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敍利亚北部的阿布胡赖拉考古新证据 彗星撞毁人类最早定居地
据东网:美国有考古学家近日从敍利亚北部的阿布胡赖拉(Abu Hureyra)考古遗址采集土壤、文物及动物骸骨等样本,分析后发现一些超高温燃烧形成的玻璃物质,并非人为、闪电或火山爆发造成,可能是曾遭陨石或彗星撞击,以致这个人类最早定居地毁于一旦。
阿布胡赖拉遗址位于阿萨德湖底,上世纪70年代当局兴建塔格巴水坝,堵截幼发拉底河的河水,湖水乾涸后遗址才被发现。考古学家曾在遗址发现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痕迹,认为该处是1.28万年前,人类最早定居下来转为农业社会的地方之一。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质学教授肯尼特(James Kennett)和团队,采集遗址的沉积物、动物遗骸、农作物样本以及其他文物。他们发现,这些东西上有经高温熔融的玻璃物质,分析其分子结构后发现含有铬、铁、镍、硫化物、钛等矿物,甚至是富含铂和铱的熔化铁。要形成这些矿物,燃烧的温度至少高达摄氏2200度,这温度并非当时的人类、闪电或火山爆发可产生。
肯尼特指出,要产生如此高温只能由极其剧烈、高能量、高速度的现象造成,而这现象极可能是宇宙撞击事件。团队将在阿布胡赖拉遗址的发现,与考古学家早前研究世界各地遭被称为“新仙女木事件”的1.28万年前陨石撞击遗址对比,发现都含有同样的矿物质,故认为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在同时期遭密集的陨石或彗星碎片毁灭。
相关报道:叙利亚北部人类最早定居遗址可能毁于彗星撞击
据据中时电子报(钟玉珏):叙利亚位于土耳其南部、伊拉克西部、沙乌地阿拉伯北部、埃及东北部,该国拥有重要的歷史与文化意义。其中位于北部的阿布胡雷拉(Abu Hureyra)遗址是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定居地之一。根据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最新研究显示,该遗址很可能被彗星撞击彻底摧毁。
研究员在阿布胡雷拉(Abu Hureyra)考古遗址採集土壤、文物及动物化石等样本,分析后发现一些超高温燃烧形成的玻璃物质(melt glass)并非人为烧火、闪电或火山爆发所致,可能是曾遭陨石或彗星撞击,以致这个人类最早定居地毁于一旦。
阿布胡雷拉遗址位于阿塞德湖底,1973年当局兴建塔格巴水坝(Taqba),拦截幼发拉底河的河水,湖水乾涸后遗址才被发现。考古学家曾在遗址发现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痕迹,认为该处是1.28万年前人类最早定居转为农业社会的地点之一。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质学教授肯尼特(James Kennett)採集遗址的沉积物、动物遗骸、农作物样本以及其他文物,结果发现,这些东西上含有高温燃烧形成的融化玻璃,分析分子结构后发现含有铬、铁、镍、硫化物、钛等矿物,甚至富含铂和铱的熔化铁。要形成这些矿物,燃烧的温度至少高达 2044°C-2300°C之间 ,这温度并非当时人类烧火、闪电或火山爆发可产生。
肯尼特指出,要产生如此高温只能由高能量、高速衝撞的现象造成,而这现象极可能是宇宙撞击事件,遂推测阿布胡雷拉遗址是被密集的陨石或彗星碎片毁灭。
相关报道:科学家说彗星撞地可能使古人类产生最早的农民
据参考消息网(编译/王笛青):英媒称,一项新的研究认为,近1.3万年前,在幼发拉底河畔,一颗彗星带来了地狱之火吞噬了世界上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但也使得一些幸存者变成早期的农民。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3月16日报道,研究人员认为,在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中开始在远离爆炸的地方觅食,随机出现了一种新的想法——为什么不种植植物而不是收集植物呢?于是农业革命开始了。
在现代叙利亚,阿布胡赖拉遗址在考古学界中已经很出名,因为这曾是一个罕见的从狩猎采集向农耕转变的人类聚居地。现在,一篇新论文表明,它还应该得到另外一项荣誉——它不仅经历了人类文明首次巨大的进步,也是首个被彗星击中的定居地。
安德鲁·穆尔参与了这个遗址最初的挖掘,那是一个最多有几百人的村庄。他所发现的种子和骨头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那里有觅食的碎屑,后来又出现了小麦和黑麦等作物。“这里变成了农民的村庄,”这位英国考古学家说。
人们发现了导致这种转变的线索。“我们知道,这与地貌的巨大变化相吻合——它从温暖、潮湿、草木繁茂的地方变成了寒冷干燥的草原。”不过,纽约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穆尔教授说,最奇怪的是这种变化“似乎差不多是在一夜之间发生”。
他开始对此没有多想,直到2007年,他看到了一个有争议的新理论。一些科学家认为,12800年前发生的一系列看起来无关的事件可能是有关联的。
大约在那个时候,气候变冷,世界各地的巨型动物开始衰落。他们发现,还有地质证据表明存在宇宙撞击。
“我们在委内瑞拉、阿根廷、美国各地以及英国一处地方都发现了这种证据,”亚利桑那州彗星研究组织的艾伦·韦斯特说。他认为,这足以解释现在被称为“新仙女木期 ”的那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件。
当韦斯特与穆尔教授一起在阿布胡赖拉的土壤中寻找时,他们发现了更多证据:在种子和骨头中,散落着融化岩石的颗粒。
在为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进行的实验中,他们发现,要形成这种玻璃岩石,需要温度达到1800摄氏度甚至更高--而唯一合理的来源就是宇宙撞击。
如果他的解释是正确的,阿布胡赖拉的首批居民显然是极其不幸的。当彗星的碎片撞击地球时,有一个碎片在足以将他们毁灭的近距离爆炸。不过,穆尔教授更愿意讲述一个不同的故事——一个关于适应力和人类创造力的故事。
