最典型的标志之一。从暮秋到初春,三颗亮星组成的巨大等边三角形会出现在夜空中,因此十分好认。除天狼星外,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是小犬座的南河三和猎户座的参宿四。天狼星所在的星座是大犬座,它是每年最早通过上中天的星座(所谓星座通过上中天,是指星座的中央位置通过正南正北的当地子午圈)。大犬座并不大,在天球上所占的面积为380.11平方度,在全天64个星座中排第43位。星座内有1等星1颗,2等星4颗,列入全天200颗亮星的恒星多达7颗,算是非常明亮的一个星座了。只是因为大犬座位置偏南,如果观察点在中国北方的话,星辰的光芒容易被地平线附近浑浊的空气吞噬。

天狼星到底有多亮?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惊讶地发现,他在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测量的恒星坐标结果与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测量的不一样,个别恒星的观察数值还相差很多。要知道,虽然喜帕恰斯生于2000多年前,他的测量结果可是相当精确的。为什么天狼星、大角星、毕宿五这些亮星的误差那么大?天狼星的误差足足有月亮直径那么大!哈雷花了很多时间将他的结果与其他星表做了对比,最终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恒星不恒!

1868年,光谱学先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哈金斯爵士发现天狼星的光谱有一个显著的红移。显然,这样的红移是因为多普勒现象,这说明天狼星在星图上努力地奔跑,在我们看不见的坐标上飞速远离我们。现在我们知道,天狼星正以每秒7.6千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虽然这比哈金斯爵士当年的计算值(每秒40千米)小很多,但也相当可观了。别管天狼星每年远离我们多少,天狼星到底距离我们多远?答案是8.6光年。这真不是一个远的距离,要知道,它是距离我们第9近的恒星,而一颗三体星南门二就占据了天狼星之前的3个名额。

我不否认天狼星很亮,但是仅凭视星等-1.46等,就认为距离我们8.6光年的天狼星比距离我们860光年、视星等0.12等的参宿七亮,总有些不太公平。为了公平起见,天文学家决定让恒星排排坐,都固定在距离我们10秒差距,约合32.6光年的地方,再评定它们的视星等在这个距离上,它们展现出的视星等就能表现它们真正的亮度了。此时观察到的星等被定义为绝对星等。当然,天文学家不会真的飞去距离太阳30多光年的地方观测太阳的绝对星等,只要根据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以及太阳在地球上的亮度,就能推算出这个数值。经过计算,太阳的绝对星等是4.83,天狼星是1.42,北极星是-3.6,参宿七是-7.84。在肉眼可见的恒星中,绝对星等最高的可能是天津增九,这颗视星等4.80、看上去暗淡无奇的恒星绝对星等可能高达-9.7。位于大麦哲伦星系蜘蛛星云中的R136a1是我们已知的绝对星等最高的恒星,这颗距离我们165000光年、视星等12.28的蓝特超巨星,绝对星等高达-12.6。是的,尽管看上去光彩夺目,天狼星其实也没有特别亮(只是比太阳亮很多而已)。

天狼星的小伙伴

1844年,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贝塞尔根据天狼星在天球上诡异的运行路线做出一个惊人的推断:天狼星应该还有一颗伴星,这颗伴星与天狼星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0倍,正好与太阳到天王星的距离不相上下。可惜贝塞尔没能活到他的推测被天文观测证实。直到这一推断做出20年后,美国天文学家阿凡格雷厄姆克拉克才首次观测到这颗暗弱的伴星。如今,这颗视星等8.30的小星被称为天狼星B,以与明亮的天狼星A也就是我们肉眼所见的那颗加以区分。

1915年,沃尔特亚当斯宣布,他观测了天狼星B的光谱学数据,发现它的光谱与天狼星A的几乎一致。这样的结果表明,二者的表面温度相似,单位面积释放光能的能力相同,所以导致二者亮度差别的唯一因素,就只剩下恒星的表面积了。天狼星A和天狼星B的亮度相差万倍,由此可以算出天狼星B甚至还没有地球大;但是要让质量为太阳2.02倍的天狼星A在天球上走出如此弯曲的轨道,天狼星B的质量至少得有太阳质量的0.978倍才行。

