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西印度旋转岛,像地球一样自转的无人岛

时间:2023-08-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西印度旋转岛,像地球一样自转的无人岛。世界上有很多离奇的事情,在网上有大量消息传出在西印度群岛中有一个无人小岛,被称为旋转岛,据说因为这一座小岛会像地球一样自动旋转才取这个名字,有很多人不经怀疑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小岛,感觉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旋转岛

在西印度有一个无人小岛,这个无人岛并不大,上没有任何人类、动物只有植物,上面还分布着一片片沼泽地,如果有人来到这个无人岛就可能一不小心踩进沼泽中,在没人其他人的情况下可能会丧命这个地方,而且这个无人岛据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


据传这个无人岛会像地球那样会自转,而且旋转速度非常快,最快时每分钟转一周,最慢时12分钟转一圈,从来不会停止,也不会反转,所以这个小岛后来被人称为旋转岛,有人怀疑世界上有没有注意到小岛,这个小岛还在考察这中到底是什么情况还不了解。

偶遇自转的无人岛


发现这个无人岛的时候是在1964年,据记载当时一艘名叫参捷号的货轮在航经西印度群岛时偶然发现的,这个小岛被茂密的植物覆盖着,处处是沼泽泥潭,而且非常小,参捷号货轮船长卡得那命令舵手驾船绕岛航行一周,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于是船长在一棵树的树干上刻下了自己、船员们的名字以及登岛时间,最终准备返回。


突然船上的一位船员大叫起来,发现不对劲,抛下锚的船为何会自己移动?这儿离刚才停船的地方差了好几十米呀,于是有的船员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检查刚才抛锚的地方,发现锚仍然十分牢固地钩住海底,没有被拖走的迹象。

