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邻居——火星,一颗红色星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从地球上仰望星空,火星的红色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未解之谜,让人心旷神怡,无限遐想。
火星,以其独特的地质和大气特征,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截然不同。
它的红色外观源于其表面的氧化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锈。
这个红色的外貌给火星赋予了一种独特的个性,使它在太阳系中独树一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深入,火星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科学家们发现,火星曾经有过河流、湖泊和海洋,气候温暖、湿润,似乎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这个发现引发了人类对火星的浓厚兴趣,人们开始设想火星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
尽管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过生命,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让我们对火星生命的存在产生了更多的想象。
科学家们推测,如果火星曾经有过生命,那么它们可能存在于火星的地表之下,因为那里的温度和压力可能更适合生命生存。
未来的火星探索任务将更深入地挖掘火星的奥秘,寻找生命的痕迹。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火星的地表之下发现与地球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为人类的宇宙探索历程书写新的篇章。
火星的恶劣环境和未知挑战让每一次的探索任务都充满了风险。
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未知,激发了人类对宇宙的无尽好奇和探索欲望。
无论结果如何,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和成长。
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火星,这个太阳系中的红色奇点,也许就是我们寻找生命踪迹的关键所在。
每一次对火星的探索,都是对生命起源和宇宙奥秘的深入挖掘。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加深,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和手段去揭开火星的神秘面纱。
每一次的突破和发现都将为我们的知识库增添新的内容,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那么科学家为什么坚信火星有生命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过生命呢?在这里我们列举六大原因。
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自19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太空探索的重点。
然而,尽管我们已经向火星发送了多个探测器,但对火星的了解仍然有限。
目前,我们的探测主要集中在火星表面,而火星的地下世界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科学家们推测,在火星的地下深处,可能存在一个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合生命生存。
火星的表面环境极其恶劣,温度低、气压低、辐射强,几乎没有液态水的存在。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火星的地质结构和气候变化,发现火星的内部可能存在一个温暖的地下世界。
与地球类似,火星的核心也是由热源构成的,这使得火星的内部有可能存在一个稳定的热液系统。
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要有适当的水源和能源,就有可能存在微生物等生命形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火星的地下世界,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需要深入到地表以下。
这些任务将需要开发新的钻探技术和设备,以便在火星的岩石和土壤中寻找生命的迹象。
此外,这些任务还将研究火星的岩石和土壤成分,以了解其形成和演化过程。
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火星上存在生命,但科学家们认为,在火星的地下世界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
如果未来在火星的地下发现了生命,这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
它将证明地球以外的行星上也可能存在生命,这将极大地推动我们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然而,即使在火星的地下没有发现生命,这些探索任务也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
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火星的气候、地质和化学过程,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星球以及它的演化历史。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数十万年前,火星的气候比现在温暖得多。
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火星历史的另一面,也让我们对火星的气候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据研究,火星气候的变化与其与太阳的轨道运动密切相关。
火星的轨道周期约为687天,这个周期影响了火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影响了其气候。