太阳的质量、地球的大小,这样的数据难免让人心生疑问,不过观测和计算数据都没有问题。在天狼星B的这一特征被发现的几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波江座40内有一颗与之类似的暗淡小恒星。而在2年后的1917年,荷裔美国天文学家阿德里安范马南又在双鱼座内发现了一颗独立的致密暗淡小恒星。因为小,又散发着白光,这种恒星被称为白矮星。这3颗最早发现的白矮星被称为经典白矮星。白矮星是低质量恒星演化的最终结果。中低质量的恒星在主序星阶段燃烧的是其核心的氢。在其生命末期,核心的氢聚变反应结束后,氦核将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在核心发生聚变,三个氦原子结合成一个稳定的碳原子。当然,碳原子有时也会继续与氦反应,形成少量的氧、氖,乃至更重的镁。

因为氦核的聚合并不额外放出能量,因此这个核心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收缩放出热量。此时,恒星表层的氢元素也会随同核心收缩并获得加热,氢原子聚变的速度大幅提高,于是产生更多的能量,导致恒星变得更为明亮,体积也发生剧烈膨胀。但处在这个阶段的恒星膨胀速度超过发光能力的提升,恒星的表面温度会降低,这时恒星的颜色更倾向红色这个演化阶段的恒星因其外形特征,被称为红巨星。红巨星的寿命并不太长,如果本身质量不够,不足以使碳和氧进一步发生核聚变,这两种元素就会在其核心堆积起来,外层气体逐渐逸散,只留下致密的核心部分残骸,并最终成为白矮星。

白矮星的内部不再有物质进行核聚变反应,不再有能量产生,支撑重力坍缩的只有由泡利不相容原理产生的电子简并力。物质被压缩到了极致,就差把电子压入质子,形成更加致密的中子态了。因此,虽然稍逊于中子星,但白矮星物质依然具有极大的密度,它们的平均密度的数量级大约是吨/立方厘米,是地球物质密度的百万倍。因为天狼星的轨道太过不规则,因此人们很早就怀疑它还有第三颗很小的伴星。根据计算得到的数据,第二颗围绕天狼星A运行的恒星质量只有太阳的6%,亮度比天狼星B还要暗5级至10级,围绕天狼星A公转的周期为6年。直到今天,这个假说还没能被证实,原因可能是它太暗了,也有可能是其距离天狼星A太近。

赤犬还是苍狼?

有关天狼星,还有一个关注度很高的争议,那就是天狼星的颜色。公元150年,生活于埃及亚历山大港的著名古希腊天文学家克劳狄乌斯托勒密曾将天狼星与参宿四、心宿二、毕宿五、北河三一起记述为具橘黄色或红色色调的天体。托勒密的记述似乎代表了当时各阶层的主流思想,将军日耳曼尼库斯、演说家西塞罗、诗人阿拉托斯都认为天狼星是红色的,哲学家塞内卡甚至认为天狼星是暗红色的,比火星更甚。这与如今天狼星看上去是白色的这一事实不符。

1985年,两位德国天文学家找到了一份公元8世纪的伦巴第手稿,这份拉丁文的文稿教读者从星辰的位置确定夜祷的时刻。在这部文稿中,天狼星的颜色被描述为呈现弥散的红色。据此,这两位天文学家提出天狼星B当时是颗红巨星的说法。且不说其他的天文学家普遍认为这里描述的应该是大角星,根据恒星演化理论,一两千年的时间远不足以让一颗恒星完成从红巨星到白矮星的蜕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周围星云的分析,天狼星并没有留下任何在近期曾发生剧烈变化的痕迹,通过天狼星A或天狼星B恒星演化的可能性来解释颜色争议的理论已被推翻。

剩下的可能就是一些主观因素了,例如它在地平线附近时强烈的闪烁使人们感觉它是红色的,或者只是因为修辞需要,毕竟天狼星在诗词里的一个重要身份是隐喻凶兆。生活在公元1世纪的罗马诗人、天文学家马库斯马尼利乌斯把天狼星的颜色描述为海蓝,生活在4世纪的拉丁语诗人阿维阿努斯对它的描述也是这样。因为大气的扰动,明亮的恒星,例如天狼星,很容易发生闪烁,尤其是在它距离地平线不远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用肉眼观察它会发现红色、白色、蓝色交替呈现古人也有可能因此赋予了天狼星更多色彩。在记录天狼星颜色这方面,似乎还是古代中国人做得更靠谱一些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7世纪,多次天文记录中都将天狼星描述为呈现着白色光芒的天体。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人类故乡大猜想之天狼星

