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微生物侵蚀分解,泰坦尼克号可能在20年内彻底消失。但另一方面,有些细菌可能正帮助保护这艘沉船,不至于让它在短期内腐烂崩解。当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开始其处女航时,没人能预测到这艘华丽的游轮会变成如今的模样:锈迹斑斑地躺在安静的大西洋海底。

但在其命运多舛的大西洋之旅100多年后,这艘游轮依然保留下许多残骸。然而,科学家们认为,在几十年内,这艘巨轮可能什么都剩不下,彻底在世界上消失。因为有一些专门以吃铁壳为生的细菌,正慢慢将泰坦尼克号“吃光”。

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学家罗伯特·巴拉德RobertBallard)于1985年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巴拉德当时正参与美国海军的一项秘密任务,帮助确定两艘在冷战期间沉没的美国核潜艇残骸的位置,而泰坦尼克号只是他们偶然发现的产物。当时,它正好在两艘核潜艇残骸之间被发现。

泰坦尼克号最初被发现时,它保存的相当完好。位于水面3800米之下,缺少阳光照射和巨大的水压,导致那里不适合大多数生命生存,这减缓了它受腐蚀的速度。然而30年后,由于受到以咀嚼金属为生的细菌侵蚀,泰坦尼克号的船壳已经消失。有些研究人员预测,这艘沉船很可能在14年内彻底消失。

我们的故事始于1991年,当时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的科学家收集锈迹形成的、类似冰柱的锈衣样本,它们就悬挂在沉船上。研究人员将它们带回实验室,发现它们似乎属于生命体。但是直到2010年,由达尔豪西大学科学家亨利埃塔·曼恩HenriettaMann)领导的另一个团队,才最终确认了这种生命体到底是什么。

曼恩等人分离出一种细菌,然后发现了一门全新学科。曼恩和同事们以泰坦尼克号为其命名,取名Halomonastitanicae。这种细菌可在地球上大多数生命形态完全不适合生存的环境中存活,即没有光线、压力巨大的深水中。但它具备惊人的能力,甚至可生活在其他极端环境中,比如盐沼。

在这种环境中,由于不断蒸发,水会急剧减少,盐度则会大幅上升。而Halomonastitanicae可以根据环境进化,以应对不同的问题。

如果细胞所处的环境盐度太高,水就会从细胞中挤出来,导致细胞萎缩、崩溃和死亡。可是,盐分太少也可能引发致命影响。举例来说,血细胞放入纯水中,会因“洪水泛滥”而破裂。这些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是由水的特性决定的,水倾向于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渗透。

事实证明,无论有多少四氢嘧啶溶解在细胞内,包围蛋白质和细胞膜的水层中依然是百分之百的纯水,这可保证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正常。这是因为,当四氢嘧啶与水形成氢键时,它会形成更大的簇,不适合附在蛋白质和细胞膜表面上,为此只能存在于纯水中。

对Halomonas titanicae的初步调查显示,它能在最少相当于自身体重0.5%的水中生长,也可在最多相当于自身体重25%的水中生存,尽管它的最佳生存浓度为2%到8%之间。可是,现在依然不清楚,这种耐盐性是否有助于其在沉船上生存。

Halomonastitanicae不是唯一喜欢在沉船中生存的细菌,还有许多微生物栖息在海底的沉船中。它们很快在沉船表面上形成粘膜即生物膜),这些生物膜就像珊瑚、海绵以及软体动物的天堂,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大的动物。沉船很快就会变成人工礁石,成为众多生命的家园。

