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地球或突破8大临界点?2024年要有准备,不是小冰河时期要来吗?

时间:2024-01-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2

英国《每日邮报》曾发布报道称,科学家警告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减少,地球将迎来降温的小冰河期。

但与此同时,联合国却发出警告:地球或突破8大临界点,其中多个跟气候变暖有关!

地球既然要迎来小冰期,为何还会持续全球变暖?未来的地球究竟会变成什么样,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小冰河期到底来不来?

近年来,一直有科学家发出警告称,地球正在经历或者即将迎来小冰河期。

一种观点认为,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根据观察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下降60%,因此地球气温会大幅度下降。

太阳活动指的是太阳中耀斑、黑子等物质活动活跃程度,这些活动会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

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真正影响地球气温的是太阳辐射,它们能够带来光和热。

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影响概率仅为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太阳辐射所带来的更多是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而太阳活动影响的其是波长较短的紫外波段等射线。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过多担心太阳进入休眠期会导致地球气温骤降。

换句话来讲,我们更应该担心的可能是迫在眉睫的气候变暖。

地球气候抵达多个临界点

2023年12月6日,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一份名为《全球临界点报告》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

该份报告是由90多个机构、200多位科学家联合制作的,几乎可以说是汇聚了全

球所有最新的气候临界点研究。

简单来讲,气候临界点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气候指标。

比如,当全球气温上升到比工业化之前高0.8℃的时候,格陵兰岛的海冰就会开始融化。

我们可以提前判断临界点事件是什么,会引起什么不可逆的后果,但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到底会因为哪个具体动作在哪一天触发临界点。

比如当我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行走时,我们知道可能会遇到石头,但我们不知道石头的具体位置,也不知道具体会在什么时候碰上石头。

所以一旦临界点事件出现时,一般都是不可逆转且会引起灾难性后果的。

在该份《全球临界点报告》中,专家认为在地球变暖的影响下,人类已经面临五个临界点,这所引发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这五个临界点是格陵兰岛冰盖消失、南极洲西部冰盖的消亡、热带温暖水域中珊瑚礁的死亡、永久冻土层的大范围融化以及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减弱。

但是,当我们突破上述五个临界点,地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以冰川融化为例,本身随着季节变化,冰川会自然融化,这是至关重要的淡水资源。

但是如今在全球变暖不断加剧的作用下,冰川融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就拿我们熟悉的青藏高原来举例,截至2023年,在过去短短50年的时间里,青藏高原及其附近的冰川面积锐减15%,几乎已经接近冰川融化的新临界点。

这种现象意味着冰川融水这一淡水资源的储量正在不断减少,还有可能会引起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这将给青藏高原乃至整个地球带来灾难性影响。

更让气象学家感到担心的是,气候临界点不一定会同时被突破,但如果其中一个被突破,很有可能会对其他临界点产生影响。

如果诸多临界点都被突破,那么不排除会引发级联效应。

简单来讲,所谓级联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按照气象学家的这一推测,未来一旦突破格陵兰岛冰盖消失的临界点,有可能会引发其他临界点被突破。

气象学家认为,如今我们已经面临突破上述5个临界点的风险,尽管不知道它们什么具体时候会被突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临界点被突破的风险非常高。

除此之外,该份报告还发出警告称,除了这5个即将被突破的临界点之外,另外还有3个临界点会在不久之后加入它们。

这三个临界点是红树林、海草草甸以及北方高纬度地区森林的大范围消失。

就拿红树林来讲,这种植物常存活在海边,可以抵抗海浪的侵袭,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如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各地海平面正在不断上升,而红树林可以通过促淤,让地面变得更宽、更厚。

也就是说,红树林可以充当抵御海平面不断上升的第一道防线。

但目前受工业开发、房产建设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红树林面积正在不断变小。

从1980年到2000年,世界上红树林的面积锐减35%。

过去我国红树林面积一度达到25万公顷,但等到2001年,红树林面积已经减少至2.2万公顷。

按照现在的速度减少下去,还没等到上战场,红树林就第一个倒下了。

但是这三个可能出现的临界点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临界点何时来临?