美国作家罗伯特坦普尔曾于1976年出版过一本著作《天狼星之谜》,该书让天狼星和多贡人威名远播。他声称,非洲的多贡人拥有先进的天文知识,知道很多奇异的事情。他们没有望远镜,却知道不可能用肉眼看见的天狼伴星的存在,还说天狼星系有第三颗恒星这颗恒星至今还没有被人类观测到。这些知识以及多贡人知道的其他信息可以证明多贡部落曾有外星人到访,是外星人教给他们这些知识。多贡人把这种外星人叫作鱼人一种两栖生物。

该书旁征博引、描述详尽,要验证其真实性,需用大量的时间仔细核对其所引用的所有数据。基于我能够找到的科学数据有限,我决定做第一个测定天狼星系是否真的存在生命体的人,而不是去从头到尾仔细读完《天狼星之谜》,或是去读1976年以后出版的所有有关天狼星的书籍。我们先看现在可以确定的事情。众所周知,天狼星是个双星系统,这意味着这个星系有两颗恒星。其中的一颗主序星(白色)被称为天狼星A,另外一颗为伴星,被称为天狼星B,是一颗白矮星,目前距天狼星A约20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49.9年。这个双星系统的年龄大约为3亿岁。天狼星八的宜居带在距其2天文单位至5天文单位的位置。与天狼星A的距离小于2天文单位的行星表面温度太高,不适宜居住;而在5天文单位之外的行星,又因表面温度太冷不适合居住。

我们再来看看恒星系的年龄。科学家认为,天狼星系的年龄在3亿岁左右,太阳系的年龄约45亿岁。想想看,太阳系用了多长时间才使地球生物进化到现在的样子?天狼星人如果真的有的话能用更少的时间进化到比我们更高级的阶段吗?当然,也许地球曾出现过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却被太阳系之前发生的多次天体相撞事件摧毁了。

尽管如此,3亿年的时间几乎不足以使行星孕育出类似地球生命的生命。因为,这意味着任何围绕天狼星A运行的行星都很年轻,它会有温暖的浅海,但陆地面积较小,间或有些侵蚀,还有火山。这个行星的大气厚重、空气潮湿,被明亮而又强烈的天狼星A照耀,承受着强烈的、可以杀死细菌的紫外线。只有在强烈光线无法照射到的浅海底部,有些简单的细菌生物才能够生存,并通过海底的热液喷口获取营养。至于这种生命体要经过多长时间才可以进化为更复杂的生命体,还未可知。

还有一个事实,即以目前的构成形态来看,天狼星A的寿命只有10亿年,而现在已经过去了3亿年。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位于天狼星系宜居带的任何星球上形成的生命中,没有一种能再活7亿年。现存的所有围绕天狼星A运转的星球,在其主序星到达寿命终点时,都会遭到毁灭。因此,从年龄来看,天狼星系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低。但是,天狼星本身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低吗?

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天狼星有两颗恒星,也极可能有第三颗恒星,不过,我们还是先考虑科学界已确知的两颗恒星。天狼星A是光谱型A星,即人们熟知的白矮星。与太阳相比,白矮星密度高、光度低、温度高,属于G型(黄矮)星。由于这个原因,白矮星会迅速消耗氢元素,使其存在时间变短。此外,它们还会放射出大量紫外线。基于以上原因,生物在天狼星A上的进化时间极其有限。

天狼星B也是一颗白矮星,围绕天狼星A运行,与天狼星A相距8天文单位至31天文单位。天狼星B与天狼星A散发着相似的光芒,是天狼星A宜居带最外缘行星的第二个太阳。天狼星系存在的第二个白矮星似乎暗示该星系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非常渺茫。但是请等一等,天狼星系也许还有第三颗恒星。根据罗伯特坦普尔的书中提到的多贡人的信息,这第三颗恒星应该是一颗红矮星。他对此非常确信,并做出了如下论述:如果天狼星C最终被发现,那它一定是一颗红矮星。我敢肯定,多贡人提供的信息完全可信。

那么,这第三颗恒星到底有没有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极了。根据1995年重力学方面的研究,可能有一颗褐矮星在围绕天狼星运行,公转周期为6年。这是否就是多贡人所说的那颗神出鬼没的天狼星C呢?褐矮星是亚恒星,因质量太小无法进行核聚变。因此,它还不足以成为一颗彻底的棕矮星,与气体巨星木星类似。然而,在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作者使用先进的红外线影像工程得出一个结论,即天狼星系极有可能没有第三颗恒星。在此之前,在探究第三颗恒星对天狼星系宜居带行星所产生的影响时,我们走入了误区。当然,也可能因为我们对整个星系的调查还不够彻底,因为距天狼星约5天文单位处,还有一片区域没有被探索过。