当火星处于近日点时,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会增加,导致气候变暖;而当它处于远日点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会减少,气候则会变冷。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火星表面岩石和地质特征的数据,发现火星在过去数十万年间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化。
在某些时期,火星的气候甚至比现在还要温暖,表面水流广泛存在。
这表明,火星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然而,与地球相比,火星的气候变化更加剧烈。
这主要是因为火星没有像地球那样的大气层和海洋来调节气候。
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而且几乎没有水,这使得火星的气候更容易受到太阳辐射和轨道运动的影响。
尽管火星的气候变化比地球更加剧烈,但科学家们认为,火星的历史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火星表面曾经存在大量的水,这表明火星曾经拥有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此外,火星的地质活动也曾经非常活跃,其表面有许多火山和峡谷。
这些特征表明,火星的历史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使得火星成为科学家们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和生命起源的重要对象。
通过研究火星的气候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地球的未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速,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通过比较火星和地球的气候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和影响,并制定更好的应对策略。
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火星承载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而在这场宏大的宇宙探索中,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功不可没。
最近,好奇号在火星上的新发现更是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了一种神秘的物质——甲烷。
然而,火星上的甲烷含量极低,仅有十亿分之二十ppb,相比之下,地球上的甲烷浓度接近1,860ppb。
这一发现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思考:为何火星上的甲烷含量如此之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隐藏在火星的季节变化之中。
众所周知,火星的季节变化对气候和地质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季节的更迭,地表之下的冰层和岩石层交汇处的温度也会随之变化。
在温度升高时,冰层中的甲烷被释放出来,形成了低浓度的甲烷气体。
这一过程与地球上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的过程截然不同。
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火星的神秘面纱之一。
尽管火星上的甲烷含量极低,但其存在对于理解火星的气候、地质和生命可能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未来更多探测器的着陆和更深入的观测,我们有望揭开更多关于火星的奥秘。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的最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火星的契机。
通过研究火星上甲烷的来源和季节性变化,我们将不断拓展对宇宙的认识,并向着探索宇宙深处的目标迈进。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火星探索成果,共同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地球上的生命体皆由碳和氢分子构成的有机物组成,这已成为生物学和化学的常识。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宇宙,试图寻找生命的踪迹时,这个常识却变得复杂起来。
1984年,科学家在地球南极发现的一块火星陨石,为我们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纱。
这块陨石中竟然含有有机物质,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这些有机物是否来自生命体?这个问题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
然而,科学家们很快发现,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谜团,它们更是探索生命起源的重要线索。
起初,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有机物可能是由于陨石撞击地球时,地球上的有机物渗入所致。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些有机物不仅存在于陨石表面,而且越靠近陨石的中心,有机物的含量越高。
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对陨石中有机物的来源的认知。
火星,作为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重点。
火星的大气层稀薄,导致其表面无法阻挡宇宙射线的杀伤力。
这样的环境是否能够维持有机化学结构?科学家们对此提出了疑问。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的水和二氧化碳,这些都是形成有机物的关键成分。
201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干酪根的化学物质。