“村子里生活着几百人。大多数肯定已经死亡。”人工制品的证据表明了人口的连续性:那些制造者与之前的人是同一种文化。“似乎幸存的人足以重新开始生活。”他们发现,随着气候的变化,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认为,他们需要技术来生存。
“定居地遭受了灾难,但人们回来了,他们重新集结,继续生活。不过这次,他们给经济增加了农业。”
慈禧太后能力不让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治国成果迥异
1900年,当新世纪的曙光冉冉升起的时候,东方最大帝国的统治者太后正扮着农妇带领一帮蓬头垢面的王公贵族,丢魂落魄地奔逃在前往西安的乡间土路上。他们身后是火光冲天血流成河的皇城北京。昔日君临天下的紫禁城,此时已沦为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人间地狱,远远传来的隆隆炮声依然令人心惊肉跳,胆寒不已。 而在遥远的英国伦敦白金汉宫,西方最大帝国的统治者——维多利亚女王也正在衰病之中度过一生最后的日子。上帝似乎不再眷顾这位幸运的女王:儿子、意外病故的噩耗接连传来,在一连串的打击面前,她的病情日益恶化,精力一天天衰竭。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女王依然拖着沉重的病体表现出对政务一如既往的关心。12月中旬,她还不顾宫廷御医和顾问们的反对,坚持出席了在温莎宫举行的爱尔兰工业品博览会。与维多利亚女王,一位是东方帝国的太后,一位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却在踏进新世纪的门槛时遭逢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而隐藏在她们身后的,则是两大帝国的兴衰沉浮。 人生历程悲欣交集 1851年5月1日,是万国博览会开幕的日子,这一天成为整个伦敦的节日。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人们,汇集在当时欧洲最宏伟和最富想象力的神奇建筑“水晶宫”那巨大的穹顶下,参加这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在这里相聚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军事纠纷,也不是为了进行政治争吵,更不是为了宗教朝圣,而是为了展示文明、进步和繁荣。这次博览会展出了10万多件代表人类文明成果的展品,它们由世界各地的近14000名参展者提供,其中一半多是英国厂商。其中有许多代表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成就和先进工业品,如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机床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模型等。大英帝国在这次展览会上显示了作为“世界工厂”的强大实力,出尽了风头。的英国人为自己国家征服自然的伟大成就所陶醉,他们认为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优等生,是上帝的宠儿,他们一个个眼噙热泪,趾高气扬地走进展厅。 在万众喧腾中,维多利亚女王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前往水晶宫,亲自来给博览会剪彩,兴奋的女王反复使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晚上回来后,4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一生中最伟大、最光辉的日子。我亲爱的阿尔伯特的名字将和这一天一样永垂不朽。对于我来说,这是最值得骄傲和喜悦的一天。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激之情……” 维多利亚女王没有理由不感到幸福和自豪。这是她人生最美好的巅峰时刻:在她的时代里,大英帝国空前团结,成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女王像维多利亚一样,在出色地完成了女王的职责的同时,又拥有作为普通女人的幸福,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丈夫阿尔伯特,具有非凡卓越的组织才能,成为她信任依赖的良师益友。整个这届博览会就是由阿尔伯特一手策划并精心组织的,它大大提升了大英帝国的国威,极大地增强了英国人的自豪感。 当维多利亚女王享受着大英臣民们的欢呼致敬时,在大清国紫禁城的深宫大院里,年仅17岁的“杏儿姑”(即后来的慈禧)正战战兢兢地由们领着去参加“选秀”。幸运的杏儿姑娘从众多秀女中脱颖而出,得以留在皇宫并被封为“兰贵人”。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是改变她命运的重要一步。慈禧没有高贵的血统,只不过来自下五旗的镶蓝旗;没有显赫的家世,父亲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她入宫后也只被封为位列后宫第六等的“贵人”,是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要想登上皇后的宝座还遥遥无期,希望渺茫。 然后谁曾想到,仅仅十年后,慈禧和维多利亚的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转。1861年11月2日,帝死后仅103天,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诉联手发动中外嘱目、惊心动魄的“”,以雷霆霹雳之势一举荡平了咸丰死前诏封的“顾命八大臣”,将肃顺、端华、载垣处死,其他五人革职遣戍,改年号为“”,开始两宫垂帘听政。年仅27岁的慈禧,正式走向这个庞大帝国的权力巅峰。从此她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一年,当年轻的慈禧春风得意地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央时,4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却陷入了深深的丧夫之痛中。由于一场意外的风寒,正当英年的阿尔伯特突然离世了。