总之,我必须要说的是,天狼星系里的生命有可能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漫游了8.6光年到达地球的高级水栖生命。我还要说,它并不存在,天狼星系不可能存在任何形式的高级生物,除非该生物是一种纯粹的水栖生物,能在我们热爱的地球上像鱼一样呼吸。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我还是不能完全明白多贡人是怎样得知有关

天狼星的知识的,难道真是鱼人传授的?或者就是一群外地的、异想天开的占星家来到多贡部族,通过占星得到了这些信息,并传授给了他们?毕竟,多贡部落周围居住的是苏美尔人,那里存在很多先进文明。没有人知道多贡人是怎样获得天文知识的,难道这些信息来自天狼星本身?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有关星系的知识,我一定会说:不。

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信息会让人们更加了解未知世界。在1976年罗伯特坦普尔的书出版后,很多学者都认为他在胡说八道,使得他的书没有一席之地。但是,书中内容真的是胡说八道吗?书中提到的天,狼星系的第二颗恒星被发现,而且第三颗恒星存在的可能性也没有被完全排除,20世纪90年代的重力学研究也证明天狼星系的确有可能存在第三颗恒星。

天狼星人是否来过地球

天狼星是天空中除太阳以外最亮的一颗恒星,因此,人们对它非常熟悉。但对与它相互绕行的伙伴星(天文学上称为伴星)却知道得很晚。1834年,天文学家贝塞耳发现天狼星的位置有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地球运动引起的,而是它本身绕一颗恒星运动的结果。这就是说,天狼星有一颗伴星。但是,当时的望远镜还观察不到这颗伴星,所以叫做暗伴星。1862年,美国人A.克拉克在试验一架高倍望远镜时,发现天狼星近旁有一颗暗星。经过进一步的观测后,确认这正是天狼星的伴星。它非常黯淡,其绝对星等只有11.33(天狼星为1.43,而肉眼只能看到6等星)。

在非洲马里共和国,有一个民族叫多贡族,人口20多万,居住在丘陵、高原和山区,经济还十分落后,主要从事农业,极少数是金属工匠和皮革匠,属于另外一个社会等级,没有集权政府,居住在由父系血统和大家庭组成的村落中。但科学家在那里考察时发现,多贡人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天狼星和它的伴星,称它们是黑兄弟。当天狼星出现在两座山峰之间时,就举行一种叫锡圭的祭祀仪式,大约每60年一次,是最隆重的宗教活动仪式。

考察队在多贡人世代居住的地区发现一些木刻和壁画,上面记载有许多天狼星和它的伴星的知识。经考察,这些木刻和壁画是1200年前刻制的。据多贡人说,他们的天狼星知识是他们的祖辈从一位叫做诺默的神那里得来的。据传说,大约在3000年前,天狼星上的两栖神诺默,曾经乘坐一艘很大的飞船来到多贡人中间。飞船在着陆时,还曾经引起过一场大火。

在这里,多贡人的天狼星和它的伴星的知识已经与外星人直接联系起来了,但是,古老多贡人的天文知识并不是唯一的。如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和中美洲金字塔的建造者,也同样掌握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公元前4221年,埃及的一个非常精确的天文历,就是以天狼星升起为标准的。再如在地中海盆地的一些岩洞中,人们发现许多古老的岩画,在这些岩画中,七姊妹星团(即昴星团)绘有10颗星,而人们用肉眼只能看到6~7颗星,在没有望远镜的古代,怎么知道七姊妹星团有10颗?还有,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最古老的苏美尔人也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他们描绘的10000年前的星座位置,与现在人们探知的星星运动非常相似,而且,每颗星星都有几颗行星围绕它们运行。他们的这些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人们很自然地又想到了外星人。在苏美尔人、亚述人、巴比伦人和埃及人古老的楔形文铭文中,确实常常描写神从星星上降临。在印加人的宗教传说中,还具体说到神是从昴宿星座来的。

天狼星:外星文明的"星光密码"

延伸阅读

西北望射天狼泗水圣徒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许多人知道天狼星是因为苏轼的这首诗,但并不一定知道,想对天狼下黑手的并不止苏轼一个。《楚辞九歌东君》中就有: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增补事类赋星象》中也说:阙邱三水纷汤汤,引弧矢兮射天狼。白居易诗《答箭镞》:寄言控弦者,愿君少留听。何不向西射?西天有天狼。天狼星在中国古代究竟有什么象征?为什么大家都想引弧矢而射之?