干酪根是一种存在于化石燃料中的化合物,通常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一发现进一步引起了科学家们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关注。
尽管有机物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但生命还需要水、能量和适宜的环境等条件才能存在。
因此,尽管我们在火星上发现了有机物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
尽管我们对于生命起源的了解仍有许多未知之处,但这些探索和发现无疑为我们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奥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深入探索,我们相信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揭开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纱。
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以其独特的地质和气候特征吸引着我们。
火星的表面温度极高,气压极低,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命难以存活。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探测器的发展,我们对火星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火星的表面环境极端恶劣,白天温度可高达142摄氏度,夜晚则骤降至零下122摄氏度。
这样的温度变化,使得液态水在火星上几乎不可能存在。
然而,科学家们并未因此放弃对火星生命的探索。
近年来,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两极发现了固态冰,这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这些冰层或许在火星的历史上为生命提供过避难所。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地表之下,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黏土分子的存在。
这一发现强烈暗示着火星地表之下可能存在着液态水。
如果这一推测得到证实,那么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此外,火星地下的温度相对较低,且保持稳定。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火星地下可能存在着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然而,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发现,但火星生命的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对于我们来说,探索火星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的火星探测任务,为我们揭示这颗红色星球的奥秘。
尽管我们目前还没有在火星上发现确切的生命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也不可能。
科技的进步使我们有可能揭开火星生命之谜。
随着对火星的深入了解,我们可能会发现新的生命形式,甚至可能为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提供新的线索。
它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地理景观,还隐藏着许多关于宇宙奥秘的线索。
火星,作为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其独特的红色外观使其在夜空中独树一帜。
它的表面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奥林匹斯山峰,它是火星上最高的山峰,高度达26000米,相当于地球珠穆朗玛峰的三倍。
这座巨大的山峰不仅雄伟壮观,更是科学家们研究行星地质学的重要场所。
除了高山,火星表面还有宽阔的河床和蜿蜒曲折的河道。
这些河床将火星表面分割成壮丽的三角洲地貌,令人惊叹不已。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河床和三角洲,发现它们曾经是古代河流的所在地,而这些河流可能孕育了生命。
但令人困惑的是,这些河流现在到哪里去了?它们的消失之谜,为火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火星表面的河床尽头往往连接着巨型火山口。
这些火山口证明了火星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大规模的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可能导致了大量的岩浆流和火山灰喷发,从而掩盖了原有的河流和三角洲。
此外,火山活动还可能导致了火星表面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影响了河流和湖泊的形成与消失。
这些奇特的地理景观为我们揭示了火星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和地质活动。
尽管火星如今寒冷而干燥,但在遥远的过去,它可能是一个温暖湿润的世界。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地理特征,逐步拼凑出火星的历史画卷。
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红色星球的奥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期待着未来的探索任务能够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火星的秘密,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地球的奇妙兄弟。
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可能会发现火星上的生命迹象,或者揭示出更多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信息。