阿尔伯特亲王既是维多利亚深深爱恋着的丈夫,也是她最重要的谋士和助手。失去阿尔伯特,她感到失去了一切。在这场令人震惊的灾难中,维多利亚晴空丽日的生活瞬间布满了漫天的阴霾和悲哀,巨大的悲痛犹如黑夜中兀鹰的巨爪,攫取了她的意志和灵魂。阿尔伯特去世的这一天,维多利亚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语:“你的去世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的人生从此支离破碎”。那些在她身边的人们都担心她会失去理智,精神崩溃。背地里,人们一遍遍同情地念叨着:“可怜的女王,可怜的女王!” 的维多利亚离开了伦敦,将自己独自锁在房间里。对她来说,外面的世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她感到,自己的真实人生已经随着丈夫的生命而终止了,她在世上的余年已如残阳夕照,正在走向悲剧的尾声,她在给亲戚的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已经死去了”。然而,塞翁失马,。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谁也无法对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人生命运作出简单的评判。作为女人的慈禧,个人生活也是十分不幸的。她27岁没有了丈夫,40岁不到死了儿子,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几大不幸都让她占尽了。虽然拥有至上的权力,却无法得到一个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也无法获取一个正常的母亲所拥有的儿女绕膝、含饴弄孙的幸福。 但也有人说慈禧是幸运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孩,她走进了皇宫,并且靠着幸运地生下了咸丰帝惟一的皇子,从而“母以子贵”,被晋封为妃、贵妃,直到皇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里凭借自己的技巧终达权力巅峰;作为皇太后,她在男权世界里,操权柄于股掌之中。作为实际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无冕女皇”让那些男人中的精英人物也不得不低眉顺首地拜倒在她脚下。 但归根结蒂,慈禧的命运仍然是悲剧性的。她的最大不幸就是偏偏撞上了中国历史上最尴尬最困难的时代,她统治下的晚清成为神州史上最屈辱、最沉重的一页。作为最高统治者,她不仅要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更要应付国内摇摇欲坠的局面。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她百般挣扎,却难挽颓势,终致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山河沦丧,。后人讲到慈禧,完全把她当作祸国殃民的代名词,甚至把一些与之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于其身上。她也许做梦也想不到,生前作为母仪天下、权倾当朝的“”,死后会沦落为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一代妖后”形象。甚至连她的陵墓都难逃厄运,被东陵大盗孙殿英翻了个底朝天,毁棺抛尸,惨不忍睹。 当大清帝国在中苟延残喘时,西欧大陆的大英帝国正昂首挺胸地进入全盛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科学、艺术极大发展,君主立宪制走向稳定成熟。日不落帝国昂首阔步,傲视全球。这时也是英国经济实力最雄厚的时期,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的庞大殖民帝国。一位当时的作家这样描述了全球市场对英国产品的需求:“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的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 维多利亚,这位18岁登基时还不知所措的女王,一直到82岁才去世,命运似乎要让她完整地见证和享有英国的荣光,维多利亚女王伴随英国走完了19世纪。这位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除了养育9个孩子、怀念早逝的丈夫、让遍布欧洲皇室的子孙们称她为“欧洲的祖母”之外,晚年几乎什么都不做。与慈禧太后不幸的家庭生活相比,维多利亚女王对于养育子女倾注了巨大热情与精力,庞大和睦的家族使她享尽了天伦之乐。在她晚年,其曾孙辈已达37人。有一幅巨大的油画挂在女王在温莎宫的卧室里,那是一张全家福,五十几个晚辈济济一堂族拥着维多利亚,她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她对于家庭的忠贞热忱,对于国家的高度负责,几乎成为那个时代英国资产阶级的精神典范。当英国人听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死讯后,他们的反应就像是世界末日来临。一家民间报刊在社论中写道: “女王逝世了!没有任何语言能够表达此刻的感情……也许,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当中还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她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起到了何等巨大的作用;她的生命之线,像一条金色的丝带,在编织和加固民族进步的轻纱时,还使她的全体臣民中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得到抚摸并增加光泽。”在人们的心目中,女王头顶上的王冠已经成为帝国荣耀和威严的象征,女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这一点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街道都以维多利亚命名。