裴骃在《史记集解》中这样说道: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贼盗之知奸邪者。弧矢向狼动移,多盗;明大变色,亦如之。矢不直狼,又多盗;引满,则天下尽兵也。这里的狼就是指天狼星,弧矢则是位于天狼星东南方向的九颗恒星,仿佛拉开的弓箭正好对准了天狼星。在星相里,天狼星象征贼盗,弧矢则是防守力量。如果弧矢向天狼星移动,说明天下将有动荡;当弧矢没有正对着天狼星,也可能有动乱;如果天狼星突然变得特别明亮,或者不断闪烁,或者变色,更是社会动乱的表现;如果弧矢拉满,看上去像一把满弓,就意味着可能天下大乱。

类似的记载许多书中都有。《宋史天文志》中曾记载:狼一星(天狼星),在东井东南,为野将,主侵掠。色有常,不欲动也。芒角、动摇,则兵起;明盛,兵器贵;移位,人相食;色黄白,为凶;赤,为兵。月犯之,有兵不战,一曰有水事。月食在狼,外国有谋。五星犯之,兵大起,多盗。彗、孛犯之,盗起。客星守之,色黄润,为喜;黑,则有忧。赤云气入,有兵。

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主行阴谋以备盗,常属矢以向狼。武密曰:天弓张,则北兵起。又曰:天下尽兵。动摇明大,则多盗;矢不直狼,为多盗;引满,则天下尽为盗。月入弧矢,臣逾主。月晕其宿,兵大起。客星入,南夷来降;若舍,其分秋雨雪,谷不成;守之,外夷饥;出入之,为兵出入。流星入,北兵起,屠城杀将。赤云气入之,民惊,一曰北兵入中国。说得如此详细,是否真的有过应验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比较权威的占星学著作《乙巳占》中关于月犯斗应验的记载。占文说:月行于南斗,大臣诛,大将及近臣去,将军死,女主凶。然后引用了《宋书》中的例子:晋哀帝兴宁三年七月庚戌,月犯斗。来年五月戊寅,皇后庾氏崩。安帝义熙元年三月己巳,月掩斗第五星,至八月丙戌,频掩之。是年三月,始兴太守徐道覆反。四月,卢循起湘中。五月,循破刘稷,自是京畿大臣多戮死也。

从记载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月犯斗发生于上一年的七月,而皇后是次年五月才死的,相隔的这数月中,生老病死的当然不止一个,可以和很多事件联系起来,为何偏偏是皇后?同样,大臣造反的过程中,社会上肯定还在发生其他的事件,为什么只和大臣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这些人发挥着比普通人更大的作用,将他们和天文事件联系起来,其实落脚点还是在政治上。

下面这一则更能看出端倪。《宋史天文志》中引武密的话说:天弓张,北兵起。还说:弧矢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流星入,北兵起,屠城杀将。同书的《流陨》篇中记载:(熙宁)八年十月乙未,星出弧矢西北,如杯,东南缓行,至烛没,清白,有尾迹,照地明。正是这一年,苏轼写下了西北望,射天狼的句子,想到边境去抗击北兵,一展抱负。朝廷中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他们认为这个天象是很严重的天谴,皇帝马上避正殿、减常膳,表示出对天的敬畏,同时做出自我检讨的姿态,并要求朝臣批评政治得失。朝臣奉命行事,但真正的矛头却没有对准皇上,而是对准了正在变法的王安石。吕公著说这是因为神宗用人不当,才造成天地变异。富弼也劝说神宗要择众说以执政,不能只用少数人的意见。张方平更加直截了当,明说天变为新政之害。明知矛头是对准自己的,王安石也得在天文学的框架下进行驳斥,他坚持天变不足畏的观点,并引用晋武帝时期天上出现彗星,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和《乙巳占》中的占文不一致的事例来进行反驳。不过,虽然抛出了权威著作,但皇帝还是一副诚惶诚恐的姿态,王安石也只好于十月十七日上表待罪,眼睁睁看着吕惠卿和章惇两员干将落马。大家争论了一番,最后和本来的天象没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在古代,天文的事情从来就不只是天文这么简单。同样,天狼星的诸多变化是否应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解释它的人。而之所以它担负了这样的功能,是和其特殊的情况相关的。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天狼星的基本情况。天狼星在中国的二十八宿中属于井宿,而对应的地理分野是西北的秦地。它是一颗双星,两星互相绕转,这就使得天狼星的移动路径不太规则。冬季是北方游牧民族物资相对匮乏的季节,到南面来侵扰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苏轼写下西北望,射天狼的时候也正是冬季,所以这个应验纯属巧合。

冯太后何以被称为“文明太后”?千古以后做了哪些改革?