无论结果如何,火星都将继续成为我们探索太空的重要目标。
总之,火星作为地球的奇妙兄弟,其独特的地理景观和神秘的历史令人着迷。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将不断揭开这个红色星球的奥秘,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超过5000多颗系外行星,而且在这数千颗系外行星中,还存在着远超出我们想象的奇特世界, 如有些行星的表面会下玻璃雨。
有的会上演冰火两重天, 有的甚至还会逃离母星的控制,成为流浪行星,而今天便带你了解宇宙中奇特的5颗系外行星。
1.HR 5183b行星HR 5183b行星是一颗气态巨行星,它距离我们大约为100光年,质量是木星的三倍,当时天文学家在发现它后,曾表示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系外行星,因为它拥有奇怪的蛋形轨道,并且具有极高的偏心率,假如我们将他想象成太阳系的木星,那么其最远轨道能够达到海王星之外,可以想象到他的奇特之处。
2.WASP-76bWASP-76b行星位于双鱼座方向,距离我们地球大约为630光年,他是一个绕着F型主序星运行的气态巨行星,其质量大约是木星的0.92倍,半径为木星的1.83倍,而它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在它的表面会下铁雨,由于距离母恒星非常近,已经被潮汐锁定,因此它的一面总是朝向恒星,其白天温度高达2500C,以至于该行星上的铁元素都熔化成了气体。
这些铁蒸气被强风吹到较冷的区域,并凝结成液滴形成铁雨。
3.HD189733bHD189733b是一颗距离地球约63光年的系气态巨行星,质量比木星还要大13%,在2008年,天文学家通过偏振测量法测定,发现HD189733b的蓝色波段反照率高于红色,这意味着他看起来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不过HD189733b虽然呈现出蓝色但并不是海洋,因为HD189733b表面温度极高,天文学家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它的大气层中富含硅酸盐,而这些硅酸盐在高温下熔化,然后形成了玻璃雨。
这些玻璃雨在风速高达9000公里/小时的超音速风中呈弧形落下。
4.开普勒10b开普勒-10b是开普勒望远镜发现被确认的第一颗岩质系外行星,距离地球大约为564光年,质量是地球的3.2倍左右,假如你能够置身于该行星表面会发现他这里如同地狱一般,由于距离主恒星非常之近,只有太阳至水星距离的20分之一,因此表面温度高达1300C,而在如此高温下,开普勒-10b上的铁和硅酸盐都成了熔岩状态,从而形成巨大的熔岩海洋。
同时在强风的携带中,还会下熔岩金属雨5.流浪行星我们知道几乎每个行星都是围绕其母恒星运行,但在宇宙中也有特例。
有些行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会逃离母恒星的引力控制,独自在寒冷的黑暗空间中徘徊。
而这些行星被称为流浪行星,比如CFBDSIR2149便是一颗被恒星抛出的流浪行星。
它的体积是木星的7倍,表面温度约为400摄氏度,是一颗只有5000万至1.2亿年历史的年轻行星,不过他是何种原因被抛出原来的行星系统,我们还不得而知!以上便是5个奇特的系外行星,看完不禁令人惊叹宇宙的奇妙和多样性。
那么你觉得以上哪个最奇特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但一直都在失望中,太阳系没发现,远离太阳系亿万光年的深空也没发现。
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就是在宇宙中生命和文明太稀有,知音难觅;二是人类的科技和探测水平还处于很低层次,无法发现即便近在咫尺的外星生命和文明。
随着各种地面天文望远镜、太空望远镜的不断提升,科学家们的目光从太阳系内逐步转向太阳系外,寻找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1992年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迄今已经有50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被发现。
科学家们按照地球生命孕育和存在条件来寻找地外星球的生命之源,即寻找所谓的宜居星球。
地球是一颗具有岩石外壳的行星,这样才能够适宜生命在表面活动;其次地球存在液态水,海洋才是地球生命的摇篮。
而适宜温度,是液态水存在的前提条件,目前地球平均气温约为15℃。
科学家们认定这是目前认知生命存在的两个硬条件,系外行星如果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属于宜居星球。
行星本身不发光发热,主要依靠恒星的辐射能量才能保持温度,这样宜居星球就至少要与主恒星保持一定距离,远了不行,近了也不不行;宜居星球还不能像太阳系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那样的气态行星,而是像地球、火星这样的岩石行星。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行星极少,在已经找到的50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中,类地行星大约只有几百颗,宜居带行星只有几十颗。
当然,除了以上最重要的两项条件,要让生命孕育和存活还有许多严苛的要求,这样科学家们弄了个地球相似度指数,英文为Earth Similarity Index,简称为ESI,就是根据行星半径、密度、质量、逃逸速度、表面温度、处在宜居带的位置等,通过公式量化打分,取值0~1之间,0代表完全不同,1代表完全相同。
一般认为0.5分以下的行星是不适宜生命存在的,相似度越高,孕育和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就越高。
在我们太阳系,除了地球,还有三颗类地行星,它们的ESI值分别为:水星0.6,金星0.44,火星0.7。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且质量和地球差不多,又距离太阳系宜居带最近,为啥ESI反而只有0.44呢?这就是因为那里的大气和表面状态十分恶劣,被称为太阳系的地狱行星。
而火星ESI值为0.7,是太阳系与地球相似度最大的行星,这也是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奔赴火星,企图开发火星的原因。
而太阳系外一些经过科学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行星,却有不少高于火星ESI值的星球,如格利泽-832 c为0.81,开普勒-442 b为0.83,开普勒-62 e为0.83,格利泽-667 Cc为0.84,开普勒-438 b为0.88等。