成吉思汗横扫亚洲为什么不攻打印度

蒙古人西征100年后,及其子孙所建立的四大汗国,一盘散沙。14世纪末,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儿横空出世,重建起成吉思汗时期的大蒙古帝国。他立志了却成吉思汗征服印度的心愿。1398年12月,帖木儿部队在印度的德里附近又遇到了这种叫角端的怪兽……网络配图 “汝主早还”迫使成吉思汗班师 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事实上成吉思汗并未攻入印度境内。进入印度境内的八剌率领的2万蒙古军沿途攻下一些城市,但盘查了几个月,一直找不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 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要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 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据《》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当年成吉思汗的部队攻到印度河,遥见河水蒸气磅礴,日光迷蒙。 将士们,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不能入口。这时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瑞兽名叫角端,是上天派来儆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奉承天意,没有行进,回马班师。八剌亦即日北归。会师后,成吉思汗率军返回蒙古。网络配图 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有人认为是一个神话,但有历史学家认为,奇形怪兽是可能的,而且印度地方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那是耶律楚材牵强附会,借怪兽的叫声规劝成吉思汗班师的手法。 蒙古骑兵战无不胜的秘密 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10多万军队的民族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数百万大军的金国、、花剌子模和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秘密是什么?《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其骑射,则孩时绳束以板,络之马上,随母出入,三岁以索之鞍。四五岁挟小弓、短矢。” 蒙古骑兵长于,他们的行进速度惊人,一天能行进数百里,乃至上千里地。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蒙古军的胜利。马是蒙古人特有的资源优势。马既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又是他们的生活资料,既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又是他们的作战工具。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 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即使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还可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但蒙古骑兵也有两个大弱点。网络配图 一个是善骑好射、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显得毫无用武之地。可是,这一点毕竟可以解决。1220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水军。在西征时,就有一个月内造船百艘,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的记载。但是另一个弱点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生活在蒙古高地草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显露无疑了。 在众多的动物中,印度人对大象怀有特殊的感情,印度人称呼大象为“哈第”。在印度人看来这种动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征。经过驯象人的训练驾驭,大象成为了人们的好朋友。 大象力大无穷,而且又可以驯化,如果在战场上排上象阵将会起到所向披靡的效果。公元前3世纪,印度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主要依靠战象了,现在出土的钱币上就有战象的图样。据记载,孔雀王朝还支援伊朗王朝和500头战象,帮助他们战胜马其顿王朝。 大象与马能配合得很好,象马并肩作战,有象开道,马就能冲锋陷阵;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根据印度文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4种,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是马兵、战车兵、步兵。英国人侵犯印度和阿富汗时就利用大象拉大炮、战车。二战期间,日本人在缅甸也利用过大象。大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高度。高的战象达到2.7米,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网络配图 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暑气逼人,蒙古兵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真正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 根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暑气逼人,蒙古军队只行了数里路,就觉得气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中了暑不能行军作战。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顿时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蒙古的骑兵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在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气势和战斗力了。 1397年,帖木儿觉得攻占印度的时候终于到了。但帖木儿做出这项决定时仍然受到王公、将军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远征事关重大,他们列举以下原因来反对远征印度的计划。第一,与印度相距太远,害怕军力接济不上。第二,印度地形复杂,森林茂密,多猛兽、毒蛇攻击。第三,印度气候干燥炎热,又容易发生瘟疫。但是帖木儿决心已定,他,坚持攻入印度。帖木儿准备了很多骆驼,背上驮上干柴,点燃后向印度象群冲去。 从历史上所有侵入势力来看,要攻占印度都是从阿富汗直捣印度西北部开始的。帖木儿的决议最早的执行者就是阿富汗的总督,也是他的皮儿·贾汗吉。贾汗吉接到帖木儿的命令后立刻率领3万骑兵作为远征军的先锋队,在1397年渡过申河(印度河),1398年5月攻占木儿坦。随后,帖木儿率10万远征军,横越兴都库什山脉达到喀布尔。1398年9月,帖木儿特意选择了当年扎兰丁过河的同一地点渡过申河,意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业。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网络配图 当时印度军派出120头战象,象背上负战楼,楼内有战士12至14人,从战楼中发箭击中敌人。这种印度军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蒙古的战马见到这等庞然大物更是任凭怎么鞭打也不上前。顿时军中一片混乱,象背战楼里的箭雨如飞,蒙古骑兵死伤不少,马上回头撤退。 骑兵怎样战胜象阵,帖木儿大伤脑筋。终于有人献一良策。1398年12月17日,帖木儿汗军与印度军再次会战。这次帖木儿准备了很多骆驼,背上驮上干柴,点燃后向印度象群冲去,骆驼,乱跑乱冲,火乘风势,驼乘火势冲向印度军一翼。 大象生性怕火,看见骆驼背火冲来,吓得四处逃窜。另一支象阵还是冲向蒙古骑兵,帖木儿汗军也不迎战,而是纷纷下马逃入树林中去,战象落入圈套,紧追不舍。这时蒙古军队的弓弩手箭如飞蝗猛射战象,战象负伤甚痛四处乱窜,印度士兵被逃回来的大象踩死射死过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横扫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 为什么对印度感到惧怕

的英雄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领导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建立了版图辽阔的蒙古帝国,最鼎盛时期,甚至整个帝国的版图横跨了亚欧大陆,令后世难以企及!最终也为后来自己的子孙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网络配图 但是,就在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之时,有一个地方却最终“逃”过了蒙古军队的征服!它就是位于今天亚洲南部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家——印度。那么问题来了,征服过众多民族,占领过广阔土地的蒙古大军为何最终没能征服印度呢?网络配图 传说中,有人指出,成吉思汗最终没有征服印度是因为在印度河流域曾经见到过怪兽,因此才没能征服印度,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能真正解释为何印度没有被征服。 据史料记载,真正造成成吉思汗没能征服印度的理由源于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以及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首先,当来自蒙古的大军踏上印度土地的时候,这里正值盛夏时节,高温高湿的气候让蒙古军队很不适应,很多士兵在这里汗流不止,出现了严重的中暑现象,这让原本彪悍的蒙古士兵丧失了斗志,军心也有所涣散,然而长期居住这里的印度士兵却早已适应了这种气候,自然对于抵抗外族的入侵很有帮助,无奈之下,蒙古军队无法长期作战,只能搬师北归。网络配图 另外,从地理环境来说,印度东北方向有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想必即使蒙古军队想从北边入侵印度,后勤补给也很难跟上,彻底征服印度的计划自然很难落实。当然不管怎么说,当地的气候炎热、湿度又高是蒙古军队未能最终征服印度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