冯何以被称为“文明太后”?千古以后做了哪些改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掌握中枢大权的太后有不少,不过没有一位的历史功绩比得上北魏的冯太后。影视剧《》的女主人公就是以她为历史原型塑造的。 北魏冯太后(441~490年)的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她本是汉女,祖父曾做过五胡时北的国君。生于北燕被北魏灭亡几年后,幼年时父亲冯朗被北魏孝武帝下令诛杀,她被没入后宫成为一名奴婢。在姑母冯昭仪的帮助下,冯氏没有吃太多苦,反而出落得有之美。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12岁就继位登基,有一次他在宫中偶遇冯氏。《魏书》十分八卦地记载了两人的邂逅: “高宗登白楼望见,美之,谓左右曰:‘此妇人佳乎?‘左右咸曰‘然’”。 就这样,冯氏成了拓跋濬的妃子。两人感情十分深厚,456年,文成帝封15岁的冯氏为皇后。同年,妃子同文成帝所生的以不足两岁的幼龄被立为太子。 其他朝代,的妃子巴不得“母凭子贵”。可在北魏,却有一项“子贵母死”的奇葩制度,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未来的母族擅权。于是拓跋弘生母李氏被赐死,冯后担当起了养育太子之责。 465年,文成帝英年早逝,年仅25岁。11岁的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北魏献文帝,冯后被尊为太后,临朝听政。当时因为新君年幼,政局动荡,权臣乙浑,冯太后定策将其诛杀。 467年,献文帝妃子生下一子。冯太后得知长孙出世后大喜,将朝政归还于献文帝。469年。拓跋宏被立为太子,生母李氏依据“子贵母死”的制度被赐死,这一幕同文献帝当年成为太子何其相似,恍若一个历史循环。 还政后冯太后还不到30岁,正值女人大好年华的她开始琢磨起自己的第二春。结果献文帝感觉丢失了颜面,找了个借口将冯太后最喜欢的情人,宿卫监李奕处死。冯太后得知后大怒,两人关系破裂。471年,献文帝被迫退位,成为年仅17岁的中国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献文帝之子拓跋宏以4岁幼龄登基,这就是。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称是被冯太后毒杀。冯太后再次临朝,被尊为太皇太后。 冯太后在北魏献文帝和孝文帝时期实际掌权约二十年,成功实施了大量的社会政治改革。诸多改革中,她和孝文帝主导的土地公有制改革影响最为深远,不仅后来的和将之奉为圭臬,之后还被所继承,最终以北魏的土地公有制为模版分配土地,国力日盛,达到了自西汉后又一个的巅峰! 图 491年北魏疆域图 说起封建王朝的土地改革,王莽和都曾想要在全国推行,改为公田制和。可惜在他们所处的年代,世家和地主豪强盘根错节,土地所有权极其复杂,改革均不了了之。 然而到了北魏时期,中原大地在经历多次战乱后,大片土地抛荒,恰巧又有大批逃避战乱的人没有土地耕种,这一特殊的情况反而让北魏这一少数民族政权阴差阳错的拥有了将土地改革彻底推行下去的客观条件。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给事中李安世向冯太后和孝文帝建议,由官府主导土地改革,将天下土地分给人民(《魏书·列传第四十一》李孝伯附李安世传)。北魏朝廷制定了极为详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 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魏书·食货志》 图 石椁 北魏 山西博物院 朝廷规定:年满15岁男子可以得到四十亩露田,女子减半,另外若每户拥有一头耕牛可得到30亩露田,但每户上限4头耕牛,再多官府也不再授田。如果土地因为地力不够需轮作的,官府根据轮作具体情况授田亩数翻倍。受田人年老下不了地或死亡则露田会被官府收回,耕牛如果死去,官府也会将因为牛多分的露田收回。 除耕田外,北魏朝廷还对桑田做出了分配。在古代,种桑养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农业活动。土地改革早期,官府在能种植桑树的地区授予每人20亩桑田,要求在这20亩地里规定期限内至少种活50棵桑树、5棵枣树、3棵榆树。因桑树需要多年生长和长期精心培育,并不适合土地流转,因此朝廷规定桑田为永业田,受田人死后可以传给子孙,官府并不收回。 