报告认为,如果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高1.5℃,那北方高纬度森林和红树林等位于沿海的植物会首先倒下。

要是这一数值达到2℃,那亚马逊雨林也无法幸免。

而监测结果显示,到2100年,即使所有国家按照《巴黎协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全球气温仍然会比工业化前高2.5℃。

目前一些国家、机构已经开始研究实现气温升高幅度更小的方案,但暂时没有一个方案可以将气温升高幅度降至1.5℃以下。

就算人类真的能够突破极限让气温升高幅度降至1.5℃,也基本上达到了突破临界点的峰值,还是会面临很大的突破临界点的风险,并且使得气候没有办法逆转至现在的状态。

也就是说,如今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未来几十年我们的做法将会直接影响我们和其他生命,甚至导致大量生命走向死亡。

这也在提醒我们,即将到来的2024年气候还是不会比2023年好到哪里去,我们要先做好心理准备。

但是,在气候频频发出警钟的时候,我们又在做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其中一个是今年全世界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量将刷新历史纪录,达到前所未有的370亿吨。

如果说在气候变化面前人类无动于衷也不是不准确,有不少国家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优先事项之一,但问题是地球真的等得了吗?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频发,比如2023年7月,北半球多地气温持续突破40℃,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这足以说明人类渐进式应对气候变化是不够的,这种做法没有办法改变气候变化不可逆的趋势。

所以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呢?或许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英国相比如何样?哪一个更强

日本和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参战国。

由于在马来战役中英军输给了日军,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英国打不过日本,甚至有人认为英国是打酱油的角色。

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时的英国可不是打酱油的,二战时的英国绝对是世界顶级强国之一,比美苏并不逊色多少。

至于日本,和英国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英国表示:96艘航母12万架飞机,就问你怕不怕! 从整体上看,英国一直保留着职业军制度,虽然军队数量少,但实力可不弱,战斗力非常强。

英军在二战中和德国的战损比接近一比一,是少有的能和德国相媲美的军队。

英军不管是战斗精神、军人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是世界一流。

二战爆发后,为了应付德国的威胁,英国大规模扩充军队数量,动员人数超过1200万,总兵力激增到570万。

虽然军队素质有所下降,但整体实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英军的总体实际上比苏军差不了多少,只是一个侧重于陆军一个侧重于海军,英国是盟军方面第三大军事力量,实力不容小视。

陆军方面,英国陆军数量超过300万。

虽然英国陆军数量不是很多,但装备水平很高,因为英国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拥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二战中,英国生产装备了4786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24877门火炮、46万辆汽车,机械化水平和火力和美军一个档次。

其装备水平比日本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日军不管是火力还是机械化水平都和英国没法比,用德国人的话来讲,日本陆军还处于一战时期的水平。

在绝对的火力和武器装备面前,日本的万岁冲锋简直就是送死。

日本人打英国人和打美国人并没有多少区别。

如果日本和英国开战,4.7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2.4万门火炮,日军根本扛不住。

空军方面,英国空军人数高达108万人,有487个飞行中队,飞机产量高达12.6万架飞机,仅仅四发重型轰炸机就超过两万架。

如此强大的空军力量日本人望尘莫及。

当年德国空军在英国人手里都没有占到便宜,更不要说日本人。

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可是和德国空军打出了0.527:1的飞机战损比。

就凭日本的几万架薄皮空中打火机和那些几乎没进行过像样飞行训练的飞行员,根本不是英国人的对手。

海军方面,英国在二战中装备了96艘航母(含美国援助),100多艘战列舰和巡洋舰、291艘驱逐舰、238艘潜艇以及数量庞大的辅助舰只,海军总体实力远远强于日本。

英国的海军舰船数量和吨位是日本的数倍,造船能力和补给能力是日本的数倍,资源和资金同样是日本的数倍。

靠穷兵黩武打造的日本联合舰队不仅后继乏力,甚至连基本作战燃油都满足不了,想单挑比自己强大数倍的英国海军,结果。

实际上,如果日本和英国海军开战,即使没有美国,英国人同样会获胜,顶多在战争初期让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占点便宜,用不了多久英国就会拖死日本,英国也是和美国一样舰船越打越多的主。

