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他在日后重筑了现代物理学大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40年后,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宇宙怪才霍金去世,享年76岁。
宇宙怪才霍金可以说是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今最为知名的物理学家之一。

而今天,是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也是宇宙怪才霍金逝世1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聊一聊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话说爱因斯坦的时代,当时的人都认为经典物理学已经相当完备了,只需要修修补补就可以了,整个世界用牛顿的体系就够了。
当时的牛顿甚至都快被神格化了。

面对这样的权威,年轻的爱因斯坦说:不!我不这样认为!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就要说出来,你爱咋咋地。
于是,在1905年,他一连发出几篇诺贝尔奖级别的论文,其中就包括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它们彻底击碎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体系,而这一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60多年后的1970年,年轻的宇宙怪才霍金和另外一位科学家彭罗斯合作,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框架中的奇点理论。
在这之前,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认为:如果广义相对论完备的话,宇宙中就不会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奇点。
爱因斯坦被认为是物理学桂冠上的明珠,是20世纪最权威的物理学家,而广义相对论又被认为是极为可靠的理论。
面对这样的权威,年轻的宇宙怪才霍金说:不!我不这样认为!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就要说出来,你爱咋咋地。
于是,宇宙怪才霍金在证明奇点定理的同时,还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不完备性。
他们面对权威,敢于说:不!
这本来已经很不容易的,然而他们还能证明自己的想法,这正是两人的过人之处。
纯粹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召开,这会议集结了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这当中有许多人让高中生和大学生闻风丧胆,瑟瑟发抖。

虽然群星众多,但关键只在爱因斯坦和尼尔斯·波尔两人之间。
波尔代表着量子力学,而爱因斯坦是反对量子力学的,他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
而这次的交锋只是他们学术分歧的第一回交手,往后数得出来的交手至少还有2次,每次都打得天昏地暗,连居里夫人这样的大咖都只能在一旁目瞪口呆。