曾经建立后赵的羯族,为什么在历史上消失了?
后赵(319--352)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建立的政权,后期改国号为"卫"。历经七主,共享国三十二年。 提到羯族,人们立即会想到石勒。他建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王国,地盘涵括今日中国北方地区。但是,如今已经没有羯族的影子。那么,羯族为何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呢? 羯族实际上是匈奴族的一个分支,也称为“匈奴别落”。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学者童超经过多方考证,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 两汉时期,匈奴征服了羯族,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随匈奴东来,转战于蒙古草原,其后又随之南迁,进入中国版图。 进入中国版图的羯人保留着部落组织,部有大、小酋帅。羯人主要从事农业,生活贫困,有的为地主佣工,有的外出作商贩。 在羯族尚未建立正式的国家之前,所需军粮除一部分自给以外,其它皆掠夺而来,如《·孝愍帝纪》说公元317年夏北方大旱,随之蝗虫泛滥,“时石勒亦竟取百姓禾,时人谓之胡蝗”,在他攻打襄国时“分遣诸将收掠野谷”。这或多或少有战争不断,居无定处的因素在。 直到羯族石勒逐步强大起来后,羯族开始声名远扬。 羯族人石勒原是山西上党武乡人,少年时,曾随乡亲在洛阳做买卖,一度逃荒于雁门,在武安为人佣耕时为乱军抓去,卖给山东茌平财主师欢家作奴隶。石勒志向远大,骑马射箭,武艺精通,胆识过人,善于相马,一来二往,就和管马的汲桑交了朋友。公元319年,石勒即大单于、赵王位,荣登宝座。因“国”在赵地,为与匈奴贵族建立的前赵区分,史称“后赵”。 从奴隶到皇帝,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也验证了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赵王国的地盘是很大的,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及荆州和幽州部分地区。也就是说,今日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都曾被石勒统治过。 石勒出身贫困家庭,没上过学,不懂汉字。他重视人才,在城四门建立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几个学校,还亲自到太学监考,对优秀者加以褒奖。所以,后赵很快强盛起来,石勒一激动,干脆把山西老家的羯族百部搬迁到襄国来 。 按照当时的规矩,羯族人是上等民族。 333年,石勒死了,传位于太子。石勒的侄子杀死石弘夺取了帝位,而石虎这个人非常残暴, 脑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石虎曾经派兵16万汉族人修建自己的宫殿,当时正赶上暴雨,死了好几万。后来,石虎又派40余万汉族民工到洛阳、长安修建宫殿,造成了很多死亡。 但是,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的路上,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伴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 349年,石虎病死,石氏家族为争皇位内讧,相互残杀,直杀得天昏地暗,同归于尽。石勒的残暴统治引起了汉族人民的极力反抗,汉族人崛起后,开始带领汉族人民反抗石虎的残酷压迫。 公元350年前后,冉闵推翻后赵王朝,号召河北等地汉人杀胡复仇,邺都一地被杀的胡人就高达20几万。 有些羯族人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返迁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真正让羯族灭亡的人是。 公元547年,羯人在头领侯景的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躲避北朝的打击,梁武帝萧衍接纳了他们。随后,侯景却进行了叛乱,在江南大肆掠杀,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的赤地千里,尸骨遍地(仅屠建康城就将全城4万户约20万人杀绝),江南五十年繁华盛世毁于一旦,史称侯景之乱。后来,南梁大将王僧辩,召集、杜龛、韦载等人率军讨伐,花了很大代价才扑灭叛乱,杀掉了很多羯族人,此后这一种族在史书上消失。 随机文章无人机和遥控飞机的区别分析,无人机能自动控制飞行/性能超屌天神赫拉是什么神,丈夫宙斯风流使得她嫉妒害神无数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好望角是谁发现的,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前往东方时的意外收获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的十大重要发现(为避免地球遭到撞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曾灿烂了两千年的古蜀文明,也消失了两千年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没有文字还真是吃亏。 没有文字,事情就很难被长时间地准确记录,历史也就很容易就被遗忘掉了。 比如,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猫史官想,一般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应该是下面这些东西: 而如果是一个文物或博物馆的从业人员,那么,她 or 他脑中的画面多半是这样的: 不过,即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即便是一个文博专业人员,如果没有处在一个特别的环境之中,提起夏商周的历史,也很难想到下面这些: 是的,它们是古蜀, 一个在夏商周的西南延续了两千年 同时也被人们遗忘了两千年的文明。 从中原往西往南,越过秦岭,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在成都平原上,在夏商周王朝的同时期,能看到这个自成一派、非常独特的地域文明。 古蜀人没有生活在中原腹地,它们没有文字,没有很好地记录过自己,它们也很少被中原王朝的史官所提及。要不是学家的发掘,人们可能会以为它们根本没有存在过。 成都平原的位置 成都平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但是一般认为,进入文明阶段是从三星堆文化算起,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古蜀文明”主要是指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青羊宫文化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下面,猫史官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们。 1.