图 采桑图 画像砖 另外,北魏朝廷对百姓的宅基地、菜地,以及地方官员的公田均做出了详尽的规定。比如每三口人可以分配到一亩宅基地,地方官员按照职位分到面积不等的公田,离任时必须全部上交给继任者,否则要判刑。 除此之外,北魏的这次土地改革还有许多细则。 在冯太后的强力推动下,土地所有制改革顺利实施,北魏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力也达到空前鼎盛。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时年49岁。冯太后生前使北魏成为文明国度,死后为“文明”,又被称为“文明太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瞿塘峡一带的古文化,也是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大溪文化遗址位于四川省巫山县与奉节县相连的大溪镇,在瞿塘峡东口长江南岸与大溪河交汇处的三级台地上,距奉节县城15公里。它是我国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属晚期至父系氏族的萌芽阶段,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化遗址之一。郭沫若先生首次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该文化类型迄今发掘的主要遗址还有:湖北宜都红花套、枝江关庙山、江陵毛家山、松滋桂花树、公安王家岗,湖南澧县三元宫和丁家岗、安乡汤家岗和划城岗等10多处。国家文物部门于1958年、1975年和1976年对大溪文化遗址进行过三次发掘,发掘面积达570平方米,清理墓葬208座,出土珍贵文物1200多件,有生产工具石斧、石锛、蚌镰、骨针等,有饰品玉石、璜等,还有艺术品空心石球、人面浮雕、悬饰等,以及内外朱色陶、戳印文和朱绘黑陶、曲腹杯、筒形瓶等器物。 这里出土的陶器、石器都颇有特点,骨器很多且保存完整,另外还有玉器等。这里出土的石器中以两侧磨刃对称的主形石凿最具特色,有很少的穿孔石铲和斜双肩石锛,偶见长达三四十厘米的巨型石斧。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石锄和椭圆形石片切割器等打制石器。从时间上看,大溪文化可归纳为三个时期。早期:夹炭红陶最多,戳印纹简单、细小,彩陶极少,以折肩圈足罐、三足盘、鼓形器座等为代表。中期:戳印纹发达,彩陶兴盛,常见内折沿圈足盘、簋、高把豆、折腹盆、曲腹杯、筒形瓶等。晚期:泥质陶占绝对优势,灰陶和黑陶剧增,有细颈壶、折敛口圈足碗等。大溪文化初步可分为两个地区类型:长江沿岸的鄂西川东地区,如大溪、红花套、关庙山等地的遗存,可称为大溪类型。 此种类型的遗存中长期多夹炭陶,夹砂陶比例始终很小,白陶也很少。圈足盘、陶簋多见,典型器有彩陶筒形瓶,圈足上盛行各种成组的戳印纹。彩陶纹饰有横人字形纹、曲线网格纹,有的器形和彩纹,明显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影响洞庭湖北岸、西北岸地区,如三元官、丁家岗、汤家岗等地的遗存,可称为三元宫类型。此种类型的遗存中夹砂陶比例大,红褐胎黑皮陶和白陶占一定数量,有特征鲜明的盘口圈足罐和筒形圜底罐。圈足盘少,彩陶筒形瓶仅有个别发现,以通体装饰的印纹、刻画纹为特色,漩涡纹、变体卷云纹彩陶也具特点。至今没有发现受庙底沟类型彩陶影响的迹象。有人认为,三元官类型遗存虽确有许多与大溪文化相同的文化因素,但可能是受大溪文化强烈影响的另一种原始文化。大溪文化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首次发现。它的发现为探素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面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出土器物看,大溪文化是以当地为主,外来文化影响为辅发展起来的,在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上,该文化同湖北的屈家岭文化,江苏的青莲岗文化及浙江的等都为已发现的重要的长江流域古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流影响的因素。大溪文化与仰韶文化比较可知,两者都有外形近似而各属自身系统的折沿盆、敛口钵和小口直领罐等陶器,反映了在同一时期南北所流行的器物形制和作风。另一方面,还明显存在着互相交流影响的因素。