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也有两颗行星,其中比邻星b的ESI值也高达0.86。
而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这颗蒂加登星b星,ESI值竟高达0.95!这是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与地球最接近的行星,说它是地球的表兄弟甚至亲兄弟都不为过,那么那里会存在蒂加登星人吗?现在开始说重点:蒂加登星b是一颗怎样的星球?2003年,科学家在白羊座发现一颗暗弱的恒星,被称为SO J025300.5+165258,距离我们12.5光年。
这项发现是NASA一个研究小组在搜寻之前的小行星数据资料中意外找到的,由此就以这个研究小组组长、NASA天体物理学家博纳尔·蒂加登的名字命名,被称为蒂加登星。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这里简要说一下系外行星的命名规则。
一般来说就是在发现的恒星后面加上小写字母a以后的英文字母,a一般用于恒星,不用于行星。
因此某恒星系统第一颗被发现的行星就被称为某恒星b,其次就类推为c、d、e、f、g…等等。
蒂加登星现在发现了两颗行星,被分别命名为蒂加登星b和蒂加登星c,我们要说的ESI值达到9.5的行星就是蒂加登星b。
为什么其与地球相似度这么高呢?首先,其公转轨道处于蒂加登星的宜居带,因此其表面温度适宜,这样,这颗星表面就很可能存在着液态水;其次,这颗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其大小约地球的1.05倍,也就是个头质量与地球差不多,生命承受的重力也与地球相当。
这是宜居星球最重要的两项指标,蒂加登星b都符合,通过计算其ESI值达到惊人的9.5。
但因此就认为那上面一定会有我们的知音,就有些过于乐观了。
实际上,蒂加登星b还有许多与我们地球不一样的条件,有些甚至令人细思极恐。
蒂加登星b的主恒星蒂加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之一,排在第24位。
但这颗恒星很小,是一颗红矮星,质量只约太阳的8.9%,表面温度只有约2600度,不到太阳的一半,光度只有太阳的约十一万分之一,视星等为15.4等,距离人类肉眼能看到的6等星亮度差了5757倍,因此很晚才被发现。
由于恒星很小,亮度热度较低,其行星为了获得可保存液态水的温度就必须距离恒星较近,因此在所谓宜居带的蒂加登星b距离蒂加登星就只有约0.025天文单位,约375万公里,也就是约为地球与太阳距离的0.025倍,约水星与太阳距离的十六分之一。
根据蒂加登星的亮度和温度,在这样一个距离相当在我们太阳系的地球和金星轨道之间,正好是在宜居带,让蒂加登星b的表面气温能够保持在0摄氏度以上,理论上应该比地球更热一些,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但这种距离不可避免可能会发生两个事件:其一,蒂加登星强大的引力潮汐力很可能早就将蒂加登星b潮汐锁定了,就像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一样,永远一面朝着主星;其二,强大的恒星风让蒂加登星b的大气很难保留。
这样,蒂加登星b会成为一个冰火两重天的世界,朝着主恒星的一面处于永远的白天炽热状态,水被蒸发殆尽,而背着主恒星的一面则永远处于黑暗的冰封酷寒中,连大气都被冻结。
而且,许多红矮星都是耀星,所谓耀星就是恒星上每天会出现几次超级耀斑爆发,紫外辐射会瞬间增强几百乃至上万倍,在耀斑爆发的几分钟内,恒星都会由红色变成蓝色,这种强烈的紫外辐射会杀死行星上一切生命,同时吹跑行星大气。
大气和地磁是地球生命保护的双重铠甲,蒂加登星b没有了大气和地磁保护,将受到来自蒂加登星的强烈辐射,生命很难存活。
而且,这样近的距离让绕蒂加登星公转一圈只需约117个小时,每秒线速度约56公里。
也就是如果那里真的有蒂加登星人,他们约4.9个地球日就过了一年。
当然,由于已经被潮汐锁定,就没有了一年四季,倒也感觉不到一年的寒暑变化。
那么,蒂加登星b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有生命存在吗?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也只能是个未知数。
因为人类现在的观测水平还很弱,无法看清那里的一切,甚至根本看不到蒂加登星b的存在,只是通过大型天文望远镜分析恒星的光变和引力摄动,来估计那里的情况。
如果要证实那里到底有没有蒂加登星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到那附近去看一看。
可惜,现在人类的航天速度还处于蜗牛时代,虽然无人探测器通过行星引力弹弓效应已经达到了秒速200公里,但载人航天的速度还只能勉强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公里。
如果要飞出太阳系,至少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即每秒16.7公里。
如果载人航天在短期内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按每秒17公里的速度飞到蒂加登星去,一切都顺利的话,旅途也要22万年;即便无人探测器200公里秒速,飞往蒂加登星也需要18700多年。
因此,要去蒂加登星看一看的愿望,在今天还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梦。
这样,那里有没有蒂加登星人,就无法定论了。
不过科学家通过分析,认为那里的生命存在条件并没有上述说的那么悲观,主要原因如下:1、蒂加登星的年龄至少已经有80亿岁了,这样比太阳就大了约35亿岁,作为红矮星年轻气盛的耀星时期已经过去了,恒星运行已经平稳多了,因此对蒂加登星b就友好多了,不至于有那么恶劣的辐射环境。
2、即便蒂加登星的大气被吹跑了,又没有地磁保护,但只要有海洋存在,同样可以孕育和生存生命,因为海洋可以隔离和吸收辐射,生命可以生存在深水里。
3、即便被潮汐锁定,一面固定对着恒星,另一面永远得不到光照,但如果有空气流动的话,依然能够传递热量,让背面也能感受到温暖;而且,在晨昏带,就是白天与黑夜的交界处,还有一圈恒温带,完全适宜生命存在。
4、相对太阳这样的黄矮星,红矮星寿命超长,因此具有让生命稳定生存很长的时期,这个时间长达几百上千亿年,蒂加登星寿命可达万亿年。
而太阳寿命只有100亿岁,而且让地球生命宜居的时间只有10~15亿年。
5、现在的蒂加登星b比地球年龄大了35亿岁,如果蒂加登星人像人类一样的时间出现,现在文明已经有35亿年了,那是何等先进的文明啊。
所以,科学家们还是看好那里的生命,更期盼着那里出现文明。
如果那里真的存在高级别文明,我们去不了,说不定哪天蒂加登星人就来到我们面前呢。