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动物差不多都有这样的共性,那就是它们的交配繁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猫科动物中除了狮子大部分都是独居生活的,老虎是最典型的独居生物,只有在繁殖期到来之后雌虎和雄虎才会在一起一段时间。
雌虎每年的发情时间不定,但大多数集中在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发情时间一年中只有那么几天。雌虎会发出喧闹的叫声以及留下尿液,等待雄虎的到来,在5-6天左右雌雄虎会一直生活在一起,并且进行频繁的交配。
雌虎需要刺激才会排卵,因此时间长短已经不重要,次数多寡才是猫科动物在乎的。再加上雄虎的“小丁丁”上长有倒刺,它们的交配实际上就是一次战斗,双方都伴随着痛苦。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野生老虎的分布在2100-3100只,这些大自然的猛兽对于地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因此要更好地保护才行。
说到章鱼这种软体动物我们第一先想到的就是美味章鱼足,其次是这种动物非常聪明伪装能力比较强,最后就是传说中的挪威海怪了。在生物学分类上章鱼是头足纲八腕目章鱼科下的成员,已知现存26属252个海洋软体动物。
章鱼的交配行为非常的奇葩,因为是有性生殖也分公母,雄性章鱼的八条腕足里,其中有一条较特殊被称为“交接腕(hectocoylus)”,比其它七条腕足长,并且兼具着重要的职责,那就是交配繁衍后代。
而雌性章鱼拥有一个外套腔,你可以用来排出身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还可以用来交配。一般来讲雌性章鱼的体型要比雄性章鱼大,这一点和螳螂比较相似,并且也是雌性有猎杀雄性的行为。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雄性章鱼可以利用长长的交接腕来完成交配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它可以离雌性章鱼稍微远一点,在完成交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安全。
但这并不是百分之百保险的行为,即使离的再远,仍然有被攻击的风险,雄性章鱼见情况不妙,会迅速的“自断一臂”,之后就逃之夭夭了。当然断臂的雄性章鱼过段时间也会死亡,而雌性章鱼保留了“精包”,在完成排卵受精后,雌性章鱼也会走向死亡。
在澳大利亚生活着一种小动物,它们外形看上去像一只小老鼠,被称为袋鼩,从其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有袋动物,科学家刚发现这种动物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雄性袋鼩过了春季就会大量的减少,数量减少程度甚至达到80%以上,这令人非常诧异。
后来研究发现宽足袋鼩这种动物拥有着超长的交配时间,甚至夸张到10-12个小时,这最终会导致雄性袋鼩免疫系统崩溃。当然这一切并非是它们自愿的,只不过因为性选择的存在,让雄性袋鼩不得不朝着这个方向进化,否则将不具备竞争能力,那也就意味着难以拥有自己的后代。可以说,为了繁衍后代放弃自己的生命,宽足袋鼩算一个。
当然这个结果还是好的,雄性袋鼩的大量死亡,会给待出生的小宝宝们留下充足的生存资源,这也算是这个种群的发展方式了。
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表面积被海洋所覆盖,平均深度超过4000米,可想而知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么庞大的生物群体。尤其是在深海世界,一些动物很是奇葩。例如鮟鱇鱼,这是一种深海鱼类,外观丑陋、味道鲜美是它的代名词。
实际上鮟鱇鱼还有比较有意思的交配行为,某些种类的鮟鱇鱼,它们的雄性体型非常小,比常规的个体相差很多,科学家最初发现这种鱼类的时候还比较好奇,不知道雄性鮟鱇鱼跑去哪里了!后来发现雌性鮟鱇鱼身体上带的小鱼就是雄性鮟鱇鱼。
这就是把软饭吃到极致,雄性鮟鱇鱼采取了最简单的生活方式,直接把自己“挂”在雌性鮟鱇鱼的身体上,不用自己面对生存的压力了。但久而久之,雄性鮟鱇鱼开始失去自我,变成了雌性鮟鱇鱼的外挂“精囊”。
一些鮟鱇鱼成员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主要还跟生存环境有关,毕竟在生存资源匮乏的深海世界,即使是一个种群内的成员相互碰面的机会也很少,那么雄性寻找雌性的过程就比较麻烦,而进化成这样的方式,至少可以保证种群的繁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