面对无情的历史,人们不禁要产生这样的疑惑: 慈禧太后的政治才能也许并不逊于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中国在她的统治下一次次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直到糜烂日甚、不可收拾,而英国在维多利亚开创的时代中一飞冲天、独步全球呢?为什么慈禧太后嗜权如命、殚精竭虑,也曾在内外交困中强撑危局,力图振兴雪耻,到头来却凄凉退场,落得个祸国殃民的骂名?而维多利亚女王安心担当“虚君”的角色,甚少干预国家大政,但她却被英国人由衷地尊敬和怀念,连她的名字也成为繁荣富足的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两个女人的命运问题,它还是一部长达100多年屈辱历史的组成部分。追溯两个女人的命运轨迹,其实也就是探讨两个国家的成败兴亡的原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朝代:西夏的进展史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朝代,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 西夏的祖先原居四川松潘高原, 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地区。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 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后,大权掌握在的与母党手中,史称母党专政时期。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北宋趁机多次伐夏。西夏抵御成功并击溃宋军,但是横山的丧失让防线出现破洞。金朝崛起并灭辽、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获得不少土地。两国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 然而漠北的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党项是的一支,上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载:"党项羌……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墙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灭宕(tàn)昌、邓至后,党项始强。"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吐蕃。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大唐安置于松州 ,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今天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四处劫杀的吐蕃军队,向求救,被迁至庆州 。起后,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 以北和夏州 以东地区, 这一地区即是时匈奴人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 ,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 广大地区皆称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地。 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在这段时期,西夏十分谨慎地处理着与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与于唐天佑四年(907)建立的辽国,以及与于宋建隆元年(960)建立的宋朝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因此平夏部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天时均占,势力逐步膨胀起来。不过一直以来李氏一族野心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诸侯,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太平兴国七年(982),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盘踞势力。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时认为逃跑的小股匪帮没什么能耐,折腾不起来,但李继迁却很有政治头脑,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雍熙二年(985),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甘肃靖远),与宋闹翻;又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至道二年(996),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败北。宋太宗崩后,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与吐蕃会盟时,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后伤重而死,时年42岁。 