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文化是一个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层遗存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时间是距今大约4000~3100年,大约相当于中原的到晚期。 早在时期,四川广汉就陆续发现了一些年代非常久远的玉石器和陶器。1986年,两个器物坑的发现更是震撼了世界,两坑内出土了高等级文物1700余件,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极其多元和古怪! 比如,三星堆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神坛等器物,在以青铜容器和乐器为大宗的中国青铜时代,是难以被归类的奇怪存在,一直到现在,考古学界对三星堆“青铜人像”的文化源头都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除了前所未见的器物,其他一些有些脸熟的东西到了三星堆,也都变得有点陌生了。 比如龙,变成了山羊的头;玉璧,多了一圈凸起;铜戈,多了一些“锯齿”;用来装酒的铜尊,也被放到了头顶…… 青铜顶尊跪坐人像 时间大约在商末周初,怪异的三星堆宝物被诡异地打砸、焚烧并掩埋进两个大土坑之中,文化和政治的势力似乎发生了转移,古蜀的新中心移到了现在的成都,文化面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是为十二桥文化阶段。 2.十二桥文化 十二桥文化是以成都十二桥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距离我们现在大约3100~2600年,大体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 十二桥文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遗址,成都金沙遗址和彭州竹瓦街青铜器窖藏。 其中,金沙遗址一边继续传承着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金器、凸领璧等“怪异风格”,一边也明显加强了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比如出现了用甲骨占卜的现象,虽然没有文字,但也是新现象;同时,也发现了中原地区使用的礼乐器——磬。 刻纹的黄金冠带 石磬 1959年与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先后发现了两处青铜器窖藏,出土的铜器包括容器、兵器两类。 其中兵器是典型的巴蜀式兵器,容器则是中原地区常见的尊、罍等酒器。尤其珍贵的是1959年窖藏中发现了两件有铭青铜觯,根据器物风格和铭文推测,这两件铜器应是蜀人随周人灭商后得到的战利品,是《尚书》记载古蜀之师参与灭商战争的见证物。 十二桥文化在发展了500年之后,在大约春秋晚期的时候逐渐走向衰亡,但它与下面要讲到的青羊宫文化在时间和文化上存在明显缺环,三星堆、金沙独具特色的青铜人像、黄金器等消失不见,对鸟和太阳的崇拜也难寻踪迹,古蜀文明到了晚期,它的神秘色彩也逐渐淡去了。 3.青羊宫文化 青羊宫文化是以成都青羊宫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青羊宫文化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而止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即大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至早期。 青羊宫文化的遗址不多,最著名的是1980年发现于新都马家乡的大型木椁墓。这座墓葬规模很大,在多次被盗掘的情况下,仍然出土精美青铜器近二百件,学者推测,这座墓葬的主人应是晚期的某一代。 马家乡的青铜器很有意思,很多都是五件成组,也有少数是两件成组,这在中国的青铜时代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合现象。 马家乡墓葬出土文物 同时,马家乡大墓铜鍪、柳叶剑、铜鼎等器物还体现了与秦文化、巴文化、楚文化的交流,表明古蜀文化在这一时期似乎显得更加开放。 比如这件铜鼎,它的盖子内部有“邵之飤鼎”4个字的铭文,一般认为,这个 “邵” 也就是之“昭”,这个昭与屈、景并称为三大氏。而且,这件鼎是比较典型的楚文化风格的青铜器,和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铜鼎基本相同。表明蜀、楚两种优秀的长江文明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公元前316年,北方的秦国南下伐蜀,蜀王率兵拒秦,却兵败葭萌,秦国一举兼并巴、蜀。“秦灭巴蜀”成为古蜀文明的谢幕之章,但在秦国即将吞并六合、建立统一的大帝国这个庞大的历史图景前,却又成为揭幕之章。 秦并巴蜀之后,对四川盆地进行了大力的经营。比如这件青川木牍就体现了战国晚期秦国在四川发展农业的情况。木牍正反两面都有文字,正面记载了公元前309年,也就是二年,秦王命令左丞相更修《田律》等事,而背面为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 青川木牍 秦国在成都平原修建都江堰、发展农业生产,将古蜀故地改造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也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后方基础。 到了西汉早期,蜀守文翁在四川兴办学校、教化民众,使成都人由“不晓文字”变为“爱好文雅”;此后,以蜀地为南下据点开发西南夷,在北治和文化的不断侵润之下,古蜀故地的文明逐渐消融,最终融入博大深厚的秦汉文明之中。 古蜀文明从兴起到消失,在成都平原上“超长待机”了大约两千年的时间,这在全中国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古蜀文明最后消失于汉初,要算起来,距离我们现在也已经差不多有两千年,而这两千年,可以说是它被完全遗忘的过程。大概正是因为没有文字,关于古蜀的记忆在古蜀消失后没多久就开始模糊起来,《华阳国志》还稍微提了几嘴,而到了,就已经在纳闷“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了……越到后来,古蜀存在过的踪迹就越难寻觅。 我们平时总说,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但口头上的表述总觉得有点强行政治正确的意思,其实从古蜀文明的兴衰中,真的肉眼可见这种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中华文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单线条的,在夏商周的边缘,存在着很多很有特色的地域文明,古蜀,无疑就是其中最绵长、最奇特的一个。 随机文章地质奇观重庆武隆天坑地缝,世界最大的天坑群(80个)恶魔墨菲斯托来历,实力恐在路西法之上(地狱的统治者)为什么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连爱因斯坦都发现障碍物后面的神学家猕猴桃的功效与作用,促进消化/提高人体免疫力/养颜美容女妖洞具体位置,杨六郎大战女妖成名/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女妖洞成景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