然而,他们的争论只局限在量子力学本身。
波尔在去世时,办公室的黑板上还画着爱因斯坦用来反对量子力学的思想实验,而爱因斯坦呢?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证明量子力学的不完备。
虽然在学术上,两人一次次的针锋相对,甚至爱因斯坦还说了那句:上帝不会掷骰子。
而波尔回敬了一句:爱因斯坦,不要去指挥上帝该如何做。
但两人在生活当中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是如此的纯粹。
而宇宙怪才霍金也是如此,当初宇宙怪才霍金提出了黑洞面积定理,他发现黑洞的表面积只能随着时间增大,不能减小。
这也是他最大的成就之一,这使他一时声名鹊起,跻身顶尖物理学家之列。
后来,这个发现吸引了一个年轻人贝根斯坦,他根据宇宙怪才霍金的理论,进而证明了黑洞表面积和它的熵成正比。
知道这件情之后,宇宙怪才霍金是非常非常非常地反对的,因为宇宙怪才霍金的推导过程只是从数学上完成的,咋可能和热力学有关。
但他没有一下子跳出来吆喝站队骂街,而是非常克制。
虽然自己已经成名的物理学家,贝根斯坦只是一个小辈。
宇宙怪才霍金先是重新推导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错误,然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在默认贝根斯坦的结论是正确的基础之上,加入量子化的条件,得到了黑洞向外辐射能量的结论,也就是著名的宇宙怪才霍金辐射。
而这也成为了宇宙怪才霍金最大的学术成就。
而宇宙怪才霍金这种克制的态度,学术问题只通过学术来解决,即使自己再不情愿,也不带入任何情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可以说,爱因斯坦和宇宙怪才霍金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一部分真相就在于他们的纯粹,不夹杂任何情感因素,就事论事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反观现在网络上的喷子,常常只是观点不合就能喷起来,而喷的内容往往和争论的事情毫无关系。
于是,很多时候连自己在争论啥最终都忘了。
这也是常人和科学家们的差距。
所以,爱因斯坦和宇宙怪才霍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嘴炮很容易,但敢于做,认真做,坚持做,不惨杂任何杂念地做,本来很难。
不过,如果你做到了,那就距离成功不远了。
爱因斯坦给5000年后人类的信:都写了什么?图
193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配合将于次年举办的纽约世博会,依照其“未来世界”的主题,决定送给5000年后未来世界的人们一份特殊礼物。 最后他们决定用铬铜合金制作一个巨大的“时间舱”,将送给未来世界人们的礼物放置在这个“时间舱”里。 在1938年埋下的巨大的“时间舱”里,写给5000年后的一封短只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其余的大部分空间里,装着不同的布料、金属、种子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电话、电动剃须刀、丘比特娃娃,甚至还有一包万宝路香烟。 这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迎接第二年将举行的纽约世博会所准备的特殊礼物。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他们决定在世博会场馆地下,埋入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 制作这个容器的过程中,西屋电气的主席安德鲁·罗伯森曾鼓励那些负责装配的工人:“5000年后,当它再次醒来时,里面的内容会成为我们给遥远后代的最好的礼物。” 这个穿越时空的礼物,有着铬铜合金制成的外壳,看起来就像一个两米长的巨大的子弹。它里面所装载的,除了那些让当时人们自豪的科学发明和日常用品,还包括一段纪录片、存有超过1000万字文档的微缩胶片,以及三位“对时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给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 不过,相比于为科技高速发展而自豪的普通人,这位“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所表达的内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协调。他在信中写道: “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这是因为,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相比,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应当会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来阅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当时,许多科学发现被应用于军事,转化为更加先进的武器,推动着人们相互的杀戮与争夺。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这样表达自己对“普通大众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的不满。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而人文环境则每况愈下。科学家们所写的“经”,被这些普通人“念歪”了。 此后,科技与人文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就在写下这段话的第二年,爱因斯坦又签署了另一封信件,建议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抢在德国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几年后,就是这样两颗凝聚着最新科技的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夺走了几十万平民的生命。 而那个“时间舱”,则一直静静地躺在纽约法拉盛草原-可罗娜公园(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里。1965年,为了迎接在纽约举行的又一次世博会,一个新的“时间舱”,被埋在了相邻的地方。在这个被命名为“时间舱II”的容器里,装入了近20年的新鲜玩意儿,包括信用卡、避孕药、塑料心脏瓣膜,还有一张披头士唱片。不过却再没有科学家们写给后代的留言。 现在,在这座纽约第二大的公园里,人们在宽阔的草地上打球、烧烤、散步,只有一个一人多高的石碑提醒人们,距离地面15米的花岗岩洞穴里,埋藏着人们送往5000年后的礼物。 曾有媒体评论说,注意到“时间舱”的人们,会沉浸于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但那些充满忧虑的信件,却很少有人仔细回想。 与72年前相比,如今的人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获得爱因斯坦所说的“优越感”。但科学家们所忧虑的社会现实仍然没有变化。人类的杀戮和争夺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恐慌也仍然在持续。 如今,埋下一个自己的“时间舱”,已经成为每个世博会主办城市的惯例。在学家的眼中,“时间舱”是当代人承担起的“责任”。 70年前,亚特兰大奥格尔索普大学校长雅各布就曾评价说,记录着当代文明的“时间舱”,能够让后人还原我们的生活。 但它的影响显然远不止于此。至少,这封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人们的信,已经被时间的信使带给了每一个人。总有人在读到这些文字时,会停下来想一想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想一想人类社会所缺乏的那些东西。 只是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些。当人们的目光不断聚焦于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人类关于文明的反思,也像“时间舱”里爱因斯坦的那封信一样,被遗忘在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因斯坦给5000年后人类的信:都写了什么?图
193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配合将于次年举办的纽约世博会,依照其“未来世界”的主题,决定送给5000年后未来世界的人们一份特殊礼物。 最后他们决定用铬铜合金制作一个巨大的“时间舱”,将送给未来世界人们的礼物放置在这个“时间舱”里。 在1938年埋下的巨大的“时间舱”里,写给5000年后的一封短只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其余的大部分空间里,装着不同的布料、金属、种子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电话、电动剃须刀、丘比特娃娃,甚至还有一包万宝路香烟。 这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迎接第二年将举行的纽约世博会所准备的特殊礼物。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他们决定在世博会场馆地下,埋入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 制作这个容器的过程中,西屋电气的主席安德鲁·罗伯森曾鼓励那些负责装配的工人:“5000年后,当它再次醒来时,里面的内容会成为我们给遥远后代的最好的礼物。” 这个穿越时空的礼物,有着铬铜合金制成的外壳,看起来就像一个两米长的巨大的子弹。它里面所装载的,除了那些让当时人们自豪的科学发明和日常用品,还包括一段纪录片、存有超过1000万字文档的微缩胶片,以及三位“对时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给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 不过,相比于为科技高速发展而自豪的普通人,这位“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所表达的内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协调。他在信中写道: “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这是因为,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相比,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应当会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来阅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当时,许多科学发现被应用于军事,转化为更加先进的武器,推动着人们相互的杀戮与争夺。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这样表达自己对“普通大众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的不满。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而人文环境则每况愈下。科学家们所写的“经”,被这些普通人“念歪”了。 此后,科技与人文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就在写下这段话的第二年,爱因斯坦又签署了另一封信件,建议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抢在德国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几年后,就是这样两颗凝聚着最新科技的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夺走了几十万平民的生命。 而那个“时间舱”,则一直静静地躺在纽约法拉盛草原-可罗娜公园(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里。1965年,为了迎接在纽约举行的又一次世博会,一个新的“时间舱”,被埋在了相邻的地方。在这个被命名为“时间舱II”的容器里,装入了近20年的新鲜玩意儿,包括信用卡、避孕药、塑料心脏瓣膜,还有一张披头士唱片。不过却再没有科学家们写给后代的留言。 现在,在这座纽约第二大的公园里,人们在宽阔的草地上打球、烧烤、散步,只有一个一人多高的石碑提醒人们,距离地面15米的花岗岩洞穴里,埋藏着人们送往5000年后的礼物。 曾有媒体评论说,注意到“时间舱”的人们,会沉浸于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但那些充满忧虑的信件,却很少有人仔细回想。 与72年前相比,如今的人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获得爱因斯坦所说的“优越感”。但科学家们所忧虑的社会现实仍然没有变化。人类的杀戮和争夺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恐慌也仍然在持续。 如今,埋下一个自己的“时间舱”,已经成为每个世博会主办城市的惯例。在学家的眼中,“时间舱”是当代人承担起的“责任”。 70年前,亚特兰大奥格尔索普大学校长雅各布就曾评价说,记录着当代文明的“时间舱”,能够让后人还原我们的生活。 但它的影响显然远不止于此。至少,这封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人们的信,已经被时间的信使带给了每一个人。总有人在读到这些文字时,会停下来想一想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想一想人类社会所缺乏的那些东西。 只是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些。当人们的目光不断聚焦于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人类关于文明的反思,也像“时间舱”里爱因斯坦的那封信一样,被遗忘在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