96艘航母、上千条战舰和潜艇,如此庞大的海上力量,日本人不怕是假的。

不管怎么说,英国人毕竟是世界的老牌霸主,称霸世界海洋三百多年,底蕴和实力不是日本这种暴发户可以比的。

随机文章东晋明朝皇帝朱允是谁?一艘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能在30分钟内让美国从地球消失瑞典RBS-15型反舰导弹,经典鸭式布局让导弹更灵活三星堆不是汉族文明, 三星堆外国科学家解密/三星堆其实是源于古蜀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李鸿章的英国之行:120年前李鸿章访英是怎么样的

1896年,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

《文史天地》杂志2008年帅艳华撰写的文章描述了李鸿章访英之旅,摘录如下: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得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更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896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占据威海卫,法国窃取广州湾,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之中。

为了达到“联俄制日”的目的,清廷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之际,特派李鸿章为“头等钦差大臣”出使俄国。

其他国家得知此事,都想借机扩大在华利益,于是纷纷邀请这位“东方的”前往参观。

8月4日,李鸿章与英国首相兼外交部总长索尔茨伯里密谈了一上午,双方从两国的经贸合作谈到外交政策。

谈及增加关税问题,李鸿章对首相不愿增加关税表示不满。

他说道:“惟知贵国之让日人,不闻日廷之谋琼报也。

今贵国不肯移待日之道以待敝国,又惟知英人之歧视东土,而任华人之憾抱向隅也。

”中堂滔滔不绝的辩论,虽让首相欣赏,但增加关税问题因为直接涉及到英国切身的经济,最终未能解决。

网络配图 李鸿章抵达英国,在南安普顿港上岸 13日,李鸿章来到乌里治造船厂,观看了英国炮兵的操练。

至水雷厂时,对水雷制造的办法、如何定购以及水雷价格等都进行了仔细询问。

之后,中堂乘轮船在泰晤士河历览了英国船坞、船厂、枪局和炮局,在欣赏泰晤士美妙风景之余,更是对这些先进的军工企业艳羡不已。

15日,李鸿章来到了闻名世界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同时受到海底电缆公司总办的宴请。

宴席前,总办将两条长一尺的英美大洋电缆线赠与李鸿章。

随后的发电厂一行,发报人员当场将68字的电报发至上海轮船招商局,25分钟后,即收到了盛宣怀的电报。

李鸿章不禁感慨电报的神速。

将近两个甲子之后,习近平访英期间将要参观的中国通信技术巨头——华为,已经在英国投资研发5G通讯技术,以及酷炫的石墨烯了。

李鸿章在离开英国前总结道:“泰西格物之功效,致力之材能,某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他日身归故国,后半生无涯之大事,将重整其旗鼓,忝颜而将中军;且较诸前半生之仅效微劳者,冀于中国尤有裨益。

然华人难于图始,欲假数年之心力,遽奏万祀之肤功,不得不求助于大英,而望化难为易也。

”网络配图 这已经不是网友第一次拉李鸿章出来“穿越”。

今年“93”阅兵时,上海的一群热心人就制作了一幅绘画作品,让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登上”看台,观看百年后的中国军队。

主创人员掌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意总监王知遥对观察者网说:这些人物添加进去的时候有一种流泪的冲动,但既不是喜也不是悲,更像是站在长征尽头回望时的唏嘘感概。

我们80年代出身的人都经历了国家从贫弱发展到富强的过程,而且在改革开放后,那个贫弱的时代是暴露在发达国家的全方位对比之下的,心理上更加贫穷和空虚,我也曾经很崇洋媚外。

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现实的发展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救赎和自我的回归,作画的时候从内心深处回首了这个漫长的过程。

的确,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变化太快。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今天在英国《卫报》上写道:网络配图 2005,上一次中国国家元首访问英国(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英),当时英国的GDP还略微大于中国,如今,中国经济规模至少已经增长了2倍。

被外媒整天念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小编看到时有点将信将疑。

搜了一下,还真是如此,只能感叹:这世界变化太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