如淅川下王岗的早一、早二期遗存中的陶豆、盂、筒形瓶式细高器座等,是受大溪文化影响的产物;大溪、关庙山、红花套等处发现的圆点钩叶纹和花瓣纹的彩陶罐、垂幛纹彩陶钵片、双層小回尖底瓶片等,是仰部文化庙底沟类型南下影响所及的实物例证。至于大溪文化与时代稍晚的屈家岭文化的关系,两者当是先后直接继承发展的,也有人认为是不同系统的两种文化,目前尚无定论。 在湖南石门皂市、湖北宜都城背溪、秭归柳林溪,新发现一种较早的新石器遗存,为探讨大溪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出色的陶器制作技术,制陶业方面,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以白陶和薄胎彩陶最为突出,代表了较高的工艺水平。红陶陶器普遍涂红衣,有些因扣烧而外表为红色,器内为灰、黑。盛行圆形、长方形、新月形等戳印纹,一般成组印在圈足部位。有少量彩陶,多为红陶黑彩,常见的是交叉纹、横人字形纹、条带纹和漩涡纹。 主要器形有釜、斜沿罐、小口直领罐、壶、盆、钵、豆、簋、圈足盘、圈足碗、筒形瓶、曲腹杯、器座、器盖等。另有大量实心陶球和空心裹放泥粒的陶响球。在白陶圈足盘上,通体饰有类似浅浮雕的印纹,图案复杂精细。薄胎细泥橙黄色的彩陶单耳杯和圈足碗,胎厚仅1-15毫米,绘以棕红色的多种纹样,显得精美别致。划城岗遗址发现一座保存稍好的窑址,由斜坡状火道、火膛和出烟口三部分构成。火膛下半部挖在生土中,上半部用大块红烧土垒成。火膛之上未见窑算,围绕窑壁内侧有一圈放置陶坯的平台,大多数陶器火候较低,据测试烧成温度为750℃880℃。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 在房屋建筑遗迹的红烧土块中,经常发现有稻草、稻壳印痕。红花套遗址的稻壳印痕经鉴定为梗稻。除饲养猪、狗外,从大溪、三元宫、丁家岗遗址的发现看,鸡、牛、羊可能也已成为家禽家畜。同时,渔猎、采集等辅助经济仍占一定比重。特别是在大溪有些地段的文化层内,夹杂着较多鱼骨渣和兽骨,包括鱼、龟、鳖、蚌、螺等水生动物以及野猪、鹿、虎、豹、犀、象等的遗骸。大溪文化层中发现了很厚的鱼骨堆积,说明捕鱼在当时的三峡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在红花套、关庙山发现的房屋基址普遍经过烧烤,已成红烧土建筑,并较多使用竹材建房。建筑分半地穴式和地面两类,前者常呈圆形,后者多属方形、长方形。地面起建的房子,往往先挖墙基槽,再用粘土掺和烧土碎块填实,墙内夹柱之间编扎竹片或小型树干,里外抹泥。 室内分布柱洞,挖有灶坑或用土埂围筑起方形火塘。居住硬面的下部,常用大量红烧土块铺筑起厚实的垫层,既坚固又防潮。有的房顶系铺排竹片和植物茎秆,再涂抹掺有少量稻壳、稻草末的粘土。有的房子还有撑檐柱洞或专门的檐廊,或在墙外铺垫一段红烧土渣地面,形成原始的散水。可见为适应南方的气候条件,建造住房已采用了多种有利于防潮、避雨、避热的技术措施。这里的葬俗很独特,共发现300余座大溪文化的墓葬,其中大溪墓地最多,人骨保存也较好。该墓地死者头向普遍朝南,除个别为成年女性和儿童的合葬墓外,绝大多数实行单人葬。葬式一类为直肢葬,数量占半数以上,以仰身直肢为主。另一类为屈肢葬,其中多数是仰身屈肢,以双脚压在髋骨下的仰身跪屈葬和下肢向上弯曲的仰身蹲屈葬最为特殊;下肢弯程度很大的屈肢葬,是将死者捆绑后埋葬的。 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最多的30余件。女性墓随葬品一般较男性墓多,有的石镯、象牙镯等饰物,出土时还佩戴在死者臂骨上。在几座墓里发现整条鱼骨和龟甲,有的把鱼摆放在死者身上,或是置于口边,也有的是两条大鱼分别垫压在两臂之下。以鱼随葬的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文化中尚属少见。另外还有以狗作为牺牲的。大溪墓地儿童与成人的葬制基本相同,但在红花套和关庙山则是瓮棺葬。 随机文章关于詹姆斯·布坎南总统单身生活的175年历史地球2032年灭亡过程图有哪些,地球将会被超大小行星毁灭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极其危险千万别去(天价门票3500元)网红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几乎能被运用到各行各业(未来可期)中国鹰击18反舰导弹,射程和突防能力位列世界前三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