李德明即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 为都城,改名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 宋天圣十年(1038)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 , 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 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 、肃州 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 、凉 、瓜、沙、肃数州之地,即宁夏北部,甘肃小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宋宝元元年(1038)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 漠北的克烈部与西夏十分友好,然而后来蒙古部在的领导下兼并不少部落。天庆十年(1203)克烈部被铁木真并吞,其领袖王汗之子桑昆逃奔西夏。两年后,铁木真率军入侵西夏,掠夺西夏边界城市而去。夏桓宗认为击退外患,改兴庆府名为中兴府,取夏国中兴之意,实际上西夏反而垄罩在蒙古的威胁之下。应天元年(1206)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即,后被尊称。成吉思汗为了要攻灭敌国金朝,势必要切断金夏联盟,所以西夏成为他的目标之一。隔年夏襄宗夺位不久,成吉思汗率大军攻破西夏要塞斡罗孩城(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境),因各路夏军奋力抵抗而击退之。应天四年(1209)蒙古降服高昌回鹘,河西地区也暴露在蒙古威胁之下。蒙古第三次征夏即自河西入侵,出黑水城,围攻斡罗孩关口。夏襄宗派其子李承祯率军抵抗失败,夏将高逸被俘而死。蒙军又攻陷西壁讹答守备的斡罗孩城,直逼中兴府的最后防线克夷门。夏将嵬名令公率军伏击蒙军,最后仍被蒙军击溃。中兴府被蒙军围困,夏襄宗派使向金朝金帝完颜永济求救,但是金帝拒绝,还以邻国遭攻打为乐而坐视不救。最后夏襄宗纳女请和,贡献大量物资,并且附蒙伐金。 夏襄宗附蒙伐金后,对金朝进行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使双方损失很大。国内方面,西夏百姓十分贫困,经济生产受到破坏,军队衰弱,政治腐败。夏襄宗本身也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皇建二年(1211)齐王李遵顼发动宫庭政变,废夏襄宗自立为帝,即夏神宗,史书称为状元皇帝 。夏神宗不顾国内大臣反对,仍然坚持附蒙抗金,金宣宗也多次反击之。此时西夏国内社会经济凋蔽,民变不断。光定六年(1216)因为西夏因不肯帮助成吉思汗西征,次年成吉思汗率军第四次进攻西夏。夏神宗以太子李德旺守中兴府,自己逃至西京灵州。最后李德旺派使向蒙古和谈才终战。乾定元年(1223)由于夏神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便让位给太子李德旺,即夏献宗。此时夏廷已经认清蒙古将会灭亡西夏,夏献宗决定采取联金抗蒙的策略,趁成吉思汗西征时派使联合漠北诸部落抗蒙,以便巩固西夏北疆。当时总管汉地的蒙将孛鲁(之子)察觉西夏的意图,于乾定二年(1224)率军从东面攻入西夏,攻陷银州,夏将塔海被俘。隔年成吉思汗得胜返国,同时率军攻打沙洲。最后夏献宗同意蒙军条件投降,蒙古撤军。 保义元年(1226)成吉思汗以夏献宗没有履约为由,兵分东西向西夏夹攻,此即蒙古灭西夏之战。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队至兀剌孩城(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西进攻陷黑水城,又迂回进军贺兰山(宁夏银川西北),击溃夏将阿沙敢不,最后屯军浑垂山(甘肃酒泉北)。西路军由阿答赤率领,与忽都铁穆儿、西夏降将昔里铃部、察罕等人借道西州回鹘,陆续攻陷沙州、肃州与甘州。但在围攻甘州时遭到守将和典也怯律顽强抵抗,最后成吉思汗亲自攻陷,并且降服凉州守将斡扎篑投降。至此河西走廊全数沦陷。夏献宗忧患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继位,即夏末帝 。 同年八月,成吉思汗率军穿越沙陀,进军黄河九渡,攻占应理(宁夏中卫)。而后分兵攻陷夏州,主力包围灵州。夏末帝派嵬名令公率军救援,双方于冻结的黄河决战。而后嵬名令公与守将废太子李德任会合,最后城陷被杀。蒙军包围中兴府,并且分兵南下攻陷积石州(青海循化)、西宁(青海西宁)等西夏领地,并驻夏六盘山。西夏只剩中兴府,保义二年(1227)夏末帝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投降蒙古,西夏亡。成吉思汗此时已病死六盘山,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按照成吉思汗遗嘱杀李睍。蒙军攻陷中兴府后展开屠杀,宫室、陵园,后经察罕劝谏而止,但城中人口已经不多。 保义二年李睍投降蒙古,西夏终于全部沦陷,蒙古兵还在西陵附近挖地三尺,尽皆破坏,以至于从开始历朝均未在西夏附近获得过多少有价值的物品。成吉思汗去世后,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银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并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 西夏灭亡。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中兴府为宁夏路。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当蒙古铁骑进侵西夏,大肆蹂躏的时候,西夏居民向境外逃走,他们向着中国而去,经过数千里跋涉,在四川省甘孜自治州的木雅地方(即今康定县拆多山以西,雅砻江以东,乾宁县以南,九龙县以北的地区)定居下来,建立了一个小政权,至今在当地的藏族居民中留下传说,他们把这个小小政权的首领叫做"西吴王",实际也就是"西夏王"的称号。这个小政权直到年间才被彻底消灭。 随机文章汉朝屯田的意图是什么?普通人为什么反感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贫富距离拉大)真的有人拍到了小精灵,英国妈妈在现实中看到花仙子神秘的曼哈顿怪兽,外形似猪但有5根脚趾/疑为地球新物种人类何时能发现外星生命,20年内肯定会发现/高等智慧文明可能性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